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醋可以去黑痣吗:看中医前的注意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56:3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37    更新时间:2009-7-17    
一 看中医前的注意事项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病症是不同的,如:面色发黄提示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颜面浮肿、面色发黑提示有肾脏疾患,面色苍白大多见于贫血的患者,面色红赤多为高血压病,面色发青考虑肝脏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脾胃虚弱的征象,舌尖发红有刺者多为心火亢盛,舌苔黄腻为胃内热盛,舌苔黎黑肾病多见。有些患者平素还有涂指甲油的习惯,但是就诊前必须保持本色,因为很多微循环障碍的病人指甲色淡、色白,一些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指甲发紫,这些都需要通过望诊进行诊察,此外像双目眼睑有无肿胀、有无眼袋,口唇颜色如何,有无颧红,患者精神怎样,反应是否迟钝等等都需要医生认真望诊,然后结合其它三诊方能做出正确判断。正因为如此,希望患者来看中医时千万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要进食染舌的食品(如山楂、草莓、橄榄等),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
二 煎中药有讲究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但是,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常常使人们不知所措,为此向您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时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四 药粥疗法小常识
在我国药粥之学源远流长。药粥可以用于防治疾病,辅助治疗、病后调理摄生自养等。用什么容器煮粥是非常讲究的,因为药粥毕竟不是一般的饮食,多含有药物,按中医传统习惯,煎熬中药最好选用沙锅,因为沙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且能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所以,煮药粥最好用沙锅,如果没有,也可用搪瓷容器替代。
喝药粥要以中医理论做依据,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症状、健康等情况,合理选择。四季气候变更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影响,因此,在组方施粥时必须注意。就其气候而论,春天温和、夏天炎热、秋天干燥、冬天寒冷,故春天宜升补,多选择山药粥、菠菜粥;夏天宜清补,多选择荷叶粥、绿豆粥;秋天宜平补,多选择芝麻粥、胡桃粥;冬天宜温补,多选择羊肉粥、红枣糯米粥等。
五 中医忌口有来头
中医治病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有两个含义:一是所吃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对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如在感冒的初期,正在服用解表散寒的中药,应当禁食生冷及油腻食物。如果孩子烦燥,发烧不退,并有口渴症状,大便干燥,可以吃水果或喝果汁,如西瓜、梨汁、绿豆汤等。感冒恢复期,烧已退,孩子往往贪食,总吃不饱,这时切忌暴饮暴食,更忌油腻厚味,否则可使病情反复,以致迁延不愈。又如孩子腹泻,一定要忌食生冷及油腻的食品,饮食应清淡。此外,还有一种忌口,叫忌"发物",即能引起疮毒、风疹、咳嗽、哮喘等发作加重的食物,多为水产,如带鱼、黄鱼、鲤鱼、鲫鱼、螃蟹、虾等,肉类中的羊肉、狗肉、鸡肉、驴肉、马肉、蔬菜中的韭菜、香菇、芹菜等。这些食物多属甘温性质,具有香燥的性能,吃后容易上火。
还有一种忌口是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禁忌、中药之间有所谓的十八反及十九畏。药物与食物之间也是一样,如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鱼蟹,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子、大蒜,土茯苓、灵仙忌蜂蜜,服食滋补剂后禁服莱菔子及大寒大凉饮食等。
最后一种忌口是结合每个人的体质而出现的,如平素脾肾虚的孩子应忌食生冷粘滑性食物,脾胃虚的忌辛辣香燥食物,有热证的孩子忌油煎、炒煨食物,肺病忌食辛辣,水肿忌食咸食,黄疸忌食油腻。当然,腐烂不洁的食物、生肉、野生菌、未熟果物都在禁忌之列。
正确对待中医忌口
忌口,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比如常山忌葱;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芩忌醋;鳖甲忌苋菜等等。后来,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理论,在指导病人忌口时,还考虑年龄的老幼、体质的盛衰、病证的属性、季节的变化、地域的差异等因素。尽管病人对五花八门的忌口产生反感或怀疑,但一想到是历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总结,也就只好“宁可信其有”了。
其实,由于历史的局限,中医忌口也有不科学的地方,应该正确认识。据有关资料考查,中医忌口,除临床实践总结以外,其来源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受宗教传统思想的影响。佛教主张慈善,不杀生甚至放生。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不能吃。鲤鱼是放生对象,不能吃。公鸡具有灵性能报时,不能吃。香料姜酒影响清心寡欲,也不能吃。道教禁吃牛肉,回教禁吃猪肉。正常人都忌吃,何况有病呢,更不应吃。其实,肉类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除消化系统功能较差的患者,大多数病人都是需要的。
其次,与迷信,取吉祥之意有关。比如,“发”字与发病的发字同音,发豆芽、发豆豉、发面粉、发松糕等,都不应吃。“凶”字与“空”、“冬”、“葱”等字谐音,故空心菜、冬瓜、葱都应忌讳,连空心的食物也最好不吃。无法自圆其说,只好托词说吃了这些食物会犯病或解药性。
另外,与古代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古代医生给皇帝、达官、贵族看病,如治不好时,他们往往会以不尽心尽力或不忠,加罪于医生。当医生的为了自身安全,便先向病人交待诸多忌口事项,并叮嘱千万不要吃错食物。如果真的没有治好病,病人便只好抱怨自己没有严格忌口,医生就没有任何责任了。
现代临床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种病都需要忌口。比如癌症病人,本身属于消耗性病症,再加上或手术、或放射、或化疗,对身体损害较大。如果再讲究忌口,营养便会偏废,更造成营养不良,促进病情恶化。所以癌症病人应适当地多吃、吃好、不宜忌口,这样才会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中医“忌口”的道理何在
中医所说的“忌口”与西医的“配伍禁忌”是有区别的,后者是指药物之间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方面性质的变化。而中医的“忌口”是指药物与食物之间的变化,也就是某些食物能妨碍或破坏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要病人在服药期内,对某些食物应有所节制,乃至完全禁食。如患有哮喘、过敏性皮肤病、身体某部炎症初起、疔、疮、疖肿等症的患者,应当忌吃“发食”,像公鸡、鲤鱼、鹅肉、虾、蟹、猪头肉、动物内脏等,以免这类异性蛋白大量摄入后,造成病情恶化。同样,冠心病人、高血脂患者、脂肪肝患者应忌食动物油脂;呼吸道病变患者应该戒烟;浮肿患者应限制食盐摄入;糖尿病人限制含糖食物;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忌辛辣、烈性酒、酸醋等。
据中医传统经验,服中药期间一般不宜进食生冷、酸辣、油腻的食物。古医书中就记载了一些中药不能与某些食物同吃,如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鳖甲忌苋菜;薄荷忌鳖肉等。还有一些食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绿豆汤能解毒,萝卜汁能通气消食,但若与中药同时服用则不妥。尤应避免与滋补类中药或中成药同用。
当然,忌口也不是普遍和绝对化的,因为忌口的毕竟是少数食物,用药过程中,只要留意一下,就可防范药食禁忌的发生。“发食”也不是任何疾病的患者都不能吃的,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或许恰恰需要给予补充的,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食物毕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如果样样都忌口,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六、患了痔疮不用怕
1、什么是痔疮?痔疮是肛管直肠内静脉丛淤血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表现为便血、肛门肿物、坠胀感、或出现疼痛、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排便困难等不适。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2、痔疮对人们易造成哪些危害?痔疮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的出血,会引起人体缺铁性贫血。
3、痔疮的常见病因是什么?常见的原因有:A、便秘;B、饮食不节;C、过度劳累;D、久坐久立;E、负重远行;F、妊娠多产;G、解剖生理因素和过度肥胖腹内压力增高等原因所致。
4、肛肠病患者术后宜用哪些饮食?A、饮食宜以普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米粥、面食等;B、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洗净在常温下食用;C、富含粗纤维食物如:芹菜、茄子、白菜、扁豆、黄花菜、各种瓜类、菠萝、萝卜、苹果、梨、香蕉、桃、杏、芝麻、胡桃仁、燕麦、各种杂粮等。D、术后宜多饮白开水、蜂蜜水、清茶、晨起空腹服用淡盐水以增加胃肠蠕动。E、要戒除烟酒。饮食上还应食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如:瘦肉、牛肉、蘑菇、木耳、山药、鸡肉、豆制品、大枣、芝麻等以利于伤口愈合。
5、肛肠病患者应禁忌什么饮食?应忌食刺激性的饮食,忌海腥发物、肥甘厚味、脂奶甜食及煎炸生冷油腻食物。忌食:白酒、黄酒、辣椒、胡椒、生姜、茴香、蒜、葱等,因这些饮食可刺激肛门直肠黏膜,使之充血明显,加重出血及脱出症状。
6、怎样预防痔疮的发生?
⑴、进行体育锻炼及提肛运动:平卧于床,两腿屈膝,抬臀收腹,保持30-60秒钟,反复3次,每日可做2-3次;或当窗临风站立,缓慢收缩肛门5-10秒钟,在缓慢舒张放松,连续5分钟;每日早、午、晚各3次。
⑵、预防便秘;
a、合理调配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b、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蹲厕时间不宜过长、或过分用力。每日清晨如有便意即可前去排便,否则会造成便意消失而导致排便困难。
c、不可长期依赖泻药,以免产生药物依赖。
d、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要尽早到医院诊治,便秘患者不可滥用泻药。
⑶、肛肠病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负重远行、剧烈运动、久蹲、久咳、久痢等均会引起痔疮的发生和病情加重。
七、对针灸推拿的认识误区
针灸和按摩是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作出了具大的贡献。针灸和按摩是运用针剌或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来达到平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按摩方法广泛用于伤科、内科、妇儿科及心脑血管后遗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针灸、按摩在日本、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颇为风行,它作为许多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的有效手段,被称为绿色治疗方法,特别是日本有些方面已超过中国。作为发源地的中国,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宝贵财富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加以提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1。针灸是辅助疗法治疗手段有限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决定使用那种疗法或是决定那种是主要疗法还是辅助疗法是由患者的身患疾病的种类、病情、病史、身体状况、医院现有条件以及病人需要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由疗法本身来决定的,同样的疾病,由于个体、病情及条件的不同,治疗的方法就会大不相同。因此不单是针按其他治疗手段也是一样,不能片面的认为那种治疗方法有效那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或是无效
2.针灸按摩治疗的疾病有限
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无论是那种治疗方法就广义来说都是有限。而针按虽然历史悠久但系统科学的研究近几十年国内才逐渐兴起,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不够科学全面,才是刚刚起步,以往针按主要用于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及一些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因此大家(包括有些中医)就产生了这样的看法,针灸与按摩只能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但据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针按的治疗是非常广泛的,除了骨关节疾病以外,针按对血管、神经类疾病、糖尿病、慢性胃肠疾病、肾病、内分泌及部分皮肤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于肿瘤、五官疾病的治疗乃至于助产都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而且针灸与按摩对于病人比较安全,对病人的年龄及身体条件要求不高,是公认的绿色治疗手段!
3.针按治疗百病
针按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太多太多的不足!比如对器质性病变、急性病、新类型疾病及流行性病的作用十分有限(比如肿瘤与先天性疾病),对于针灸与按摩的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段再现针灸按摩疗法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遗憾。而且针按(尤其是按摩对于)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与保养。所以大家不要对针按过于迷信,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病情与专业医生咨询商量来决定治疗的时间及手段,以免浪费时间和金钱并贻误治疗时机。
八、中医----绿色医疗
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新时代里日渐迸发出新的光彩。目前,我国中药已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编采本版,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多点健康。
中医很迷人,她让人真切体会到“苦”尽甘来。
有人信中医,有人信西医,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选择也不一样。中医生不可能向所有人都宣传中医如何好,倒是近段时间的电视剧《大长今》让更多人明白:哦,原来别人如此崇尚我们的中医!
回归自然、追求健康是现代人类共同的需要,现代医疗的高效同时也带来各种各样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医源性疾病(因正常医学治疗导致的疾病)的大幅升高给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西方国家医源性疾病导致死亡占疾病死亡的20%,同时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现代医疗技术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对一些非急性、重症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大众开始选择和接受安全、有效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中医广泛使用非化学性的天然药品,并进行小剂量的配合使用,从而使药品的毒性极其轻微,几乎不会产生药品的毒性滞留,因此被称为绿色药品;同时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使中医药对大量的常见病和慢性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效果。
九、哪些病看中医效果好
当我们身有不适时总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去看西医好还是去看中医好呢?中医和西医理论基础不同,中医讲究阴阳五行,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西医面对实质脏器,中医注重功能调理。两者各有优势。哪些疾病看中医效果好?记者采访市中医院肾内科董飞侠医生后列出以下8种:
【感冒】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所致,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季节不同,风邪便随着时气侵入。现感冒药中多为中成药,对于普通病毒性感冒,大家可服些羚羊感冒片、VC银翘片、芙朴冲剂、双黄连等即有很好效果。如果是细菌性感冒,伴有发高烧等重症状,则要在医生指导下辅以西药治疗。
【乙肝】从综合疗效看,中医治乙肝有优势。中医治疗以复方为主,兼顾到“解毒、退黄、降酶、保肝、抗纤维化”等多种功效,同时能减轻或控制肝炎、延缓纤维化、消除临床症状、增强体质。
【慢性肾炎】该病虽然不能彻底根治,但是选用中医治疗可进行机体免疫功能调整,改善疲倦等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治疗难度大,中医的针灸、推拿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麻木、瘫痪等后遗症的病理基础是大脑组织损害,中医康复治疗以促进大脑组织损害的康复为第一目的,故效果较好。
【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以月经周期和出血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且用药与西药相比,副作用小。
【儿童哮喘】中医认为,引起哮喘的内因是小儿肺脾素虚、肺脏娇嫩。中医调理肺脾肾,改变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亚健康症状】气虚、盗汗、耳鸣、肢麻、口渴、失眠等亚健康症状看中医效果好。因为这些症状是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有“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理念,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腰颈肩疼痛】通过按摩、针灸、中药等方式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功能恢复。
看中医效果好的疾病还很多,概括而言,大病初愈或体质虚弱、妇科慢性病、儿童慢性病、疑难杂症均适合看中医。
十、对中医认识误区
1、中医慢
正解:在急救方面,因西医方法多,确实比中医优势多;但从综合治疗看,很难说谁比谁快,目前还没有做过对比实验研究,也没有实验数据证明。
2、中医麻烦
正解: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中药可代煎、送药上门,还有免煎的中药颗粒。
3、中医生只开中药
正解:现在纯中医生已很少,大多数中医生在大学都学过西医,所以看病时,他们会中西医结合,开中药,也开西药。
4、民间中医生好
正解:传闻中,民间中医生各有各的能耐,不管怎样,他们有人是无证行医,为了安全起见,大家还是到正规医院看中医为好。
针灸特色
【针灸特色的表现】
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
【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
对于针灸来说,指导临床的理论核心是经络学说,在辨证时侧重辨别疾病部位,尤其要辨别疾病所在部位的经络及受牵累的经络,为选取腧穴提供依据;同时还要辨别疾病性质,尤其要辨别气血运行状态与虚实寒热,用以指导针灸操作。
【腧穴是针灸学中特有的概念】
以腧穴为施术部位是针灸的又一特色。
【用特制的针形工具刺人腧穴,或者以燃烧着的艾绒熏烤烧灼腧穴】
数十种针刺疗法与灸疗法,其中的毫针疗法,又发展出多种得气、候气、行气、补气、泻气、调气的手法,用以调控经络之气。这些各有特色的针刺疗法、针刺手法和灸疗法,是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温寒清热、扶正祛邪等作用的重要手段。
【深化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
加强对经络学说的应用性研究从古至今,经络学说用于临床主要是用在三个方面:一是辨证,包括辨别经络证候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异常表现;二是指导选穴;三是指引针灸操作,设法控制气行,促使气至病所。从这三个方面立题,总结规律,探讨机理,不但有助于揭示经络实质,而且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经络诊断技术和经络治疗技术。
【从临床角度研究腧穴特异性】
尤其要重视对阿是穴的研究从临床角度研究腧穴特异性,应该着眼于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腧穴的三维空间与针刺效应的关系,包括腧穴与非腧穴的界线、不同深度与效应的关系、不同针刺方向与疗效的关系等;二是对那些能够治疗同一病症的若干腧穴,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个腧穴在治疗同一病症当中的主次地位;三是探讨腧穴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四是研究阿是穴,即某些病症常在身体某些特定部位出现的反应点。有的人专门检查这类反应点,用以诊断疾病;有的人则专门选取这类反应点治疗疑难病症,取得了比针刺经穴更好的疗效。
【继承传统针刺疗法的精华】
在保持传统针刺特色的前提下,推进针刺方法的革新医者的指力功、气功,取穴的准确,用针的粗细,手法的恰到好处,指力的发挥,加之运气于指等技术的运用,是针刺收效的关键,实乃出自切身体验。
【继承传统灸疗法的精华】
在保持传统灸疗特色的前提下,革除灸疗法的缺点改革中,一要重视热的作用和药物作用的协同关系,二要重视选穴施灸的重要性,不可把灸疗变成单纯热疗。
【遵循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
在针灸学与现代科学有关学科的结合点上,发展边缘疗法或边缘学科从穴、针、药三个角度贯彻辨证论治的原则,研究针药互动的规律与机理。至于针刀医学,本来就是针灸学与骨伤科手术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从生物力学角度提出的人体动态失衡以及通过针刀治疗而恢复平衡的理论,
【发挥针灸优势,扩大针灸的应用范围】
让针灸在医疗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点建议:一是自强,努力提高针灸从业者的水平,以优异的疗效和科研成果去说服别人;二是加强合作,包括针灸从业者的合作,中西医的合作,特别是与知名机构的合作,提高针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三是争取当局取消对针灸的无端限制,让针灸从业者有权选用任何传统的针灸疗法和现代创造的针灸新技术。
─针灸有效适应症,针刺得气,气至病所,往往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损伤、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神经性皮炎、失眠、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关节炎、骨质增生、肥胖症、阳痿、偏头痛、急性乳腺炎、痤疮、黄褐斑、痛经、闭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和症、耳鸣、耳聋。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中成药的服用方法颇有讲究
下一篇文章:中医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