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30万裁有武警吗:生于七十年代初的城市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08:22

我是70年的,生长在一个北方的省会城市,记忆中的内容与同龄农村孩子可能有许多不同,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吧……
1 文革末期的批斗会

上托儿所(那时候不叫幼儿园)时,被组织去参加批斗会,模糊记忆着一帮老头老太太站在卡车上,低着头,脖子上挂着大牌子,牌子上的字都用红色颜料打xx,我当时根本不明白这是干什么,反正阿姨(托儿所的老师)说上面都是坏人,让我们这帮学龄前儿童捡小石子投他们,我好像投了几个,但似乎没投中,遭到阿姨批评,至今想起来……汗……

2 印象中的造反派

一个楼道里的邻居,他儿子在幼儿园里比我地一个班,某日看到此人扛着一面巨大的红旗回家,那面红旗上有用黄色油漆写着的字,但当时我除了一、二、大、小什么的不认识什么字,只是听邻居说他当了造反派了,好像还是个头头,父母私下里警告我不许同他家的孩子玩,但我没当回事儿-被禁止的事太多了,哪里记得住啊,偷偷遛到他家去串门儿,他家儿子兴奋的告诉我说今天他家吃肉,馋得我直流口水,然后闻到白酒的气味,转头看到他老爸喝得满脸通红,看见我一呲牙,笑了,用筷子蘸了一点酒盅里的白酒非要我尝尝,我猛摇头,其实我惦记着他家锅里炖的肉呢……后来,此人被当成“三种人”,也挺惨……

 


3 唐山大地震+国家领导人去世+“粉碎四人帮”,
唐山大地震,这就到了76年,先是不让住家里了,家家都在马路上搭防震棚,五花八门的,是我们小孩子游戏的绝佳场所。没多久学校里来了一批唐山孤儿,大部分都有伤,包扎着白纱布,说话口音跟我们大家不一样,老师让大家关心这些同学,我们就给他们从家里拿来衣服和学习用品等,家里人很支持,不过都很穷,也没什么像样的,不到一年,这些孩子统一转校了,去向不明。
国家领导人去世,学校早晨起来停课,大家肃立默哀,晚上组织看电视-机关单位的黑白大屏幕电视(估计是29寸),好像是苏联的,打开半小时以后才出影-观看追悼会,那么多人,其实也看不清什么,看大人都哭,自己也想跟着哭,可哭不出来,每人都臂戴黑纱、胸戴白花,小孩们之间互转“不准笑,谁笑谁反动”,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非常郁闷,因为始终没明白怎么回事。
“粉碎四人帮”,被学校组织去游行,被满街敲锣打鼓、扭秧歌的所震撼,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很兴奋,跟着走了很远,累掺了,后来学校发下很多报纸杂志,让在王、张、江、姚的名字和图片的脸上打叉,虽然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最终也兴致勃勃的参予了。

4 红小兵+知青回城+严打,那时的少先队员都叫红小兵,不戴红领巾而是戴红袖标,跟大孩子的“红卫兵”袖标比除了字不一样,其他一样,第一波我没被选上-因为学习不好,后来终于选上了,主要原因是每年冬天学校给教室发炉子,而那铁炉子居然是没有炉膛的,我某年被班主任点名利用周日时间和另外几个哥们去和泥糊炉膛,并顺便从校园的大煤堆上往教室里抬煤块,第二年,我就选上了,可也换成红领巾了,其实特怀念红袖标。
知青回城了,以前马路上,既没什么人也没什么车,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社会治安不好,家家户户的衣服被褥都在马路边晾晒,也没听见谁家丢了什么,而且家家都是挂锁-就是那种一脚就能踹开的铁皮门鼻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安全的。可知青回城后就全变了,马路上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到处都是半大小子和姑娘,街边巷角、楼梯口路灯下,哪哪都是,当时称之为“待业青年”,打架的、抢军挎军帽的、偷东西的、遛门撬锁的等等非常乱。然后就开始“严打”了,一天早晨上学,学校操场上蹲了很多人,外边站这一圈警察和解放军,然后开进很多卡车都给拉走了,没人告诉我们是怎么回事,后来就看见街上贴着白布告,上面很多黑白人头像,每个人脖子哪都有一圈白绳子……

5 与农村不一样,城里人买什么东西都要凭本凭票,还得去排队,钱的用处非常有限,没什么可买的,我记得我家门后钉了一排钉子,挂着各种纸票,抽屉里还有几个本本。每天的饮食基本以粗粮咸菜为主,玉米面占一半以上,白面和大米不足一半,很少炒菜-因为油也定量供应,水果就更稀少了,偶尔有个鱼啊、肉啊,都是父母单位的副食店供应的,得提前去排队,我经常凌晨三、四点被父亲折腾起来排队,穿得厚厚的,半睡半醒的站在哪儿排队,一直排到天亮副食店开门,然后全家就有“油水”了,记得那时买猪肉都是要肥的,越肥越好,有一回副食店卖的肉偏瘦,大家在哪儿吵了半天。还有印象深刻的,就是叫“投机倒把分子”的小贩了,通常是农村人,骑着自行车,驮着花生、鸡蛋什么的,不用票,给钱就卖,或者用劳保手套、胶鞋什么的换也可以,不过我对这种小贩兴趣不大,真正吸引我的是那些卖蜜蜂糕、拔糖、糖瓜等一系列麦芽糖产品的小贩,经常在我们学校门口晃悠,那时候一见到那些小贩那叫一个馋啊……

6 穿着问题。长期穿“军装”-军绿色的衣服,穿了很久,每次换只是尺寸大了,款式、颜色变化很小,然后就是凉鞋、球鞋、解放鞋和布棉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从来没为穿什么费过脑筋,能穿的就那些,不用选,而且男生女生穿的都差不多,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要是不看发型从背影上基本分辩不出男女学生的差别。

7 自卫反击战,79年,学校号召给前线英雄写慰问信,那时脑子有点乱,因为依稀记得咱们不是帮越南打美帝吗?小英雄金童什么的,怎么现在又改打越南鬼子了?不明白,但是解放军叔叔肯定不会错,既然打,就肯定是对的,然后写慰问信,听报告,夸英雄……

8 改革开放后的事,很多75年以后出生的都记得,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也奔四张了,虽然现在为糊口颠沛流离得四处混,但回想起来,儿时的岁月,还是最幸福的,真是如姜文那部电影的名字-“阳光灿烂的日子”啊,怀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