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世界第一瞎子:如何调控失控的情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1:30:29

一、停止抱怨这个世界

二、简化生活,远离尘嚣。

 

能耐就是能够忍耐

 

改变你生活现状的N个心理技巧

1、   学会轻重缓急。

2、  体会静坐的乐趣。

3、  清理你的壁橱。

4、  把不用的东西捐出去。

5、  整理你的相片。

6、  物品要分类放置。

7、  把东西打包保存。

8、  去俾斯麦体验新生活。

9、  从家务中解放出来。

10、              丢掉现在的工作。

11、              锻炼你的大脑。

12、              种一棵树。

13、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14、              听听流行音乐。

15、              多读书。

16、              多陪陪你的爱人。

17、              学会储蓄。

18、              优化投资比例。

19、              重新评估投资领域。

20、              暂时冻结你的信用卡。

21、              存一笔应急的钱。

22、              控制你的信用风险。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要量力而行。

23、              制定应对紧急状况方案。

24、              电脑数据分类、备份。

25、              把书籍、档案、材料归类。

26、              多走楼梯少坐电梯。

27、              早睡早起。

28、              戒烟。

29、              多吃黑面包。

30、              尝尝香瓜。

31、              少吃白色食品。

1、  少喝罐装饮料。

2、  多吃蔬菜。

3、  自我治疗。

4、  结婚。

5、  骑自行车时戴上头盔。

6、  小心路上的动物。

7、  安装一氧化碳侦测器。

8、  买一个碎纸机。

9、  黑暗的角落有虫子。

10、              学会适当放弃。

11、              经常使用牙线。

12、              有规律地伸腰。

13、              穿合脚的鞋子。

14、              深呼吸。

15、              服用合适的维生素。

16、              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17、              参加志愿者活动。

18、              给自己换套新衣服。

19、              宽恕他人。

现在,在另一个群体中,人的悲观、厌世、孤独,已引起心理学专家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忧郁。纵观近代世界文学和哲学史,很多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在他们把精神粮食奉献给世人的时候,他们就象燃烧的蜡烛一样,慢慢地也耗尽了自己,或自杀,或进了精神病院。例如,莫泊桑、尼采、海明威、川端康成、顾城等。文人和哲人的厌世和自杀的原因值得后人去深思。但起码有这样几点,很有代表性,即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领悟后,所带来的失望感;创作达到顶峰后的失落感,新的目标和动力又在哪里呢?由于创作的需要,心灵始终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忧虑、寂寞和孤独始终深深地缠绕着他们,迫使他们只有去不停地创作,才能摆脱心理危机

十四个很准的心理暗示

1、  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  期望定律 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  情绪定律 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  因果定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  吸引定律 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  重复定律 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累积定律 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

1、  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2、  辐射定律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3、  相关定律 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4、  专精定律 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5、  替换定律 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6、  惯性定律 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7、  显现定律 显现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必将显现。

8、  需求定律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一种需求。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的需求。

如何深刻理解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涵义

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

  现代人追求财富,往往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以为拥有物质就有了人生的一切。其实,物质财富只是满足人生的基本需要,低级需要。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物质财富,只能说明他的生命层次是很低的,而且很难得到提升。所以,当我们的物质财富可以满足基本生存时,应该进而追求精神财富。

何为精神财富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影响之深远,决非物质财富可以比拟。回顾历史,无论是古罗马的繁荣,还是盛唐时的富足,都不再能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任何物质帮助。保留下来并

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是古圣先贤的精神感召,是历代智者的思想传统,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佛陀的一生,身无长物,居无定所,却为我们留下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为我们指明了趣向解脱的道路。在他的身后,一代又一代的追随者,都得益于佛陀留下的智慧,通过修学佛法获得了究竟安乐。除此而外,还有耶稣为我们留下的博爱精神,孔子为我们留下的仁义教育……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一切,我们今天的文化会是怎样?我们今天的世界又会是怎样?

在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中,唯有人类同时拥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世界。飞鸟走兽都懂得为觅食奔忙,如果人类也仅仅为了生存而生存,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当基本生存解决之后,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更多是来自于精神体验,它的平衡与否,正是决定人生幸福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精神世界,主要由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生经验组成。一个拥有美德的圣贤,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都能洁身自好;一个洞明世事的智者,不论遭逢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都能从容面对。所以说,只要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有能力抵御外界的一切干扰。

精神财富甚于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是外在的,虽然我们可能拥有房产、存折,拥有汽车、家电,但所谓的拥有,只是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佛教说财富是五家共有,或是天灾,或是人祸,都会将它们化为乌有。所以,这些身外之

物是虚幻不实的,随时都可能更换主人,而内在的精神财富才是我们真正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

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

  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

  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

  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去信仰。

如果智慧、慈悲、爱心和信仰也会失去的话,那只是由于我们不加珍惜而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甘堕落。

们叹息世风日下,叹息人心不古,事实上,这正是由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贫乏所致。在今天,旧的价值观被推翻了,新的价值观却没有如期而至。在丢弃了越穷越光荣的口号之后,压抑已久的物欲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无休止地激发出来。随着社会商业化的进程,人们的贪欲空前地膨胀起来:对奢侈品的需要,对财富积累的需要,对权力和虚荣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如此迫切,使我们来不及按部就班地去实现。俗话说,财迷心窍,当我们的眼中只剩下金钱的时候,不仅职业道德不见了,甚至伦理道德也不见了。

在金钱挂帅的旗帜下,很多人似乎已经忘却了精神的需求。正是这种忘却,使我们的内心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为什么今天的人对物质的需求如此迫切?对财富的积累如此贪婪?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没有

明确的目标在指引,没有崇高的理想在驱动,没有坚定的信仰在支撑,甚至没有道德的力量在约束。为了追求物质财富,我们不仅忽略了精神财富,甚至以丧失精神财富为代价。当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片废墟之时,物质能否填补其间的空白?能否成为我们人生的无悔追求?

失去物质财富,只会使生活受到暂时的影响;而一旦失去精神财富,不仅会影响到我们一生,更会殃及后代。不难想象,一个精神空虚的父母会给子女什么样的教育?一个见利忘义的长者会给后代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未来人生,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前景。

所以,我们要培养心灵深处的慈悲和爱心,培养生命内在的信仰与智慧。对于人生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才是永远可以从中得到受益的源泉。

法财甚于世财

  对于佛教徒来说,除了追求世俗财富而外,更要追求功德法财。什么是功德法财呢?那就是佛法。

在《华严经》中,佛陀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不仅供养如此,在我们所熟悉的《金刚经》中,佛陀还处处以较量功德的方式,告诉我们法布施的利益:“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

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所以说,无论供养还是布施,功德法财都远比世间财富更为殊胜。

我们知道,世间资产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分,事实上,所谓的固定资产也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房产会折旧,设备会损耗,它们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如果说有什么可以称为人生的固定资产,那么只有功德法财才是当之无愧的。功德法财似乎是无形的,但它却不会随着我们的死亡而消失,不会随着生命形式的转换而失去价值。不仅如此,这善的种子还会不断为我们带来丰厚的馈赠。从这个角度来说,法财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有形的钱财。

佛经中,处处强调法财的重要性。因为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困惑,树立人生的正确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可以帮助我们开发生命中无尽宝藏。成就智慧,成就无量功德,这绝不是物质财富能够代取代的。

很多人都认为,财富是自由的保障,似乎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事实上,占有越多就越不自由。因为欲望是被逐渐激发出来的,占有得越多,期待和牵挂也就越多。曾几何时,万元户就是富裕生活的标准。可多少万元户因此满足了呢?有了一万,就会想着十万,然后是百万、千万。往往是钱越多就感觉缺得越多,使生活不停地围绕这个轴心运转,从而忘却了人生的根本。

有个比喻说,假如把财富、事业、荣誉、地位都比作0的话,健康就是前面的那个1。否则,即使拥有再多,也还是等于0。但我们常常意识

不到这一简单的道理,为了挣钱毫不顾及身体。结果年轻时以健康换金钱,年老时以金钱买健康。那么,健康是金钱可以买来的么?金钱可以换来最新的药品,换来精细的护理,但并不能保障我们的健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为获取财富使健康遭受的损失固然是金钱无法弥补的,但我们为谋取私利而使心理遭受的伤害就更难以愈合。欲望是无限的,财富却是有限的。我们为尽可能多地占有财富,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侵占了他人利益,也使我们自己滋长了重重烦恼。这些内在的伤害或许不会在短时间显现出来,但它的影响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所以,我们必须对财富有正确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懂得如法求财、合理使用;才能从容地驾驭它,而不是被它左右;才能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        晚上看完电视后,做10个俯卧撑或拜50下佛,有助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