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t4偏低怎么办:中评社 巨灾是明镜 中日情结需梳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39:27

    香港中评社18日发表社评,题为《巨灾是明镜 中日情结需梳理》,文章如下: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和海啸,死伤人员数量步步攀升,下落不明者上万,无家可归者达数万人。随后仅仅3、4天时间,更发生了核电站爆炸导致核泄漏的恐怖性次生灾害,不仅核电站周边方圆数十公里居民悉数撤离,还引发包括东京在内的居民恐慌。地震、海啸、核泄漏,任何一项灾难都足以让人们心惊肉跳、失魂落魄,却同时发生在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的日本列岛,其遭受的重创绝对超乎人们想象,因而举世哀悼、全球震惊。

  因政治资金问题遭受一场政治地震的菅直人内阁,却因为这场特大自然浩劫而暂时躲过一劫。巨灾面前,原本低迷近半年的中日关系,一时间也随之云开日出:包括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先后致电慰问,外长召见驻华大使表示关切和承诺支援;中国救援物资和人员在第一时间开赴日本,政府和军方也迅速承诺提供必要援助;驻日使领馆也及时投入救灾,为广大华人华侨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官方很快提出发布在日华人撤离灾区的提议,并为此进行系列部署;从主流媒体到都市媒体,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全力报道灾情,尤其是作为在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官方喉舌中央电视台,尽管“两会”这一政治任务的报道尚未完结,还是在邻国巨灾面前表现出了异乎寻常地责任感,其报道的力度堪比2008年汶川大地震……综观中国官方和媒体在这场巨灾面前的表现,其反应之及时、行动之全面、言辞之诚恳,无疑都可圈可点,既充分体现了友邻亲善和大国责任,更有力诠释了华夏仁爱与人类真情。

    不仅官方和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不少知识分子和底层民众的表现也值得称道,人们利用微博、短信、博客、网络聊天工具等,纷纷表达对遭受灾难重创的日本的关切、慰问和祈祷,甚至已有民间人士组织对地震海啸死难者的默哀,如山西一所高校在迎接日本贵宾来访时,主动组织师生集体为灾难中死难的日本民众默哀,让来访的日方人员颇为动容,一些知名门户网站迅速将这一新闻放在了网页显着位置。

  中国官方和民间在此次日本大地震面前表现出的恻隐同情,较之日本2008年对中国汶川大地震表现出的关切友爱,一定程度上说是毫不逊色的。透过这一维度不难看出,日本近年来面对中国经济稳步崛起而滋生的诸多心结,包括怀疑、忧虑甚至如中国网语所谓的“羡慕嫉妒恨”,完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多余情绪。日本应该对社会政治制度迥异的社会主义中国抱有起码的宽容和尊重,更应对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中国抱有起码的信心和耐心,要相信一个饱受西方列强欺凌近百年,随后又被自己十余年侵略和数十年内战蹂躏得濒临王国境地的文明古国,任何时候都不会随意将殖民、侵略、战争这些当年自身梦魇强加于人。

  一个自身同样人口众多、资源匮乏且多灾多难的中国,尽管对领土、主权和国家独立尊严等政治诉求有着一往无前、不容亵渎地珍爱、呵护,但更拥有数千年处理政治纷争的无尽智慧、勇气和信心、耐心,不会将挑衅、武力、核威胁等匹夫之勇作为待客之道,也决不会将自身的崛起和发展建立在罔顾邻邦感受的自大狂妄之上。

  当然,两国民意心结如极地冰川,其浓浓寒意很难用几缕阳光就能抵挡,要融化更绝非一日之功。中国一些民众对此次日本大劫难的部分杂音,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少青少年和底层群众由于长期对日本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抗日仇恨成为其对日的唯一印象和情感,所以当这个百倍厌恶和憎恨的所谓“恶邻”出现灾难,看到起战机被毁、核电站爆炸时,幸灾乐祸竟然成为其本能反应。

  这种被淹没在主流民意之中的负面情绪,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也不足以代表主流和多数,但数量不菲、范围不小,足以让中日两国尤其是中国自身警醒和反思。

  巨灾是一面明镜,既能照出善邻之情和人性之美,更能照出民心嫌隙和人性劣根性,所以中日两国都应该拿起这面镜子照一照。“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这段出自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左传》的名言,完全值得相互间心结重重的中日两国同时铭记和共勉,万不可仅仅等到灭顶之灾来临时,彼此才能领会体悟其中的道德哲理和政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