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吊牌剪了怎么接上:社会潮流:用经济学家的脑瓜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56:29

社会潮流:用经济学家的脑瓜思考

http://book.sina.com.cn  2011年03月19日 00:53  新浪读书新浪文化读书 官方微博  文章摘自《生活来自经济学,投资来自金融学》
  作者:金圣荣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本书简介:这是一本放弃专业经济学理念,写给普通大众阅读的经济读物,内容涉及许多生活大众比较关心的话题,比如如理财、投资、消费等,以解决生活中令人头疼又不得不面对的种种问题。本书作者拨开经济学的神妙面纱,用通……[连载内容]

  1970年,年轻的哈迪斯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毕业,他学的专业是历史学。但是,天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他在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可以进历史研究院工作的机会,而是选择在故乡新泽西的一家小私人银行当一名普通的雇员。哈迪斯的想法很简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薪水低一点也不要紧。

  在进入银行之后,哈迪斯每天都认真努力地工作,很得上司的器重。一切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哈迪斯来说都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然而,哈迪斯宁静惬意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一个人给打乱了,他新交的女朋友认为哈迪斯的这种生活状态会让他们以后的生活陷入困顿。比如说他女朋友担心,如果有一天哈迪斯工作的小银行倒闭了,那他们立刻就需要向政府申请失业救助金——低廉的薪水根本不可能让哈迪斯有太多的存款。

  当哈迪斯宁静惬意的简单生活因为女友的出现而被打破之后,哈迪斯最后只能选择辞职,从新找一个薪水相对高一些的工作。几个月之后,哈迪斯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给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做助理。可以说,哈迪斯的运气相当不错,其薪水提升了近3倍。找到新工作的哈迪斯以为这下子可以不用听女友整天唠叨了,谁知还没等他缓过神来,新的烦恼又接踵而至——他每天都要陪着上司去应酬。生性喜欢安静的哈迪斯陷入了更深的烦恼之中。想要辞掉工作的哈迪斯又怕女朋友不乐意,只能每天强迫自己忍着。结果是没过很长时间,他患上了焦虑症。

  患上了焦虑症的哈迪斯日子过得更加痛苦了,不过他女朋友在发现他患上焦虑症之后立刻让他辞职,并陪着他去看病,毕竟他的女朋友还是很爱他的。然而,焦虑症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治好的病,哈迪斯花了很多钱跑了很多的地方依然效果不好,病情开始逐渐加重,有时候哈迪斯就像患上了精神病一样站在阳台上大喊大叫。就在哈迪斯的焦虑症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他走出了焦虑症的阴霾,而这个人却不是医生。

  帮助哈迪斯治好焦虑症的人叫哈塞尔。哈塞尔是哈迪斯在那家银行上班时的顶头上司,在他们一起共事的那段时间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哈塞尔在听说哈迪斯患上严重的焦虑症之后,便立刻赶来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哈塞尔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哈迪斯之所以患上如此严重的焦虑症就是因为他和他的女朋友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或者说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问题——他们只会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计划自己的未来,一切以赚更多钱为出发点,从来没有想过换一个思考方式。

  找到问题症结的哈塞尔从新帮助他们规划了新的生活,哈迪斯重新找了一份相对轻松得多但是薪水不高的工作——每天帮助报纸主编查阅6个小时的资料,一个月2000美元的薪水,而空闲时间大大增加的哈迪斯回家后为一些企业做财务报表,业余时间也可以赚到2000多美元。哈塞尔的这一安排看起来平常无奇,但是却让哈迪斯重新过上了自己喜欢的那种宁静惬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哈塞尔的这一安排是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去做的——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

  从哈塞尔帮助哈迪斯治疗好焦虑症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当前这个生活压力愈来愈大的现代社会中,要减轻压力就得换个思维方式去生活。

  如果时间的齿轮能够回到三十年前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相信“经济学”一词在那时是一个距离普通老百姓非常遥远的词汇。可是当我们的思维在从三十年前回到今天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经济学”一词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熟知的词语。别的不说,光是每年从经济学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就可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在水价上涨房价暴涨连个大蒜也卖出了猪肉价的今天,“经济学”一词自然成为了全社会普及率最高的词汇。所以,当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开始提高之时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甚至很多的人还感觉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穷——人家都住上别墅开上兰博基尼了,咱才买了一辆小奥拓勉强没有被主流社会踢出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答案是你不懂得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这个答案在很多人看来非常费解,很多的富翁不是都没有上过大学吗?他们怎么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事实上,很多的富翁都没有读过经济学甚至不知道太多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但是他们就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原因就是,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养成了凡事先从金钱的角度去思考的思维定势。比如说,我们在听到某一个好朋友结婚的消息之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该准备多少钱的礼金,其次才是考虑应该给这对新人送什么样的礼物。其实,这种凡事先从金钱的角度去思考的思维定势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只不过那些大富翁身上的这种思维定势被放大了很多倍。所以,对于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是要像经济学家一样进行理论的思考就可以使得自己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而是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规划更体现出“经济效益”一些,头脑灵活一点,不要在生活中太过刻板。比如说去超市买东西,同样品牌、同样型号的一些商品因为质量保质期快到了,因此被放在了特价商品专柜里,结果你却偏偏去购买那些放在原价专柜里的同样品牌同样型号的商品,而你的理由可能很充分——我有的是钱,从来不购买特价商品。可以说,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经济”的,花了比别人更多的钱却买来同样价值的东西,这样的做法就是愚蠢了。如果你能够让自己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购物时只在乎价值不在乎面子,那么你的生活质量就能大大提升——因为你可以用同样多的钱购买到更好的商品。

  所以说,只有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人才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更幸福。因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不但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少花一些“冤枉钱”,还能让我们的财富增长得更快,更能给我们一个冷静而又理性的头脑,使我们在投资市场上取得“赫赫战绩”。

  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引领社会潮流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话:“经济学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可以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来概括——整个社会都会对任何一种刺激因素做出相应的反应。”可以说,很多的人都对格林斯潘的这句话非常认可。然而经济学家对这句话的反应却是不仅仅认同这句话,他们更多的是认为这句话体现出了一种哲理——刺激是可以推动社会乃至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的。同理,让我们再将经济学家们的思维延伸一下——刺激可以推高或降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这项思维延伸就是让我们的思维跟上经济学家的思维,让我们也拥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并指导我们合理地安排生活。

  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以联邦管制的价格来为美国民众提供汽油,结果是美国民众每一次买一桶汽油都要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排队。而此时,美国的经济学家们一致提出:联邦政府如果允许汽油价格自由调节的话,汽油的需求量就会减少,民众购油难的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尽管有很多的普通民众反对经济学家们的建议,但是联邦政府还是决定让自己的思维跟经济学家的思维并轨——联邦政府非常果断地取消了汽油价格的政府管制行为,而结果是排队购买汽油的现象就此消失了,普通民众买汽油难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可以说,联邦政府之所以能够解决民众购油难的问题,在于他们认识到了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购油难本质上不仅仅是政府管理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经济学家们用经济学原理解决过很多经济领域以外的事情。1965年,拉斐尔·纳德的一生最著名的大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Unsafe at Any Speed)一书问世,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呼吁社会应该更加关注汽车的安全问题,而且他认为人们驾车的危险不仅仅是来自于设计与做工,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成本的控制,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经济问题。汽车的制造不好就会使得人们对汽车产生恐惧感,继而导致汽车的销量大大减少,同时又会使得汽车业萧条引发汽车工人失业,最后波及全社会。结果是,拉斐尔·纳德的论著引起了联邦政府的注意,很快联邦政府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生产法规,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每一款车的设计和做工上严格把关,并规定新生产的汽车都要配有钢化挡风玻璃、安全带、折叠式方向盘柱、双回路制动系统以及软垫仪表盘。

  其实,在联邦政府出台这一系列的关于汽车业的法规之前,很多的经济学家就已经预测到了联邦政府的举动。因为在汽车大规模投入使用之后,社会经济出现了大幅提高,车祸事故发生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而车祸的增加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就在联邦政府出台汽车业新法规之前,通用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向高层建议,应该早日为汽车加上安全带等安全设备,否则此后生产出来的汽车估计卖不动。通用汽车的高层管理者听到这一建议之后,觉得非常不错,就采纳了。而当通用生产出一大批安全性能更高的汽车之时,恰好联邦政府关于汽车业的新法规出台。于是,通用公司新生产的汽车立刻抢占了市场主动权,销售额节节攀升,而在取得这一销售成绩的背后是那个提建议的部门经理看了拉斐尔·纳德的大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很明显,汽油、安全带与车祸都是很常见的,单独看来它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效力。但是如果我们用经济学家的思维去观察,就会发现:当联邦政府不再管制汽油价格的时候,买汽油方便的人们自然会去购买更多汽车,而公路上的汽车增加之后,车祸问题自然就会变得严峻起来,因而汽车企业在制造汽车的时候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哪个汽车企业能够生产出安全性能较高的汽车,那么这个汽车企业就能够获得超高的利润。事实上,在很多普通人看来,像车祸事故这种不具备商品属性也不能称之为物品的现象怎么会与汽油和安全带等商品连接起来呢?这看起来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事实上却是,任何一种现象或是一种物品在经济学家的思维中都是具有商品属性的,而正是赋予任何现象和物品商品属性的思维使得经济学家总能够先人一步地预测到经济走势。

  同样,再结合格林斯潘所说的,整个社会对任何一种刺激都有反应。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用经济学家的思维去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新的思维势必会带来新的“刺激”,而这种新“刺激”必然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降低作为“反应”。

  所以,在当前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应该用经济学家的思维去看待这个社会,更应该用经济学家的思维去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