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超人ghost粤语:俄罗斯的老哈尔滨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00:28:23
交谈中,彼得·米哈伊尔洛维奇学起小时踢毽子的游戏 王晓敏 摄

  我的家曾经在中国的穆棱,那里盛产煤炭,记得当时全铁路的机车都用穆棱煤,因为媒质好。

  我爷爷是为修中东铁路来中国的,先在满洲里车站工作,1921年全家搬到穆棱。1936年我在穆棱出生,那里的一号井子、二号井子、三号井子都是我熟悉的地方。我的小朋友大多是中国人。我们在一起抽冰尜、踢毽子,比谁的冰尜转的时间长,谁的毽子踢得次数多,我经常赢。每天一到晚上,外面就会有喊声:“别佳,别佳,”这是小朋友又在叫我出去玩。一般我会立刻冲出去和他们玩,但有时妈妈也会喊我回来做一些家里的事情,我总是很不情愿。到今天,六七十年过去了,“别佳”的喊声还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1952年哈工大毕业照

  1949年,我考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东方经济系。在那里除了学习经济课外,还学习中文。这一下,我小时候和中国小伙伴的疯玩起了作用,很多中国话,我都会说,只是不会写,这比其他大学生优越得多。我看到,当时在中国的许多苏联专家,都不会汉语,交流起来十分困难,这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到毕业时,中文已讲得比较流利。哈工大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沈阳中国东北兵工装备大学当老师,还兼作沈阳苏中友好协会翻译。

1953年沈阳东北兵工装备大学与学生合影(后排左一)

  1954年回国后,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没想到这个愿望直到36年后才得以实现。1989年,西伯利亚一家公司请我给他们当翻译,我说不行,我已经忘记中文怎么说了,当时觉得说中文很困难。谁知到了哈尔滨,看见哈尔滨,许多中国话又都想起来了,这一次在哈尔滨呆了15天,尽管发音不准,但能听清了。以后1990年哈工大70周年校庆,2000年80周年校庆,我又两次和妻子一道回了家乡。我妻子是在哈尔滨出生、长大的,当我们站在她的母校——苏联第一中学(今朝鲜第二民族中学)楼前时,她很大声地哭了起来,引来路人奇异的目光。

  家乡的味道,永远保存在我的心里,那是一种历久弥新的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