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冬日走丹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08:41
王 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2月15日   第 07 版)

麒麟天禄辟邪
陈 援摄
有言去江南最好的时段是春天,因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佐证。近日,在冬日里去了一趟离扬州不远的丹阳市,却感受到冬日丹阳的可爱之处。热情的丹阳人和这里的齐梁文化热,无异是冬日里投射给来客的缕缕暖阳。
从南京机场驱车到丹阳只需一个小时车程。在车上我问:何有丹阳的名称?答曰: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
据告之,在丹阳这片土地上,有6000年前先祖居住生息的凤凰山遗址;有3000年前古吴的都城遗址;有古吴季札的封邑,古延陵季子庙;有三国吴大帝孙权的祖地;更有南北朝齐梁两代王朝的遗迹。
距今1500多年前,在那硝烟弥漫、帝王更迭的乱世,78年间先后有15位萧氏皇帝轮流登场,缔造了有名的齐梁王朝,有12座帝陵建造于此。到丹阳,不能不看齐梁时期留下的古迹。那天,主人邀请我们一行来到天禄景区。只见这里耸立着当年陵墓雍道留存的石刻麒麟、天禄石柱和辟邪石雕古物。观摩这些齐梁遗物,使我不禁将其与笔者曾参观过的古希腊帕特侬神庙的柱廊和雕塑相比较。尽管1500年前留下的天禄石柱不如帕特侬神庙的石柱那般巍峨,但我们的先人打造的石柱其石质其雕工也有独特之处,不逊色于爱琴海岸的希腊人。
走出天禄景区不远,我们眼前出现一面正在耸起的红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岳方告诉我们,这是正在建设的用以展示上下五千年石刻文化的“天地石刻园”。园内将收藏并展出8000余件文物。
说起“天地石刻园”的建设创意,还有一个故事:2006年国庆期间,丹阳市委书记告诉市委宣传部一条信息,上海有一位外商,收藏有一批石刻,想找一个合作者。宣传部主要领导及时挂帅多次赴沪洽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历经双方两年多的商谈磋商,2008年10月终于达成协议,加拿大籍台商吴杰森先生将其多年精心收藏的6000多件石刻悉数捐赠给丹阳市人民政府。11月份,丹阳市动用了8辆大吨位卡车从上海向丹阳运石刻时,仅运输就花费时间整整一个月。2009年12月吴先生再次收集捐赠了近2000件大体量的石刻。至此,8000余件珍宝为开发齐梁文化添了翼。
“今年下半年石刻园建成时,你们一定要来啊。”沈部长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一定来。”我和同行的几位作家几乎齐声应道。
走进石刻园的建设工地,只见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尽管寒气逼人,但不少工人却忙得汗流浃背,脱下外衣亮着胳膊大干。看他们的工作热情,我们几乎忘了时值冬日。园内那些待展的各个朝代的石雕文物,林林总总,目不暇接。
“石刻园建成后,光这8000件文物,要看下来恐怕要几天啊。”诗人荆先生道。“那就在这儿多住几天呗。”作家培禹和陈先生几乎同时接下话茬,引起我们一阵笑。
弘扬丹阳的古典文化,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干部的共识,也是丹阳普通市民的自觉行动。那天,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在举行。市人大代表荆建一得知我们一行到来,特地在会议间隙向我们讲解齐梁文化对丹阳人的影响,并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正在建设的皇塘生态园。我们走进方圆近百亩的园林,只见一片片秀丽的雪杉及其他珍木参天而立,给冬日增添了精气神;架在河塘上的廊桥古色古香,增添了园林的文化韵味。踏桥观景,我不禁想起齐梁时期诗人何逊当年《酬范记室云诗》中的两句:“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