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重点初中:啊啊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03:37
我按照书中的做法,上了一节班会课《日记从今天开始》。通过班会课,首先,向同学宣传写日记的好处。接着,指导学生如何写和写什么。最后,在走进日记的决心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没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切实指导学生选材,我每天的第七节课会让当天班中的“眼睛”和“耳朵”两名同学汇报:一天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其他同学谈一谈对他们所说的事情的看法。时间不长每天5分钟左右,但这种形式对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同学的日记提供了一个素材。接下来,我让全体学生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从中选择记忆最深、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一件或几件来写。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生的内容宽泛了:有的写出开学的欣喜;有的介绍自己当组长收不上作业的苦恼;有的在日记中记叙了自己对母亲的唠叨的抱怨……渐渐地,同学们的日记题材越来越宽泛,它也成为我们师生交流的平台。
  孙红艳2008-06-12 13:40:09叶圣陶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教授的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日记这种文体对习作要求不加限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每当我从学生的日记中触摸到他们的真实情感时,总免不了写上几句话和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也会在日记中回应我的问题。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写作文总也写不具体的同学,写了一篇名为《修板擦》的日记。内容如下: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看到讲桌上的板擦开了胶分成了两半,老师仍用它擦黑板,我觉得太不方便了,就用一根铁丝把它绑了起来。老师见了后,表扬了我,可我觉得没什么。
孩子的语言很淳朴,看后我给他的批语是: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受到表扬也不会骄傲,可以回答老师几个问题吗?1、老师是怎么擦的黑板让你感觉不方便?2、你哪里找来的铁丝?用铁丝捆了几次?为什么缠胶带?3、修板擦给了你一个什么启示?4、这么好的一件事你为什么感到没什么?回答我好吗?
经过回答我的几个问题,他再次完善了自己的日记: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捏着一个没有板儿的板擦用力的擦着例题,手指上都抹上了黑。看到这里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把板擦修好。下课后,我到总务处借了一段铁丝,可是怎么也拧不紧。于是,我就把铅笔叉在铁丝中间,然后转动铅笔,铁丝越来越紧,板擦终于合二为一了。最后,我把铅笔抽了出来,把铁丝弯了一下。试一试,有一点扎手。我灵机一动,在铁丝上缠上了胶条。再试一试,果然不扎手了。我欣喜若狂,通过修板擦让我明白了:想把板擦修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件事老师表扬了我,我觉得没什么,因为老师每天为我们操了那么多的心,我为班级做了这么一点事,不值一提。
通过师生之间文本的对话交流,同学在日记中记叙的好人好事不仅得到了肯定,而且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了自己的日记,习作水平在不留痕迹中得以提升。

  崔小燕2008-06-12 13:34:43“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从作文习惯着手作文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概念(“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科学论断之一),更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良好的作文习惯包括许多,其中最传统也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养成阅读和写作练笔的习惯。我以日记随笔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了语言练习和自主个性写作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抒写真情实感的能力。   
日记随笔的材料来自于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写真真实实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真实中蕴藏着丰富的珍珠。路边的小草,田里的蝌蚪,游戏比赛,学习竞赛,社会考察,……只有去亲历生活,参与生活,去体验生活的过程,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才能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人的权利、价值、尊严、追求、生存状态等出发,去思考、去发现,用一颗充满仁爱、善良的心,去感受,去体验,那么身边这些真实的材料,总会闪耀出灼人的光辉、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草木等,美不胜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新气象等层出不穷;从不同的角度看,生活中的每一个真实都是具有价值的。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去表现、去反映这种真实,让那些真真实实的使自己心灵震颤过的生活涌向笔端,哪怕是学生目前尚不理解的真实。比如一个学生记录下老师为自己挡住桌角的那么一件小事,可能当时只是感激而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会渐渐明白其中的仁爱与美好。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作文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文的高度和做人的高度是一致的。因此,在随笔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鼓励学生真正直面人生,直面社会,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这便是语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面对汶川大地震,关注、思考、感悟,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表及里的思考,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所得到的才是自然贴切、意蕴深厚、启人心扉的生活感悟。魏书生老师将日记称为道德长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尝试唤归生命的原色。他开创“《东方时空》课”,让学生在收视后自选题材、自定角度、自拟题目,通过书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精神面貌与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咀嚼个人得失悲欢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拓展了,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了。而日记随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记录生活、思考人生的载体。由于生活中许多事物、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学会写日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能对其进行褒贬和评论,做个“多情善感”之人;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课内外多与他人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和内心的感受,促使自己深入体察,学会思考,在讨论和争辩中逐渐孕育出成熟的生活情感。心中有了情感的源泉,才能达到写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佳作的境界。
  良好的日记写作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提高。实践证明,班级中的作文尖子和屡次作文得奖的同学,都养成了认真写随笔日记的习惯。许多同学的作文能力在初一、初二时多表现于语言流畅,但到了初三,其作文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而真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细腻的表达,可见初步具备了以我手写我心,驾驭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崔小燕2008-06-12 13:32:56一篇好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这些文章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呢?
一、 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如《难忘的一课》,写“我”在抗战胜利后,在台湾高雄港口附近一所乡村小学看到一位教师教学生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及在小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的经过,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于这些都是“我”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真情实感。
二、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我”看到年轻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具体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写,确实感人。

  王文霞2008-06-11 15:48:23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教法,新颖灵活地引领学生遨游在作文的海洋中,使学生能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能力。
一、拓宽视野,激发作文兴趣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感觉没东西可写,笔尖生涩,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视野狭窄,获得的信息量少,拿起笔不知写些什么。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首先要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我采取了三种方法。
1. 扩大信息量
向学生介绍有益的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从多渠道搜集信息。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原来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进作文中,感觉到作文原来那么有意思。
2. 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我买来花籽,和学生们一起种下,每周拿出一节课,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非常有兴趣地观察:什么时候长新叶,茎有什么变化,又长高了多少。通过写观察日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们观察更细致了,继而形成乐于观察的习惯。
3. 勤于练笔
我要求学生每周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由于是亲身经历过的,学生写起来就感觉流畅多了。由于内容不限,在周记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通过这几种方法,营造出了一个愉快轻松的作文氛围,学生感觉写作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了。视野得到了拓宽,兴趣也得到了加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能使人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力求去认识和研究它。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又会主动地去拓宽视野,渴求更多的知识。这样,视野越宽,越有兴趣;兴趣越浓厚,越不断拓宽视野。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二、积累素材,指导作文方法
学生写作文时,选择材料很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需要平时的积累。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与平时缺乏积累有关系。要写好作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的积累。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语言,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积累说写表达的方法,学到更多的词汇,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熏陶,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是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只有亲身实践,身临其境,才有真情实感。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生活实践,使学生多一些生活感悟的积累。我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一起观察:花、草、树是什么样子,各有什么特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恢复了儿童的天真活泼。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创新的火花。这个说:“那两个石榴挨得那么近,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样相亲相爱。”那个说:“这三个石榴,大小不一,多像祖孙三代在亲热地聊天,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一幅天伦之乐图呀。”学生的思维就像破笼而出的小鸟,不断地迸现出精彩的妙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平时的积蓄。只有平时注重了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这次作文,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质量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实践的积累使学生更能抒发真情。
有了写作素材,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例如,审题、确定中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同时指导学生自己悟出方法,从写作实践中不断总结。
三、欣赏佳作,明确作文目标
在指导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佳作并进行剖析评价,体会写作方法,从中得到启迪:人家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对照自己,自己的作文如何改进?从而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明确作文应达到的目标。
平时,我对学生进行写读书笔记的训练,即每周选择一篇佳作,仔细阅读揣摩,潜心静思,由外到内地欣赏,日积月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激励评价,体验作文的乐趣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就更能激发起学生不断进步的欲望。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成就感越强,他对该项工作的兴趣也就越高,做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