航天中心医院产房:音乐的生理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2:34

音乐的生理作用

(1)调整生理节律。从物理特性来看,音乐的治疗效应主要在于它的音频、力度、音色和音程等音乐成分和乐思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如快速的音频振动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或紧张的作用,而缓慢的音频振动则具有松弛神经与肌肉的作用;洪亮与高昂的力度给人以鼓励前进、强壮有力的感觉,而柔和的力度则使人感到亲切友好和温馨;摇篮曲的轻慢节奏给人以平静和安祥的感觉,而进行曲明快坚定的节奏使人精神振奋等等。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的紧张与松弛,运动与静止等生理节奏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如音乐的节奏可以剌激肌肉的活动而产生人体行为的节奏;幽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血压平静;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嚼肌运动,胃和肠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

      音乐的节律与我们自身节律趋向一致时,更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体本身就可看作是能引起“共鸣”的“乐器”。人体是具有节奏的生物体,节奏是人与生俱有的特质。例如人体生物钟,实际上就是一种先天控制的节奏。人的心率每分钟60—80次左右。这个节律我们自己可以感受到,每分钟60——80次节拍的音乐与人心搏动速度相似,最为人喜爱,其旋律也更容易记住。这样节奏的音乐,对心脏产生共振效应,能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循环血量增加,对节奏过慢或过快的乐曲来说,都不容易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的机体可以接受乐声的调控,像心脏、肺和任何空腔谐振系统一样,在谐振频率一致时就可以产生相应的振动。有一些实验也证明,脑在一定频率下也能发生共振;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体的各种节奏,趋向于和音乐的节奏同步同调。这已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西方学者研究古典协奏曲的一些缓慢乐音,发现它具有一种奇妙的效力节奏,这种缓慢乐音每分钟60拍,通常有一把低音大提琴,当人们听这种音乐时,身体就会趋于按照它的节奏活动,心脏跳动自然放慢到每分钟60次。大量资料显示,乐声能够改变人的血压、人的心脏收缩频率,以及人的呼吸深度和节律。音乐剌激肌肉活动而产生人体行为的节奏,即使是比较简单的曲调,诸如劳动号子,也能激发机体的力量,减少肌肉的疲劳。音速过快、音量过大都会过分地剌激神经,甚至产生痛苦。

      歌唱或演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而且是全神贯注,这几乎相当于做健身运动。因此,唱歌或演奏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治疗。这对于不宜做强烈运动的老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强度合适的健身活动。

      音乐的这种功效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平稳、柔和的音乐,可以起到调节松弛作用,使呼吸、心脏等器官和组织得到调整,冠心病、哮喘患者用音乐配合药物治疗,比单纯用药疗效明显,高血压可以下降10—20mmHg。配合音乐的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好。有的医学家甚至将音乐用于危重患者的全面监护辅助疗法。日本有专家用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镇痛药剂量,以及心情、孤独感、不安、对疼痛的体会等综合指标,分别对诊断为心肌梗塞、猝死综合征、复合外伤和癌症等危重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受乐前后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双重积均呈有意义的减少,不安、抑郁、疼痛明显改善。

(2)促进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适当的音乐可以促进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肌肉变得更加有力,分泌细胞更多地分泌出有益于身体的物质,各个器官的活动更加协调。有研究推测音乐对细胞的影响很可能是直接影响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诸如ATP能量的释放等等。就像人们常说的,音乐给人提供了新的能量,从而使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神经系统都得到良好的调整。

     自古以来,音乐一直被作为一种镇静的因子,并且作为缓解紧张和压力的治疗选择手段。新的形容证明,听音乐能够影响大脑中化学物质的释放,这种物质能够调节情绪,减少攻击性和抑郁以及提高睡眠质量。从临床研究看来,音乐明显表现了镇痛、镇静、降血压等多方面的作用。这很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例如,雄壮、激情、活跃的音乐,对人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使痛阈提高。这个作用的产生,与针剌与针灸镇痛一样,有一种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其间。在类风湿患者体内,还可以促进β-内啡肽的水平提高。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音乐与针灸相结合,音乐的声波转换为电能,并与音乐欣赏同步地施于穴位上,其镇痛效用极为显著,临床上用于治关节病、痛风等等收效很好。

      又例如国外研究者发现,音乐可用于早老痴呆症,为期一个月的音乐疗法可以使一组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行为问题和睡眠障碍得到改善。这是因为音乐促进大脑内褪黑素分泌水平的提高。

  (选自范欣生编著《音乐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