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万多夫斯基多特蒙德:最后的莫歇根_逝水流香—古典心得(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17:59
逝水流香—古典心得(续)

一、文古何所用

古语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当今世界事新物异,昨日潮头、今日黄花,瞬息万变。多少历史的尘埃,都在我们渴求新知的目光中淡然远去……在这样的时代,为何还对远古晦涩的文字孜孜以求?这是我们必须先回答的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若以我们的思绪,目尽辽阔的苍穹、跨越悠远的时空,追溯至盘庚、奥丁(北欧古神)的时代,我们会发现世界都有一个朴素简单的源头,如今纷繁芜杂的大千万象,无不由此演化繁生。正如我们为人处事所凭籍的最基本的道理,都已在我们幼年得以传袭一样,那些最基本、最简单、最朴素,也最重要的真理,实则亘古存之,不以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人们常说:当辩不清事物的方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源头,那里有你一切追寻的答案。车轮滚滚千年,如今仍被万邦所用,其原理亦不变矣。所以,事物新旧、型色皆不足虑,庖丁微技可证大道、陋室之铭可以清心,故曰:“道在屎溺”,万物存乎自然、用之于心,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学习古文,或许不是我们认识自我、探求人生的唯一途径,但必定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奚径。

当然,从功用的角度讲习古文,更有增益学识、拓展眼界、认识历史、提高修养乃至增加谈资等诸多益处,不一而足也,此不再赘述。

 

二、安得窥径庭

话虽如此,以古文之晦涩艰深,欲得之又何其难也。如何得窥门径,于此前贤先明已有诸多论述,大家可多多借鉴。在此仅以自己摸索的心得,简要谈谈几处要点:

一曰:明字意。之所以不说明“词意”,皆因上古先秦之文,因时代、条件局限,文意古拙,且夕以刻木记事,是为“刀笔吏”,记录书写殊为不易。故文多为单字成意,譬如数、量词合用等(古“一事”而无“一件事”)皆后世有之。是以,欲通古文,先明字意,《说文解字》、《辞源》等皆有大用。

二曰:重虚词。古文之于今不同,形式上看很大程度上在于多用虚词。矣吁奚、夫耶哉随处可见。窃思其故,盖古者为文,非读而颂,类诗先者歌之,且好发感慨,无斯言难成其韵、难畅其意也。是故阅古文、甚以为古文,当先识起语、结字、中转等虚词,大有益也。

三曰:慎用典。古文之艰深者多用典。古人数典如家珍,一如今日陈昨日事也,故信手可成。而经历过岁月的沧桑,那些于古人耳熟能详的典故,对于我们就难一眼了之。克服的办法,在阅读时主要靠扩大阅读面,见多自然识广;而在写作时,则应当慎重。毕竟我们如今写的文章是不能给古人看的,应考虑到当代的接受水平。典可用而慎之,画龙点睛亦不过数笔,用于精妙处,又何需多多益善?

四曰:多颂读。吟诗三百稚者能之。掌握任何一门技能,首先需要的就是熟悉。不知而能,未之有也。所以想于古文中有所收益,必先广罗其书、熟读其文、了然于胸,不明处可未先求甚解,书读三遍其意自现么。不过,精读也是需要的。惟应精挑细选、推敲深思,孜孜以不倦加以钻研。

 

三、荡胸生层云

得窥门径,则形备矣。若得古文精髓,尚需明古人气象胸襟。

照理说,如今咨讯发达、条件优越,较古人寻路之多艰,不可同日而语。但较古今之文章,整体上就胸襟气度而言,今难胜昔远矣。特别是先秦以上文章,传于当世者,多眼界开阔、意存高远,纵揽开合、收放自如,便是采拮民谣,清新间也不失浩浩古风。想昔时上国地方不过千里、户籍难逾百万,放眼则“天下”尽在眼中,自然易于从社会、自然的整体上去思考和把握问题,其思其文当然也反映出宏大高远的气象,此一也。其时人力稀微、道远路艰,而以四海之大,无主之地甚也。故天地固无主,而人可主之,以万物苍生为己任,此二也。是时鸿蒙初开、心智方明,人们所涉及思考的问题,往往更近于事物的本源,此其三也。反观今日,四海一村而人心益远、知讯浩繁而巨细莫分,犹树发千枝而身于末者,势难窥其全貌。加之社会愈进,分工愈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所涉及的事物、问题也越来越具体,观大千而具慧眼者鲜矣。 唯此,我们才更有必要学习古人,学习他们观察和思考世界万物的角度和方法,以其所长弥己所短。   “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欲远望者宜登高览、欲精微者宜明大义,眼界立意文之实也,通晓此节则文之境界必更进一筹。

 

文者,大道也。清风明月可以逸情,慷慨悲歌可以明志,家国天下可治乾坤,而道法自然者,可脱万物之羁而任游。然古径悠悠,既漫且长,求索之路艰辛异常。些许偶得,不足道也,惟斯微言,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