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谷酒店电话:西方主流媒体如何防范虚假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4:12
西方主流媒体防范虚假新闻的一些做法及教训 作者:张宸
一、西方主流媒体如何防范虚假新闻
1.从职业道德层面,规范和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西方新闻业强调自律,自律的核心就是制定和实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以此为基准来管理、约束自身职业行为。因此,很多西方主流媒体(包括媒体协会组织)有自己的道德规范。比如,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道德规范》、英国《新闻记者行为准则》、德国《新闻业准则》《华盛顿邮报标准和道德》等。
这些道德规范要求和强调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比如《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实践准则》规定,“新闻行业所有从业人员都有责任使自己保持最高的职业和道德标准”。在防范虚假新闻方面,这些道德规范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强调新闻要真实、要准确。
职业道德规范对防范虚假新闻的根本意义在哪里?这实际上就给媒体和从业者设置了道德底线。在英国、美国主流媒体一旦出现虚假新闻,记者要么主动辞职要么被解雇。如果后果比较严重,相关编辑,甚至主编、总编要引咎辞职。
2.从采编层面,规范和约束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
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的采编规范都是鸿篇巨制。比如《路透社新闻工作手册》《BBC编辑规范》《美联社广播新闻手册》等。采编规范将真实、准确作为新闻采编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上或者具体操作上来指导、规范、约束从业者的采编行为。举几个例子:
(1)关于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华盛顿邮报》规定,“使用单一秘密消息来源的判断取决于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只有在执行总编辑、总编辑等深思熟虑之后,才应刊印来自单一秘密消息来源的信息。”
路透社规定,“当新闻来自直接了解情况的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靠时,路透社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应是例外,并需经主管批准。这些信息应受到特别详细的审查,以保证我们不被操纵。”
(2)关于核实,路透社规定,“只要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
美联社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美联社的报道应寻求不止一个消息来源,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或详述。”
(3)关于编辑职责职权,路透社规定,“一经要求,期望记者向其直接主管披露消息来源。拒绝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报道被推迟以做进一步斟酌。主管有责任确保消息来源及获得信息的适当性,尤其是敏感报道。如果主管对消息来源有疑问,记者应向主管作出说明。”
《华盛顿邮报》规定,“编辑有责任了解报道中所使用消息来源的身份,以便能与记者共同评估使用他们的适当性。一些消息来源或许坚持记者不要向编辑透露其身份,我们对此应予以抵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记者应解释,这样获得的信息不可能刊印。出现在报纸上的任何事的消息来源应至少为一个编辑所知。”
3.从信息反馈层面,监察员制度可以及时处置虚假新闻事件。
监察员是一些西方媒体为及时处理读者投诉以发现错误、防范虚假新闻而设置的职位。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几家主要报纸都有这样的职位。在英国,《卫报》等报纸也建立了监察员制度。《卫报》规定,记者有义务和监察员合作,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及时向监察员报告。监察员在防范虚假新闻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他可以通过与受众的沟通,及时获得有关虚假新闻的信息,以便媒体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措施。
4.从危机应对层面,事后的调查惩处对防范虚假新闻至关重要。
出现虚假新闻后,处不处理、如何处理对防范虚假新闻至关重要。从一些案例来看,西方主流媒体通常有以下做法:
(1) 深入调查
出现虚假新闻后,一些西方主流媒体通常的做法是,会成立一个权威的调查委员会或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还要确定哪些人应对事件承担责任。比如,《今日美国》记者杰克·凯利造假被举报后,该报调查人员复审了凯利在1993年至2003年期间所写的720篇稿件,对其中100 多篇进行了详细审查,还派记者赴古巴、以色列等地取证。再如,在情报门事件后,BBC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调查此事,并公布了一个调查报告——《尼尔报告》。该报告指出,记者安德鲁·吉利根报道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滥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并建议慎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
(2)严厉惩处
调查之后,媒体会根据造假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这种惩处往往比较严厉,而且不会顾及当事人的资历和名气。
(3)公开结果
在出现虚假新闻尤其是影响恶劣的造假事件后,要在媒体上公布调查处理结果,给公众一个交代。比如,在布莱尔丑闻发生后,《纽约时报》2003年5月12日刊登15000多字的调查报告,还刊登了编者按,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检讨。
(4)承认错误
通常,出现虚假新闻事件后,媒体会承认错误。2000年9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编者按”《〈纽约时报〉与李文和》,公开承认它对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是否窃取核机密给中国的报道言过其实,导致了对他不合理的法律诉讼。这一举动被一些西方媒体看作是一个坦率承认错误的例子。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时报的文章主要是在为自己开脱责任。
(5)修补规章
在出现虚假新闻后,相关媒体通常会检查相关规范或规章是否存在漏洞,如果必要,就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比如,路透社在自由摄影师阿德南·哈吉图片造假事件后强化了路透社已有的图片道德规范,并出台了一个新的摄影记者行为规范。在杰森·布莱尔和杰克·凯利造假丑闻发生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都承诺减少对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
这种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的做法对于防范虚假报道避免重蹈覆辙非常必要。
(6)强化培训
就是在虚假新闻事发后,对从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在情报门事件后,BBC专门对记者编辑进行了有关“准确性”的培训。
(7)内部自查。
就是在别的媒体出现造假丑闻后进行内部自查,看自己是否也存在此类问题。
二、西方主流媒体在防范虚假新闻方面的教训
1.记者未尽核实之责 。
核实是新闻采访的核心环节,通常,一篇报道或事件应被多个消息来源证实,尤其涉及争议、敏感问题时。忽视核实或者没有尽最大努力去核实,是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在这方面有很多惨痛教训。
2004年9月,CBS的《60分钟Ⅱ》节目播放一部关于布什在国民空军警卫队服役的片子。报道的关键证据是几份文件。节目播出后,该文件的真实性备受质疑。CBS调查后发现该报道是“错误的”,因此将制片人和其他三位相关负责人解雇。调查小组称,虽然不能明确证实文件是伪造的,但CBS新闻部没有对这些文件的真实性进行确认。CBS在一份声明中说,制片人认为新闻机构没有责任鉴别如此重要的原始资料,这明显是漠视新闻业的标准。
2.记者依赖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
依赖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是造成虚假新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使美国《新闻周刊》遭到重创。记者在做这一非常敏感的报道时就是依赖单一消息来源。实际上,给记者提供此信息的消息来源与记者合作已久,记者非常信任他。事后该刊主编理查德·史密斯要求,只有编辑、执行编辑或他们特别指定的其他高级编辑有权批准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如果报道中必须使用匿名消息来源,那么消息的来源及其立场必须向高级编辑汇报。鉴于依赖单一消息来源尤其是单一匿名消息来源做报道的巨大风险性,西方主流媒体大都规定对此加以限制,避免滥用。
3.编辑失察,当疑处不疑 。
许多案例表明,一些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炉,在于编辑失察,把关不力,其中最大误区是对记者的盲信和过度依赖。具体到杰森·布莱尔造假事件,布莱尔多年在家中闭门造车,捏造消息来源,特别是匿名消息来源为掩护虚构故事或剽窃他人作品。如果编辑们其中有一个认真了解一下这些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在必要时核实一下,杰森·布莱尔的骗术或许并不难识破。
编辑和记者之间的信任被认为是新闻业的基础。但是这种信任一旦转变成完全没有质疑和监督的盲信,防范虚假新闻的关口就容易失守,就会为虚假新闻的产生开方便之门。(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参考文献】
张宸编著:《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魏永征等著:《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法]克劳德-让·贝特朗著:《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纸媒文本见《中国记者》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