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麻黄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12:34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麻黄汤
英文名称:
mahuang decoction
定义:
同名方约有110首,现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方。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麻黄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
目录
麻黄汤方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简介禁忌方解化裁附方附注
麻黄汤方二∶《伤寒全生集》卷二麻黄汤方三∶《圣济总录》卷三十四麻黄汤方四∶《圣济总录》卷九麻黄汤方五∶《圣济总录》卷一六一麻黄汤方六∶《圣济总录》卷七图书信息基本资料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麻黄汤方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简介禁忌方解化裁附方附注
麻黄汤方二∶《伤寒全生集》卷二麻黄汤方三∶《圣济总录》卷三十四麻黄汤方四∶《圣济总录》卷九麻黄汤方五∶《圣济总录》卷一六一麻黄汤方六∶《圣济总录》卷七图书信息基本资料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麻黄汤方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简介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麻黄汤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 甘草(3克)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方义2: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夫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化裁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附方
1.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9g) 桂枝(6g) 炙甘草(3g) 杏仁(6g) 白术(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2.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9g) 杏仁(6g) 薏苡仁(12g) 炙甘草(3g)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12g)。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杏仁(6g) 石膏(12g)生姜(9g) 大枣(3g)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g)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华盖散(《博济方》)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g) 甘草(15g) 上为末,每服2钱(6g),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附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方剂比较:
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都是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方剂。但前方证属素体多温,又外感风寒,表寒及身疼较后方为重,故用麻、桂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然发汗祛湿又不宜过汗,方中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太过,白术得麻黄则能尽去表里之湿,相辅相制,深得配伍之妙。后方证不仅表寒及身疼比较轻,且日晡发热增剧,有化热之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苡仁渗利清化。全方用量尤轻,亦为微汗之用。
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证而兼里有郁热者。方中倍用麻黄,故其发汗之力尤峻。其烦躁为郁热在里,故加石膏清热除烦。生姜合麻、桂则散风寒,以解表邪,合枣、草则益脾胃以滋肝源,使汗出表解,寒热烦躁并除。
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素体痰多而风寒袭肺证,故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
[方歌]
(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二)麻黄汤桂草杏仁,太阳表实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发汗解表要温饮。
(三)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四)趣记:干妈贵姓 对照:甘麻桂杏
编辑本段麻黄汤方二∶《伤寒全生集》卷二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二。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川芎 防风 羌活
【用法】上药加生姜、葱白、豆豉,水煎,热服。温覆取汗。不得多服。
【功用】辛温发汗,祛风解表。
【主治】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发热如火炽,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腰背项强拘急,脉浮紧。
编辑本段麻黄汤方三∶《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牡丹(去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升麻半两,荆芥穗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半夏(洗去滑,焙)半两,木香半两,知母(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主治】温疟初发,身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未发时服。
编辑本段麻黄汤方四∶《圣济总录》卷九
【药物组成】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3两,石膏(碎)2两,桂(去粗皮)1两,芎半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干)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40枚,甘草(炙,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及半两者。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方剂主治】风痱,身体不能自收,不能言语,冒昧不识人;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坐不得卧。
【制备方法】上锉,加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夜卧各1服。初服1日犹能自觉者,勿热服,服讫密室卧,厚覆微汗出,渐减衣。未汗出,更用热生姜稀粥投之。
编辑本段麻黄汤方五∶《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1两,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芎2分半,白术半两,甜竹沥2合。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中风,四肢拘急,筋节掣痛。
【制备方法】上除竹沥外,并锉细,分作两剂。
【用法用量】每剂用水5盏,加生姜1分(切),煎至两盏,去滓,下竹沥,更煎3沸,分3次温服。服了取微汗为度。
编辑本段麻黄汤方六∶《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紫石英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远志(去心)1两,独活(去芦头)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2两,石膏(碎)2两,干姜(炮)1两半,杏仁25枚(去皮尖双仁,炒)。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
【方剂主治】中贼风急强,大呼,不自觉知,身体尽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不拘时候。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基本资料
书 名: 麻黄汤
  
作 者:王中琳丛书:巩昌镇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6739542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内容简介
《麻黄汤》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研究,主要介绍了麻黄汤的来源、药物组成、功效与主治、临床应用、麻黄汤的衍生方及古今医家的论述等。中篇为临床研究,内容涉及麻黄汤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下篇为实验研究,包括麻黄汤制剂研究。麻黄汤方组成中药药理研究及麻黄汤全方药理研究。适用于临床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麻黄汤简述
一、麻黄汤的来源
二、麻黄汤的组成及用法
第二节 麻黄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二、麻黄汤的功效与主治
第三节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麻黄汤的衍生方
一、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伤寒论》)
四、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五、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附子汤
六、大青龙汤(《伤寒论》)
七、小青龙汤(《伤寒论》)
八、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九、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十、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
十一、越婢汤(《金匮要略》)
十二、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十三、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
十四、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十五、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六、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七、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十八、续命汤(《金匮要略》)
十九、文蛤汤(<金匮要略》)
二十、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金匮要略》)
二十二、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二十三、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
二十四、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
二十五、葛根汤(《伤寒论》)
二十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中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风湿性疾病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强直性脊柱炎
三、项背肌筋膜炎
四、急性风湿热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支气管哮喘
三、外感高热
四、肺炎
五、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
六、喉源性咳嗽
七、肺胀
八、中晚期肺癌咳嗽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
一、胸痹
二、缓慢型心律失常
三、高血压病
四、急性肺水肿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
一、急腹痛
二、顽固性呃逆
三、顽固性腹胀
四、乙型肝炎ALT升高
五、胃痛
六、便秘
七、慢性胆囊炎
第五节泌尿系统疾病
一、特发性水肿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肾病综合征伴胸腔积液
四、小便不通
五、肾性水肿发生腹水
第六节神经系统疾病
一、梅尼埃病
二、中风
三、颈性眩晕
四、脑外伤性眩晕
五、病毒性脑炎
六、煤气中毒
七、周围神经病变
八、多寐症
九、面神经麻痹
十、刚痉
十一、口渴症
第二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乳腺管闭塞
第二节 逆行射精
第三节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继发性闭经
第二节 继发性痛经
第三节 妊娠咳嗽
第四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小儿遗尿
第二节小儿病毒性肠炎
第三节百日咳
第五章 男科病证
第一节 阳痿
第六章 皮肤科病证
第一节 无汗症
第二节 花粉症
第三节 皮肤瘙痒症
第四节 扁平疣
第五节 环形红斑
第六节 鸡眼
第七章 耳鼻喉科病证
第一节 突发性耳聋
第二节分泌性中耳炎
第三节 慢性咽炎
第八章 推拿科病证
第一节 落枕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肩关节周围炎
第九章 周围血管病证
第一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麻黄汤制剂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讨论
第二章 麻黄汤中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麻黄
二、桂枝
三、杏仁
四、甘草
第三章 麻黄汤全方药理研究
一、解热作用
二、发汗及促进腺体分泌作用
三、抗炎作用
四、抗病毒作用
五、镇咳作用
六、祛痰作用
七、扩张支气管及平喘作用
八、抗过敏作用
九、抗高血糖作用
十、免疫调节作用
十一、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十二、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
十三、抗低体温作用
……
扩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