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银色小行星:张良拜师是场心理辅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7:48:20

张良拜师是场心理辅导课

<查看评论>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3-02 来源: 广州日报
 史上那些心理

  史上一些奇才在走入职场前 或进行过心理培训

  寻常所见的历史演义小说里,那些文相武将都不是火星人,在安邦定国之前,都进行过艰苦的训练和学习:文的饱读诗书,精通天文地理;武的勤练十八般武艺,兵法娴熟。这是个老套路,诸如刘伯温、岳飞之类的故事。

  不过,让我疑惑的是,这些圣贤在干着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的同时,心理上难道就没有惊天动地?他们有磨合期吗?能淡定吗?且试着从正史野史资料中找些蛛丝马迹。

  文/刘黎平
 缺乏心理培训的成才案例: 

  将才年羹尧与封闭式教学法

  年羹尧此人,想必不用太多介绍。大家不说读过正史,至少也读过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近期也看过《宫锁心玉》,都知道他是康熙朝雍正朝的大将,平定西番,后又被雍正冤杀。不过要澄清的是,《宫》剧里说年羹尧是个冒牌货,这说法全系虚构,当真不得。

  关闭学习三年

  不得下楼

  年羹尧是怎样成才的呢?《清稗类钞》上有着这么个案例。年羹尧七岁时随父亲年遐龄游山,路上遇一道士,那道士抚摸着年羹尧小朋友的脑袋说:“是个奇才,可惜没后福。”然后又说:“能从我学,或可变化气质。”其实,这位道士应是故弄玄虚,他可能观察年羹尧很久了,发现他天资聪颖,是可造之材,但是性格高傲暴躁,性格不好的人,当然“后福”就会大打折扣了。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改变气质,改变气质当然少不了心理培训。

  于是,年遐龄聘用道士为家庭教师。道士的家教很奇特,可算得上是封闭式教学:师徒两个共居于一楼上,三年不准下楼。吃喝拉撒全用绳子运上运下。奇怪的是,楼上堆满了桌凳。

  严密的教学开始了。家里人在楼下侧着耳朵偷听。第一年,但听得脚步声、桌凳挪动声,好像在军演。估计年同学平定西北的那点本事就是从这些桌凳上学来的。第二年,听不到桌凳挪动声了,但听得朗朗的读书声,彻夜不歇,读的内容,闻所未闻,估计是道士在传授特别教学参考书。第三年,归于寂静,家里人从相对的楼上窥视,发现师徒两个只是静坐。这就是“改变气质”的心理辅导课了。

  眼看着年羹尧就要成为十全十美的奇才了,偏偏他老妈病了,闹着要见儿子,年遐龄不得已,搬梯子上楼叫儿子。好好一场心理辅导课被中断,老师很生气,打包裹走人,留下一句话:“完了,本事学完备了却缺乏气质培训,这孩子以后就坏在气质上”。

  没有心理培训的严重后果

  年羹尧对同事缺乏起码的礼貌

  年羹尧确实成了奇才,“师出屡有功”,然而,《清史稿》说他“才气凌厉,恃上眷遇……骄纵”,年总司令明显不能戒骄戒躁,做人的气质跟不上。给同级干部写信,也不尊重人家,直接写尊姓大名。在古代,是很忌讳直接写同辈或长辈的姓名的。

  更过分的是,每次进京,还要总督巡抚“跪道迎送”。很不低调的人,就会得到一个很不低调的结局:年司令果然没有后福,被雍正赐死。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形象

  张良拜师   刘邦(右)与张良(左)一见如故。 郭德福《西汉演义》

    挫折教育造就奇才的案例:圯上老人点化张良

  张良拜师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挫折心理培训的过程。苏大学士苏轼先生在《留候论》中认为圯上老人就是一位心理培训大师,他教授张良的不是兵法,而是“过人之节”。

  按现代的说法,就是过人的心理素质。什么才算过人的心理素质?“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算不算?不算,这个叫心理素质太脆弱,过人的心理素质应该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大事来临,不惊不怒。

  看看张良同学的心理素质发展历程。

  1青涩阶段:“不忍忿忿之心”的刺客心理

  张同学是韩国的正牌公子,韩国亡于秦,张良要为祖国报仇,但这是一件政治上军事上的漫长的技术活,他却幻想凭借暴力的“一击”,将这个过程直白地感性地完成。

  与其说是报仇,不如说是心理宣泄。

  历史使命不是靠心理宣泄完成的。这个阶段张良的心理停留在战国刺客时代。 

  2成长阶段:通过心理培训从刺客转型为谋士

  历史在转型,人的心理也要转型,张良这孩子的心理却停留在战国刺客的阶段,不行,得培训。苏轼严重怀疑圯上老人是个隐居君子,其实应该是有个地下反秦组织,派出一位心理辅导大师对张良进行火线培训。

  培训方法很简便:就是扔鞋子,然后叫张良下桥就捡,捡了还得穿上。然后以兵书为诱饵,又以不能早起为理由训斥张良。公鸡还没打鸣就叫人起来,这不摆明是折腾人吗?折腾人的课程就是挫折教育课。张良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这是一堂特殊的课,在捡鞋子、在赶赴早约的过程中,那些亡国的仇恨,那些博浪沙投锥的鲁莽,都一一从他脑海中涌现,涌现一次,检讨一次,于是张良的气质变化了。聪明人,一堂课就行,老人上课的目的就是“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课程的结束语就是:“孩子,你要淡定。”这个目的达到了。

  3成熟阶段:张良成为刘邦的心理辅导师

  通过圯上教授的培训,张良同学的心理素质和工作素质都达到了最佳配置水平,于是投身于反秦战争、楚汉战争的洪流。

  项羽PK刘邦,样样都比刘邦强。为什么输给刘邦?就是因为心理素质输给刘邦。项羽太优秀了,百战百胜,胜利太多,就喜欢露锋芒,锋芒太甚导致心理脆弱,看到自己这么优秀,对手却像蟑螂一样灭不了,拍下去了又爬上来,而且力量繁衍得越来越大,玩得这样辛苦,心里于是不免抓狂,居然说出要和刘邦单挑的蠢话。

  刘邦却淡定得很:哥们,我们只斗智。

  刘邦的心理素质是谁教出来的?是张良。

  张良不只是谋士,也是心理辅导师。圯上老人塑造了张良的素质,张良又塑造刘邦的素质。当初刘邦被围困,伸长脖子等着韩信来救场时,韩信救兵不来,却来一封要求封为代理齐王的信,刘邦憋不住了,破口大骂。

  关键时候,张良踩一下他的脚替他的情绪刹车,轻轻几句话,刘邦这个高素质学生立刻淡定下来,脑子里沸腾的热气慢慢恢复常态,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作为刘邦的对立面,项羽这孩子的教育有问题,他叔教他剑法,教他兵法,教他文法,却不曾有心理培训。

  结语:事业,要用心去传授;胜利,要用心去享受;失败,要用心去承受。心很重要。事业强,能力强,未必心强,易惊易怒易躁,最终落下败局,楚霸王是也,年羹尧是也。故而60多年前西柏坡的一句话——戒骄戒躁,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一个总结,也是饱读几千年人心后的一个总结。心很重要,你养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