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阿修贝尔:美国退休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8:32:44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在美国,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险项目中的一个特殊项目。它特指对老年人,鳏寡人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险(oldage,survivors,anddisabilityinsurance,简称oasdi),也可分解为养老金制度或老年保险(oai),鳏寡保险(si)和残疾保险(di)三个组成部分。它是联邦政府最大的社会保险福利支出项目。其中,养老金制度或老年保险(oai)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它是由个人和雇主各按一定比例以工薪税的形式,在雇员退休前作出贡献,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以下将简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社会保障福利金的结构;社会保障性质与范围;社会保障的筹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或三种办法:“完全基金化",“现收现付"和“部分基金化"。

  "完全基金化"(fullfunded)

  美国1935年开始建立的社会保障项目,其运行机制与私人保险公司十分相似。个人在一生的劳动过程中,将薪金的一部分存入基金。退休后,本金和利息用于支付养老金。这一种办法称作"完全基金化"(fullfunded),但很快就被取消了。

  "现收现付"(pay-as-you-go)

  1939年起,美国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改为第二种办法,即"现收现付"

  (pay-as-yougo).即现期退休者养老金来自同期在职人员交纳的社会保障工

  薪税。由“完全基金化"机制改制为"现收现付"的主要原因是旧办法积累下来的资金在经济“大萧条"期间入不敷出,只好被迫改用“现收现付"的新办法。因此,美国最初的社会保障受益者有的得到了超高的回报。美国人经常谈论的一个有趣例子是一个名叫爱达福乐(idafuller)的老人,她退休前只交纳了22美元的社会保障工薪税,退休后一直活到99岁,她一生所领取的养老金却高达2万美元。

  "部分基金化"(partiallyfunded)

  正如美国经济"大萧条"摧跨了“完全基金化"社会保障体制一样,“现收现付"也受到了美国二次大战后的“人口出生高峰"的巨大影响。结果是1983年,国会通过法律专门建立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项信托基金的宗旨是预先积累资金,以资助出生高峰期那一代人退休后的养老金,而又不提高后代人的社会保障工薪税税率。这样一来,美国目前实行社会保障体制即不是“完全基金化"也不是“现收现付",而可以称作"部分基金化"(partiallyfunded)。

  对目前退休者来说,仍然实行“现收现付",即其养老金几乎全部依靠目前在职人员交纳的社会保障工薪税。对未来的退休者(即出生高峰期出生人口)来说,他们将要领取的养老金中的一部分是未来在职人员交纳的社会保障工薪税收入,另一部分则来源于自己过去作出的贡献,即以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形式积累起来的资金。在由“现收现付"向“部分基金化"转变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提高目前的社会保障工薪税税率,因为目前美国出生高峰期出生人口正处于就业年龄,相比起来目前进入退休年龄的人口比例却不大。因而,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近期在支付养老金之后仍有盈余。1995年,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盈余就可以支付一年半的社会保障福利金。

  社会保障福利金结构

  由于老年保险或养老金制度是美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核心,下面以老年保险福利金为例说明美国社会保障福利金结构.

  按照美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退休后个人社会保障福利金的数额与其退休前的工薪水平,年龄等因素有关.基本计算过程是,先计算“指数化平均月收入"(aime);第二步计算“基本保险金"(pia);然后再考虑到其它因素进行调整,最后得到的就是按月领取的社会保障福利金.

  指数化平均月收入(averageindexedmonthlyearnings,简称aime)代表的是福利金领取者整个劳动期间的月平均工薪水平,指数化是为了排除价格变动影响,保证可比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公式计算基本保险金(primaryinsuranceamount.简称pia)。pia代表的是正常在65岁退休或未到退休年龄但身体致残者可按月领取的基本福利金。一般说,aime越高,pia也越高,但采取的是累退制。

  举例来说,1993年到达65岁因而退休者的基本保险金计算公式是:

  前401美元的aime×90%+402至2420美元之间的aime×32%+2420美元以上的aime×15%=pia

  例如,根据公式,当aime为200美元时,pia则为180美元,

  即200×90%=180美元;

  当aime为1600美元时,pia为745美元,

  即401×90%+(1600-401)×32%=745美元。

  目前,美国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5岁,但最早可在62岁退休,只是要相应扣减20%的福利金。如果退休年龄超过65岁,退休后的福利金每年可多领取3%。美国法律已规定,从2000年开始,领取全额福利金的退休年龄将逐步提高,2022年将为67岁。那时,仍可选择在62岁时退休,但福利金扣减的比例还要增大。从以上的计算过程看,基本社会保障福利金部分主要属于社会保险性质,不含有收入再分配的成份。下面考虑的因素则基本上属于财政转移支付性质的收入再分配因素。例如,家庭状况也影响社会保障福利金的数额,按美国现行法律规定,65岁退休的单身者的实际月福利金正好等于按以上公式计算的基本保险金(pia)。非单身者65岁退休,靠其抚养的配偶或子女则可额外领取基本保险金的1/2。

  在美国,还有其它因素影响社会保障福利金结构。例如:

  第一,如果领取全额福利金者还有其它收入来源,那么当其它来源收入超过一定限额后,则要按1/3的比例扣减福利金:

  第二,收入超过一定数量者的福利金还要交纳联邦个人所得税,这种收入标准经常要进行调整:

  第三,除此之外福利金水平还要根据通货膨胀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社会保障的性质与范围

  美国国会1939年的立法进一步拓宽了原来社会保障的范围。原先在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主要是保证向65岁以上退休者每月支付养老金,这部分属于老年保险(oldageinsurance),即oai。

  1939年新法律又将范围扩展到退休者的配偶和鳏寡者,扩展的部分属于鳏寡保险(survivorsinsurance),即si.

  1957年又再次扩大到退休年龄的致残者,这部分属于残疾保险(disabilityinsurance),即di。老年保险,鳏寡保险和残疾保险这三部分合称社会保障,即oasdi。由于后来扩充的内容与个人通过交纳社会保障工薪税或工作年度无直接关系,而且一般而言与其所交纳的社会保障工薪税相比,低收入者得到的福利金相对多于高于高收入者得到的福利金。

  目前的广义的社会保障就不仅具有社会保险性质,也具有财政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性质。而且收入再分配的成份不断增大,直到1972年建立"补充性保障收入"(ssi)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收入再分配项目。虽然补充性保障收入项目也归联邦社会保障管理署负责管理,但严格地说,它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性质。简单说,美国社会保障体制在性质上既不是单纯的转移支付,也不是单纯的社会保险。如果说它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它支付给大量福利金的人往往不是低收入者;如果说它是一种养老制度,那么它支付的福利金又不完全与接受者所作出的贡献相关,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它因素甚至政治因素的影响。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美国1965年通过立法,在1966年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险(medicare)项目中的住院保险(hospitalinsurance,简称hi)也是通过工薪税筹资,但它主要属于社会保险项目。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险工薪税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而社会保障工薪税则只指社会保障本身。

  社会保障的筹资

  工薪税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筹资手段。工薪税由雇主和雇员各付一半,在某个数量之下占雇员年工薪总额的固定比例。制订这种政策的本意是保证雇员和雇主平等负担,但实际上并不一定能够如此。随着社会保障福利金的不断增大,社会保障工薪税税率也要提高。雇员与雇主分别交纳的工薪税率,1950年只有1.5%,1960年为3%,1970年为4.2%,1980年为5%,1994年达到6.2%。雇员和雇主所交纳的工薪税合起来则是单独交纳的二倍。

  社会保障信托基金

  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1983年美国政府建立该项信托基金之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出生高峰时期一代人的社会保障问题.1946年到1964年是美国的人口出生高峰期。这段时期中出生的人口有74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目前,美国正在工作者与退休人员的比例约为3.3:1。当出生高峰期出生者进入退休行列时,即下世纪30年代时,这一比例将为1.9:1。显然,如果继续沿用“现收现付"的办法,到2030年,社会保障工薪税预计会占到整个国家工薪总额的3/1左右,将大大高于现在的12.4%(即6.2%×2=12.4%)。这样比例的工薪税显然过高。为此,1983年的社会保障改革预先提高了社会保障工薪税率。目前看,社会保障工薪税收入大于社会保障福利金支出,盈余存入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而当高峰期人口退休时,社会保障工薪税收入将会小于社会保障福利金支出,差额可由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盈余来弥补。据预测,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总额在2025年之前会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资产将达到4.9亿美元,然后将在2040年耗尽。

  这里一个关键问题是把信托基金主要用于投资还是用于消费。如果用于投资,可减少当前消费,起到使未来的退休负担“前移"的作用,如果用于消费,比如被政府借用到转移支付项目,这将无助于解决未来财政负担过重问题。其作用与"现收现付"机制没有多大区别。因此,有必要把信托基金与资本积累联系起来。但进一步的问题是,按照美国法律,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联邦债券,不能用于购买企业股票。但这并不是说信托基金与资本积累无缘。在政府的债务总额一定的条件下,信托基金持有的比例越大,就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私人部门的投资。因此,只要信托基金不被借用于增加当期政府消费,基金就可能会增加资本积累。换言之,用于鼓励积累的资源必须等于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之和。只要信托基金的增加能够导致公共储蓄的增加,就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

  认识到信托基金与总储蓄的关系,1990年国会通过立法,规定联邦政府的预算中不要再把社会保障工薪税收入作为冲减官方财政赤字的收入。不然,信托基金的积累给当期收入与当期支出间的差额造成了一种假象,从而使人们担心表面上的官方赤字变小时,政府支出就会增加,从而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会被用于资助当前消费。因此,从1990年起,筹划政府预算和计算联邦赤字时把社会保障的收入与支出放入“预算外"。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人们通常谈论的联邦赤字还是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在内。
何謂「401(K)」?
「401(K)」是美國於1981年創立一種延後課稅的退休金帳戶,由於美國政府將相關規定明訂在國稅條例第401(K)條中,故簡稱為401(K)計劃。

美國的退休計劃有許多類,像公務員、大學職員是根據其法例供款,而401(K)只應用於 私人公司 。401(K)是自願性質,雇員可依其個人需求,自由選擇政府核定的個人退休金計劃。內容為要求雇員貢獻金錢至個人的退休計劃,同時公司將貢獻部分資金至每位雇員的401(K),直到雇員離職。而雇員可自行決定貢獻的數目多寡。

401(K)計劃由雇主申請設立後,雇員每月提撥某一數額薪水(薪資的1﹪~15﹪)至其退休金帳戶。該提撥金可以從雇員的申報所得中扣除,等到年老提領時再納入所得課稅。舉例來說,某公司員工每月薪資為1000美元,參加401(K)計劃每月提存薪資的5﹪(50美元),此時該員的每月薪資所得稅扣繳機準則降至950美元。由於個人年輕時的所得稅率往往較年老無所得時高,因此401(K)的各種賦稅誘因吸引了許多雇員的參與。

401(K)投資項目頗多選擇,可以是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保證產品(美國稱GIC,香港強積金條例稱保本基金)﹐不像香港必須是強積金管理局認可基金。

美國工作者選擇401(K)的理由
未來存款與投資取決於自己:401(K)持有者可自行決定投資佔薪資的比例,如2%、5%、10%等。因此投資的比重越大,因複利效果,則未來累積的財富亦越多。至於比例的限制有所不同,有些公司以10%的薪資為上限,有些為8%,各不相同。

薪資所得因而增加:投資在401(K)可延遲繳納投資部分的所得稅,無形中增加投資者的薪資水準。
公司的貢獻將協助個人投資所得成長:在401(K)計劃中,員工每投資1元在計劃中,公司將貢獻部分金額於員工的退休計劃中(一般介於0.25至1元間)。同樣的,個人與公司貢獻總和亦有上限的規定,原則上,雇主可對員工提存的每一塊錢進行提撥,但其提撥的基金以不超過該員工薪資的6﹪為限。因此,假設某參加401(K)計劃的員工年工資為25,000美金,而其提存個人基金的比例為10﹪(2,500美元),此時相對提撥額最多為1500美元,因為雇主所能提撥的基金,最高不可以超過該員工薪資的6﹪。至於計算員工退休計劃的貢獻部分亦因公司而有異。但若員工在職期間低於五年則可能無法獲取某些公司相對提撥的部分,因為31%的美國公司採用此一規定以降低員工轉換率。

自動薪資扣除使存款手續簡便:若員工參予401(K)的計劃,則貢獻的部分在員工收到薪資前便已扣除,有如強迫性儲蓄。因為從未見到貢獻部分的薪資,所以你將不會計劃花費此部份的薪資。

大部分投資策略與投資工具的選擇由專業經理人決定:當計劃持有者決定所選擇的401(K)的操作公司,所有投資決策,包括投資組合比例,投資工具的選擇與投資策略等均由具經驗的經理人與堅強的研究陣容決定。

大部分的計劃允許持有者緊急提撥資金:401(K)的原始計劃是為退休所設計的,但對某些突發狀況,大多數401(K)允許持有者在退休前以兩種方式提款,貸款(Loans)或提款(Withdrawals)。如同一般貸款,持有人等於是向未來的自己借款,必須償還本金與利息部分;至於提款則不需償還,但是只能提領其實際存入401(K)帳戶的薪資,同時需符合國稅局(IRS)所訂定緊急財務需求的條件:無法支付的醫療費用、購買自用住宅、支付高等教育費用、或避免因未支付貸款而喪失住所。

帳戶服務提供持有者有關帳戶的資訊:提供每季財務明細表,包括貢獻部分、提領部分、增加部分等有關此帳戶的明細。
計劃隨持有者移動不受轉換工作影響:此為401(K)受歡迎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帳戶將隨持有者轉移,因此持有者無須擔心因轉換工作而喪失累計工作年限的問題。若持有者轉換工作,可以:將舊計劃轉入新公司的401(K)中、保有舊計劃同時與新雇主開始新401(K)計劃、或將舊401(K)個人退休帳戶轉入(IRA)並開始新401(K)計劃。當然,每個方法各有利弊,分析如下:

方法一、將舊計劃轉入新公司的401(K)中:由於資金轉移完全不經該員工之首,因此可避免資金領出之際,所立即面臨的高額賦稅與罰款問題。而且員工可以將新舊帳戶集中管理,不必花費大量精力處理退休帳戶的相關事宜。

方法二、保有舊計劃同時與新雇主開始新401(K)計劃:即將離職的員工如果覺得目前雇主提供的投資計畫相當符合自身理財的信念,且將來的雇主未必能夠提出更出色的投資組合時,可以選擇繼續參加原僱主的投資計畫。這樣一來該員工會同時擁有二種不同的投資組合,使其資金的運用更加活絡。不過如果要將基金留存舊帳戶,該基金數額必須在美金5,000元 (有些規定為3,500美元)以上。大多數的公司允許舊員工將基金留存直到退休。

方法三、舊401(K)個人退休帳戶轉入(IRA)並開始新401(K)計劃:當新僱主的401(K)計劃不允許新雇員將基金全額移轉,此時雇員可以考慮將現有基金轉入個人退休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簡稱IRA)允許個人去控制自己的退休投資,與401(K)不同之處在於,IRA是民眾個人自發性的儲蓄,與雇主無關,然而其稅賦誘因之設計與401(K)完全一致。

三、401(K)隱藏的缺點:
雇員可以提早利用其在401(K)中部份或全部的資產。在1998年,57﹪更換工作的雇員選擇結清他們在401(K)中的投資。雖然有潛在的賦稅懲罰(未滿五十九歲半而提領者須付提領金額10﹪的罰金,而且該資產會視為該年度的所得,必須繳納稅金),雇員仍然偏好將資金提早取回,而不願將此資金投入另一項計劃。資產規模偏低的人常常是選擇提早取回資金的人。

超過80﹪的401(K)條款允許雇員向401(K)借貸。這些退休前的「漏洞 」違反養老儲蓄的原則。低收入的參與者較可能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