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的意思:明万历普安知州刘承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8:26

明万历普安知州刘承范

明代普安卫人、进士,万历时任云南兵备副使的邵以仁,有《普安州题名记略》一文,文中说:“会今上轸念边计,可大中丞舒公、侍御毛公奏,迁治入卫城。而郡守刘大夫躬任劳费,多方经划,四阅月而告成。详在学宪吴公记中。”所记即乾隆《普安州志卷之六·城池志》“州治旧在撒麻铺,继迁海子铺,再迁营盘山左,皆无城郭。明万历十四(1586年)年,知州刘承范详请会题,移入卫城。”一事。

普安州建制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永乐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改原普安安抚司治为州治。截至万历十四年的100多年间,普安州一直没有城郭。州治尽管“好山如画压城头,尽日岚光翠欲流。”且“近卫设州如倚柱,就崖结屋类层楼。”却经不住“苗贼屡犯”,直至“迁入卫城,文武共治”后,才“得免于患”。其中,郡守刘大夫之自然功不可没。

郡守刘大夫,何许人也?他就是普安知州刘承范。

普安州迁入卫城后,刘承范认为“题名亦乌可终已也?”于是请邵以仁撰写《普安州题名记略》,勒石于卫城右畔。邵以仁在文章之末说:“考之郡籍,询之父老,若陶梁之抚字,袁黄之清廉,徐之刚介,以至萧之镇静,苏之振作,赖之贞纯,固守之表表者然。要之名实合一,功在社稷,则自不佞有知,惟刘大夫一人而已,故书之为记。”其中,陶,为陶文靖,万县人,乾隆《普安州志》说他为“宣德间知普安州,裁决庶务,皆迎刃而解,时称能吏。”梁当指梁贵,星子人,弘治间知州。袁为袁宁,新化人,乾隆《普安州志》说他“宣德间知普安州,廉介有为,时诸夷争地,互相攻击,屡年不决,宁力解之。后以诬去,普民恤之。”黄,为黄雄,乾隆《普安州志》说他为“乌程人,进士。弘治间知普安州,廉洁不苟,每巡行,裹粮自给,丝毫无取。又明察善断,从前积弊,一时尽除。”徐,为徐世用,宿州人,乾隆《普安州志》说他为“嘉靖间知普安州,刚直不挠,民资保障。苗夷有不率者,以德怀之,遂遵约束,不敢携贰。”萧,为萧凤来,泰和人,嘉靖间知普安州。苏、赖,则指刘承范最近的前任苏兆印(南海人)和赖万玙(永安人)。经过搜读地方史籍和询问父老乡亲,邵以仁认为,他们皆卓然而立,留有好名声;然而,为官一任关键在“名实合一,功在社稷”,而能达到此境界的只有刘承范一人而已。

邵以仁是万历元年举人、万历八年进士,官至云南兵备副使,他资历官职俱高于刘承范,没有必要阿谀于刘。作为普安地方人士,他熟悉地方情况,加上“考之郡籍,询之父老”,方“书之为记”,其得出的评价是公允的。

刘承范,湖北监利人(监利县城关东门外,有刘氏聚族而居的八个村落,号称刘八台)。刘承范生而颖异,十二岁补弟子员,十四岁应乡试对策,卷不能尽,夹行以书。按君异之曰:“如此孺子,而有此抱负,当是天才” ,竟未售。归来益勤学笃志,居小楼三年,足不履地。每小试,则必首多士。……奈数奇不遇。至穆宗御极,恩入南雍,又困屋场者数次。乃叹曰:“是余之命也。”后来以恩贡入仕,选授河南淅川县知县。新政之初,即擒巨猾窝访者。先是邑有藩吏某,每凭籍城社,挟制官府,剥噬胥吏乡民,莫敢谁何。公知之,处以重法。……县多逋赋,公为清丈,量以清之;学久无科目,公乃给稞纸灯油,自为讲授书义,批阅会文。诸生彬彬兴起,后有全遂即领解额,作人之效也。

两台交荐,三载考绩,得蒙宠,褒荣其所自。既复,留秩普安知州。普安杂夷,素称难理。州治无城,去卫城二十里,苗贼屡犯,武弁多秦越视之。公言于上,题请迁入卫城,文武共治,而后得免于患。其作兴学校,亦如在淅川时。得人更盛,如蒋杰、董绍舒、刘询龙、蒋楷、何汝岱诸君子,皆其素所拔识培养者。胥成进士、领乡荐,且为名臣,至今诵之。又抚绥夷民及土官,皆乐为用。时有征剿,战则必克。有云南士知州名者,既用,据罗雄作乱,与普安接壤。未乱之先,公早识之,乃戒其夷之兄曰隆酋者,定计诛之。已故兵部叙刘承范之功,有“令隆酋输诚慕义,致逆党一时授首.计定而声色不动,功成而边澈奠安。”之语。

后来,刘承范调任广东韶州府同知,其间(1589~1591年)竟有因缘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交往。他赠给利玛窦的诗,云:“白塔何僧舍,清灯此夜舟。遥从三水去,少为七星留。”并著有《利玛窦传》,详记与利玛窦的相遇相交经历,成为研究利玛窦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