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渗透压正常值:校企融合 创新高职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_示范校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33:31
校企融合 创新高职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魏 崴    时间:2008-03-18 13:46:19    点击数:187次
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出资承办的省属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学校从企业需求出发,把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融人企业价值链,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探索和创新,在为我国自主汽车工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积累了面向企业服务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建设先进文化,实现终身化教育的有效功能。
一、创新办学理念,把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融入企业价值链
把握行业企业用户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第一要务。职业教育是从职业而来,职业的诉求紧密连接着企业的职业岗位。企业对于职业岗位上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源头,也是职业院校功能定位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产品是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行业企业是这个产品的最终用户.决定职业教育价值的是企业对职业教育产品的认可率和信任度。就汽车工业而言,目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要求十分强烈。汽车行业企业的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十分紧缺的态势。职业院校只有牢固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时刻自省:职业教育的用户是谁?职业教育为用户做了些什么?职业教育还能够为用户再做些什么?使职业院校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建设担负起一方责任,保证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不滞后、不离散,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其结果不  仅是使职业院校受益,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即对企业贡献度最大,价值度最高的莫过于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对其产业素质、投资环境、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
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我国自主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理想目标——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就必须将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融入企业价值链,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和管理要求,覆盖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维修服务等企业价值链的职业化的高技能人才。为深入把握企业价值链发展需要,我们深入企业一线,按照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价值链建设要求,进行深层次的人才需求调研:一是企业长期稳固化发展对于各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二是企业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的技术工艺要求;三是企业对于后备技能型员工的素质结构描述;四是企业管理能力和文化建设提升的要求;五是企业结构重组过程中人员存量调整后的转岗开发需要等。学校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重新明确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重建新型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自主汽车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改革
学校依照“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学运行机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学校将“具有适用的理论、实用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魂”确定为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高技能”塑造上下功夫,通过落实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开发的两个百分百和搭建三个培养平台,实现教学运行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对应,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精湛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结合型高技能人才”。
1.专业设置百分之百从企业需要出发。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推行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学校负责人、系部主任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组成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定期深入到对应企业以及分布在广东、山东、四川等20多个省市的汽车企业和经销站调研,从用户需要角度论证专业设置。近年来,设立了汽车维修与营销、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技术、物流技术等新专业。每一个新专业的立项和旧专业的撤改都要百分之百地经过委员会严格论证,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要相对应。
2.课程体系建设百分之百从岗位素质要求出发。在课程体系开发方面,推行专业负责人制。每个专业负责人与企业的一线技术专家、管理骨干组成课程改革项目工作小组,按照职业岗位的素质结构,采用能力开发的方法,通过能力图表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形成课程体系。学校创编的课程教材覆盖了汽车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主要工种,编写了先进实用的特色教材、讲义和参考书110余部。
3.搭建好校内实训、厂内实习、就业实践三个培养平台。为了有序实现高技能培养目标,学校实施三个平台攀登计划。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使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高技能训练。第一段通过校内实训平台,模拟企业的一线现场实际,由复合型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运用方法;第二段通过厂内实习平台,按照企业“订单”培养,使学生实际接触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由企业师傅和教师配合指导,按照企业标准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用脑同时动手,看听结合动作,严格执行岗位技能操作标准和规程;第三段是就业实践平台的实践,安排学生于毕业前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里在企业的一线岗位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强化职业能力,磨练职业行为,塑造职业道德习惯。保证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应,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相对应。
4.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培育自主创新意识。学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一是倡导“接班人”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我国自主汽车工业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培养“爱我国车、造我国车”的自主创新愿景。按计划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二是培育良好职业习惯。把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价定位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职业行为习惯上。参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了TPS丰田生产方式、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时间管理、冲突管理、职业礼仪等关键方法能力课程。如自动化等专业采取项目小组教学法,学生的团队创造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培养创造意识。让企业“金蓝领”青年劳模们的照片和事迹上墙,倡导学生人校就开始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课内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课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如建立学生汽车协会,服务国际展会,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汽车维修、数控操作技能比武、电子商务技巧、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大赛等创造性实践活动。凡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及时予以宣传和奖励。
三、创新校企融合管理模式,提升服务企业前沿的体系能力
要实现为企业超值服务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为主旨,以改进为主题,对传统的办学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大胆、积极和稳妥地改造,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的新型制度和管理模式。
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职业教育领导机构,提供组织结构保证。学校领导既是学校校长又是一汽教育培训中心的主任,定期研究讨论职业教育的规划和任务。具体内容包括: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前沿需求;参加企业信息发布会、汽车品牌营销年会等会议,并通过校园网与企业局域网的联接,及时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发展的变化;随时洞察学校学生的能力以及部门和教师的培养能力与企业人才能力结构的对应状况,及时做出反应。
把为企业用户服务的功能作为学校的使命,提供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将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职业培训、技术支持等四项功能列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列入发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对应的组织结构,配置好相应资源。建立《厂校共建协议》、《企业兼职教师评聘制度》等对应的体系文件,坚持“校企教育资源协调会”等制度。
实行“项目协议合同制”,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接,校方承接企业职业教育任务,完全通过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划小核算单位,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一是改革用人机制。人力资源实行精益管理,按照职业教育、职业资格鉴定等功能的对应素质和能力要求,一方面吸引外部和企业优秀人才,一方面实行内部人员公开竞聘。二是实施目标考核机制。将全年工作指标分解到部门,部门再拆分落实到人。重点考核企业客户满意率、技能标准通过率、学生就业率等项指标。三是推行薪酬激励机制。学校将工资奖金实行半浮动管理,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教师素质培养机制。鼓励教师融入企业,激励教师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自觉深入企业一线,跟踪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积极倡导教师做复合型教师(教师暨工程师、培训师、鉴定师等);遴选优秀教师赴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与知名企业相关的职业院校进修学习,掌握工学结合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新的办学目标的确立、组织的保证、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促成了新的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效能转化,焕发出学校整体面向企业服务的动力、能力和实力。正因为目标定位和办学融入了企业的产业链,企业办学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首先,支持学生下厂实习。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亲自签发文件支持学校的学生下厂实习,企业在相关的车间开设“学生技能实训角”,保证学生的现场实习条件。到目前为止,一汽内部建立了数控、模具、焊装、涂装等51个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基地,基本做到了企业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就有多大。
其次,发挥企业人才资源优势。一汽在50多年的发展中培养造就了大批高级人才,现在有500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224名高级生产操作技能人员。一汽把他们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师资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工作。他们引领学生在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模具制造中心等现场讲授,指导学生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指导和评估。企业建立效果评估制度,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到学校考察职业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进行职业教育的业务指导,对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改进建议。学校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参与教学效果评估,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认真听取意见,持续地改进工作,实践了教学成果评价社会化。
第四,用企业文化激发理想宏愿。引导学生融人现代企业文化,树立为我国自主汽车工业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一汽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每年在学校新生大会上亲自做动员报告,企业相关负责人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介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国际竞争现状和最新的企业规划蓝图。企业还利用厂报、图片、影片等多种形式宣传自主品牌,激发学生树立“踏入学校门,要做汽车人,学习为创业,自主当先锋”的宏伟志向。
第五,提供学生企业实践机会。十一五期间,中国一汽这样的特大型国企将陆续在我国东北、华北、胶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建立跨区域的新公司,为了使这些公司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企业把在学生中培养未来的一线班组长骨干和高技能操作人员的任务全权委托长春汽车高专来完成。企业还将每年在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参与服务等重要任务交给学校。学校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企业高度评价。
第六,建设企业学习中心。企业和学校资源相互开放使用,企业将新的实训设备投放在校园,图书馆、文化馆向学生开放。校企开发培训在线E-Learning等新型电化教学培训手段,形成了企业技术骨干和教师之间网上即时沟通渠道,使他们结为学习伙伴,解决相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企业授权学校利用厂区的闭路电视网,开办《培训时空》栏目,面向企业开办继续教育,将学习型企业“永求领先”、“改善人生”、“创新挖潜”的先进文化渗透到学校和社区。
经过“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模式的改革实践,学校发生了深刻变化,办学实力和社会信誉度明显提高。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同批次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0%。学校近4万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汽车产业优秀的职业种子,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多家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与学校就业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不仅提前预定在校生,而且在学生实习期间提供600-800元的生活补贴.减轻了学生负担。学校不仅为企业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而且在“请提出您的需求,其它的由我们来做”的理念指导下,为企业人力资源存量提供每年7万多人日的职业培训,深受企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