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科:交互 开放 临床————JH中学校本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叙事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59:46

 

 

 

交互  开放  临床

——JH中学校本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叙事研究

 

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  王旭华 王晶晶

 

【摘要】校本教师教育在中小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对于基层中小学,又该如何具体开展校本教师教育活动?本文借助叙事研究的工具在剖析教师拒绝校本教师教育的事实现象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在工作实践中呈现效果的交互式、开放式、临床式三种校本教师教育模式,并提出了作为“教师的教师”的校本教师教育者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校本教师教育模式  交互式 开放式  临床式 

 

 

校本教师教育,意即校本培训,承担着教师职后培训、专业成长的重要任务,这一“源于学校(of the school)、在于学校(in the school)、为了学校的发展(for the school)”[①]的校内教师培训活动在中小学校发展中呈现出日益显著的基础性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②],“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③],“‘十一五’期间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的实施重心在学校,中、高级职务教师应按规定完成‘240’、‘540’学时培训,其中校级培训的学时比例应高于50%”[④]等等,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为校本教师教育在每一所中小学生根发芽创设了基本的条件。实践证明,校本教师教育具有成本低、针对性强、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等优势,已成为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然而,校本教师教育长期陷于高投入、低回报,并遭遇教师的强烈抵制,这一尴尬境遇何以得以突破而使教师教育的本真意义得以真正的发挥。我所在的JH中学担负着校本教师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多项工作,因此,想借助叙事研究的工具,追随一条现场研究的道路,在身临其境的忠于现象的“深描”中讲述我和我的学校是如何努力创新校本教师教育模式,促进教师在“本土”中的专业发展,增强学校发展的人才力量的。

 

一、         我拿什么来培训你?——教师“拒培”面面观

 

众所周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无论从学习型社会理论,还是哲学意义上事物的发展理论,身处受教育第一梯队的教师,同万事万物一样,是需要发展,校本教师教育在政府的强势推行下走进我国的各中小学校,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还是先来透视一下校园里的“拒培”现象吧——

第一,身在曹营心在汉。下面描述的现象你有没有看到过?

 

校内的公开课上,你有没有注意到听课教师的不寻常举动?有几位教师偶尔会抬头,当然,关键时刻他们也会随声附和,但他们仿佛始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在干什么?呵——有的手执朱笔批讲义,有的翻读教材在备课,有的不时凝神做习题……

 

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此现象,老们们的直言解释是“太忙,事情太多,学校又要求必须来听,来了嘛,是不是也就参与(校本教师教育)了?”

第二,开个玩笑“雷”下你。所记乃笔者亲身经历:

 

一天,一位教师兴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主任,跟你讨论一个关于校本教师教育的话题。”

下面是我们间的“鸟儿问答”:

——主任,你说近亲繁殖的后果会是怎样?

——没学过生物吗?那还用说,这跟校本教师教育有什么关系?

——主任,你说你现在搞的“相伴成长”[⑤]算不算近亲繁殖?

——这……

——主任,这个说法可不是我的新发明,给你看一篇专家的文章。

 

来者狡黠递上一文。文章是华东师范大学葛大汇教授《对“校本教师培训”的再评价》,我捧读了教授的文章,文中确实提到了“‘近亲繁殖’式经验学习的困惑”,文章比较客观辩证地分析了校本培训,即校本教师教育中的问题,难为我们的老师将之活化为引我思考校本教师教育之价值的教材!

 

第三, 躲不过去我混过去。在当前的教师教育背景下,校本化的教师教育被纳入职评的“硬指标”,使教师逃不脱“被培训”的烦恼。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惹不起躲不了我混过去,成为一些教师的应对策略。看到某师的培训感叹,大致如下:

 

“期末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刻,除了学校安排的各种教研活动,还要写学习体会和听课记录以及反思论文等等。不过聪明的教师总是会有办法的,学习体会会有人写,只要有一个人写了,其他的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模一样。听课记录是自己最拿手的,写几篇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上面的日期不能填错了。而反思论文就是比较头痛的事情了,明确要求不能少于3000字,可苦了教师东找西找找了些论文,抄得手酸眼花。有没有心得和反思,大家会心一笑,然后咬牙切齿。”[⑥]

 

教师“拒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是教师缺乏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所谓“不求进取”,也有人认为,是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限制了教师追求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我从关于校本化教师教育的调查中体悟到教师“傲慢”拒绝培训的真正原因。

或许,这算不上是一次完整意义的调查,因为,问题是附于某一次调查问卷之后的开放性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围绕校本教师教育,对学校提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的老师说——

 

①培训要立足于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

②培训要走减负增效之路。

③运用项目运作方式开展校培工作。

④希望多请一些高校教育专家走进校园,拓展我们的教育视野,让我们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

⑤让学校里有威望的教师成为培训师资,是一种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

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有各种困难,有一些教师还会不太理解,学校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

⑦要让我们感受到培训是一种福利而不是负担。

 

说句实在话,在执行校本教师教育的过程,由于经常性遭受“委曲”而不免让我对处于这一工作过程中的同事们带有一丝“愤愤”的情绪,“不管你怎么,我们总有理由说你的不是”也成为我执行校本教师教育任务中的常态化感受。客观地讲,领受校本教师教育工作之初我是一名教师教育领域“零基础”的小学生,“半路出家”与“临时上马”交织在一起,已可探知初期我所开展的校本教师教育工作的质效。但“事实上也是如此,目前,各中小学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教师校本培训时,临时‘拉人上马’,随便‘炒菜待客’,大多数老师们高兴而来,却失望而归。”[⑦]

然而,当我看到老师上述答案时,内疚、感激、期待……无数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来自教师心底的表达不带有任何虚设,不带有任何对带有带有“幼稚病”的校本教师教育工作的指责与抱怨,他们的坦诚,映射出他们对专业发展的渴求。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一下,长期以来,学校的培训项目有没有从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而我,又该如何看待自身潜在的“教师的教师”这一独特身份的?

是的,你拿什么来培训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及理性回答才是解决教师“拒培”唯一办法。

 

二、           我们做了什么?—JH中学校本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需要做什么?那就是培训的课程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满足教师的成长及学校的发展,而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适应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不同(教师)对象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模式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后继续教育服务”,来自教代会的“指令”把全校担负着校本教师教育使命的干部及相关教师推入了改革的漩涡中,创新校本教师教育的内容与实践,创新校本教师教育的模式,我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改革与创新的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集体反思。

第一,交互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

交互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在校本教师教育的具体活动中,通过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达到培训目的的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或许源于某一次关于讨论中,我们记起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2006年12月,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次校本教师教育活动,学校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彭新强教授作了《教好每一节课》的讲座。讲座开始没几分钟,彭教授突然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几乎把在主席台陪坐的领导们带着站了起来,全场有点惊愕地看着他。不仅如此,他竟然走下讲台,一直走到礼堂的中间通道,他举起手中的讲稿,向聆听他的教师们提问。礼堂里热闹起来,老师们左顾右盼地笑着,不管教授如何大声地请求希望有人回答他的问题,而不在乎答案的质量,但老师们,依然是左顾右盼地笑着,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其实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大家的喉咙口,但每个人双腿仿佛注入了磁石,被牢牢地吸在座位上。终于一个勇敢的同事被周边的人推着站了起来,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着答案,她不时用有点尴尬的笑声掩饰住紧张。回答问题的“学生”得到了教授极大的鼓励,然后问答式的互动继续,虽然问题都是大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困惑,也是大家经常在办公室议论的话题,但要“学生”主动回答,教授每一次都要付出九牛二虎之力。教授一直坚持在走道上来回走动,因为没有随身话筒,他尽量大声地讲,他的声音偶尔会有点嘶哑,但他没有停止。

 

培训者必须动起来!培训的课堂必须动起来!交互式的培训才能让参与双方投入,乃至专注于培训的过程,才能抵达培训的终点。而对于这一想法的实践,也有一例。

 

2009年1月,学校开展“有效教学的理性实践”校本教师教育活动,除了确立了主讲者及指定发言者,活动还要求教师在“听课——观课——评课”的半小时内完成参与培训的现场感言。当然,我们预先设计了统一规格的表格,包括预先书面通知教师带好笔墨,为了保证充分的互动,学校甚至为老师们准备了晚餐(因为活动始于下午主要课程结束后,这样安排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参与活动,并不影响正常上课)。现场感言以“抽号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互动,“抽号发言”虽带有欠民主的色彩,但这一临门之脚显然有助于冲破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知识分子在公众表达中所缠绕的羞答答的心理。这次校本教师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上上下下的认同,“今天这样的实践讨论会议,真是非常有效,多位教师的感言和交流中深感他们的智慧,我要不断地改进自己,无论教学还是教育都能从中获得收益。”是的,当看到教师们对我们几位组织者的表扬时,心是甜蜜的。[⑧]

 

校本化的教师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同样经历着激烈变革的时代挑战,充满生机的教师培训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动态,让教师们动起来,让他们的思想在交流与碰撞中共享智慧涌动的成果,这或许,就是交互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的魅力所在。

第二,开放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

开放式培训,即E- learning,就是网络培训或在线培训,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据统计,在美国,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正在以每年300 %的速度增加。[⑨]开放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和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2009年7至8月,我(笔者之一)参加了由区教育学院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核心课程学习,这一学习项目是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在共同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网络用二个月的时间成功地改造了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使我的教师身份更趋现代版。由于是校本化“教师的教师”的特珠身份,学习期间,我一直在研究这一培训方式能否被我带进校园。

把学员如同小飞虫粘到网络上去,是英特尔培训的基本做法,学员首先要学会在必要的网络上注册,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管理平台、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核心课程网站、指定网站的博客、在线协作网站、英特尔未来教育工作空间等等。这些网站构建了教师学习的地面公路、高架道路、地铁、高速公路……把教师的视野、思想带到全世界,带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在这些网站上,有着丰富的我未曾谋面的新事物,单元作品集、出版物、框架问题、评价量规(工具)、助学技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感到新鲜的事物包裹着我,令我紧张、兴奋、渴望。说实话,只要有空,我就会主动粘到网上去。

目标导向是英特尔培训的基本管理手段。第一步,要学习《学员学业测评考核方法》,明确了本学习过程终点站的主要标识。第二步,学习《单元作品集自查表》及《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单元作品集是囊括了所有学习过程中须完成的作业文件夹,第二步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学习成果达标要求。第三步,安排好每一项学习任务、每一次重要行动的起讫时间,十分具体,时时提醒我不要做迟到的“差生”。第四步,列出每一学习模块的主要学习活动,在“完成情况”的小方框中轻轻打勾,有助于你睡个安稳觉。……把所有要做的,合订成《学习指导手册》,人手一份,让学员们清清楚楚地出发,明明白白向既定目标前进。

定期让学员知晓任务完成的质与量是英特尔培训重要的监督方式。我会定期收到教师的电子邮件,邮件记载了我在网上的活动时限,达标情况,我也可以在网络自查学习状况,这些监督结果虽然是以“隐私”的方式出现,但起到的督促效果却十分明显,就我个人而言,假如得知任务尚未完成,又被老师以尊重的方式“警告”,那就必须自尊自重了,除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别无他法。

……

 

网络培训极大地拓展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空间,工学矛盾能得以缓解,培训效果也相当明显,那么,E-learning能否成为校本教师教育中的一员呢?事实上,在两个月的“长跑”中,“我”更多体验到的是在线学习的孤独、挣扎,在较好的电脑设备和上网条件的前提下,假如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假如没有坚韧的意志,放弃随时可能发生。但是在网络时代里,将信息技术束之高阁,忽视对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培训,作为培训者,一定是幼稚且陈旧的。

学校的几位骨干教师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核心课程的学习,于是我们希望这一彰显时代特征代表未来方向的培训方式能进驻我们的校园,并让教师们在学校实际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姻中得益。校园网成为我们开展教师教育的“责任田”,而初期,我们将校园网中的“科研师训”栏目逐步建设成为教师发展的信息之窗;我们主张大家经营教育博客,鼓励教师通过博客交流教育心得;在我们的大力推崇下,“360个人图书馆”成为不少教师进行资料收藏、教育资源共享的好地方。上述的行动,只能说是对工具的尝试,离英特尔培训的“画像”还十分遥远,但我们相信,从第一张板凳到更多的板凳,我们板凳越做越好。

第三,临床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

临床,借助的是医学概念,强调的是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所谓临床式校本教师教育模式,我们又称之为现场实践的模式,是指创设或借助于真实的教育实践情景,以“解决问题——实践反思”为途径开展校本化的教师培训活动。现场实践这一校本教师教育模式的提出,其最大的期望与最终目的,就是克服传统中“纸上谈兵”式的教师培训,通过创设或利用实践情景,甚至借助于一些突发事件,组建稳定的或暂时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在目标导引下和教育者的帮助下,让作为受训者的教师历经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其亲历亲为的体验、感悟、总结、反思,认识自己、明确应知应会,总结临床经验,揣摩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艺,使教师在解决问题的环境中成长。

 

学科竞赛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竞赛教育是JH中学的特色和亮点。曾经,学校的竞赛辅导教师主要来自于高校或外聘,因此,培养本校具有竞赛辅导能力的教师,保障竞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校本教师教育的一大内容,事实证明,我们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自2007年上半年始,学校要求数学组筹备落实本组中青年教师竞赛解题能力培训的活动。我们设计的方案包括培训活动每周至少一次,让一名具有竞赛指导能力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他中青年教师扮演“学生”。他们仿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做习题、课堂讨论、阶段测试。而与日常教学不同的是,“师生”间要定期开展对话、反思,以明确双方的要求与需求,对学习结果进行跟踪评价。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的竞赛解题能力大有提高,有的已逐渐掌握数学竞赛辅导的要领,具备了上竞赛课的能力,走向了竞赛教学的讲台。

 

这是一种成功的校本教师教育方式,培养了多位学校数学竞赛辅导紧缺人才。其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学校针对教学需求,创设了“课堂教学”这一现场,受训者进入现场后即成为“学生”,面对竞赛题型,规范解答题目,像学生一样在课堂中学习竞赛辅导的技能,这种“临床式”的学习方式下,受训者很快重新由“学生”成长为“教师”。

 

丰富的教育现场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校园,这些现场无不可以成为校本教师教育的资源,我们可以运用现场、设计现场,使之成为校本教师教育的环境,开展校本教师教育的实践活动,这种的培训才是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需求,才是有生命力的低成本的教师教育活动。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说,[⑩]于是我们回归到苏格拉底古老的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以理性主义分析我们不懈探索校本教师教育的艰苦历程,我们确已走出了几年以来的“赤手空拳”,学校的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乃到老年教师的培训开始形成一定的规则与程式,校本教师教育开始成为JH校园里富有生命力的词汇,并在教师的心目中得到不断的放大。

一切初见端倪的成果,源自于一所意在不懈追求的学校的创新动力,因此,现在,我们依然需要通过反思获得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

 

三、           未来需要什么?——基于“教师的教师”发展的思考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木板。这是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因此,要认清最短的木板,并设法改变此短木板的现状,就可以使这只木桶盛更多的水。”[11]面对校本教师教育,下面两块“最短的木板”表明了“从业者”致命的弱项,当前要做的工作,是尽快把它们修补好,以让木桶盛更多的水。

第一,不专业。无疑,它就是当前众多校园里“教师的教师”的“最短木板”!校本教师教育如何做,大家基本上依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自学,在“零基础”上的不系统自学方式会令“专业提速”非常缓慢,而仅仅依靠自学和在“做中学”是很难突破发展瓶颈的,缺乏专业指导的认真策划和组织实施何尝不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缺乏校本教师教育的管理经验。开展校本教师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培训者、受训者、场地设施设备、培训所需费用(成本)、管理等等,而管理正是校本教师教育各基本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联结性要素。众多校园里“教师的教师”对于校本教师教育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几乎是理论与经验的盲区,虽然源自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直接经验对改善校本教师教育管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低层次的管理经验难以让校本教师教育走出低效的怪圈,难以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因此,政府、高校、教师教育学院、学校均要努力为校本教师教育创设发展的社会化条件,如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重视校本化“教师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唯有此,校本教师教育才有更多更科学的模式,中国一千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所依存的“工作母机”之一——校本教师教育才有更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旭,张文质.教师培训反思与展望[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任登中.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潘海燕,别业舫.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必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朱益明.校本教师发展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6]陈旭远,张捷.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刘堤仿.教师校本培训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9][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10]王得顺.用“木桶理论”指导企业培训[J].成人教育,2009,(7).

[11]潘海燕.应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队伍[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12]刘堤仿.区域性校本培训者理念与行动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2).

[13]葛大汇,曹大宏.对“校本教师培训”的再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04,(5).

[14]郑金洲.走向“校本”:学校教育发展的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1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zhjedu.cn/article/show article.Php/4.Htm.2004-10-18

[16]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199909/20420040005.Php.2004-05-01

[17]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userobject26ai12341/htm.2007-10-22

 

 

 

 

 

 

 

附录:

 

 

JH中学“有效教学的理性实践”校本教师教育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与理论建设》是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玉东博士承担的2007年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我校张XX等青年教师参加了此项课题的研究活动。张XX老师分别于2008年11月12日在梅陇中学、12月3日在我校向课题组开了两堂以“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汇报课,在我区初中物理教学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汇报课也是本学期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张XX老师12月3日的汇报课,将“教研训”相结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对“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深入研讨,以进一步提高有效教学的理性实践。此外,对我校被评为区首批教学(育)能手、教坛新秀的7位教师的考核也将作为本次研讨的延续性活动,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二、活动主题:

有效教学的理性实践——从“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课题谈起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2009年1月12日下午3:30  求真楼底楼会议室

四、参加对象:

全体中青年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中层以上干部

五、活动流程:

1.张XX老师说课(15分钟)

2.观看张XX老师一段上课录像(20分钟)

3.戴XX校长评课(15分钟)

4.朱XX、金XX、林X、陈X老师论课(30分钟)

5.与会教师完成“说课——观课——评课——论课”的现场感言(30分钟)

6.感言交流:

(1)抽号交流(5—7位教师)(20—30分钟)

(2)自由发言(15—20分钟)

7.陈XX校长作总结发言(20分钟)

六、活动准备:

1.对张XX教师的上课录像进行剪辑

2.事先设计有编号的现场感言表格

3.与会教师自带纸张和黑色字迹的水笔

4.食堂准备晚餐

 

科研室

2008-12-26

 



[①]参见葛大汇,曹大宏.对“校本教师培训”的再评价[J] .上海教育科研,2004,(5).

[②]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zhjedu.cn/article/show article.Php/4.Htm.2004-10-18

[③]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199909/20420040005.Php.2004-05-01

[④]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userobject26ai12341/htm.2007-10-22

 

[⑤]注:“相伴成长”是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校本教师教育的模式之一,即要求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共同研讨等方式促进共同发展。

[⑥]黄旭,张文质.教师培训反思与展望[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⑦]任登中.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2.

[⑧]《JH中学“有效教学的理性实践”校本教师教育方案》见附录。

[⑨]王劲松.开放式培训——基于E-learning的教师培训模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

 

[⑩]参见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15.

 

[11]王得顺.用“木桶理论”指导企业培训[J].成人教育,2009,(7).

交互 开放 临床————JH中学校本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3 开放,开放,再开放——来自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的报告 陆李松专题网页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创新不止为苍生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 城郊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范文2 教师校本学习研究李志厚 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佛学杂论>>五明研究>>佛教导航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试用)* 远航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社... 初中全部课程教学视频汇总— 酷6教育频道jh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苏霍姆林斯基 对创新体系建设的跟踪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10》简评 让教育叙事伴随教师专业成长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1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2 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校本研究的困境 宏大叙事下的“宽容”——答温克坚先生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农村普通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卞正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问题0--中学思想品德课话题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