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东舞曲第一集:如何做一名诚信导游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38:01

如何做一名诚信导游员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有两位书生在赴京赶考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不巧,甲书生突然病倒,乙书生就留下来照顾他。眼看考期临近,甲书生担心乙书生误了考期,劝他赶快上路。乙书生不肯,说:“舍弃朋友而追名逐利,非君子之所为也。”于是,继续在病榻前服侍乙书生,端汤送水,煎药喂饭,无微不至。及至病愈,考期已过。甲书生深受感动,相约明年端午节请乙书生务必到家中一聚,乙书生慨然应许,不见不散。第二年五月初五,甲书生杀猪宰羊,备下盛宴,专等乙书生的到来。可是从早上等到晚上也没见乙书生的影儿,不免失望,这天夜里,甲书生忽见乙书生大汗淋漓而至,说:“兄长,实在对不起,因琐事繁杂,竟忘了约定,突然想起已迟了,无论如何赶不到兄长处。听说鬼魂行路极快,就自尽化作一缕幽魂来见兄长,幸好如期而至,没有负约”。甲书生听罢大惊,继而大恸,心想,兄弟已死,从此阴阳相隔,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心一横,也自杀身忘,与乙书生相聚去了。
故事是虚妄的,却也感人心魄。为了实践一个约定--在今天的人来说毫无法律效力的口头约定,宁可舍弃生命而决不食言,看出古人把诚信看得何等神圣,神圣得令“万能”的金钱也黯然失色。
    有这样一个解释:导游员是指依照《导游员条例》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 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一个故事一个解释——这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如何把两个在字面上没有什么共性的词语结合在一起呢,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诚信——中华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

 

 

从晚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以来,诚信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为社会各界所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诚信看作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同样坚持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根本道德,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道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伦理准则,诚信在我国多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激发与保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诚实无欺,即人与人相处时应当坦诚相待,言行一致。第二,信守诺言,即对别人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第三,信任和信从,即在与人的交往中,一定要信任他,并服膺他的真知卓见。第四,执著与志向,即对某种理想的价值要有执著的追求和持有。第五,信的天理根据是诚,即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因而也是人伦道德的本源。

 

 

     传统诚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观,其内涵可概括为:诚信是立身处世的规范,是治政牧民的圭臬,是修身养性的信条,是相互交往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纲纪。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主要是指诚实守信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基本上属于人生道德和政治伦理的范畴。

 

 

现代诚信则是在对传统诚信理念批判地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又吸纳了公平、正义、独立、发展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成为约束和规范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又一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般来说,现代社会中的诚信,既包含契约经济的经济学含义,又包含并侧重于伦理道德的社会学含义。

 

 

我们知道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现代诚信在旅游六要素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现在旅游业中的最具争议的“诚信”想必就是导游员的诚信服务了。与其说现在的旅游已经和过去的旅游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如说是旅游六要素更深入的诠释。对中国千万导游员来说是“侩子手”的邬敬民,他的“爆料”其实对中国现在的旅游事业和导游行业来说,我个人觉得即没有起到推进,也没有起到拖累作用。只是在这个表面看似平静的湖面击起了几层小小的涟漪。我们不敢妄自菲薄他爆料的初衷,但是从一个多年导游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也许是想通过这样的爆料为曾经的战友们声辩,只是他的力量太单薄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基本所有的旅游者都清楚了所谓的“导游内幕”,虽然也许他们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所以他的爆料也没有给“天亮了”的旅游增加多少新的负担。

 

 

如何做一名诚信导游员,看似简单却让人深思的话题。我已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明确的做法,所以我只想以一个普通导游员的立场,从通俗的角度去看待一下诚信的解释!

 

 

诚信不就是不说假话吗?不说假话难不难?亦难亦不难

 

 

先说为什么难。林彪有句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林彪这话,应该是他的人生体验和政治生涯的总结,他也就成为说假话的标本:“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几年内从默默无闻的“养病”病号爬到一人之下,举国之上(当然很快又在几年之内跌到“叛党叛国”的泥坑,那是后话了)。有“副统帅”带头,那年头谁不说假话呢,除非你保持沉默不说话。“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是那时候养成的风气现在也还远未消除,不然现在也没有必要在干部队伍中反对什么“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反复强调为老百姓“办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了。
   再说不难。人生下来,开始并不知道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不会辨别是非真伪。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教育,第一项就是叫他们说真话,不说假话吧。如果父母都能以身作则,在教育子女说真话的同时自己带头不说假话,大家都保持“童真”,不就成了吗?
    可惜人们不光生活在家庭中,还生活在社会中。一家人不说假话可能不难做到,可是到了社会上不说假话恐怕就麻烦了。如此看来社会上也要有人带头不说假话才行。谁来带这个头?当然是人们常说的“父母官”了。有人讨厌“父母官”的说法,说那是封建流毒,现在应该说是“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国家公务员”。不管叫什么,他们在社会中都处在“领导”、“带头”的位置,总得带个好头。“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如今社会在呼唤诚信,老百姓急切盼望诚信,“父母官”如果能以身作则不说假话,“子民”们又怎么敢撒谎呢?
    看来,什么时候不大张旗鼓地号召人们讲诚信,什么时候就有诚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