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喷雾器哪个牌子好:都说用工荒,真的“荒”了吗? 要闻-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29:54

都说用工荒,真的“荒”了吗?

——关于上海用工情况的调查﹙一﹚

2011年3月21日   01:要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郑红/李蕾/杨群

  本报记者 郑红 李蕾 杨群

    准确看待才能积极应对

    编者按:春节前后,关于“用工荒”的呼声甚为强烈。这种判断对不对呢?有它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年逢佳节,大批外来务工者的返乡,造成了阶段性的短缺。现在随着年过返流,这个因素,恐怕已经不存在了。

    根据深入细致的调查,所谓“用工荒”,固然有其总量的问题,但说到底,还是结构性的矛盾。一是指部分行业、企业的工资收入水平与现在农民工的预期不匹配,所以 “招不到人”;二是技术工人缺少,一方面是企业“热招”,一方面是技工尤其是具有职业技能等级与工作经验的难以招到。除了这两种结构性用工短缺外,本市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我们看问题,一是要准确,不能云里雾里,也不能一锅煮,而是要精准调查、科学分析。空喊没有意义,热炒也不尽符合实际,只会对自己、对别人造成误导,结果走进一种盲目性。二是要积极,在弄清真实情况和把握用工市场动向后,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这样才有助于解决问题。像上海通过“春风行动”等扎实对策有效解决用工难题,其认识路线和经验方法可以推及我们的不少工作。

    

    春节过后,关于用工荒的讨论,忽然热闹起来,直至今日也没有平息。往年也说,但没这么热,说的大都也是保姆难找,元宵过后供需就基本趋于平衡。今年牵涉面一下子多了。不过各行各业,用工也是喜忧不定,就像眼下这天气,冷冷热热,光看表面,真说不清。

    比如,都说用工荒,位于闵行工业区的上海重型机器厂却是另一番景象。全厂1432名外来务工人员中,节后只有45名没有回来上班。少数离职者,多是辅助性岗位的员工,那些操作巨型数控龙门铣等设备的核心员工,都回到了各自的机器上。企业党委副书记刘海运介绍,这里一线岗位社会通用性不高,在上海及周边,有同类大型装备的企业很少,专业设备与专业技能人才之间关联度很高,企业不用为招工发愁。

    压力特别大的,多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金山工业区内一些企业,节后用工缺口率一度高达40%,正月十五之后到工业区求职登记的人数也大幅下降。此等紧张情形,许多企业还是第一次遭遇。

    对于用工荒问题,餐饮企业倒是处变不惊。乍暖还寒的午后,走进位于长寿路上的上海君悦轩大酒店,午市已经结束,店员大都在休息。出来接待我们的陈贤综,是君悦海轩餐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公司已在上海开了两家“君悦轩”,另一家在浦东陆家嘴。而陈贤综,也是记者采访中为数不多愿意与我们聊聊用工问题的企业负责人。说实在,许多企业都婉言相拒用工问题的采访,很多老总坦言,企业外来用工有些不规范,所以不太想说。这也让我们感到了用工话题的沉重和复杂。

    “我们餐饮行业,用工早就荒了。”陈贤综开门见山:“不仅仅春节后荒,平常也是紧巴巴,这种缺工状态持续已有一两年。”长寿店140多位工作人员中,90%非上海籍,今年春节过后,店里“老面孔”只剩下七成,“在业内还算稳定的呢”。

    不为所动,原来如此。不过,用工难从“季节性”有演变为长期化的趋势,似乎已不是餐饮一个行业的现象。市统计局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每季对550家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用工情况,涉及制造业、交通、建筑、居民服务、餐饮等11个行业。调查显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通用性服务业企业,员工这里不做就可以到那里去做,用工荒频发并呈长期化趋势,服务行业只是因为市场竞争过度而较早体会到罢了。君悦轩长寿店总经理周建雯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6年,在长寿路君悦轩做老总也已3年。她感慨:“这几年招工一年比一年难。”以前招服务员还能择优,挑些外形好、有经验的,录用后还要培训一段时间,现在是基本过关立即上岗,“餐饮业常常被顾客反映服务不好,部分原因就是人手不足。” (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餐饮看看生意不错,其实都是表面光鲜。周建雯直言:“餐饮业已从黄金期步入艰难期,同业竞争激烈,员工跳槽频繁,经营成本飞涨。”“好的时候净利起码30%,现在能有10%—20%就不错了。”陈贤综笑言:“饭店做的都是老客人,他们对价格很敏感,像今年过年,有些原料辅料涨了一倍,但菜价再涨不可能超过20%吧。”

    很显然,用工“荒”还是“不荒”,与企业行业特性、岗位技术含量有很大关系。现代化专业化的机器设备,技术相对密集,人与之高度依赖,进入门槛随之提升,人员流动相对也不那么容易。而简单的加工制造型企业或者通用性强的服务行业,进入门槛低,人员流动自然也快。

    而一片“荒”声中,还有一个因素常被忽视,那就是“用工泡沫”。周建雯告诉我们,现在不少“80后、90后”,还没干活先谈条件,宁愿少挣钱也不加班,批评几句就走人,别家店多开100多元工资就跳槽。在我们采访的一些制造业企业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农二代”不愿“三班倒”;有的保姆没有任何经验,心理价位却很高。事实上,劳动者如果定位不清,一味追涨工资而忽视自身技能提升,最终企业因无法承受高成本而倒闭或搬迁,就会有大量劳动力重新流入市场,抬高求职成本。

    

    相关报道:人保部:劳动力年供需缺口约1300万(刊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