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雨林野兽圈养书包网:白色污染亟待治理:玉溪环境问题调查(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34:36
白色污染亟待治理:玉溪环境问题调查(中)
 

□ 本报记者 白诚颖 文/图

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容易携带细菌、传播疾病

大量的垃圾使湖泊污染治理工作更加艰巨      本报记者 蒋跃 摄

核心提示

   玉溪每年要产生几亿个废旧塑料袋和快餐盒,这些塑料垃圾大部分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被填埋。
    白色污染带来了视觉刺激、健康危害、传播细菌、占用耕地、污染水源等问题。要改善环境,“禁白”远远不够,还需要每个市民都有爱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玉溪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二次再生袋,这些塑料制品不但损害身体健康,也会污染环境。”
    “玉溪有226万常住人口,如果每人每两天使用一个塑料袋,一年就产生了几亿个塑料袋垃圾,这么大的污染源任期泛滥,就是对子孙后代犯罪!”
    2007年3月,借着玉溪正在召开的两会,市政协委员潘光祖向记者介绍了他正在撰写的提案——《治理白色污染,促进生态市建设》。
    由于侨眷的身份,他时常到泰国、香港等地探亲访友。从1982年至今,他先后担任过5届市(区)政协委员,也写了不少环保方面的提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潘光祖在泰国的亲人来玉溪探亲。当时,玉溪人几乎还没有开始使用塑料制品,而泰国已经很普遍了。
    到了10年前,在玉溪人的生活里,塑料袋已经无孔不入了。受国外环保认识的影响,潘光祖显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他写了一个治理“白色污染”的提案。那一次,相关职能部门动了一次干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污染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塑料垃圾的危害并没有在潘光祖的脑海里淡出。他担忧的是: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坏,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
    玉溪每年要产生几亿个塑料袋和快餐盒,长此以往,我们的子孙会不会被塑料垃圾包围?
    今年春节,潘光祖到大理亲戚家,上街买东西时,他了解到大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从2007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塑料袋。
    “大理能做的事我们玉溪为什么不能?”潘光祖说。

危害知多少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因为用非食品袋装汤圆面,晚上煮汤圆吃,到夜里两三点钟就肚子疼,送到医院抢救,险些送了命。”潘光祖说。他后来听说,朋友弟弟的中毒原因是装汤圆面的塑料袋引起的,那是用废旧塑料制成的二次再生袋,由于质量达不到食品卫生要求,袋子里的有害物质渗透到汤圆,从而引起中毒。
    塑料制品对于健康的危害,医学专家的论断似乎更有说服力。有专家指出,塑料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因在密封袋中长期积聚,浓度随密封时间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儿童健康发育影响尤为突出。
    专家们分析得出,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根本不允许装食品,有的塑料袋只能用来装建筑材料,有的用来装服装,尤其是颜色特别深的塑料袋,它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的,装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正在加剧。
    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负责中心城区的垃圾处理工作。在垃圾填埋场黑村一带,为了防止大量的废塑料散落在地面上,或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漂浮在水面,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每天要安排4至6名人员,负责捡塑料袋。
    “如果不安排专人捡袋子,放眼望去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尤其是垃圾堆上最明显。”这名负责人认为,水体、路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带来不良的视觉刺激,影响城市,特别是景区的整体景观。
    来自农业方面的专家则认为,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环保部门一名官员也从专业角度说明塑料垃圾的危害。他说,很多塑料制品填埋后约200年时间才会降解,而且,大多数可降解塑料袋在被降解为碎片后埋在土壤里,依然难以降解。大量的塑料垃圾累积起来,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使子孙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间。
    近年来,“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屡屡见诸报端。有消息称,漂浮在长江中的塑料制品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为了清理漂浮的塑料垃圾,葛洲坝水电站每天因此停机损失发电200000千瓦。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青海湖草场遭白色污染,近千只羊误食塑料死亡。牧民们反映,“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羊被活活饿死。”
    实际上,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废塑料垃圾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后,导致动物死亡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技术不是问题”

    能不能从技术角度,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呢?
    对于这一问题,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颇有研究:“塑料制品的回收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很多个体户用废旧塑料造颗粒,加入添加剂后又可制成二次袋等,如此循环利用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但现实的情况是,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很低。这名专业人士分析,垃圾处理机构通过人工分拣后,把大件塑料拣出来交给塑料生产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对于从菜市场、超市、小餐馆、食堂等地流散出来的塑料袋和快餐盒,由于分散和质量轻,基本不回收,而是焚烧后进行填埋。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我市垃圾处理的焚烧能力不足,大部分混杂着塑料制品的垃圾只好直接填埋。
    小件塑料为何不进行处理呢?这名人士透露,分拣成本高、清洗复杂,这是垃圾处理场放弃回收小件塑料的直接原因。
    在垃圾进入处理环节之前,拾荒者捡了一遍,到垃圾中转站收集工再捡一遍,运送到垃圾处理厂时,可回收的塑料已经不多了。如果要把分散的塑料从垃圾中刨出来,将投入更多的劳动成本。“几个人捡一大抱才称得几公斤,数量少形不成规模。”这名人士说。
    而且污染了的废塑料因无法保证质量,其利用价值也很低。“从垃圾堆中刨出来的塑料很难清洗,清洗不干净加工出来就不好。”
   “对于混杂在垃圾里的塑料,目前我们还没有好的处理手段。”这名专业人员直言,“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我们只能呼吁人们尽量少用塑料袋。”
    这名人士同时指出,要进行垃圾全处理,只有把垃圾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只要进行分类,都有办法处理。”

治理模式

    潘光祖每次去菜市场买菜回来,总会提回家五六个塑料袋。他观察周围的人群后发现,多年前使用的菜篮子和布袋不见了,很多人都是两手空空去菜市场,然后提回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促使他两次写提案,“玉溪应该及早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泡沫餐盒及简易塑料袋”,潘光祖说。
    实际上,对塑料垃圾担忧的不仅仅是潘光祖一人。随着人们对塑料垃圾危害的认识,“禁白”的思潮开始在民间或官方涌动。一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的两会上,总有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提出这一问题。
    市环保局污染治理处处长李明平还因为人大代表们关于“禁白”的议案,到我省较早实施“禁白”工作的迪庆、丽江进行考察。“2006年的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之后环保局一共去了6个人学习外地经验。”李明平回忆。
    那次考察结束后,环保局还向市政府提交了“禁白”的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组建“禁白”专职执法机构以及工作步骤。但由于种种原因,玉溪“禁白”的步伐始终没有迈出来。
    分析其原因,李明平认为,玉溪“禁白”工作的难度更大,迪庆和丽江地理位置特殊,很容易在源头上堵住塑料制品,而玉溪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进货渠道很难堵。
    “区域性‘禁白’很难,全国禁比全省禁要好,全省禁比地州自己禁更好。”李明平说,虽然塑料盒上写了“可降解”的字样,但实际上是不可降解的,“要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经营户的行为,得有机构和人员来管理。”
    另外,市民能否理解还是个问题。迪庆和丽江“禁白”后,一开始有些市民很反感,执法人员去菜市场买肉,卖肉的都不愿意卖给他,还有执法人员因此被打。但为了公共利益,只好这么办。
    尽管外地经验难以执行,但李明平还是为“禁白”感到惊喜:“迪庆、丽江的环境的确好了,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你下车时提着塑料袋,马上有人走过来用能降解的袋子跟你换。”
    敬请关注《玉溪环境问题调查下篇——化肥大量施用之害》

来源: 玉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