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云传1.4鬼魅攻略: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48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50:14

辨别五蕴

       如前面所提及,禅修者在站立时次第的培育定力,再整体地辨别六处门与四十二身分的色法。然后向前走几步。在行走时,轮流地辨别带动色法与被带动色法,二者皆属色蕴。

       导致带动色法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是四个名蕴。这些意门心路过程里的速行心可能是善速行(或唯作速行,阿拉汉而已)或不善速行。(由于五门心路过程并不能导致行、住 、坐、卧,因此只提及意门心路过程。)在意门心路过程,每一个心识剎那里都有四个名蕴。色蕴加四个名蕴,一共有五蕴。当能够辨别五蕴时,再同时分别名色法。过后再差别名色法。

       辨别色法后,再注意有分意界与辨别欲行走的心与心所(这些是能够导致行、住 、坐、卧的心与心所)。辨别这些名法为「名法」。

       当能够辨别行、住 、坐、卧及行动(前进、后退、弯、伸等等)里的五蕴后,佛陀在《大念处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里有更进一步的说示:
       Iti ajjhattaj va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 bahiddha va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jjhatta bahiddha va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Iti ajjhattaj va vedanasu vedananupassi viharati, bahiddha va vedanasu vedananupassi viharati, ajjhatta bahiddha va vedanasu vedananupassi viharati.
        Iti ajjhattaj va citte cittanupassi viharati, bahiddha va citte cittanupassi viharati, ajjhatta bahiddha va citte cittanupassi viharati .

       Iti ajjhattaj va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bahiddha va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ajjhatta bahiddha va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Majjhima Nikaya].

       上述巴利经文里,佛陀教导应以(1)、(2)及(3)的方式辨别五蕴,换言之,即是辨别身、受、心与法(kaya, vedana , citta , dhamma):

(1)内观

(2)外观

(3)重复地内、外观。

       为了强调这一点,注释详尽的解释:Yasma pana na suddha ajjhatta dassana matteneva maggavutthani hoti . Bahiddhapi datthabbameva. Tasma parassa khandhepi anupadinna savkharepi aniccaj dukkhamanattati passati. [Visuddhimagga ch XXⅠ,para.85, Abhidhamma Commentary ] .「由于只观内五蕴是不可能证得至出起观智(vutthanagamini vipassana bana)与道智的,所以禅修者必须也观外五蕴。」因此,禅修者必须观照外在有情的五蕴,及称为无执取行(anupadinna savkhara)的非有情为无常、苦及无我(anicca , dukkha , anatta )。(至出起观智(vutthanagamini vipassana bana)是导致道智出现的观智,它包括了道心路过程(magga vithi)本身,及在道心路过程之前的二、三个心识过程。)

 

       Tasma sasantanagate sabbadhamme parasantanagate ca tesaj santana vibhaga akatva bahiddhabhava samabbato sammasanaj ayaj savakanaj sammasana caro. [Subcommentary to Anupada sutta, Majjhima Nikaya].

根据上述疏钞的教示,声闻弟子的智巴拉密(savaka parami bana),在观外时,应整体辨别有情的五蕴(此时并不分它们为男人、女人、人、有情、人类、天神、梵天、先生、先生等等)及非有情的时节生色(非有情是无执取行,anupadinna savkhara),因为它们都是一样的,不需逐一各别辨别它们。

外观之法

       辨别内五蕴后,禅修者可辨别外五蕴。别误以为只有在辨别内五蕴后才可以辨别外五蕴。在这本手册里这样解说,是因为本书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辨别内五蕴,后辨别外五蕴。

       辨别五蕴:有些人先辨别内五蕴,也有些人先辨别外五蕴。若先辨别内五蕴的禅修者,只是采用内五蕴来修观禅,他是不可能证悟道智的,所以必须也辨别外五蕴与非执取行。同样的,若先辨别外五蕴的禅修者,只是采用外五蕴来修观禅,他也是不可能证悟道智的,所以必须也辨别内五蕴。

       内观名色法时可以始于辨别四界,外观名色法时亦可始于辨别四界。首先,辨别内在的色法,然后辨别外在的四界。这可以智慧之光照向自己穿着的衣服开始,若能以智辨明它的四界,即能轻易地看到它的色聚。此时,禅修者只会看到许多色聚,而不再看到衣服。辨别这些色聚,它们是火界引生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色(utuja ojatthamaka rupa),再逐渐地扩大范围至整个非有情界。辨别非有情界里的树、水、地、森林、山、金、银等等的四界,当见到只有色聚时,辨别它们直到知见究竟法。在非有情界里只有两种色聚,即时节生纯八法聚(utuja suddhatthaka kalapa)和时节生声九法聚(utuja saddanavaka kalapa)。

       然后,再辨别有情界的六处门及四十二身分里的真实与非真实色法(与内观法相同)。不断轮流内观、外观,能使「修智」(bhavana bana)愈强。

       再整体辨别外在的六组名法(与内观法相同)。如内观时,辨别由于如理作意与不如理作意,而引生起的善组与不善组名法的方法:

(1)同时辨明眼净色与有分意界,

(2)取一粒或一堆色聚的颜色为所缘。

       同样的,在外观时,辨别由于如理作意与不如理作意, 而引生的善组与不善组名法的方法是﹕

(1)同时辨明眼净色与有分意界,

  (2)取一粒或一堆色聚的颜色为所缘。(于此无须分别那是谁的眼净色、有分意界与色所缘,因为它们都是相同的,所以把它们全部视为一体。请注意:辨别声所缘组及其它组的方法也是如此。再者,在名业处的阶段,只有轮流地内观与外观才能令禅修强而有力。在外观时,不要分别他们为男人、女人、人、有情、人类、天神、梵天、白先生、红先生等等。禅修者必须整体地辨别他们,因为他们都是相同的。在外观三十二身分时,是可以观单一有情的三十二身分的。同样的,在外观色法时,也是可以辨别一个有情所有三十二身分里的色法。但在名业处的阶段,是不能够以智准确地知道他人的心,能够准确知道他人的心,是属于「他心了别通」(paracittavijanana abhibba)的范围。在修观禅时,不分别有情,只观照他们整体。这是弟子的思惟行(sammasana cara)。

过后,再对内与对外:

(1)分别名色法。

(2)差别名色法。[1]

 

前进至下一个阶段

       在分别与差别内外的名色法后,《大念处经》的界作意篇(dhatu manasikara pabba)有教下一个阶段的修习法:Samudaya dhammanupassi va kayasmim viharati , vaya dhammanupassi va kayasmim viharati, samudaya vaya dhammanupassi va kayasmim viharati [Majjhima-nikaya, 1, p.73] .(对受、心与法的教法也是同样的。)

       佛陀教导应观照以下的三相(无常、苦、无我):果(五蕴)生起,是由于因(无明、爱、取、行与业)的生起;果(五蕴)灭,是由于因(无明、爱、取、行与业)灭;因与果的生灭。

              佛陀在这个阶段教了三个智(bana),即:

(1)缘摄受智(paccaya pariggaha bana)。

(2)思惟智(sammasana bana)。

(3)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bana)。

再者,在缘摄受智的阶段,有两种缘摄受法,即:

(1)缘摄受(paccaya pariggaha)=辨别今生名色(五蕴)的因果。

(2)世摄受(addhana pariggaha)=辨别过去世与未来世名色(五蕴)的因果。


 


[1] 中译注:分别名色是指分别色是色,而依靠依处色生起及能认知所缘的是名。差别名色是指以智差别它们,直到能够知见这些名色法是无人、无有情及无我的,而只是一组名法与色法罢了。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48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Buddhi...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4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7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8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9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0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1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2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3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4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5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7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8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9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0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1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2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3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4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5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