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票:论素质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00:05

论素质教育

盲人“爱心”乐团

饭厅的舞台上从三月五日开始就竖立了一块广告黑板,上面用彩色美术字告示:“欢迎上钢三厂盲人爱心乐团来女所演出”。时间定在三八妇女节。

这回劳教所的活动会不会让我也参加呢?我不得而知。二年来,不能说一切吧!至少大部分无论所部还是大队的活动都与我无缘,因为我是这所特殊学校里特殊又特殊的学员。

劳教所邀请盲人爱心乐团来演出,是配合素质教育的一项活动。三八妇女节对女所来讲当然更别具意义。女所百分之百的妇女,从年龄层来讲是18岁至50岁的劳动妇女。

这一千多个犯了罪错的妇女,在整个社会来讲是素质最低的,因而展开素质教育就是必须的了。我很想看看这场演出是如何起教育的作用,并取得何种教育效果的。就向主管队长要求可否让我也参加,想不到这次江队长爽快地答应我跟全体学员一道去观摩演出。

我们排好队朝饭厅走去,在饭厅门口停下来。几个大队的人从四面八方都向饭厅行进,队长在作调度,使队伍有序地进入作会场的饭厅。

我们二大队的人最多,等候的时间也最长。这时我看见一位男性盲人演员,倚着饭厅的墙角走了出来,似乎是找小解的地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漫无目标地蹒跚而行。

他是一个无助的盲人。我的心酸酸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虽然今天我身陷囹圄,失去了人生起码的权利和自由,但不能不对这些比我还软弱无助的人生发同情之心。

我不知道别的学员感受如何,或许她们会以为自己比那些盲人更不幸。这也是很自然的,通常人们对自己身处逆境的自怜心都会超过对别人的怜悯心,若不是上帝拯救了我,使我的人生观起了根本的变化,说不定我也会这样想的:他们比我们幸福,因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们失去了最重要的自由,是人类中最不幸的一个群体,谁来同情我们?干嘛还去同情别人呢?

感谢耶稣,使我脱离了愚昧。看到这些失明的人,让我想起了自己残疾的儿子蒙了神的恩典,我就更加充满了对神的感激和对残疾人的同情。

好不容易在我的视线下出现了一位男公民,牵着失明的演员去厕所了。

在女子劳教所,一年难得见到一回男人,除非接见时自己的亲朋好友。劳教所有男狱警,但在二号门外,不是重大的事件发生或在重要的节假日,他们是不会进二号门监区来的。

我们进入会场落座。舞台上已经摆好了架势,两排盲人乐手共六名,身着西装,前排坐着,后排立着。前排左右两位是小号手,中间的拉板胡;后排左右两位是电子琴演奏手,当中立着一位可说是多面的打击乐手,在他身子前方是一架看上去质地挺不错的扬琴。

这支小乐队可谓东西结合,阵营齐整了。我们刚坐定不久,乐队奏起了运动员进行曲。

多日未进入这种场合的我,几乎忘了自己身处大墙之内,是个失去自由的囚犯,还以为自己来到奥林匹克运动场呢!

首先由陈所长讲话,介绍盲人爱心乐团组建的经过。这是一个不甘向命运低头的软弱群体,他们本来是一些民间福利工厂的职工,近年来甭说是残疾人所在的福利工厂,就是许多国家大型企业,拥有铁饭碗之称的工厂工人都大量下岗。经济效益差把这些人推向生活的困境之中,他们在共产党的关怀下,组成了盲人爱心乐团,用他们各自的特长,向命运挑战。

他们不但自己从乐团施艺的演出中获得生活所需的工价酬报,并且帮助他们所在社区的小学校培养了一批少年乐器演奏家,有二胡手、小号手、琵琶手,他们在各处演奏,并且很荣幸地被邀请到日本向天皇献艺,其间好几位演员几渡东赢,载誉而归。

哇!想不到竟是一批残疾人当中的幸运儿,我相信他们取得这些成绩一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真愿他们今天不光向劳教所的干警、学员献一台优质的文艺节目,更有美好的见证来激励吸毒、偷窃、卖淫人员矫正自己的错行,走向美好正常的人生。

我想劳教所藉此来进行素质教育的用意也在于此吧!从生理来说,演员们是有疾病的软弱群体;从心理来说,台下的学员是有疾病的软弱群体。真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帮助台下这一千多号心理病人走向新岸。

陈所长简短的介绍结束了,节目紧锣密鼓地开始。

我曾在文革时有过三年的舞台生涯。用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支堪称上乘的文艺小分队。除了舞蹈对盲人来说是太难太难无法表演的节目外,其他形式的节目都能出台,主要是歌唱和器乐演奏这两方面。每个节目当中穿插着一段道白,大致地介绍演员的情况。

我很留意四周学员对这场演出的反应,虽然在大墙之内,受到严格的纪律管束,但这些学员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一有机会就会发表奇谈怪论。她们不明白礼貌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懂怎样去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尽管全场四周站满了身穿警服的干部队长,但密密麻麻的学员中仍有窃窃私语声传来。我周围的学员也都低着头,对台上的盲人演员评头品足,说个不停。

乐团的团长不是天生的瞎子,他是在大约十年前双目失明的。看得出来,他曾是个风流倜傥的年青人。嗓音不错,带有磁性,四方国字脸若不是眼睛凹陷,说不定会成为很多痴情少女的偶像。

他现在坐在舞台的右角上,身边是一位近乎失明的妙龄少女。她是报幕员,因为没有完全失明,她上台下台就较为方便。

这两位大概是乐团挑大梁的,看他们紧挨着,肩并肩地坐在台上,并且不时地在节目空档时间互相介绍各自的“丰功伟绩”,底下的学员用戏笑的口吻谈论他俩之间似乎存在着的“婚外恋情”。

我很不满地朝那几位窃窃私语的学员白眼,一方面希望他们不要毫无根据地瞎说,另一方面希望她们不要肆无忌惮地说下去因而惹火上身,被队长瞧见我们这一块地方有交头接耳的现象,没准回去又要受处罚。

但是,她们才不理会我这种没有一点份量的黄牌警告呢!当团长介绍前排当中那位二胡手曾两次受日本天皇接见时,坐在我身边一位学员很大声地用一句下流话说:“蛮老X的嘛!”

语气中蕴含着蔑视。似乎说:天皇接见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好得意的。

在这些吸毒学员眼中,一切世俗的名利、地位都没有海洛英的诱惑大。不要说看见海洛英,就是一提到“大烟”(海洛英的别名)就眉飞色舞,整个人处在刺激兴奋之中了。

我希望能有些鼓励他人自强不息的好见证出台。随着一个个节目过去,还没有听到任何一位谈起他们如何战胜困难的经历,使我的心越来越下沉,失望。

他们的沪剧清唱“金丝鸟”应该说技艺很不错,可却叫我倒胃口。看见一位中年男盲人很用力很动情地唱流行歌曲“心太软”,“一把火”,一会儿无病呻吟,一会儿歇斯底里地与全场会众你唱我和时,我更感到不舒服。又可怜又恼怒他们,难道就没有一些健康积极的歌曲能展示出来,既帮助别人又提高自己吗?

后来团长和一大队的女干警竟然在台上手拉手地唱起“草原情歌”来了。团长很动情,脸涨得通红,一大队著名女歌手某队长脸也通红,大概这位“哥哥”是个盲人,她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表情和动作都显得难堪尴尬。底下的学员哄堂大笑,队长也都笑个不止。

整个演出时间内气氛是活跃的,但格调却十分低。应该说水平很不错,但却无法达到帮助劳教学员提高道德素质的目的。学员们普遍觉得不化钱观赏这台剧目很划得来,有几位说,在外头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看到这出戏,谁也不会想到去买票看一群瞎子的演出。他们的演出多是带有宣传性质的,因而不太会去租场售票,当然就无缘看到这类演出了。

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很快就过去了,最后台上台下一起唱“让世界充满爱”。

可惜演员都是盲人,他们纵然想走下台与观众手拉手也无法办到。但他们又千方百计要把演出会场带进高潮中去,于是就用语言向台下发出邀请,要观众上台来与他们一同进入高潮。

他们忘了底下的人是一个失去了自由的群体,没人敢违反纪律应这邀请、在群情激昂时上台去,因此显出冷场,气氛很不协调。但团长似乎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他们在劳教所的演出,一次又一次地发出邀请。

我观看四周,队长一个个掩嘴而笑,最后,台上站满的还是一片橄榄绿(制服)。

现在社会上的演出大概都行这一套,把观众的情绪提到与演员一道投入到热烈的气氛中去,制造出所谓的高潮。可我对这一套却很不以为然。我不是说演出不能或不会进入高潮,但这高潮的到来,我以为不是人刻意去制造出来的。

记得自己在哪本书上看到过,有一次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去观赏大型交响乐“弥赛亚神曲”。当演出进入到高潮时,女皇和会众一度似乎进到窒息寂静的状态中,大家不由自主地都站立了起来。女皇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忘记了繁褥的礼节,完全投入进去。随后,全场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在我看来,这就是高潮。这高潮的进入完全是自然的,没有丝毫出自人的激动,完全是不由自主的投入。

而眼前这些盲人所引导让大家进入的高潮,在我看来,不但不能算是高潮,反叫我觉得这种引导使会众的情绪陷入了十分的尴尬、低落。

最后金小林所长上台了,她代表劳教所干警和学员送了二千元人民币的红包给盲人爱心乐团。

对劳教所这一透明度很高的举动,我表示赞赏。说实在的,起初,也就是排着队刚进入会场的一刹那,我的心很受感动。我当时讲不清楚是因为同情呢,还是圣灵在我内心的工作?

我想,如果能行,我大帐上有二千多元钱的存款,在劳教所用不出去。本想如果有向灾区捐赠的机会,用了它也好,可是除了九八年我刚从看守所押来那会有过一次机会,到如今就不再有过。我想,不如用它捐赠给盲人乐团。

他们真是很不容易呢!我们这些健全人,生活尚有诸般难处临到,这些人就更困难了。

在前排中坐的二胡手表演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我眼前似乎看到瞎子阿炳在荒漠中孑然而行的凄苦身影,心中暗暗流泪。

可是随着演出一步步进行,这种感觉越来越淡漠了。我知道这些人的经历后,就想到,他们虽说也确实有种种困难,但毕竟还是众多的盲人中的佼佼者,幸运者。不知天底下还有多少可怜无助的人需要而又得不到帮助啊,我的同情和悲哀从眼前的这些西装革履的瞎子,转移到街头巷尾和田间小路上那些柱着拐杖蹒跚而行的盲人中去了。

我想,等我出狱后,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无助者,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开启心灵的眼睛,使他们人生有光亮,有方向。

这场劳教所精心刻意安排的素质教育课程总算落下帷幕。我的感触较深,观看四周围的吸毒学员,却看不到一张受感动的脸。有些对文艺演出不感兴趣的人甚至抱怨说耽搁了近三小时,使自己的指标完成受到很大的影响,增加了压力,还不如不去观赏节目为好。

我不知队长们会有什么想法,他们花了二千元钱请这些盲人来演出,让一千多人停工近三小时,付出了那么高的代价,指望达到的目的逾期不达,会感到失望和懊丧吗?

我却不能辜负江队长准我去看演出的一番美意,于是我要求写一篇观后感。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直言不讳地告诉队长,虽说这台节目的演技水平颇高,但却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了解学员们心灵的真正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耳目的享受,而是心灵的空虚需要填补。被天皇接见也好,培养小艺童的伟大工作也好,这些表面的荣耀并不能真正地叫人心灵的空缺得以充实。

这些演员展示在学员面前的风貌没有显明出仁爱、坚忍、宽容等美德;只不过是浮华、虚荣和幸运等。如此,只会更让人进到不平和嫉恨的恶劣心态中去。我要求队长在以后的素质教育,选材上要注意学员的真正需要。

我也从具体的事项上提了些建议。

不知道队长们看了我的观后感会怎样想?有一次我听车间管生产的小马队长说:“赵妩娜,你的笔头很来事(沪语:很好),你写的三八节盲人爱心乐团演出观后感我看了,很不错。”

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近日来媒体都在报导各地展开的读书活动情况,无论是清晨的广播新闻,还是午饭时的午间新闻,我都能在排队进饭厅和去上工的间隙,从一大队和工场间旁一棵大树上的高音喇叭听到谈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三八节的晚上,让我们看电视,从电视新闻中知道了最近新拍摄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观众见面了,并说收视率挺高的。

这在如今人们对影视的胃口偏重暴力和色情的状况下,不能不视之为一件大好事。

这天晚上的新闻报道中,我还看见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士在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情景。可不是吗?在我们那年代,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几乎成了所有进步青年的座右铭——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时间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最近,我有幸又看了一遍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这篇名著。我想以自己今天的眼光和需求来看看这本书可否给我带来一些帮助。曾在年青时阅读过,几十年过去了,这其间我的人生观起了深刻的变化,感觉肯定与以前不同了。

应该说,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阵营当中,这本书以及类似这本书的另一部由吴运铎著的《把一切献给党》,都是难得的优秀作品。主要的是两位作者,他们对自己所敬重的事业那挚爱的心很令人崇敬。

当年的我,也曾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象保尔·柯察金那样的英雄人物,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时间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就在我信主后放弃好的工作去读神学时,也受这句话的鞭策,认定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是传扬基督的真理。因而愿意投入自己全部的时间乃至生命。

我觉得保尔·柯察金这段名言是积极向上的。

然而,这次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主要人物保尔的崇敬心情烟消云散了。

看过之后,我深深地为保尔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感到惋惜。纵然他会得到许多青年人的崇敬,也可以说一直到今天,国家在缺少榜样的情况之下,仍以他作为青年人的楷模,他也确实仍征服着当今一些青年学子的心。但我今天非但不再对他崇敬,反而充满了同情和惋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我再一次向队长申请将自己读书的体会写出来,希望队长准许,并且得到重视,更盼望自己的看法对国家在转型调整中有帮助。

很幸运地再一次得到准许。于是在积极完成指标的情况下,我又被队长安排在她们的办公桌旁的一张权当书桌的小方凳上伏了下来,展开笔纸写下了我的读书心得。

看一本书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区域,通常一本好书(当然主要是指它的教育意义和效果),相对来说不太会受时空限制。比如说一些世界名著吧,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的名著,它经历了上百甚至几百年的考验,还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读者仍能从书中获取精神力量。

进一步说,一本好书,无论处在何种阶层的人,应该都能从中获取自己的渴望得到的需求。就这方面来讲,世界上的好书只能说少而又少了。

在我还没有读过世界上一本最好的书之前,我在书海中流涟往返了很久很久。

记得小时候,读到保尔与冬妮亚的少年初恋情节时,我想:冬妮亚真是个傻妞,如此勇敢坚毅的保尔不爱,偏偏去与一些酸不溜秋的富家子弟厮混,她失去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一份爱情。多可惜啊,如果是我,断不会象冬妮亚那么蠢笨。

我想象着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爱情,我一定要找一个聪明能干、勇敢坚强的人,我自己也要成为一个聪明能干、勇敢坚强、比男孩更甚的女孩。至于保尔身上的缺点,比方负气好斗,卤莽粗暴,在我眼中恰恰成了优点,成了是非分明,勇敢坚强。

保尔是我少年时的偶像。

那时的我也曾为保尔的不幸感到困惑。如此优秀的青年为什么遭遇那么多的坎坷呢?我当然不会从保尔本身去寻找他在人际关系方面遭遇到的误解,弃绝,孤独这些因素的根源。我总是怪这怪那,怪保尔周围的人都瞎了眼,看不见优秀的他;怪保尔生不逢时,处在国家最困难的历史时期。

那时候我还不懂“怨天尤人”,因为我压根儿不相信命运。如果我那时略有一点宗教意识的话,说不定我还会抱怨老天不公,让那么好的人遭受如此悲惨的下场。

我为保尔如此年轻就失明而痛心,也为他在逆境中不屈服仍努力向上而倾倒。我并没有去想他能面对困境的力量来源出于何方?那时我还小,思考问题很表面,不会那么深沉地去考虑一些本质的问题。这些本质的问题包括保尔为什么会遭遇这些?

今天我学会了思考。我从保尔童年到青年、一直到他未老的暮年所经历的一切,仔细地考察他每一步的心态,形成他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外部客观因素。包括他的家庭和环境氛围,他所受的教育,当时的观念等;以及内部主观因素,他的性格特性,我仔细分析哪些是属于同一年龄层人的共性,哪些是遗传或环境使然的个性?

我不光思考保尔为什么会遭遇这些,我更多地想到,作为楷模的青年英雄保尔,会在另一个人或者就说当年的我吧!会在那些崇拜他的人身上产生什么影响?

我相信少年时期流行的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我考虑的最多的是,保尔这位青年的楷模,他将在当今青年人中产生什么影响,青年人会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之后,在社会上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

保尔所处的时代与我年青的时代较为接近,但与今天的青年人处的时代显然是不同的。我们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胜利后,国家重建的初期。意识形态方面,观念也差不多,也就是说,保尔当时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问题与我们当年相似。

然而,今天我们国家已建国五十多年了,阶级矛盾不再象那时突出明显,观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进入法制建设的轨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尔这个榜样人物,有可能产生什么社会效果呢?

我很担心,坦白地说,我很担心。如果拿儿童的保尔当成今天儿童效法的榜样,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保尔因为仇视瓦西里神父,就在他家的面盆里撒烟末。真希望他的这一举动会被忽略,否则,孩子们都学习他,在自己讨厌的人家中也演出一幕幕相类似的恶作剧,会被认可是好小孩吗?

这些倒还不是主要的,少年的保尔处在战争时代,有当时似乎很明显的敌人在面前。有一天,他潜进邻居列辛斯基的家中,将一名法国上尉放在桌上的手枪偷了出来。幸好未被发现,若不然真不知会出什么事。

如果把他这一举动当成是勇敢无畏,让当今的少年儿童来效法,我简直不敢想象会产生什么后果。好在我们国家今天还未允许枪枝武器自由买卖,少年人也无处可去偷枪,想到今天的美国校园里屡屡发生的枪杀师生事件,我会不寒而慄。

美国是讲法制多年的国家,在这类事件中法制的力量却显得无能。从此可窥见少年人的一种心态,他们有效法英雄的特征,他们会效法“牛虻”、保尔。如果自己眼前并没有这类精神榜样可弘扬效法,他们就会从影视当中找偶像,从自己周围找强而有力的同伴作领袖,作偶像。

少年人为什么特别喜欢格斗片武打片呢?连我儿子也对武打片情有独钟。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尤其是男性青少年,心理和生理上都在冲动、发育时期,想要冲破家庭的禁固,迈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然而这世间更广阔的天地,也即社会吧!能使他们的精神发展得到正确引导吗?

我以为除了属主的教会之外,任何团体和氛围都不能帮助年青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迈过这一步。也就是说,青年人似乎是走向社会、走向学校、接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看到了也学到了一些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但那些于他们有害的精神因素也进入了他们幼稚无知的心灵之内。

保尔偷枪的事件,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以政治观点来看,保尔这种爱国恨敌的行为符合政治的需要。但今天如果大家都来效法他,在周围的人群中找到自己最仇视的一个敌人,以偷窃为手段,来实行爱国的计划和行动。我们可以想象,法律的手段会对他作出怎样的处置,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这种“英雄壮举”,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

保尔和他哥哥对虐待保尔的老板所采取的行动也不足效法。

现在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私营个体老板了。不止是些外资企业的私人老板,也有许多先富起来当上老板的中国人。他们在给雇员的报酬与雇工为报酬付上的劳动这些劳资关系上也必然会很紧张,并且由于双方都可能有态度、情绪方面的问题,产生的矛盾纷争也是数不胜举。

自从国家消灭大锅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诸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紧张的情况在中国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这类劳资关系紧张发生的矛盾纠葛事件呢?作为一个讲法制的国家,我想,决不能鼓励一方用暴力去制裁另一方。

我看到《上海法制报》上越来越多地报导和鼓励一些调解的单位和个人的情况,看来政府也认可调解的方法比斗争的方法更来得有效。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

我们基督教的信仰体现在这方面是:“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鼓励人积极地去做调解的工作,使争斗的双方和睦,这种行为能见证是上帝儿女的好行为。

很可惜,通常人们总是要为了一口气,为了出这口恶气,采取报复斗欧的手段,使矛盾越来越尖锐复杂。冤怨相报,何时能了啊!

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我要否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现在已定为教材,课外阅读必读的书。但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在教育战线上给青年人树立榜样,我很担心会出现我所说的负面效果。然而,正如在探讨如何提高国民素质的学者们所表遗憾那样,能达到好的社会效果的书籍太少了,目前我们急需好的书籍出笼,帮助配合提高国民素质教育。

现在我要谈到自己写这篇东西的关键了。

诚然我们都有这种遗憾,好书太少了。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的社会效果,那么,我们如何去获取那种只有正面的,积极意义的好书呢?这类书是否曾在这世间有过呢?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形式观念,我们所想望的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颠簸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以及阐明这真理的书在何处呢?

不是没有,早在近二千年前,上帝就赐给了人类一本天书,一本宝书,这就是基督教的《圣经》。

今天围绕着《圣经》的名著,名画,名曲成千上万,这些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的艺术品,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和陶冶着成亿成万人的精神,使他们从愚昧走向智慧,从死亡走向永生。

我们中国的古人古文,我们民族之星的民族之魂,那些精英们的精品,无论是孔、孟、老、庄、还是屈原、司马迁等,他们都从某一个方面证实着《圣经》这博大精深的作品正确,伟大。

很可惜的是,我们忽略了《圣经》的价值,因而我们国民的素质在低水准中残喘。

我正是因为被上帝打开了属灵的心眼才明白过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公民要得到好的引导,要有好的榜样,才能自强不息。我以前在书海中流涟往返,也曾把保尔等人当成楷模。可是我却处处碰壁,时时挣扎。当我找到了一本最好的书——《圣经》,找到了人类最好的榜样耶稣时,这一切就改观了。

我的素质(道德和文化)提高了。我相信任何人都跟我一样,在得到《圣经》和耶稣的教育引导后,素质都能提高。

故而,我努力地宣讲真理,也千方百计地向人推荐世界上最好的一本素质教育的书。

许多与我同样经历的人就联合起来,把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合在一起为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效力。我们不能印整本《圣经》送人,就印《圣经》章节和介绍《圣经》的图画送人。

这本是一件值得提倡和弘扬的好事,然而,我却为此被捆锁。

即便如此,我还认为值得,因为我是为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虽然我被捆锁不得自由,但我相信千千万万人都前仆后继地从事这一壮丽事业,而从事这一事业的人毫无疑问是素质最高的人。

诚恳地希望政府的领袖们能重视我的看法,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让百姓都有机会得到和看到《圣经》这本独一无二的能提高国民素质的好书。这样,我为此吃三年官司就是值得又值得的了。

童年无忌话亲情

为了实现《教育、感化、拯救》——劳教所办所的宗旨——这一目标,每年都会有好几次亲情活动,或由所部或由各大队各自举行。

“六一”就要到了,去年“六一”亲情活动的录相在上政治大课时播放了好几遍。

曾记得江队长有一次“谦卑”地询问过我的观后感。

我虽然在别的方面被队长和学员看作是很识相的一个人,比如从不要求受任何照顾,有什么特别的待遇总是谦让,在生产和生活上处处体现出自己与其他学员一样是劳教人员。然而,在这方面我表现得不够谦虚。我毫不客气地向江队长一、二、三、四,如此这般地提出了一些批评和建议。当然,前提是肯定这种活动的积极意义。

今年的“六一”亲情活动从四月份就开始筹办了。愿意参与的吸毒学员可向江队长报名。到举行活动的那一天,报过名的学员孩子将由她们在大墙外的家长(或父亲、或祖父母)带来,这是次特殊的接见。

孩子们要准备好发言,学员自己也得准备好一篇痛心疾首,请孩子谅解母亲的发言稿。因时间所限,报名的学员人数将限制在五到六名,大队各工段作整体调整。

我们“后道一”报名的人占去了整个大队一半多,听说苏其雁、解放都报了名,连不日即解教的许岚也又一次报了名。

去年的亲情活动有许岚的女儿参加,在录相上都见过了。大家交口称赞许岚的女儿聪明漂亮,讨人喜欢。由于去年在亲情活动中表现出色,许岚被提拔为“后道一”的发料员,可以不做指标了。这回她又报名了,这种积极踊跃的态度至少可视为靠拢政府,努力改造自己。此外还有别的好处,让自己可爱的女儿在劳教所再亮一次相……原委就不必多说了。

很希奇的是,只有少数不报名去观摩亲情活动的机会,竟然临到了我这个非吸毒学员的特殊人物身上。也许是我直言不讳地对去年“六一”亲情活动提出了意见建议吧;也许是前不久三八妇女节上钢三厂盲人爱心乐团在女所的演出我很客观全面的评价吧?

我相信教育干事江队长让我参加此次“六一”亲情活动用心良苦。我得好好地观摩了解,写出一份象样的观后感,在江队长的教育重任上分担一把力。

活动的地点仍是饭厅,由于参加人数不多,仅占了四大队用餐的一隅。

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了“童言无忌话亲情”几个大字。旁边有一幅流着眼泪的女人头像,这象征着二大队每一个吸毒学员悔改的模样。

要是果真学员会痛心疾首地悔改就好罗!然而,海洛英的魔力也确实太大了。无论是举行活动,还是每一天繁重高压的劳役,都听见有人无奈又咬牙切齿地说:“这回出去再也不吸毒了,为了一口大烟(海洛英的沪语称呼)受咯许多苦,实在不上算”。

然而,这些触动体和魂的事件,不足以帮助教育这批心灵已被“白魔”完全控制可怜的人。只要一出二号门,再怎么感动人的泪水也感动不了她们那一心向往快得到毒品痴迷的心了。

与她们这批人相处久了,我深深地体会到白魔的利害和吸毒者的痛苦和无奈。我坚定地相信她们这些人除了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因为所有人的办法只能达到体和魂的层面,而这些吸毒者受到的毒害是深致心灵了。因而非神不能救他们。

“神是个灵”才能深入到人的灵去“感化、教育、拯救”。才是吸毒者的唯一出路。

前方是一长排饭桌搭成的讲台,罩上淡蓝色的长桌布,上面放着两瓶花,很象模象样了。

讲台上已坐满了家长和孩子,有十几位。五个孩子全是女童。大的有十几岁,最小的是许岚的女儿,估计五岁左右,曾在电视录相上照面过,故而一眼认出来。

家长共有八位,两个较大的孩子每人一位家长陪来,另三位较小的孩子各有两位家长陪来。讲台上的宾客穿着都很漂亮,三位男宾西装革履,五位女士雍容富贵。多日来只见囚服和橄榄绿的眼睛,不禁受到别样的刺激。

排队进场的三个工段经挑选的学员先后落坐。

我坐在中间第二排,我的前排是五位孩子的妈妈。

刚坐下,我就发现讲台中间的一位男宾挤眉弄眼地朝我前面的学员招呼,大概是她的丈夫吧。我听旁边的学员低声议论,果然是这位“后道二”学员的丈夫。

这时队长们正张罗着安排学员坐定,没有留意到这些非正常的接触。于是,这对由大墙分开许久的夫妻就肆无忌惮地用眼神、用手势、甚至到后来用语言交流起来。大概女学员急切地想要知道某件事,她丈夫迫不及待地解释着,我正好坐在那学员后面,几次接住她丈夫扫过来的目光,觉得很不舒服。为他们这种违纪的行为感到害羞,也感到害怕。

万一被队长看见了,不知又要受什么处罚了。

前不久接见时,一位学员的家属偷偷地塞给她几张邮票,被罚半年不准接见,还得扣分,并在大队讲评时公开检讨。

这些人也不知吸取教训,自讨苦吃,我很不愿她们遭受惩罚,却无力制止她们经常性地违纪。

总算活动正式进入议程,这对男女的“私通”没有被队长撞见。我有一个感觉,他们“私通”的内容是不正当的,看这位男宾一脸的横肉,那挤眉弄眼的神态,肯定是个给社会添乱的人物。也许是这个不良印象才使我没有同情,反为他们的违纪行为害羞及害怕吧。

在这位男宾和他身边的女儿的右方,坐着两位老年妇女,当中是许岚的女儿。小姑娘左边的老妇人浓装淡抹,上衣很鲜艳耀眼,让我感到眼受刺激,很不舒服。学员们说这妇人是许岚的母亲。孩子右边的老妇人相比起来较为朴实无华,人也显得厚道些,是孩子的奶奶。

再往右边,坐着一个梳着两根大辫子的小姑娘,皮肤白晰,看上去水灵灵的,很逗人疼爱,她的两旁也是祖辈。

此外,在我看不顺眼的男宾左方是苏其雁的女儿以及她的弟弟和妹妹,穿着十分时髦,孩子坐在姨和舅当中,显得有些可怜寒惨。

左边最顶头是解放的女儿和母亲,这女孩是五个女童中最大的,据说已有十六岁了。可不吗,个头长得比解放还高,不过很瘦,因而看上去象根竹竿,显得单薄。

亲情活动的主领队长仍是江队长。她是教育干事,因而二大队所有的活动都由她出面。

她介绍了几位家长和孩子后,就进入活动的程序中了。

活动的内容大致是孩子照着写好的东西念给自己妈妈听,也给所有到场的吸毒阿姨听。

接着妈妈也照着写好的东西当众向孩子和带孩子们来的大墙外的亲人作一番忏悔。

之后有些游戏,比如测试母女的心灵感应,由母亲和女儿各自在一张小白纸上写下对方最爱的东西,看是否与对方说的一样。

许岚的母亲大概有六十多岁了吧,可她打扮得比二十岁的人更花俏。是否她认为这么着,给在狱中的女儿看上去会好受些呢?也许吧,这批吸毒学员大多数虚荣心很强,喜欢比谁家富有,寄来的大帐多,对“三无”(无接济、无大帐、无信件)人员的轻蔑是司空见惯的。

可我真闹不懂,这些作家长的今天来到这种地方会见自己犯罪的亲人,怎么还会想到要表现炫耀。劳教所举办这类活动是为了控诉毒品给家庭带来的灾难后果,可是我看这些家长,就说许岚的母亲吧,她也许根本就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女儿的恶行对自己的伤害有多深。

我看她对外孙女那宠爱有加的表现(从带来的包中一样样将精美的食品送到小孩的口中,孩子对奶奶和对外婆显然不同的亲昵态度,让人感到孩子已经娇、骄得无法调教了),感到她的景况还够女儿折腾一阵了。也就是说,许岚还没有把家给吸光、吸惨。否则,作母亲如何有心思打扮得如此年轻漂亮,象是去参加什么获誉大会一样来参加这次亲情活动呢?

象这种样子,会起到什么教育效果,真是天晓得。

我觉得我要就此事向江队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虽说穿什么衣服不能说是大事,给孩子带上许多精美食品在讲台上摆阔也不算违法乱纪,但在这种氛围中起的作用很不好。既是教育活动,就得让参与者,包括家长们,都预备好一颗受教育的心,不要象赶庙会一样,把本来是很严肃的事当成活泼轻松的儿戏。

苏其雁的女儿一开口说话就流泪了。她呜咽着诉说:“妈妈,爸爸死了,你很痛苦,可是你不该去吸毒啊!------”短短几句话,使我的心深受震憾。

我似乎感到泪水在心中滴淌,而这泪水与血水参合一起,令我生痛生痛。

我听说过苏其雁是因为丈夫病死,生计艰难,因而自暴自弃走上吸毒这条不归路的。但我万万没想到由此带给孩子的伤害如此深刻。女儿现在就象孤儿一样,无人照看,偶尔姨和舅会给予一些帮助。但这显明在我眼前的一对青年姐弟,也就是苏其雁的弟妹,无论眼神还是衣著,我相信他们对小女孩的关心和爱抚都是微不足道的。

小女孩痛苦地回忆那时母亲在生活上对她的关心,在学业上对她的帮助,很留恋那些时光,这些话更是催人泪下。我相信不仅是我,全体到场的吸毒学员,以及队长和被邀请参加这次活动的陈所长,都不能不对这孩子和苏其雁生发同情之心。

孩子饱含着泪水的脸庞还未擦干,苏其雁发言了。

苏其雁的发言稿写得也很不错,可是却使全场学员忍俊不禁。原因何在?是她的腔调。

苏其雁是我们“后道一”的戏剧性人物,刚来就显得与众不同。她年龄也不小了,生产指标总也完不成,评最差学员就得拧着小板凳上饭厅去吃“囚餐”(劳教所就餐时学员手中有两种饭卡,一种金卡可在窗口根据你卡上的钱额选用你想要的菜肴。另一种是红卡,也叫囚餐卡,递上这种卡,窗口配给你的菜要么是上顿的剩菜,要么就是罗卜干,最差学员用餐就持这种红卡)。

通常用囚餐的人打饭都是二两或三两,可苏其雁每顿都要四两以上,这在劳教所是难见的现象。四两饭用盆子装,满满一大盆,上面盖着几粒萝卜干,怎么吃得下呀!可她就是吃得下。

开始队长不了解她的饭量,以为她存心赌气,发泄自己对饮食制度的不平不满,因此告戒她不许浪费。她吃得一口也不剩,不是一顿,餐餐如此。

学员就以此为笑谈,视她为“饿死鬼”,“穷瘪三”。而苏其雁才不管队长、学员笑话呢,既然说是饭不限量,她就不撑饱肚子不罢休。

刚来时我以为她是苦人家出身,家在农村或是产业工人,自己常干力气活,因而饭量大。后来知道她受过高等教育,听她读自己写的文章,笔锋很不错,我只能理解为她是个心态极不平衡的人,处处时时要与现实抗争。

有一次,大概是春节吧!大队举办的联欢会上,她被拉上讲台,很动情地唱一首歌:

“啊------亲爱的人啊,你在哪里?

何时我俩再相遇,何时我俩再相遇?”

那情景令许多人难忘。不是那种同情的难忘,而是她的拿腔拿调大家觉得好笑,把她和她的歌当成一杯笑料。

此后,许多人见到她,背着队长偷偷地对她唱:“亲爱的人啊,你在哪里,何时我俩再相遇?”把她当时的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真叫人忍俊不禁。

现在她在读自己早已打好草稿的文章,应该说写得很动人,如果不拿腔拿调的话,与她女儿的效果会同样好,同样催人泪下。

然而,她还没读完,台下的学员就有人窃笑,甚至笑出声来。我观看队长们的表情,陈所长在皱眉,江队长不得不出声制止人再笑。

虽然我觉得苏其雁是有些与众不同,但我却无法在这种场合下笑得出来。想想她一家如此悲惨的现状,连哭也哭不出来呢,还能笑?

我心中很责怪那些戏笑的学员,可恼的是,还不止一位笑呢。可惜江队长只是制止而已,事后并没能对此事作一教育性的评判。

事后我告诉江队长自己对苏其雁和她女儿的感受,我认为苏其雁是个情感丰富、心灵极敏感易受伤的人。她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她所处的社交圈不谐调,这是造成她屡屡受伤不得医治的原因。

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每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在学员群中,低级下流的举止行为会被视为正常,而象苏其雁这样,反倒被视为有问题不正常。江队长应分别教育学员何为礼貌,教育苏其雁如何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仅制止或命令大家不许笑。

苏其雁当众送给女儿最近在劳教所临时开的书市里买的几本徐志摩的书,鼓励女儿好好读书,表示自己出狱后一定让女儿享受母爱,再不吸毒了。

我默默地为她祝福,但愿她有机会认识神,蒙神救赎(后来有一次在饭厅用餐时,她坐在我对面,轻声对我说,她出去后会去找一位信耶稣的邻居,跟她去教堂礼拜)。

最右边的长辫子小女孩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虽然幼稚,但经由她甜甜的嗓音读出来也很动听。看到这小女孩的模样,你不能不赞叹神造物的奇妙。

神把那么美集中在这个小女孩的身上。肤色白嫩,发辫粗黑,眼睛圆大,鼻子高挺,身材匀称。听台下学员议论,她是上海市小莹星歌舞团的小演员。看她虽年幼,但也流露出来的美好气质,谁也难以相信本该享受无限美好生活的姑娘竟然如此不幸,父母双双因吸毒关进大墙,饱受劳教之苦。自己还得在这种场合,声情并茂地念着:“妈妈,你可曾知道……”。

所有的人都为女孩的美丽所打动。我仔细观察她母亲的表情,她是“车工”段的学员,坐在我前排左侧,虽不能完全看清她整个的面部表情,但也能从大半个脸上看出她很得意。她与大家一样,欣赏着曾是上海市少年文艺团体成员之一的女儿表演朗诵。她并没有认真地聆听女儿在小诗中吐露的心声,当然更不会想到该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尽自己的责任。

孩子的聪明美丽所赋予母亲的责任更大,自古说“红颜薄命”,我当然不会从宿命论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但我深知,美丽的外貌带来的试诱有多大?作为孩子的母亲,要不明白这一点,就等于把孩子往绝路上推,孩子如何能不危险呢。所谓“薄命”,不就是因为试诱大而造成的吗?

江队长会不会去教导这位“车工”学员如何当好妈妈呢?看今天孩子和母亲的光景,我断定孩子前面走过的一段路,母亲这个最早的老师在教育上已经失败。她一定也象其他的家长一样,常为孩子的美貌而自豪满足,把孩子宠得象骄傲的小公主似的。

这种孩子的性情特别骄娇乖僻,心理承受力也特别差,受不了半点打击和挫伤。而社会这么个复杂的环境,能象家庭那样以孩子为中心吗?如此,孩子迈向社会后,必然会遭遇挫伤和痛苦。

真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孩子的美貌是神的赐赋,要懂得珍视,并懂得如何去发展。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光外貌美,还有心灵美的好孩子。只有这样才算得是真正的爱孩子。

我虽然生了个其貌不扬,大智若愚的儿子,我同样感恩,因为上帝是公正的,儿子的长相使我这个骄傲的人变得谦卑,免除我在许多方面进入试诱之中。

由于正确地看待神所赐的这份产业,今天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丑儿子比眼前这位靓丽的小女孩更令我称心如意。

解放的女儿已经进入“花季”。

前不久我们组织观看了“罪犯与女儿”这部电视剧,对学员震憾很大。很多学员的家庭都与这部片子中的几个家庭相似,也有很多学员的孩子正面临着片中“花季”小女孩园园同样的困惑与危机。故学员们一唱到:“流浪的人儿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迹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时都会泪流满面。

我虽然不象她们那么悲戚,但也感受着她们同样的痛苦。

真希望解放能够从园园身上看到自己的责任。女儿到了十六岁这个危险的年龄,要想拥抱世界,社会和异性。这时候的母亲不仅是老师,还要是医师,从各个方面去教育帮助孩子,免得进入到处都有的试探诱惑之中。

影片中的园园是个洁身自好的女孩,在母亲身陷囹圄后,尚不能面对这大千世界的种种挑战,真无法想象解放的女儿能在母亲困在大墙之内,没有母亲的关怀教育,独自面对这复杂纷纭的世界吗?看她这一脸的无知迷惘,真为她担心。

好在解放再过一个月就解教了,巴不得江队长能针对解放的女儿这种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如何成为一个“花季”少年的好母亲。然而,我听说“出所教育”(每个学员解教前一个月必须参加三至五天的出所教育)几乎就是形式,成为学员们逃避几天苦役的好日子。

最后表演的是“后道二”那学员的女儿。她的父亲就是坐在讲台当中,向我前面的学员挤眉弄眼传递信息的一位。

女孩子并没有念什么诗或信,而是从包里掏出一盘磁带,让江队长走上舞台、打开录音机,大跳起“青春劲舞”来。

乐曲一响,不光是小女孩象蛇一样扭曲蠕动起来,学员的脚也就着节奏打起了拍子。

我心中的无名火上了起来,什么世道、什么地方?竟在这种场合以这种方式来开展戒毒教育。跳舞的小女孩洋洋自得、用力用情地表演着,台上台下的父母更是洋洋自得地欣赏着。

我不知道江队长怎么想,会感到沮丧吗?当然在这种时候要制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换作我,再困难,为了教育这一神圣目的,也要制止这出闹剧。

“这孩子不得了,一点点大,就是坏坯子,将来不得了。”

底下的学员低声评论说。

这次亲情活动在二大队的成绩簿上添了一项业绩。至于学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了多少,我心中有数。不但没有提高,而且在往下滑跌。

为了不辜负江队长许我参加这次活动的“好意”,我写下了以上的一些感受。对类似五个小女孩和她们家长的光景,如何从事教育,提出了一些我的意见、建议。我希望江队长能够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层地了解人性的弱点,从而认可上帝是最高的智慧和教育者,人只有在上帝的教育下,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