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克的祭坛在哪:石头、剪刀、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6/30 21:30:40

石头、剪刀、布

 

龚立人/文

 

那天在凤凰古城,看到在那赤砂岩的城墙根下,两个小孩在玩石头、剪刀、布。

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儿童游戏,不新鲜,人人都玩过。

但这游戏中的哲学道理,不知人们可曾想过;反正我是想过的,而且困扰过我很多年。始终未能有一个明确或清晰的定论。

游戏由三个元素组成,缺一不可。曾经想过,这不是一分为三么?因为怕成为一分为二的对立面,所以便不敢深入下去。后来那些政治帽子都进回收站了,又没有工夫细想。这几天湘西之行,有些空闲,躺在宾馆的床上,盯着天花板,那些石头、剪刀、布之流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钻入了我的脑海。是的,事物是一分为三的,用一分为二来注释对立统一是不准确的。我被自己突然得出的结论惊得从床上坐了起来。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因为一分为二,只强调了分,强调了对立,而忽视了统一;统一就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于一个事物之中,简言之就是“合二而一”。就是这个“合二而一”让杨献珍背上了天大的罪名。而他的罪名又正是“一分为二”一统天下时的必然结果。一分为二如王母头上的金钗,往人群中一画,就分出了左派和右派,分出了朋友和敌人,非此即彼,舍此无它。就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机械、如此的绝对、如此的形而上学、如此的公然、如此的明目张胆、如此的肆无忌惮地背叛着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而造就了中国的一个特殊时期,造就了一大批的右派分子,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丰富人生阅历的特殊环境,使其中的一些人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记,他们心中当真会“感激”这个一分为二的。

任何事物都是可分的,自是对的。但截然的分开或一刀切开就不是一个事物了,既然是一个事物就必然是分为两极的东西统一于一个载体之中,也就是要合二而一。这使我想起一个字,中国的“中”字。从字形来说,中间的那一竖并未把一个字分开,而是使一个字成为了整体。从字意来说,一分为二的两极、两头、两边、两方、两面、两端等等,相互间必有一个距离、一个空间或一个时间,那么就是中间。所以,上下、左右、高低、前后、都有中;所以长短、快慢、冷热、早晚都有“不×不×”。

所以毛 泽东风才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可什么时候那个“中”被谁人给搞丢了,我无从考究,世人也糊涂,这一糊涂不打紧,让许多才高八斗、凤毛麟角似的人物糊里糊涂地饱尝了几十年的苦。其实毛爷爷是最知晓“中”可以向两边转化的,而中的量又是最大的,所以就有了“统一战线”这一法宝,这一法宝还真灵,远比姜子牙的杏黄旗管用,搞得小日本鬼子屁滚尿流,搞得蒋中正焦头烂额。他老人家最清楚,在中国只要把那个“中”拉在了自己的身边,就战无不胜,就天下太平。所以他老人家把人群一分为三。大概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听小学或中学老师说过,三点可以支撑一个平面,三条腿的橙子和桌子最稳。所以照相机和测量仪器的三角架是三条腿。

回到我开头说的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游戏流传的本身就说明中华民族的先祖远高于别的民族。其理由有三:一、哲理。二、财富。三、教育。

首先是哲理 。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生存活动中悟出了伟大的哲理 ,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分为三的。那就是天、人、地。只有天、人、地相应、协调、统一,人才能活得安稳、身体才会健康,世界才会太平。所以洛书的九宫是一分为三的,三三见九。河图是一分为三的,天地的总数为五十五,核心的一层是土的生、成数,其余东南西北四方,分别都有两层是木、火、金、水的生数和成数。易经是一分为三的,这有人可能要反对,说易经可是一分为二的,因为有“一阴一阳谓之道也”,这是易的根本大纲。此话不错。但最早的易与河图、洛书一样是无字天书,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一书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博士生导师孔丘先生率领他的研究所搞出来的。那些文字只不过是对易的导读,说明和注释,不是易的本身。而那些长短横道道才是真易。先看经卦,共三爻,初爻为地,中爻为人,上爻为天。再看重卦,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那么阴阳何在?经卦的初、上爻为阳,中爻为阴;重卦的初、三、五爻为阳,二、四、上爻为阴。阴阳在天、人、地之中,天有阴晴,人有男女,地有表里。《黄帝内经》中黄帝和歧伯在对话中反反复复强调的一个道理,就是人要想健康必须与天地相协调,也是一分为三。

这个天、人、地相协调的道理只是在近十几二十年才开始渐渐地为现代有识之士所重视。而我们的先祖把这么深奥的哲理,十分巧妙的融进了不需要任何附助材料的儿童游戏之中。这种奇思妙想岂能不令人叹服?一个游戏,一分为三,石头、剪刀、布,循环相克,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胜负的机率是相等的,如此地和谐,如此地平衡,动态的平衡。这既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又是我们先祖的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古代先哲们的很多辩证的思辨理论都是动态平衡的。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是循环相生又循环相克的,也是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

宇宙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如果一种力量没有东西可以制衡它,它就会称王称霸,为非作歹,颠倒黑白,但它却往往会在看似极为弱小的东西面前蒙受奇耻大辱。不是吗,几把小小的水果刀,在那个恶有恶报的特定时刻911,就令那摩天双子轰然倒塌。我绝不支持恐怖主义,我只是说有果必有因,世界失衡了,出什么怪事都不稀奇。约翰牛若继续横行无忌,备不住那天还要倒霉,我也会“鼓盆而歌之”,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如庄周在老婆死后“鼓盆而歌之”一样,庆贺辩证法的胜利。

中国古人深黯此理,所以那代表绝对权力的青铜鼎都铸成最稳固的三条腿。后来外国人也弄明白了,所以一些国家的国体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当然最早知道这一道理的还是大自然,所以构成物质的原子,都是一分为三的,有带负、正电荷的电子和质子,还有不带电荷的中子。原子就是在这种一分为三的动态中平衡的,所以才有了我们这个世界。因此,当代人崇尚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是极为明智的;这种回归和归真就是要归到一分为三这一哲学原理中来。

其次是财富。我国的先祖知道,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精神财富;而精神财富中,最有价值的又莫过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把他们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所悟出的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用一个游戏,把一笔极为丰厚的精神财富给后人保留了下来。而且,我国古人早有先见之明,知道后代子孙的不屑,会因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而忘掉一分为三的动态平衡的道理,无端地,屡屡地发动战争,为争夺财富而毫无顾忌地毁坏财富。但精神财富是任何战争也毁灭不了的。

后人中的优秀分子,领悟了先人的用意。从孔孟到朱熹,竟把这一分为三的哲学道理发展到了极至,创立了一个叫做“中庸”的哲学体系。强调了一物三分后,中的重要性,认为两端都会走向反面,只有中、不偏不依最好,最稳定。所以,中国有许多俗语、成语、警句都体现这一思想。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不偏不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不胜举,都是告诉人们不要走极端 。当然儒学之中庸有其消极的一面,出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人们都中庸了就不会有人揭竿而起,就不会造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中庸哲学有其正确的内涵。而石头、剪刀、布中的哲学意义远非止于此。

“石头、剪刀、布”强调的则是一物三分后的相互制衡,剪刀是锋利的,相对于布来说它是强者;但石头是坚硬的,它可以砸坏剪刀,二者中石头又是强者;石头虽硬,布却能以柔克刚,将石头厚厚的、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让你的坚硬不起作用,二者之中,布又是强者。这种动态的平衡,正是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最真实、最准确的暗喻。

其三是教育。儒家的教育方式不好,制约了人的创造性,弄得日本人都来怪罪中国,说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和日本本土受教育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没有拿诺贝尔奖的,而在欧美就学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拿诺贝尔奖的大有人在,原因就是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方式受儒家影响太深。那个日本人说得对否我们可以不去管他,但近年来国人的开始注重幼儿的愉快教育是事实。其实我国古人早就知晓,古人所创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就是一个最好的铁证。

这个游戏是那么平和、那么和谐。那么简单,不需要场地,不需要器械,不需要长久的培训,两三岁的儿童就能玩;那么平等,不要称体重,不要分性别,不要分年龄段;那么文明,没有斗牛的杀戮,没有拳击的血腥,没有橄榄球的拼抢;那么睿智,富含着深邃的哲理,寓教育于游戏 ,培养人的思考和机敏。从小孩抓起,让每一个中国人,从很小的年纪就懂得,世上没有哪样东西是绝对的强者,总会有一样东西可以克制它。遗憾的是美国总统没有玩过这游戏,否则也不会在几把水果刀前蒙受奇耻大辱。

这个游戏中所包含的智慧到底有多高,你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大自然的动态平衡的规律在其中,易经的天人地合一的思想在其中,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其中,老子道德经的精华在其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根基在其中,孙子兵法的基本规则在其中,原子的基本模式在其中。

我们中国人应该大度一些,把这个游戏介绍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让世界上所有的黄皮肤、白皮肤、红皮肤、黑皮肤乃至那很少的蓝皮肤小孩都来玩这个游戏,让地球人都知道,这世界上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大家都来心平气和地共建一个和谐的地球村。

 

龚立人构思于怀化市2005/5/24写于九紫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