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杰希斯和张国荣:提升报业综合竞争力的“十项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22:08
提升报业综合竞争力的“十项工程”2007-10-11 15:46 根据国内外多种数据的统计,近年来报业的发行量、阅读率呈不断下降趋势,报业广告在媒体广告总量中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小。可以说,报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竞争空前加剧。其实,报业面临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内部,那就是面对新媒体的创新,传统媒体未能做出及时调整,导致自身竞争力削弱,失去了一部分市场空间。报业要实现“突围”,尽快走出“寒冬”,就要增强自身竞争力。

    为积极应对传媒市场的深刻变局,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实施了增强报业综合竞争力的“十项工程”。这些工程有些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就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有些正在谋划创新中不断向前推进。

    一、品牌工程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新闻立报”,做精做强各类媒体,打造“内容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为核心,细分市场、各占优势份额的集团报刊强势品牌群,确立集团核心主业的竞争优势。

    2006年,《河北日报》进一步创新谋划机制,把二级谋划体系向下延伸至一线采编人员,形成更加有利于报道策划创新的三级谋划机制,报道质量和引导水平明显提高。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期间,省委指定由《河北日报》向全省新闻媒体提供大会报道通稿,并要求全省各类各级媒体转载《河北日报》“执政兴冀”、“优异答卷”等系列报道以及三篇评论、社论,并辑印成册发给与会代表;特刊的“报告解读”部分被省委书记白克明指定为会后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宣讲材料,印制单行本分发给全省各级党组织;省领导还要求把会议期间的报纸装订成合订本,送省委领导留存。一系列举措开创了本报历史乃至河北新闻史上的“六个第一”,进一步彰显了权威、高端、主流的大报风范。

    随着引导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日报》的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杨柳青”、“纵横谈”、“冀平”等评论员文章以及每年年底的“双十”评选,都已成为报纸的品牌。在省委的主持下,以本报报道为基础撰写的《血肉长城》、《第六届河北省委执政兴冀纪实》等书籍的出版,也标志着党报舆论引导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燕赵都市报》坚持“关爱弱势群体,追随主流人群”的办报宗旨,不断提升新闻资讯品质,牢牢把握“意见领袖”的舆论主导力和区域报业市场的主导权。2006年,报社联合新浪网及全国14家媒体推出的“唐山寻亲――寻找30年前废墟上的感动”大型活动,以及郭春辉见义勇为事迹报道等,均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媒体经营管理论坛上,《燕赵都市报》被评为2006年全国都市媒体最具影响力的“状元媒”之一;在莫斯科召开的2006年世界报业协会年会上,《燕赵都市报》位列世界日报发行量第60位,国内上榜日报第13位,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27位和6位,实现了河北报业的新突破。

    二、产业工程

    “十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内涵提升、外延扩张”的发展战略,坚持做强与做大并举,主业与多元经营并重,集团总收入、广告收入、总资产和净资产等多项指标均实现了翻番,传媒规模发展到11报3刊1网1手机报,平均期发总量达200万份。2006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集团强化各项措施,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

    按照“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关联产业,积极介入多元产业”的总体思路,集团要实现由一元化报纸经营向多元化报业增值服务的转变,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收入结构的转变。

    1.信息内容增值

    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多形式、多载体运用,将原来仅供报纸版面的新闻内容延伸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逐步实现从单一新闻产品向多介质、多媒体信息产品的延伸。此外,利用集团信息优势,为企业提供数据库、顾问咨询、策划、会展、商务代理等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传媒集团、信息集团、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

    2.渠道增值

    充分利用集团遍布全省的发行网络,加大终端市场的开发,建设覆盖全省的文化物流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生活服务、信息咨询等业态,做好户外广告的开发。

    3.品牌增值

    积极进行品牌开发和延伸,把发行、广告、印务等经营部门,逐步改制为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法人企业,积极拓展经营项目,开发“组合产品”。各子报子刊立足品牌优势,编织服务和经营网络,开展各项增值服务。

    4.产业链增值

    采取投资控股、参股、兼并、合作等资本运作方式,积极稳妥地发展其他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上游开放、中游扩展、下游延伸的产业价值链。这个价值链系包括:以内容平台为基础的信息传播价值链,以报业为依托、向上下两游拓展的纵向价值链,以强势传媒集团为龙头的地区横向价值链。

    三、体制创新工程

    体制是报业变革最关键的环节。我们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被列为全省公益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宏观管理体制、微观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的创新。

    1.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

    按照办报、经营“两分开”的原则,注册河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企业法人身份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形成“分层、高效、集团化”的母子公司构架。去年《糖烟酒周刊》杂志社成功完成股份制改制,成立了河北华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职工持股,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不仅为杂志社引入发展资金450万元,而且实现了优势资源的互补和科学决策体系的形成。《杂文月刊》杂志社也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成立了北京鲁艺有限责任公司。其他系列报刊和经营单位也正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逐步完成转企改制,增强发展活力

    2.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

    建立经营监测和预警制度,定期召开集团经营形势分析会,及时发现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加强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根据集团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财务委派、预决算、资金集中管理、集中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集团内部经济秩序。

    3.进一步理顺组织机制

    加强记者站和驻外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功能,建立采编、发行、广告创收“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真正形成上下贯通、顺畅高效的组织机制。

    4.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

    改革现有的工资分配制度,重新构建符合集团实际的工资分配体系。建立更加符合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结构调整工程

    按照“立体化发展、数字化转型、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实现报业发展、竞争、盈利模式的转变。

    1.调整布局

    在区域布局上,通过唐山分社以及《燕赵都市报》“哑铃型”报业结构,整合报业资源,大力开拓省会、冀东以及京津市场。在产业布局上,走多媒体、多元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和其他媒体的合作,拓展舆论阵地和发展空间。在产品布局上,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盈利结构单一的状况,降低经营风险。加强项目建设,成立研发机构,搞好市场调研,做好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考察和储备一批有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并建立项目库。

    2.调整结构

    首先是调整组织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依据精简、效能的原则,优化集团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二是调整报刊结构。整合报刊资源,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扶持,对结构重复、定位雷同、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建立退出机制,创办具有全新体制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报刊。三是调整发行结构。根据市场细分的趋势,进一步调整发行战略,优化集团的整体发行结构。四是调整广告结构。根据广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开辟新的广告市场和广告形式。

    五、项目工程

    按照“壮实力、增效益、市场化”的要求,抓好报业大厦建设、印务中心升级改造、临城度假村开发等项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按照“提升集团形象、扩大资产规模、拓展经营空间、壮大经营实力、增加经营收益”的思路,规划好项目的开发经营;通过招商引资、资源置换等方式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配置问题,拓宽发展空间。

    集团下属的宝鸿洲房地产公司成功进行了一些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要在启动新建项目的同时,做好考察和储备工作,提升对集团经济的贡献率。

    六、“数字报业”工程

    数字化是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团加入了“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成立了数字报业工作领导小组,在报网互动和新的盈利模式构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1.传播模式

    深入研究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读者阅读体验、阅读偏好的变化,转变办报观念和思路,进一步实现报纸与网站、手机报的互动,最大化延伸报纸新闻价值,扩大影响力。通过网站、手机报对当日新闻进行追踪报道、收集读者反馈,打破报纸出版周期的限制,使新闻信息的生产逐步向现场发稿、滚动发稿的方式转变,增强报纸新闻的及时性和互动性。

    2.经营模式

    进一步探索报网联动,合作双赢的盈利模式。随着新旧媒体的融合趋势,报业的盈利模式必然发生转变。根据美国报业协会2006年第三季度发布的统计报告,在印刷广告持续下滑的同时,网络广告却连续10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报告还显示,虽然目前报业网络广告还不足总广告收入的6%,但今后数年中将持续增长,并最终有望抵消印刷广告中的业务下滑。美国知名论坛报报业集团(Tribune
Co.)预计,到2010年,来自网络运营的收入将占到其出版营业收入的12%到15%。

    3.管理模式

    进一步提高报业的“数字化”装备水平,逐步建立起集新闻采编、组版、报纸发行、广告销售、企业管理以及公众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的报业生产流程、传播手段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在集团的财务、营销、管理系统也要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4.产业模式

    在建构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新型报纸出版形态和运营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整个报业和传媒产业链的重构以及深层整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今后要走媒体间多向联合的路子,实现集团运营模式的根本变革。

    七、节约集团工程

    节约就是增效。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单位的节约做得好不好,体现其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我们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集团活动,狠抓各项节约措施的落实,严格执行资产管理、集中采购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员工的节约意识,养成自觉节约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节约型集团的创建,进一步实施科学管理,建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报业经营模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外延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转变。

    八、“人才高地”工程

    报业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是将人的智慧转化为资本和效益的产业,必须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做支撑。我们积极适应传媒形势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集团建设成为传媒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一是大力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靠事业发展凝聚人才、培养人才,让人人都在工作中实现价值、成就自我。二是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全面加强采编、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创意“五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三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对集团现有人力资源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制定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四是继续推进学习型集团建设,不断深化学习成果,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形成学习型、创新型人才方队。五是按照“科学管理、深度开发、优化配置”的总体要求,继续搞活机制,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活力。

    九、“和谐集团”工程

    调动内在的生机活力,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强化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境界、同舟共济的思想、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意识、艰苦奋斗的本色和迎难而上的决心,努力构建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融洽”的集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

    十、执行力工程

    “细节决定成败,决胜在于末端”。完成一项工作,20%靠决策,80%靠执行。我们把建立快速高效的执行力系统作为集团管理的核心构件,根据系统工程思路、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方法,逐步推进从定性要求向定量描述的转变,在“谋到位”的同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到底”。执行力系统包括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监督四个方面。

    课题式设计就是集团在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前,像设计课题一样进行整体策划,制定详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和预期效果,提高工作的前瞻性。

    项目式管理就是把每一项工作和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明确责任人,细化分解到部门和员工,使集团上下层层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工程式推进就是对每一项工作和活动,分清主次,排出时间表,强调各相关部门都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台账式监督就是为每项工作和活动建立台账,科学量化标准,实施追踪监督,进行绩效评价,严格考核奖惩,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