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药切克闹裤衩:有关素质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59:43
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  高芳
素质教育成效为什么不明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温家宝总理说, “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为什么!我也追问着:为什么!?不夸张地说,现实情况令人痛心,老师们至今仍不得不兢兢业业做着摧残人的事业。 怪不怪?还有许多怪现象:“我不用学新理念,我班考试成绩依然不错。”“我教的知识能砸得死,但是我教不出李四光、钱学森。”明明是聪明学生,却不知鸡蛋怎么剥开;明明是高材生,却做出灭绝人性的事;明明是作家,做高考题却不及格;明明是让学生组词,却偏偏美其名曰“一字开花”,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怪不怪?是什么迫使敬业的老师们不得不走上歧途?是什么让学生们长了“才”却没有了“人”?问题在哪?
有人责怪考试制度,觉得考试不是个好东西。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造成了当前教育的急功近利,造成素质教育的成效不明显。这有一定道理。但是以我国目前现状来说,考试确实是相对公平的一种评价手段。那么,考试与课改又是一对什么关系呢?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呢?
一、大怪圈、小怪圈:58中2中
我市1993年入学的小学生换了课改的第一套新教材。这些学生读着新教材,沐浴着课改的春风12年后参加了高考。从高考成绩来看,在我市第一、二批课程改革中受益学生,其教学质量指标竟然大幅低于别的市区。走在课改前面的反而受挫!现实让我们痛心!大环境不是一下就能改过来的。上级不让考试排名,但是好多地方依然阳奉阴违,区片内经常进行成绩比较。结果经常是课改急先锋的成绩比不过课改保守派。而且年级越低,矛盾越突出。高学段情况能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课改保守派常用的做法是给学生加大练习量,或者进行“高效”的填鸭式教学,这是急功近利的好做法!而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的在若干年后才能看到硕果。省内有些偏远地区,评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是抽调各校的优等生比考试分数,致使抛弃学困生成为最明智的选择。如果管理层片面重视这样的考试成绩,必然使老师们由培养创新精神的改革者转为只要分数的保守者。急功近利者受到褒扬,择其为师者必然增多。有能力择师的学生一般来自重视教育的家庭,占有这样的生源,急功近利者大大受益。这意味着保守者与课改者的教育成效短期内看不出什么优劣,从而持续在怪圈里循环,造成管理层更相信成绩,家长就相信考试,社会最认可文凭,素质教育不如应试教育吃香的大怪圈。这说明什么?考试评价的指向与课改精神错位,教改不同步,大环境难改变。现今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确出了问题, “指挥棒”指错了方向,把人们指进了怪圈。分数造成了老师们的困惑,使一部分人走回头路。家长也不得不急功近利起来。我市2中和58中都是名校。大家公认2中培养的学生眼界开阔,综合素质高。但是在国内高考中2中更能体现优越性吗?基于某些考虑,每年都有不少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进58中。这些怪圈一遍遍地给我们敲响警钟:考试和评价改革急需深化、细化!!在哪些方面深化、细化?另外找一个有利素质教育的评价办法吗?短期内能形成另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平评价方式吗?考试的“指挥棒” 的作用怎样发挥呢?如果考试的“指挥棒”指对了方向呢?它能不能再带我们走出怪圈呢?我一直在观察,做了一点思考。
二、考试促课改:
对于现在的考试制度我是非常厌恶的。它是应试教育的根由,课改手术中的毒瘤。应该说落实了课改精神,考试成绩一定是好的。考试也是快速检验课改成效的有利手段。考试与课改并不矛盾。但是为什么考试成了课改的一块绊脚石了呢?我觉得现在的考试从形式、内容、次数、适用阶段等方面都要好好研究,让它真正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怎样考、考什么都很关键,这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考试的时机、内容和形式要符合课改精神和教育规律才能起到好的导向作用。只在高考这一环节进行考试改革于事无补,考试评价机制要分学段深入研究。要分学段深入研究考试的时机、内容和形式等细节问题,这不是一个人就能研究明白的。如果不深化、细化考试改革,我国的教育就会继续循环上述怪圈,并继续出现开篇列举的那些怪现象。如果解决了“考试的时机、内容和形式”问题,就可以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好作用,直接引起教学方式改革的暴风骤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落实素质教育,使其成效凸显出来。
   1.考试时机方面。
我是教小学的,我觉得年级越低,越应该派优秀的、责任心强、有爱心的老师任教。有了高素质教师作保证,低年级应该取消一切考试,模糊学科的界限,强化阅读兴趣的培养,这对各个学科都将有极大益处。中年级应该淡化考试,由老师自行检测,把脉调整。到了高年级,介入考试。那时,经过系统的引导,学生不仅能让试卷“说话”,也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说话”:看,这就是人才!这就是“活”的人才!如果在中低年级不取消死板可笑的统考,就会起到引入殊途的反作用。即使那条适应考试的殊途可能也是通往罗马的大道,但是不同的教学道路会被考试阻挡住,考试就仍旧像块绊脚石!因此中低年级一定要取消统考,高年级也要控制考试的次数。考试权真正放给老师,教师才能放开手脚改革,才能完整地贯彻课改理念。如果仅仅通过分数一味地甄别和选拔,只能造成大批的老师和学生成为失败者。就算要用考试数据说话,那应该看最能体现课改精神的数据——合格率!合格率最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因为合格率最能体现素质教育“让全体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实际成效!能长期保持合格率100%的老师应该是一位不厌弃任何落后学生的好老师;能长期保持合格率100%的老师,必然心中充满了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这样的好老师成为绝大多数时,考试权应该完全放给老师,让老师自己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考试的时机,因材施考,这样才能实现考试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2.考试内容方面。
考试内容要简单,不能出偏题、难题、怪题。检测出能否达到合格程度即可,重视是否细心、是否书写整洁等意志品质方面。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题目不计入成绩。考试内容要课内外结合,从而防止造成平日教学中死抠课本的情况出现。低年段不考试,让学生静心练字,乐于阅读。中年段以积累性题目、理解性题目为主,高年段理解性的题目、综合性的题目适当增加。
3.考试形式方面。
在此我只想对那种常规的考试谈谈自己几点简单的思考。
考试题的叙述要直白,防止把小孩子绕糊涂。例如:让学生给某生字组三个词,就不要画三个花瓣,美其名曰“一字开花”。明明白白说组词,打几个括号就行了。
考试题的花样要减。考试不是试题秀,不用那么多题型。能考出会不会就行了,那些花样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会举一反三。有些花样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做题兴趣,但是卷子上的题型变来变去,小孩子必然眼花缭乱,利弊相比较,还是实在点好。大道至简,也可避免读题引发的其他问题。
考试题的勾连要少。例如“情景式”试题会体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路,但是“情景串式”试题会把某些开窍晚的学生“串”糊涂,一错再错,造成真实水平失真。
考试可以增加开卷考试。
出考试题的人,特别是出统考题目的人,一定不能脱离课改一线课堂,脱离了一线课堂很可能把指挥棒指错地方,造成短时间内难以挽回的影响。考试次数一定不能多,多了会打乱正常教学安排。教无定法,一人一种思路。考试一多,就会对别人的教学战略形成干扰。

“课内海量阅读”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一直立足于一线课堂,很早就进行了考试改革。下面是她出的一份试题,还配以了试题说明。大家可以仔细揣摩一下其中蕴含的理念。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及其出题说明(韩兴娥)
一、看拼音写汉字
huānɡ dì    rán shāo   mí mánɡ  liǎn pánɡ   zàn měi
((       )   ((       )  ((       )  ((       )  ((       )……

二、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
1东海龙王父子chēnɡ(   )霸一方,经常xīnɡ fēnɡ zuò lànɡ(             ),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zhì yi zhì(        )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2以前,传染病使许多地区出现了哀鸿遍野、mǎn mù(     )疮痍的景象,大家以为wú yào kě jiù(            ),而坐以待毙。但经过努力,总会峰回路转,liǔ àn huā mínɡ(            )。只要我们qí(    ) xīn(    ) 协lì(   ) ,就一定会打胜这场没有硝烟的zhàn zhēnɡ(      )。shě jǐ wéi rén(            )的白衣天使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20空,20分)
((      )通幽  羽翼((      )  美((   )美奂  孜孜((   )求 (   )阳似火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知难。 
(                        ),到老空留后悔心。

从上面的词句中选择填空:

(1)我这只雏鹰的已经(         ),在不久后的春天就要展翅翱翔了。
(2)那些((            )的风景令我留恋往返。
(3)她在工作上((            ),所以很快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4)行入林中,(         ),忽然豁然开朗,林中芳草鲜美,百卉杂陈,令人惊奇不已。

四、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把下面这段话写具体(8格,16分)
这个星期我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好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像只欢快的小鹿,又蹦又跳,(把下面描写高兴心情的句子补充完整)路旁的树枝好像                   ,往日烦人的汽车喇叭声              ,我忍不住            ,来表达内心的欣喜。在路上,我碰到了妈妈,我和妈妈一说,妈妈的脸上也_________________,让我继续努力,争取得更大起步。

五、用文中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补充完整(8分)
    园丁们肩负人民的重托,满载民族的希望,博采广纳,教学相长,呕心沥血育人才。自己的孩子病了,亲亲孩子滚烫的额头,拽出被孩子紧握的双手,抚平纷乱的心绪,拭去脸颊上泪水,微笑着走向学校。在孩子欢声笑语的背后,在绿草茵茵的校园深处,老师们默默吞咽了多少辛苦。园丁们把自己当作一片沃野,来培植装点神州的花朵。
    1、老师的责任非常重大,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
2、正准备上台比赛的小明突然听到自己亲爱的奶奶病重的消息,恨不得飞到奶奶跟前,可是,想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他_________________,一丝不苟地进行比赛。
六、作文(20分)

附加题:

根据图意写句子、成语、格言警句及诗句,符合一部分图意也可以,每个正确答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题说明
一、看拼音写汉字
“看拼音写汉字”是最常规的题目,也是应该反复练习的内容,平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复习拼读,又可以把本册教材中要求默写的字写扎实。分值应比较高。
二、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
“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题目。很多常规题目没法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作文,写得很精彩和写得一般的文章得分没有太大区别。而这个题目,可以精确地考查学生的写字水平。此题内容课内的少,课外的多,所空的字笔划少,不太难写。大量出这样的题目会引导老师把课外书的阅读引进课堂。
“看拼音写汉字、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这两个题目都是为了打好基础。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20空,20分)
第三题中词语来自5册课本,句子来自课外。
四、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把下面这段话写具体(8格,16分)
第四题选自上一届学生的作文,无标准答案。
五、用文中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补充完整(8分)
特别说明的是第五题,旨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自觉意识和强烈欲望。努力使学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学了一个成语、一种句式、一个句子,仿佛新得宝剑,时刻捕捉战机,一有机会,即用之而后快。这是积累、运用语言的“速效”法。
三、四、五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孔老先生说“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复习”,而是“练习”、“应用”。“学以致用”的观点既应体现在“教”中,也应体现在“考”中。
六、作文(20分)
作文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分值应随着能力提高而逐步增加。
附加题:
熟读背诵是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如何通过测试去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呢?我个人认为,附加题比传统的“默写古诗、根据课文填空”会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促使教师开发课堂资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课程标准》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就会落实到实处。因为以往试卷中的“默写古诗、根据课文填空”会引导老师让学生反复背诵默写课本上的古诗、课文,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反复学习一本语文课本,我认为这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一些知识不需要也不可能当时就学深学透。我们让学生反复咀嚼现有的知识,他们能不乏味吗?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拓展知识面,以知识的广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尽量避免单调反复的复习。面对这样的题目,老师决不会抄下诗句的意思让学生背过。这种题目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日常积累情况,学生可以默古诗,可以写句子:“粮食来之不易”,“中午骄阳似火。”“刚出土禾苗翠色欲滴。”“烈日烤得禾苗奄奄一息,农夫心急如焚。”“农夫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禾苗茁壮成长。”可以写名言警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样的题目分数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能写100个正确答案,就这一个题目让学生得100分又有何妨?

最后,我想说,众多老师都应该在学习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成为合格的出题人。投入到考试评价研究和实践中的人越多,越能出来真知灼见。只有具体的考试细节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指挥棒的导向功能才能发挥好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凸显素质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