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吸盘辅助贴:“上帝”的真谛是人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02:00
   所谓“天子”,就是天帝(上帝)所生所创之子。天帝创生天子有不同的方法,如伏羲是其母华婿踏“巨人迹”(也叫“神迹”“巨神迹”等)而无性生殖的天创之子。黄帝(轩辕)是其母附宝感“大电光”而无性生殖生下的天创之子。天就是天帝,也就是上帝,也就是卜辞中的高祖夔。还有后稷、顼颛、炎帝等等都是这类无性生殖而来的天子。算起来,伏羲最早,当为天下“第一天子”。

《尚书尧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这是“上帝”一词的最早出处。

《诗商颂长发》中也有“上帝”一词: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不敢违背上帝命,成汤能与天相并。成汤谦卑不怠慢,圣明美德日上升。诚心祭告久不停,只把上帝来爱敬。帝令示范九州城。)《诗商颂长发》是宋君祭祀商汤,伊尹配祀的乐歌。作为汉语词语,“上帝”是“上”与“帝”的合称。《说文解字》:“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世界上最高的莫过于“天”,所以“上”就是“天”,合称“上天”;天是蓝色的,故称为“苍天”。《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丄朿聲。”“帝”的本义是帝王。因此,“上帝”的字面含义是天帝。
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这就是“六天”说,也就是“六帝”说。

既然“上帝”是天的别名,那么“天”又是什么呢?“天”的本义是什么?有人说:先有“地”,后有“天”。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天”与“地”是相对而言的。没有 “地”,哪来的“天”呢? 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天”与“地”应该是同时产生或者同时出现的。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天地”一词。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今译:

天地没有仁爱之心,视世间万物都象祭祀用的草扎狗一样;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如此,心无偏爱,一视同仁。天地之间,是否和风箱差不多呢?虚怀以待,无屈无挠,有动则应,永无穷竭;多闻博学,其数有穷,不若虚怀守中,进退自如。《说文解字》:“仁,親也。从人从二。”可知,“仁”的本义是二人相爱,即爱情。在私有制的阶级社会,爱情都是自私的,排他的。因此,“仁”的本义即是私爱。

点评:本章老子以天地无仁爱等为例,提出了君王(圣人)待人处事方法: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而守中,从而可以受动则应,进退自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含义是说,“天地”与 “圣人”都没有偏爱之私心,对待万物和百姓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台湾作家三毛说:“刍狗之草,本是祭祀所用,燎帛之具也。天地的化育,及于万物,自然也及于刍狗,他虽然在人眼中视为至贱,也是万物中的一物。一体同视,一般化育。天地以无心为心,不刻意有仁,正是仁的至高处。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常常想到老子这句话,深以为是。”(《亲爱的三毛》)三毛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今译:擅长行走者,不留车辙痕迹,擅长言辞者,不留话语瑕疵,擅长计数者,不需要使用算筹,擅长关门者,不用门闩而门不可开启,擅长结套者,没有绳索约束而不可脱其羁縻。  

因此,圣人非常擅长使非能者转变为能者,从而没有被遗弃的无用之人;物尽其用而没有被遗弃浪费的财物;而这就是所谓的袭明--明察秋毫。所以,能者,乃是那些擅长为他人老师的人;而那些非能者,则是能者因材施教的材料或学生。不重视老师,不爱惜学生,这是重视知识吗?正是个大糊涂虫!这才是其中的奥妙和诀窍。注:袭,"无孔不可袭入"之意。

点评:本章通过列举多种能者之能,以圣人(君王)所做到的人无弃人、物无弃财、化腐朽为神奇为例而论证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不重视老师和学生,就是不重视知识的大糊涂虫。  

许多人都认为老子反对学习知识,提倡愚昧,本章就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老子所反对的只是奸诈巧伪之智技,而不是反对所有的知识、智慧和技术。很显然,老子不但不反对本章所列举的一系列能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通过教育来普及它们,以使那些非能者由此转化为能者,因而才会指出"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善人,善人之师",才会斥责那些不重视老师和学生的人为大糊涂虫。   

圣人如“三皇五帝”,永远善于拯救人民,而没有任何人被抛弃;他们治国的时候,物尽其用,没有财物被抛弃或浪费,这叫做“袭明”—— 明察秋毫,追求光明,犹如日月普照大地,无所偏私。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今译:圣人恒无自己的私心,而是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因而既能够善待那些能者,也能够善待那些非能者--这说明他本质善良;既相信那些有信用者,也相信那些信用不足者--这说明他本质守信。所以,圣人在这世界上,公正无私、融洽和睦,整个天下在其心中都是浑然一体,百姓则皆如其之五官,圣人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

点评:本章论述了圣人(君王)的品德,而能公正无私、"为天下浑心"则是圣人的基本品质,所以,要想当一个好君主,这就是必须具备的品德。    

“圣人”是什么人?——君王,天子,上天之子,上帝之子。

“圣人”的职责和基本品质是什么?——拯救万民,养育万民;没有私心,对百姓一视同仁。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三皇五帝”就是造福于万民的圣人。 

《说文解字》卷二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凡王之属皆从王。”可见,“王”的本义是帝王,帝王应该是人心所向、天下归往的圣人。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王”中的“∣”是汉文数字“十”的古数字。“∣”代表十全十美、无所不知的完美上帝。只有上帝才能参通天、地、人,这就是人间之“王”。《说文解字》:“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由此可见: “皇”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这就是“奴隶社会”的“三皇五帝”;也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封建社会”的历代帝王——皇帝。皇帝就是天子——上天之子,上帝之子。天子拥有天下万国和万民。

“王”最早是指夏、商、周三个奴隶制国家的天子,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则指诸侯国的国王。因为由于周王地位下降,大权旁落,本来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国的国君纷纷自立为“王”。封建社会则指皇帝所分封的诸子王侯。

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五帝”就是上天之子,即上帝之子。“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燧人: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教人熟食,使人类摆脱“茹毛饮血”,而走向文明时代。他是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伏羲:伏羲(xi)又作宓羲、庖牺(亦称庖牺氏)、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包犠,《史记》中称伏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伏羲聪慧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除了人祖外,伏羲也是一个统治一方的帝君。在《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为东方天帝,此即其神职。东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伏羲时代是以网罟渔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属于渔猎采集文明时代。

神农:即炎帝,别名“神农氏,烈山氏”,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神农时代是以农作畜牧为主的农牧文明时代。神农时代野生物种的驯化已经接近完成。

“五帝”:

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尧:帝尧者,放勋。

帝舜: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过去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就是从《史记》中所记载的“三皇五帝”开始的。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三皇五帝”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其实是一种误解。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三皇五帝”确有其人,是信史,而非传说。

尧帝时有“四岳”之官,负责掌管四方:“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史记五帝本纪》)

可见“帝舜”是由“四岳”民主推荐出来的帝王,这说明:“民主选举制度”最早来源于中国。帝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帝舜,以考察他在家庭中的表现;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去陪他工作,以考察他在管理国家时的才干。

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骠国乐》,其中唱到:

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

又遣遒人持木铎,遍采讴谣天下过。

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

秦霸周衰古官废,下堙上塞王道颇。

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

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

借如牛马未蒙泽,岂在抱瓮滋鼋鼍。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骠兮骠兮谁尔诃。

诗歌中歌唱了尧帝时的为政之道,成功之处在于“逊遁亲听康衢歌,又遣遒人采讴谣”,亲自了解民意民心,结果“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所以才成为“圣君”。《易经》上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就是说,“大人”就是“圣君”,要顺应天地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像天地养育万物那样养育万民,救济百姓。管仲说过:“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王”是上天(上帝)派在人间的代表,就是天子,就是“大人”。在今天来说,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职责就是爱民利民,养育万民,让人民免于饥寒交迫,而过上温饱乃至富足的生活,享受幸福与快乐。这既是“王”的使命,也是人生的目的所在。可惜,许多国家领导人由于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并不明白这一点。“三皇五帝”都是天子,也都是上帝。后来的“皇帝”也是天子,代表上帝在人间治理万民。不过,在私有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皇帝有私心和私欲,他们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严重对立,因此总也逃脱不了盛衰兴亡的“历史周期律”。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只有在公有制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才能避免“人亡政息”,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

二、“上帝”的真正含义是“人民”

“人民”一词的字面含义是平民、庶民、百姓。《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人民”字样。

《诗经•大雅•抑》: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今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据说此诗是卫武公藉自警以刺周平王的。表现了卫武公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民的热爱。在《管子》书中,大多数时候,还是用“民”字指代“人民”。
《管子四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荀子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就来源于《管子》的思想。但在《管子》书中已经出现了“人民”的概念。 《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这里的“人民”就是指百姓。“人民”与“鸟兽草木”一样,都是天与地之子,是大自然的产物。《孟子》书也多用“民”字指代百姓。“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上》)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主(《孟子尽心下》)这里表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人民”一词在《孟子》书中只出现了一次: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告子下》)这还是在列举的时候使用的。由此可见:孔子与孟子都没有“人民”的观念。

在先秦古籍中,使用“人民”概念最多的是《墨子》。

1.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卷二 尚贤上第八 )

点评: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治理国家。这里的“人民”已经是现在的含义了。既包括百姓,也包括官员。

2.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有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墨子》卷二 尚贤中第九 )

点评:这里的“人民”主要指百姓。墨子主张尚贤,以德义为先。要求德才兼备。

3.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 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今王公夫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躄喑聋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体,沮以为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腐臭余财,而不相分资也;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也。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推而上之以,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墨子》卷二 尚贤下第十 )

点评:墨子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

4. 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曰:“载来见辟王,聿求厥章。”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当此之时,本无有敢纷天子之教者。《诗》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又曰:“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即此语也。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驱以告天子。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狱,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墨子》卷三 尚同中第十二)

点评:这里的“人民”就是百姓与万民。

5.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

点评:这里的“百姓”就是人民,万民。

6.国既已治矣,天下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天下之为国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国,而非人之国,是以厚者有战,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尚同于天子。天子亦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曰:“若见爱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见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故当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则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

点评:毛泽东“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思想就是来源于墨子的学说——“尚同一义”——“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先人发之。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 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贤人焉,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赏之。千里之内,有暴人焉,其乡里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罚之。故唯毋以圣王为聪耳明目与?岂能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哉?圣王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民无可使,曰: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唯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尚同之说而不可不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墨子》卷三 尚同下第十三 )

点评:这里的“百姓”与“国家”并列,就是指人民,万民。

7.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若三务者,孝子之为亲度也,既若此矣。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天下为之者矣。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矣。 (《墨子》卷六 节葬下第二十五 )

点评:这里的“人民”就是指百姓,万民。

8.故子墨子置天之以为仪法。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12),而顺帝之则也。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者,当天之志而不可不察也。天之志者,义之经也。 (《墨子》卷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

点评:这里的“百姓”就是指人民,万民。

9.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墨子》卷八 非乐上第三十二 )

点评:这里的“人”就是“万民”,也就是“人民”。墨子主张“非乐”,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标准:“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要求“中万民之利”。因为墨子一贯主张“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这实际上就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源头。

10.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卷九 非命上第三十五 )

点评:这里墨子把“国家百姓人民”并列相称,可见“百姓”与“人民”是同义词。

因此,我们说:墨子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最终目的是——“尚同”(一切人都“上同”于天子,天子 “上同”于天),“尚同”的最终结果就是实现“天下大治”,即“天下大同”。其他九大主张都是为“尚同”服务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尚同”(“上同”)的含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思想高度统一,政令高度统一。如此,则无往而不胜。只要能够上下同心同德、统一思想,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而且能够“无敌于天下”。这就是秦始皇及其五位祖先励精图治,使得秦国由一个西戎小国最后日益强大起来,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所在。(请参阅襄阳居士《墨子所设想的“大同社会”即将变成现实》)这就是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8年时间内,领导中国人民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并使中国成为与美国、苏联鼎足而立的大国的奥妙所在。这就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独自存在、永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可见:墨子是先秦时代最具有“人民性”的思想家,他主张人人平等,要求人们“兼相爱,交相利”,是西方“平等、博爱”思想的鼻祖;墨子设想的“大同社会”的蓝图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最远的源头;墨子思想的核心是要求国君“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衡量标准,要求一切行动都要“中万民之利”。这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直接源头。

上帝究竟是谁?有人说:上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的“太极”;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无”;是人们心中“人格化”了的神,是天帝、是上苍、是上天、是老天爷等等;上帝是摒弃了自私自利的“小我”之后的“大我”,是“无我”之人,就是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的人。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中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因为人类的历史不是少数的“英雄”创造的,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人民才是真正的“上帝”。可见,毛泽东是真正懂得“上帝”含义的人。他和秦始皇一样,都是“千古一帝”。不同之处在于:秦始皇是私有制的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毛泽东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一个“主席”。反过来说,“人民”的含义就是“上帝”,而不是“下民”,更不是“贱民”。 对此,孟子有深刻的认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上,人民推翻了许多暴虐无道的国王与皇帝——暴君,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当今民主的时代,人民的选择仍然决定着政府的更替与国家的命运兴衰。人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民”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上帝”。《说文解字》释“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这说明:人是世界上最高贵、最有灵性的动物。“人是万物的灵长”这个说法就来源于此。《说文解字》释“一”: “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生万物。”《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一”就是科学家们所说的“奇点”,就是“宇宙大爆炸”的起点。《说文解字》释“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按照许慎的解释,“道”的本义就是道路。一直通向远方的路叫做“道”。《说文解字》释“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说文解字》释“顚”:“頂也。从頁眞聲。”可知,“天”的本义是头顶,而头顶上就是至高无上的“天”。其中“一”指代“天”。《说文解字》释“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综上所述:“人” ﹦“大” ﹦“天”﹦ “王” ﹦“天子” ﹦上帝。结论:上帝﹦人﹦人民中国古人在世代相传的仰观俯察中总结出 的“天人合一” 的学说,也证明了:“人”﹦“天”, “人”就是“上帝”。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多少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 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上帝之子——天子,皇帝,一直在中国。因此说,中国是上帝所在的国度,是地球的中心。 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人物,除了上述皇帝之外,就思想家、政治家而言,举其最重要的来说,有老子,墨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他们也是上帝之子。老子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哲学学说,并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墨子提出了“大同世界”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则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理论变成千百万人的实践和活生生的现实。这就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符合“天道”和“天意”的客观规律。“天道”是什么?“天”的运行所遵循的规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是“天道”。“人道”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所遵循的规律,生老病死,生生不息。人是天地之子,也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父死有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延绵不断,以至无穷。“终身”不是一辈子,而是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生就是死的结束,死就是生的开始。因此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和死既对立统一,又互相转化。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人死后,埋在地下,化为泥土,又回归自然;或者火化,变成青烟,飞到天空,也是回归自然。人死了,身体消失了,但只是转化成为的别的物质(泥土或青烟)而已,这符合物理学上的“物质不灭”定律。“人”的生命来自自然,必然回归自然——这是人类的宿命。商家有句名言:“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是谁?——就是百姓,就是人民,就是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人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消灭了阶级压迫与经济剥削,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人平等;到那时,才能真正做到“人人都是上帝”。还是《国际歌》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信仰的“上帝”,虽然号称“救世主”,其实都是虚幻的,愚弄人民大众的,不符合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而中国人所信仰的“上帝”就是人类自己。既符合辩正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无不证明这一真理和铁律。人类是选择资本主义而走向毁灭,还是选择共产主义而走向光明的未来?完全由人类自己决定。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尚书太甲》)人之本性就是大道、大儒、大佛、共产主义,而大觉大悟、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则是其表现形式。大道、大儒、大佛、共产主义四位一体,殊途同归。“无神论”的本质不是说人没有信仰了,而是要求人具有最高的信仰和追求,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人间大道、信仰无为而无不为。信仰而又无所信仰,谓之真信仰。  

当今的世界,就好象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美国就像当年的秦国,属于开化较晚的蛮夷之地,它想凭借武力来征服世界。但美国的命运没有秦国那么幸运。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并想流传万代。秦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有很多,但私有制的制度,不与人民分享劳动成果,残酷的压迫与剥削,决定了它的必然灭亡。历代私有制的封建王朝,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中国有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源头所在,今天已经发展进步到了社会主义的阶段;而世界的其他地区,本来文明开化就比较晚,至今许多地方仍然停留在崇拜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的资本主义阶段。人类世界至今仍然处在分裂和战争状态,仍然有贫穷与饥饿,根源就在于私有制的剥削与压迫。

资本主义是最后一个私有制社会,它最终会被公有制社会所取代,人类最终将会走向统一——消灭国家,取消国界,世界将重新回归到中国的怀抱——这就是人类的未来——世界回归中国。zhongguo——这就是中文(中国)输入法的秘密所在。因为所有的西方人和西方的字母文字,都是从中国这个母体演化出来的后代子孙。英文字母就是西方人把古代汉字进行简化而发明出来的。所以,字母文字本质上也是中文。汉语拼音:zhongguo﹦Shijie﹦renleidijiayuan(中文(中国)输入法)汉语汉字:中国﹦世界﹦人类的家园汉语拼音书写其实就是用英文字母直接拼写汉字,读出来就是汉语,写出来就是汉字。这就是“中文”。还有更好的方法——S中输入法。中国﹦世界﹦人类的家园(S中输入法)这种输入法更先进,你只需按照汉语拼音输入英文字母,它就直接打出汉字来。由此可见,英文字母﹦汉语拼音﹦中文。结论:中国﹦中央之国﹦中心之国﹦中华帝国﹦联合国﹦地球上的唯一王国﹦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原始公有制(原始共产主义)开始,当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私有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分裂(人类分裂为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工人与资本家两大对立的阶级)导致的剥削、压迫的痛苦、绝望之后,又经历了公私兼有制(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特殊的过渡阶段,中国人民彻底认清了私有制的“吃人”本质之后,再次回归到公有制。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螺旋式前进,是本质上的飞跃。

共→奴→封→资→社→共,墨(子)→马→恩→列→斯→毛,一个完整的圆圈循环即将完成,人类即将实现“世界大同”→共产主义。

众所周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这个理论,是人类认识宇宙,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人类获得最后解放的必由之路。舍此,人类没有别的出路可走,如果进行按照目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走下去,等待人类的只有毁灭,时间是200年之内。(霍金语大意)从上述的圆圈中可以看出:人类回归公有制,走向世界大同,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请参阅襄阳居士《中国和人类已经具备了进入“大同社会”的历史条件》)一旦消灭了国家之后,全球性的公有制随之建立,人类社会就将遵循着公有制的圆形轨道运行,永不停歇。直到太阳熄灭的时候为止。而这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永恒。这就是西方人所向往的“极乐世界”,是中国古人所向往的“乐土”!到那时,没有了国家,没有了法律,没有了剥削与压迫,人人平等,个个安康,每个人都生活在快乐和幸福当中。等到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标语口号“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才能变成现实。反过来说,等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标语口号“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变成现实的时候,共产主义就可以实现了。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叫“中国”的理由。

胡锦涛同志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历史画卷中,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上,都留下了他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且也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的敬佩。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敬仰和怀念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在《七律 送瘟神》唱出了“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描绘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人民个个都可以作尧舜。尧舜之所以神圣,因为他们是“大公无私”的。这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彻底埋葬数千年瘟神常光顾的黑暗国度——人吃人的私有制,迎来人民万岁的新时代,到那时,人人皆为尧舜的时代来临了,人人都是受人尊敬的“上帝”,那才是值得千秋颂扬的。

陈佳琳《大中国》的歌词写得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

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永远那个永远那个我要伴随她

这歌词虽然写得有不合事实和逻辑的地方,如“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就不符合实际,“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就刚好说反了,因为天空才是最辽阔的!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看,这是诗人的想象而已,不必用科学的眼光来苛求,那就没有问题了。这首歌词部分道出了“大中国”的真理。这首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敞开心扉欢迎八方来客的博大胸怀,预示了人类即将统一的消息。……

作者按:众所周知,文学是一门艺术,准确地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学则是一门科学。中国古代语言学包括“文字学”、 “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古人统称之为“小学”。本文的写作正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基于“文字学”、 “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方法与义理,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综合研究中国先秦典籍中诸子百家的思想,吸收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汲取哲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诸多学科的精华,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来的科学结论。

欢迎海内外的读者朋友和专家学者对此开展讨论与争鸣,随时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好有人把它翻译成外语,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以教育世界人民,认清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迎接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2011-3-1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