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青色毛呢大衣内搭:是什么禁锢了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51:42

是什么禁锢了教育

    

 

首先,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视界,很多人从意识深处还是将教育看作是一种“思想宣传工具”。因此“千开放万开放教育不能开放,千改革万改革教育不能改革”成为强大的思维定势,也几乎成为一个毋庸置疑、具有雷池不可逾越性质的“共识定论”。这就像王蒙先生所说的“坚硬的稀粥”,一直牢固地粘连着、惯性地控制着很多人的大脑细胞和肢体行为。其次,由于利益关系以及其本身拥有的权力,某些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官本位、大一统、金字塔式的教育体制的维护者、固守者,这也造成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日益严重的“供给短缺性失衡”,至于后来上大学时形成“你死我活”的高考激烈竞争恢宏场面。

    近年来“上学难、上学贵”的民生问题是怎么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入园难、入园贵”民生新问题的?请看下列数据:截至2009年底,北京合法注册的幼儿园共1253所,其中公办性质的幼儿园844所,约占67%;这些合法注册的幼儿园,可以提供0~6岁24.7万个学位,而近三年来,北京共出生幼儿46万人,缺额的比例近半;另据北京市政协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注册的“黑户”幼儿园,多达1299家,跟合法资质的幼儿园数量相当,如果全部取缔“黑园”,就会有大量的适龄儿童就无园可上。对此,有关部门却解读为民营化的恶果,声言要通过加强执法管理、幼儿园公办化来解决民生难题……

    在教育领域中,某些过时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有空间,除了依靠行政权威外,一个很重要原因还在于,还有无数“教育士人”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这些士人想当然地论证说:教育是公共品,具有其他非教育所没有的“特殊性”,因此必须由政府直接来办来管。这违背最基本的学理常识:公共品与非公共品在学理逻辑上主要是按照消费有无排他性、外部性影响大小等来划分的,而不是按工农商学兵等行业差异来区别的。教育消费并非天然不能排他,也不是所有教育都有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显著外部性,所以很难一概而论说教育是公共品、属于公共领域。

    再次,构成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以及由此形成的应试教育产业链,是造成“因教育而贫穷”民生难题的根源。近些年来,“考试经济”越来越热,最后演变为某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围绕“考试”体制而进行的一种机会主义牟利活动。暂且不说一些获得暴利的行当几乎全都是“合法依存”在现行应考教育制度规则上的,从小考、中考、高考到各种级考、自学考、职业资格考和专业职称考等等,凡是得到与考试有关举办权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图书出版机构,凡是与大规模教育考试事务有“近水楼台”关联的人群,即可以“坐享其成”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