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娜·布林森臀部:“不见世间过”并非“不辨世间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28:45

“不见世间过”并非“不辨世间过”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210037&page=1&authorid=51411

        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  当您用这句话时,就已经见了“人过”了!   因为几乎(简直!)所有XX都是断章取义成“只要你见了他人的过,就一定不是修道人”。  这句话是《六祖坛经》中的话,是这样说的——“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正如《菩提道》的话——“善人是我师,恶人是我资”。过是可以见的啊!而是看你抱持什么样的态度。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今天可好,学佛人只听“人”讲经,几乎没有人在读经、查书了。只要人多,人云亦云,“国王的新衣”现象,选佛场变成了挑餐馆,好吃不怕“味精”多,认假成真,以讹传讹。    佛祖在世时多有驳斥邪说,经文中可谓比比皆是,佛祖也不是真修道人?佛祖还教我们末世弟子如何分辨邪师,在《楞严经》中详细教导邪师种种表现与过恶行状,佛祖在教我等背道而驰吗?   元中峰禅师云:“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  而“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这句话,XX用得最多,成了佛门金光党,而谁在用这句话时没有见“人过”?!   


       另外,什么是“破见”,什么是“破戒”要分清楚!  

   下述为引用宗舜法师所言:   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是指不得说在家、出家众“犯戒”之事,而非指不可说“破见”之事。所谓“过”,就是过失、罪过,泛指一切犯戒行为。   唐/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三“初篇说过戒第六”中解释说过的六种情况云:   一,见地上菩萨为物逆行,谓非而说。二,见三贤菩萨及四果圣人微失而说。三,说自和上、阇梨之过。四,说传法住持人过。五,说同类净戒过。六,说破戒人、无戒人过。此六皆初重次轻,应知。(1)   此段的意思是说,有六种情况,就算犯了“说四众过”戒:第一,见到登地菩萨(初地以上)为了度化众生,方便示现种种犯戒之象,如济公之饮酒吃肉,而说其犯戒之过。第二,见地前菩萨(三贤菩萨即位居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在登初地之前)及证得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圣人有轻微的过失,而说其犯戒之过。第三,讲说自己的亲教师(和上)、教授师(阿阇梨)的过失。第四,讲说传法人(如上师)、住持人(过去的住持多为领众修学者,如禅宗的丛林,住持往往为开悟的善知识)的过失。第五,讲说同受净戒的戒兄弟的过失。第六,讲说破戒人、无戒人(未受戒或失去戒体者)的过失。这六种情况中,说前面的比说后面的要严重。   

        济群法师说:“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说四众过是指犯戒的事,若是四众弟子有对佛法见解上的错误,放心大胆指出,这是没话好说的。”   最著名的邪师莫过于佛在世时的提婆达多,他是不是出家的法师?我们可不可以批驳他的邪说?看看佛陀是怎么做的吧。   在《五分律》中佛说:“在舍利弗。汝往调达﹝提婆达多﹞众中。作是唱言。若受调达五法教者。彼为不见佛法僧。”   除了@@之外,还有很多现@@相的@@,难道我等佛子眼看着佛陀教法遭到破坏、邪说肆意泛滥横行而@@或者静默?

        比如,@@和传中华昆仑女神功的@@等,@@竟然说出下述昏话,难道不应该指出来以使众生警惕?   @@@@说:“释迦出生不久,其母去世,他长大后决定出家探索生死的奥秘。他先苦修了六年瑜伽功,能量已达4.4级,眉轮具足明亮的秋月,又在树下打坐入定七天七夜,能量达4.9级,把秋月炼成摩尼珠。随后去林中打坐入定48天,能量达7.4级。‘女神功’的修持法,实际就是释佛的修法。‘女神功’系列功法,先讲三部圣典,就是先把理搞明,传出九阴功,就是要把摩尼珠炼出来,然后再炼九阳功,就是解决大颠和尚五步行中的后三步。这种一步一步朝前走,刻苦实修的精神,贯穿在‘女神功’整个的修持过程之中。”   

        如果李轰痣出家披上袈裟再传播邪说那是不是也不能批驳呢?!
        《六祖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修道之人,全副心思皆用在解脱生死,清净自身烦恼习气上,而无暇理会世间的人我是非。若学习佛法却不用于自身修持,反而以此为“照妖镜”,四处寻察他人过失,那么自己已经陷入是非之中,成了烦恼的奴隶。若自己被人是非,不应对抗,不应以是非之心相向,而应认清自己的心念,当下安住。若能这样,烦恼自然消融,得修行之真实受用。可见,六祖所谓的“不见世间过”并不是不知道世间的人我是非,不辨别世间的人我是非,而是虽见“世间过”却不生烦恼,不为之所动。
        其实,修道人若真不知世间的过患,又怎能认清它而避免它对修行的障碍?修道人若真不能辨别世间的是非,又如何引导有缘人出离世间尘劳,如理行持入解脱道?
        某些人乍读“不见世间过”,并未深究此中含义,便误以为真修行人是不知、不辨世间的人我是非。他们存此心态,所以一见有人批评他人或批评不如法现象,便断定批评者是“见世间过”,不是个“真修行人”。如此未免武断。
        首先,在修学佛法的路上,作为一个合格的师长,肩负着指出弟子过失,敦促他改正的责任。即如佛陀见阿那律尊者多昏沉,便呵斥他如螺蛳蚌蛤之类;又如六祖惠能见法达禅师来求法却心存傲慢,顶礼时头不至地,便当面批评他我慢深重,难明正法。可见,为人师长者,必须具有明辨弟子过失之法眼,也必须在弟子犯错时及时指正,若不这样做反而有过失。同时,作为一个合格的弟子也应该清楚,在受到批评时,绝不能以“不见世间过”来反驳师长;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身为师长者呵斥自己的弟子时,也不能草率地判定此师长就是“见他人非”,就是假修道人。另外,僧团中的职事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也应明辨是非,惩戒不如法者,其理同上。
       其次,《瑜伽师地论》中说:“又闻世尊宣示称叹简静而住,便作是言:‘宁无咎责,不测量他。’于应毁者而不呵毁,于应赞者亦不称赞,而不有所呵毁称赞,如是亦名像似正法。”意思是说,有一类人见佛陀赞叹简静而住,便误解说:“(既然这样)就不要管他人的是非了。”在这种心态指引下,连该呵责指正的现象也不去呵责指正,该赞叹宣扬的也不去赞叹宣扬。若是这样,即是行“像似正法”,即是魔子魔孙。
        由此可见,每个真修行人都有维护正法,批评指正不如法现象的责任,只不过在批评指正他人时,必发乎于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依据真经正法,不可依自己之分别好恶;其次是随缘而行,无造作而行,在旁人不听不受时,自己不会生起任何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