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兵长漫画:暧昧的日本人:群体无意识让日本不愿直面过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01:07

日本人对侵略战争的暧昧态度,不单是出于现实原因,而应当追溯到整个民族精神世界的深层。与那些具有自我反省和纠错能力的国家不同,日本传统文化中对集体意志的过分强调,到头来却往往转化为某种“群体无意识”,最终反映为历史观的保守与偏执。


德日的历史观缘何差异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每当谈到战争责任问题,人们总是喜欢将日本与德国作比较。德国领导人面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亡灵长跪不起的镜头,与日本政客不断参拜靖国神社的丑陋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德日两个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做事认真、遵纪守法、敬业等等,然而在对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反省上,其差别之大不啻天壤,这是为什么?


透过表层的相似,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德日民族精神结构的深刻差异。德国是一个信奉上帝、崇尚理性的民族,对于德国人来说,国家之上还有一个超越性的绝对权威——上帝;而且这个民族产生过康德、黑格尔、歌德、马克思这样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惟其如此,当它从迷狂当中清醒过来,就能够良心发现,认识自己的罪行,做出真诚的忏悔。


而日本却是一个信仰原始宗教——神道教的民族,具有这类民族共有的自闭、狂热的特点,即使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明,灵魂深处依然时时被非理性的妄念所支配。对日本人来说,天皇的皇祖——天照大神是宇宙的中心,国家之上没有任何超越性的绝对权威与价值。当年麦克阿瑟称精神年龄上“日本还只是12岁的小孩”,恐怕与此有关。


惟其如此,日本民族尽出勇敢的武士、伤感的歌人、卓越的工匠,却没有产生一个对世界稍有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正如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先驱中江兆民指出的那样:“其无独创的哲学,政治上无主义,党事上无继续,其因实在于此,此乃一种小伶俐、小巧智——极富于常识之民也。”总之,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中缺少自我忏悔的基础。


集体盲从令战争机器失控


日本的右翼至今拒不承认日本有所谓的战犯,客观分析起来,未尝没有几分道理。这场侵略战争,的确不是由个别好战的军人或别有用心的政客煽动起来的。当年日本投降后,裕仁天皇试探性地拜访麦克阿瑟,后者问他:“你为什么批准开战?”裕仁答曰:“如果我不批准,他们将另立天皇。战争是人民的意志。不管谁是天皇,都不能违背人民的这种愿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番话虽是为自己开脱,也并非全无道理。有西方学者在分析这场战争的起因时提到:


人们经常拿日本与欧洲的法西斯主义进行比较。当然,两者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与意大利和德国不同,日本不存在真正的独裁者。


那么,决定日本决策的关键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多数,具体地说,是决策层中多数人的价值趋向,其背后,则是民众的意向或情绪,还有那个能够代表这种情绪的活神仙——天皇。因此一旦决策通过,全体民众就会全力以赴地实行,成为一股不可控制的力量。


学者丸山真男在分析“日本式法西斯主义”时这样指出:“在日本,集团行动的基准不是成员个人的有意识的决断,而是同质的集团全体朝向特定方向的‘趋势’,因此其责任不属于任何个人,而被分散到集团全体。”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日本人固有的、随波逐流的“现在主义”世界观。


这是极深刻的自我反省,揭示了日本式集团主义的本质及其后果。它也表明:个人自主性和主体性彻底丧失后的从众、随大流,才是导致那场侵略战争的终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