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怎样才算高:60.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51:26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按:2006年11月23日,刘坚主任接受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专访,根据刘坚主任的指示,我组织相关人员对专访内容以及网民反映进行了整理。

 

2006年11月23日上午,刘坚主任在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接受了专访,主谈“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众多的网民积极提问、建言献策,表达了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注和殷切的希望。

一、专访的主要内容

(一)扶贫工作的进展、经验、成就和目标

1. “十五”期间,扶贫开发进展情况如何?

  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社会认可,国际上对中国的扶贫工作也是非常肯定的。

首先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持续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贫困人口是2.5亿万,1986年下降到1.25亿万,到2005年底我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下降到2 365万人。20多年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世界银行对我们有一个评估,认为1980年以来中国减贫人数占世界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的70%以上,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提前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少的目标,即贫困人口下降一半,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

  第二,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现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7.8%的行政村通路了,98%的行政村通电了,96.4%的行政村能接收广播电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三,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发展中国家,贫困县、贫困群体存在是客观现实,关键是要找到一条消除贫困的路子。我们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开发式扶贫为主的道路。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不但符合中国的国情,也被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所认可。2004年全球扶贫大会在中国召开,出发点有两条:第一肯定中国的扶贫成绩,第二肯定中国开发式扶贫为主的道路。

2. 我国扶贫经验对很多国家都有借鉴意义,请总结一下我国都积累了哪些扶贫经验?

  用一句话讲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道路。

3. 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的扶贫政策有哪些完善和调整,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国的扶贫经历了几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体很关注,当时主要以救济、救助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6年我们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主要是以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为主。1994年到2000年,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第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特别注意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贫困。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一个瞄准,三大重点,“一个瞄准”是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三个重点”:第一是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努力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在全国确定14.8万个贫困村,覆盖中国80%的农村贫困人口。第二,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是新阶段扶贫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我们特别重视提高贫困人群的素质,提出了“雨露计划”,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第三,以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这三项重点工作的关系可以比作“一体两翼”,就像鸟的一个身体和两个翅膀。整村推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鸟的身体;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产业化促进结构调整,是鸟的两翼。抓好三件事,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就可以飞出穷窝,向小康社会迈进。

4. 今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从扶贫开发实践看,到2010年,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纲要所确定的目标?

  去年我们进行了纲要的中期评估,五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再强调一下,比如整村推进,到今年年底将完成57000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今后每年还要解决2万个左右的贫困村。第二,“十一五”期间,每个贫困户家庭都要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尽管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十一五”期间能够完成任务。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当前任务依然很艰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连续两年贫困的人群76%居住在山区,其中46%人均耕地不足一亩,28.1%的是文盲半文盲,我们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三,我们看到刚刚脱贫的人群还很脆弱,稍有变故就会返贫。所以工作不能有丝毫麻痹。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思路,同时国家经济发展财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为我们消除贫困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同时抓好工作落实,我们很有信心如期实现十年纲要的目标。

(二)扶贫与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

1. 扶贫开发已有20多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农村贫困现状依然很严峻,特别是贫困农户要脱贫致富似乎遥遥无期,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相距甚远,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是否有点过早?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解决农民身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建设和我们抓扶贫工作是一致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关系我们用三句话概括:第一句话,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工作重点;第二句话,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提出五个方面和现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内容整体上是一致的,我们把它更具体化。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包括“六个建设”:一是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二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我们要求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三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主要落实九年义务制教育,实施“雨露计划”,推进合作医疗,村建卫生室;四是树立文明新风的精神文明建设,抓和谐农户评比、乡规民约制定;五是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六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第三句话,在扶贫开发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整村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我们和中央十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共同抓好整村推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

2. 2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从数字上能够明显感觉到贫困人口的减少。未来扶贫是如何定位的?

  中央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扶贫开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是一个什么定位呢?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5月曾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句话把扶贫工作作了定位。

  “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总体目标是继续减少贫困人口,巩固扶贫成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具体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还有2 365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到“十一五”期末我们要基本解决温饱。二是基本完成148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这是很有意义的。

  148 000个村覆盖中国80%的贫困人口,占行政村的21%,是中国最贫困的村。如果基本解决这些村的贫困问题,我们消除贫困工作就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贫困的界定问题、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

1. 是否还继续使用“贫困人口减少数量”来衡量扶贫开发成效?

  大家知道,联合国有一个千年发展目标,就是1990年到2015年贫困人口将减少一半,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既要减少贫困人口,同时要巩固扶贫成果,还要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质量、文化素质,进一步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减少贫困人口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还不是全部。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部分。“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抓好“一个瞄准、三项重点”。如果讲得更细一点,明年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抓好扶贫工作落实。

  第一,继续分片研究扶贫开发思路,比如西南喀斯特地区,这些地方积温不低,降雨量不少,最主要的是耕地少,土地零碎。要开发将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开发农民又穷,怎么办?这几年我们为当地农民探索出一条“种草养畜、脱贫致富”的路子。今后我们将分片研究,比如喀斯特地区怎么消除贫困,北方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如何使单位水资源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特殊困难片区怎么办?我们首先要研究这些事。

  第二,整村推进,抓落实,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一定要进村、入户,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问题,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因户制宜抓帮扶。如果把贫困户分分类,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我们要通过开发扶贫的方式来帮扶,这是基本的方针;对于五保户、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困难户、家中有残疾人的,辅之以救济救助的方式。我们采取“四帮扶”措施:明确帮扶对象、明确帮扶项目、明确扶贫资金、明确脱贫时间。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同时坚持社会参与,动员各方面力量。总之,扶贫工作一定要抓实、抓细、进村入户,真正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县经济上去了,但不等于当地贫困问题解决了。我们特别强调紧紧瞄准贫困人口。经济发展为消除贫困创造了条件,但贫困问题并不能自然而然随之解决。

2. 评价一个村庄是否贫穷的标准是什么?量化贫穷的标准在基层是如何制定的?

  由于我国扶贫工作实行“四个到省”的管理体制,贫困村主要由各省级政府认定,国务院扶贫办备案。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农民收入水平和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情况,如水、电、路、安全饮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如耕地、小型水利设施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如学校、卫生院等。

3. 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多生活贫困的人是否属于扶贫对象,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扶贫?

  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相对来讲贫困人群较少,但对这部分人口也不能忽视,更要关注他们。首先要确定东部沿海地区的扶贫任务,我到福建、江苏调查时提出四条意见:第一,不能忽视比例很低的贫困人群,扶贫一定要到户、到人,不能大而化之。第二,关注这些地方的相对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第三,东南沿海地区开展扶贫比较早,要探索一些在市场经济解决贫困问题的新经验、新机制、新方法。第四,东南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但不能忘记不发达地区,要帮助中西部地区。

4.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国家这几年给予了很大照顾,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措施有哪些?今后还有哪些倾斜政策?

  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非常关注。第一,我们在确定592个扶贫重点县时,其中有267个民族县,占到45%。第二,每年资金分配中,对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自治区,少数民族比例比较大的青海、云南、贵州占到中央扶贫资金的40%。第三,确定中央机关定点扶贫,中央大型企业定点扶贫中,我们重点向少数民族地方倾斜。第四,专门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作研究,要求这些省(区)在资金上对他们进行倾斜。

5. 国家组织对贫困农民外出打工进行培训,还会提供补贴,符合哪些条件才能参加这些培训,和谁联系?“雨露计划”是否能够制定全国统一的实施方案,它和“阳光工程”有区别吗?

  “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是互为补充的关系,“阳光工程”普惠的是所有农民,“雨露计划”普惠的是贫困农民。“阳光工程”补贴低一些,而“雨露计划”培训补贴高一些,大体对一个农民培训补贴800到1 000元钱。主要针对的是16到45岁的贫困农民,农民提出申请报给乡镇,乡镇报给县政府,得到扶贫系统认可,同时在村里公示,最主要的是取得老百姓的认可。多数地区发培训券,然后到指定地点接受培训。

6. 有哪些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

  社会力量是扶贫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定点扶贫;二是东部西部扶贫协作;三是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志愿者等等。

  目前有272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48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部重点县的81%。东部有15个省市与西部11个省市区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方面,开展了“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天使工程”等等有声有色的社会扶贫活动。

(四)关于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贷款

1. 扶贫资金都用于哪些方面,资金项目怎么安排,如何争取扶贫资金项目?

  国务院扶贫办不直接管项目,对资金的安排实行“四到省”:任务到省、责任到省、资金到省、权力到省,资金主要用于我刚才提到的三项重点工作中。

2. 一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中是否有挪用资金的情况?

  扶贫资金整体使用情况是好的,2004年以来,媒体和各方面反映的问题中,真正属于违规违纪的资金数额仅占资金总量的0.43%,对此,我们非常重视,立即进行纠正。我们进一步修订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省扶贫项目的安排要在主要媒体公开、公示。同时加大审计和检查力度,对出现的问题,发现一个,严厉查处一个,绝不姑息迁就。

3. 穷人怎么能够贷到款?

  穷人获得贷款确实很难,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研究改进的办法。主要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建立担保基金、改革贴息方式、实施小额信贷、探索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等措施予以解决。

4. 通过什么途径为贫困地区捐钱?

  最好的办法是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他们有网址,网民可以上网看看。

5. 为了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建议国家对企业捐助的扶贫资金应该在税前列支,对扶贫工作也应立法。

  这几年各地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立法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确定。

二、网民提问分析

  先后共有492位网友发帖,所含内容汇集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及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一) 关于加强扶贫办自身建设问题

  这个问题共有79名网民提问,占16.1%。

  从上到下扶贫办都是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起来缺乏力度,甚至有的县级扶贫办还是事业单位,有的设在发改委,有的设在民政,有的设在农办等,五花八门,级别就更乱。从省这一级来讲,有正厅级,有副厅级,甚至有正处级,办公条件就更差了。希望从上到下,进一步理顺机构设置的关系,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尽量缩小与其他同级相关部门的差距,使之适应严峻的扶贫开发形势。

(二)关于加强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问题

这个问题共有68位网民提问,占13.8%。

  一是扶贫资金来源:扶贫资金来源分散,使用就更加分散了。无偿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务院扶贫办掌握的财政扶贫资金;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掌握的以工代赈资金,另外还有教育、民政、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资金,还有对口帮扶资金,这些资金在使用上十分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以致扶贫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要求从国家的层面上综合资金,统一由扶贫系统管理。二是有偿资金、扶贫贷款是主要用于贫困地区支持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但目前只有一家银行可贷款。行业垄断很严重,真正的贫困农户贷不到款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网民建议,扶贫贷款也要引入竞争机制,真正发挥扶贫贷款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三是关于扶贫资金的筹措,网民建议发行扶贫彩票,以解决贫困资金投入的不足。

(三)关于贫困标准问题

网民有24名提问,占4.9%。

  网民普遍认为目前的贫困标准偏低,应该对标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关于扶贫开发模式问题

  有116名网民提问,占23.6%。

  “一体双翼”的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扶贫及开发式扶贫的扶贫开发模式得到了网民的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坚持。网民还对对口扶贫、社会扶贫给予高度评价,也希望继续发扬。

(五)关于贫困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问题

  有7位网民提问,占1.4%。

  有些按照原有规定和条件,以县为单位确定重点扶持县,目前显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再不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重点扶持县进入和退出的评价标准,将会严重影响以后的投资和投资取向以及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效果,甚至造成更加不公平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数陷阱。以县为单位来考核显然有些不太适应发展形势。强化整村推进,以村为单位做投资和考核的基本单元是非常正确的。

(六)关于体制保障、扶贫开发呼唤立法问题

  有12名网民提问,占2.4%。

  认为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但困难和问题不少,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其他项的立法比较多,而扶贫开发法就无法进入立法程序,同时缺乏理论指导,希望加强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

说明:因网民提问十分分散,没法归类分析,以上六点占了总提问数的62.2%。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根据2006年11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