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消毒柜 88: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的辩论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9:22
                                                                      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的辩论

       这次的辩题是人性本善,反方的立场是人性本恶。双方的立场是由抽签决定的。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正式开始。首先将由正方一辩吴淑燕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时间为三分钟(掌声)。 

  吴淑燕: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硬要说恶是因不是果,也就是说人性本恶,那么人世间根本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作为人类最大的利己手段。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犯道德而不会受到处罚,人就不会遵守道德的约束了。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因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方便。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而根据人性本恶的前提假设,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无所不在的权威监督每个人履行道德规约。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还是有利他的行为。如果人性本恶,(时间警示)那么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社会将是彼此不再相信。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则说他居心不良;而我们在辩论会中建立起来的友谊都是虚假的装腔作势。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永远不得渡,则已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时间到)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吴淑燕同学,接下来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姜丰: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康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对方不要断章取义。另外对方所讲到的种种善行,那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说明我们命题当中的“本”呢?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实。对方同学请你们摘下玫瑰色的眼镜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在你陈辞的这三分钟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强奸。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方为什么在他们的陈辞当中,自始至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时间警示)。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孔老夫子何必还诲人不倦呢? 

  今天,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时间到)。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蔡仲达同学的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蔡仲达:大家好!刚才对方同学谈得很多,我们就一一来检视到底善是本还是恶是本?到底善是表象还是恶是表象?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我们今天要吃西瓜,是不是先要种西瓜种子呢?如果我们种红豆、绿豆,长得出西瓜吗!所以人世间为什么这么多善行呢,当然是在人的本性中就有着善的种子嘛。那人世中为什么有恶的表象呢?很简单嘛,我们都知道我们种西瓜只要丢西瓜种子就好了吗?我们还要施肥,还要浇水啊,而且一不小心,万一再下了十几天的大雨,那么西瓜不仅长不好,而且还会烂掉。所以同样的嘛,我们在人类充满污染的环境中,我们承认有些人他虽然有善根,但是呢他长不出善果。他是长得不好,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人性中没有善的种子啊!所以我们发现很多犯罪人到最后他们都良心发现。我们说他是良心未泯,那么想想看,如果人的良心自始就不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话,那么我们怎样去解释人有后悔的行为呢?大家不都曾经后悔过吗? 

  好的,对方同学又指出了另外一点,说人的恶是因为人有欲望,人有这样的本质,那我就不懂了,为什么欲望一定带来恶呢?我今天喜欢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也喜欢我,我们都想跟对方结婚,我们组成美好家庭,这是恶吗?(笑声、掌声)再说吧,人有本能,人肚子饿了就想吃饭,那人跟狮子不就是一样了吗?对方同学您如何解释呢?另外我们再想一想吧,对方同学说人的本性可以教育,所以恶的本性可以教育成善,我们就来想一想,为什么人的本性可以被教育成善呢?我们说小鸟会飞,它只要学了飞就可以飞,为什么我们人怎么教,我们都不会自己飞呢?因为我们本性中没有飞的本性嘛,(时间警示)那么人为什么被教成行善呢?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人的本性中有善性嘛。如果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能够教成善的,那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了。如果人的本性没有善性为什么我们一学就知道什么是善,一教就知道怎么行善,而教怎么飞再怎么教你都不会呢?就算如果本性是恶,那到底谁来教我们,是本恶的人来教我们本恶的人吗?他们为什么要教我们呢?他们到底有什么动机,我们能够信任他吗?他们教育我们行善,孔夫子要教育我们行善,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恶的动机呢?(笑声、掌声)我们觉得很奇怪,对不对?比如说吧,一个老人跌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我们来新加坡,交这么多朋友,以辩会友,我们情意真挚;我们看到非洲饥民,人人心中都有孤拯、悲哀、悯天地不悯的心情,如果说扶老人就是沽名钓誉;交朋友这是虚伪矫情……(时间到)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蔡仲达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辩友我倒真想请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对方却认为社会环境中的恶和人之恶没有关系,那请问:外界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的善又是怎样导出恶的呢?我方从来不认为本能和欲望就是恶,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展才是恶(掌声)。对方辩友,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我方认为,人性本恶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第一,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晶。早在两千年前,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荀子的性恶论与犹太教的原罪说便遥相呼应。而到近代,从马基雅维里到弗洛伊德,无一不主张人性本恶,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不!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多的思想。”(掌声)令人遗憾的是,对方辩友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至今未能幡然醒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乔西·比林斯的那句话,“真理尽管稀少,却总是供过于求。”(掌声) 

  第二,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的不孝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对方辩友,难道你还要对着《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无恶不做、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谈什么人性本善吗?(掌声、笑声) 

  第三,尽管我们承认人性本恶,(时间警示)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白壁无瑕,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弃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掌声)。真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而对方辩友却坚持人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了!心痛之余我不禁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我们要道德法律、交通规则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时间到)谢谢!(长时间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接下来我们请正方第三位代表许金龙同学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许金龙:孔老夫子孜孜不倦,因为他是个勤于灌溉善根的人。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提出了这么多,如果说人性真的是本恶的,我们来请问下面几个问题:如果说呀,驯兽师可以改变狮子的本性的话,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教狮子敬礼,也可以教狮子行善吗?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是人性本恶的话,对方辩友说的种种教育,那可能实行吗?谁会信任谁,由哪一个性善的人来教,还是性恶的人来教呢?如果说性恶的人来教的话,那谁会服谁呢?他教的凭什么就是善的呢?今天对方辩友最根本的关键的矛盾错误就在于说,他相信人性本恶,但本恶的人会摒弃恶的价值吗?本恶的人会喜欢恶吧 

  ,他讨厌的是什么呢?讨厌的是某一个人加在他身上的恶行。所以说,本恶的人应当是非常快乐地去行恶才对,他最讨厌、难过的是别人的恶加在他身上才对。所以说,今天对方辩友在这样的错误矛盾之下,怎么能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的,但人又会摒弃恶的价值呢?既然人性本恶,人就会欢欢喜喜地接受恶的价值。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对方辩友今天说的什么?对方辩友,今天说啊,人性有两层,一种是自然属性,是天性,再一种是社会属性,那种是后天的。自然属性就是说人的天性就跟动物一样,有欲望的本能。对了,对方辩友说得好,自然属性,人就只有自然属性,本能的欲望而已吗?那人跟动物有什么差别呢?跟狮子老虎又有什么差别呢?对方辩友,请您待会儿要解释给大家听。(笑声)那么再说到人的社会属性,我就不懂了,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说人可以被教,人有善根,人有善端,那这不就是人的本性了?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本性可以移来移去,从恶换到善,从善换到恶,那我想请问,本来的性到底是什么?(鼓掌)如果对方辩友说今天坚信,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都是往恶的方向移动的话,我方今天没有话说。今天就在于说,整个历史过程都是往善的去移动,所以我们相信,对方辩友也相信,该往善的方向去移动,可是谁会相信,社会该往善的方向去移动呢?是那些本恶的人吗?如果说对方辩友真的坚信本恶的话,那我就要称赞对方辩友一句:你是泯灭天性,没有天良的人了!(笑声、掌声)因为那就是您顺性而为,顺乎自然,应乎天理,顺乎人心了吗?所以,我们再来想想看,如果说我们建立起来一个本恶的世界的话,我们的社会会是怎么样?相信我,我们在这里谈,不是谈输赢,是谈真理。如果说人性本恶,我们彼此无法信任。你坐在那里,我坐在这里,我们彼此有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进行沟通。因为你会怀疑我,我会猜忌你,如果没有本,如果没有善良的端行,没有善良种子,我们怎么在这里进行流畅的沟通呢?在这里,我方要一再地强调的是说,今天对方辩友,如果今天(时间到)相信人性本恶的话,就不会有我们这群和善的人群了。(掌声) 

  主席: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严嘉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严嘉: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一辩说,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这不错,但我请问,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话,谁会拿起屠刀呢?(掌声)第二,对方二辩说,人一教一学就能够会善,那我们看到好多人他们做恶事的时候,是不要教,不要学,就会去做的。(笑声、掌声)我们再看到,对方辩友认为恶都是外因,但我请问,如果鸡蛋没有缝的话,苍蝇会去叮它吗?所以,还是它有内因在起作用的。至于说到,善端是从哪儿来的?我告诉对方辩友,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因此制约、权衡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最早的善源。至于后天的教化,它自然而然形成了。对方辩友不要对历史事实视而不见。好,下面我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小孩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地摔死在石崖上。面对着原始人这种凶残的天性,对方辩友,难道还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第二,正是由于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沧海桑田的演进过程之中,教化才显得尤其重要,而且也相当艰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方从来不否认,通过后天的教化和修养,人是可以对他的人性加以改变,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的。但是,正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我们要知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时间警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呀。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倡导和鼓励的,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要趋之若鹜呢?(笑声、掌声) 

  第三,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羞耻。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其实,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假的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我们看到在神学灵光笼罩之下,人类曾经是相当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人与动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弗洛伊德则披露了在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的巨大的本能的冲动与欲望。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时间到)才能做到抑恶扬善。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听过双方代表对善恶的陈辞。现在是他们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四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开始!(掌声) 

  王信国:我想首先请问对方辩友,既然人性本恶,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 

  蒋昌建:我方一辩已经解释了。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吧?(笑声、掌声) 

  许金龙:对方辩友,他要有人勤加于灌溉,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您正面回答我,您喜不喜欢杀人放火?(笑声) 

  季翔:我当然不喜欢,因为我受过了教化。但我并不以我的人性本恶为耻辱。我想请问对方,你们的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掌声) 

  吴淑燕: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 

  严嘉: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所以,我再次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内因没有的话,那恶花为什么会从善果里产生呢? 

  王信国: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吗!我倒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们问题嘛,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请你告诉大家。 

  姜丰: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啊?(笑声、掌声) 

  许金龙: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没有听懂过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说荀子说性恶,但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荀子是无善无恶说。 

  蒋昌建: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第一个所谓恶的老师从哪来呢? 

  吴淑燕: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季翔:我方三辩早就解释过了,我想第四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 

  王信国:我再说一次,善花为什么结出恶果,有善端,但是因为后天的环境跟教育的影响,使他作出恶行。对方辩友应该听清楚了吧?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泰丽莎修女的行为,世界上盛行好的行为,为什么她会做出善行呢? 

  季翔:如果恶都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那外部环境中的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蔡仲达: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严嘉: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也告诉我们这两天新加坡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这种大盗。(笑声、掌声) 

  许金龙: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样不过是顺性而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 

  蒋昌建:对方终于模糊了,我倒想请问,你们开来开去善花如何开出恶果,第五次了啊!(笑声、掌声) 

  吴淑燕:我方已经说过了,是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对方同学告诉我们,人有欲望就是本恶,那么对方同学想不想赢这场比赛呢?如果想的话,您可真是恶啊!(笑声、掌声) 

  姜丰: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因为没有善端就没有善。我们要问的是,都是善的话,那第一个恶人从哪里来?又哪里有你们所说的那种环境呢? 

  许金龙:环境天险,天险狡恶。对方辩友,您没有听说过吗?环境会让人去行恶的。 

  严嘉:对方似乎认为有了外部恶的环境,人就会变恶。请问在南极,在一种非常艰难的沙漠之中,人就会变坏了吗? 

  王信国:我方没有这样说,对方又在第二次栽赃,我是要告诉大家,是说人有善端,你在哪个环境,好的环境会变好,坏的环境会变坏。 

  季翔:如果都如对方所说的那样,人性本善,都是阳光普照,雨水充足,那还要培育它干什么呢?让它自生自灭好了。(笑声、掌声) 

  许金龙:照对方辩友那样说的话,人性本恶,我们要教育干什么?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早就不成立,应该是“师傅领进门,教鞭跟你一辈子。”(笑声、掌声) 

  严嘉:按照对方辩友的这种逻辑,那么教化应该是非常容易的,每个人都是“心有灵犀不点通”了?(笑声、掌声) 

  王信国: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在人性本恶之下,我们为什么要法律,为什么要惩治的制度呢? 

  姜丰:对呀,这不正好论证了我方观点嘛!(笑声、掌声)如果人性都是善的还要法律和规范干什么?(掌声) 

  蔡仲达:犯错、犯罪都是人性本恶,就符合您本恶的立场了吗?那么犯罪干嘛要处罚他呢? 

  蒋昌建:我还没听清楚,你们论述人性是本善的,是在进化论原始社会的本,还是人一生下来的本,请回答! 

  许金龙:我方早就说过的嘛!孟子说良心啊,你有没有恻隐之心,你有没有不安不忍之心,这就是良心嘛!你怎么不听清楚了呢?(笑声、掌声) 

  蒋昌建:如果人生来就是善的话,那我想那个“宝贝”纸尿布怎么那么畅销啊?(笑声、掌声) 

  吴淑燕: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再次请问你,如果人性本恶的话,到底是谁第一个去教导人要行善的呢? 

  季翔:我方已经不想再次回答同样一个问题了!我倒想请问孟子不也说过“形色,天性也”嘛?请问什么叫天性呀? 

  许金龙:您讲得吞吞吐吐,我实在听不懂。对方辩友,请您回答我们荀子说的是性恶说,还是性无善无恶。 

  严嘉:这点都搞不清楚,还来辩论性善性恶?(笑声、掌声)我想请问,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像这样的圣人都要修炼到古稀之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掌声) 

  王信国:对方辩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答案。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康德的主张到底是有没有道德? 

  姜丰:不是我们不告诉对方,是我们一再一再地告诉,你们都不懂。(笑声、掌声) 

  许金龙:对方辩友这句话回答的什么,我们实在没有听出来。不过我想告诉对方辩友解决一下性恶的问题吧!荀子说:“无为则性不能自美”。说性像泥巴一样,它塑成砖就塑成砖,塑成房子就塑成房子,这是无恶无善说啊!对方辩友。 

  蒋昌建:荀子也说:后天的所谓善是在“注错习之所积耳”,什么叫“注错习之所积耳”呀?请回答。 

  许金龙:荀子说错了!荀子说他看到什么是恶的,还是说没有看到善,你就说是恶的。没有看到善是不善,不是恶,对方辩友。 

  蒋昌建:你说荀子说错了就说错了吗?那要那么多儒学家干什么?(笑声、掌声) 

  许金龙:儒学就是来研究荀子到底是说了性恶还是性善嘛! 

  季翔:荀子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人性恶,其善者伪也。”(掌声) 

  蔡仲达:对方同学,如果说,荀子说恶就是恶的话,那我们今天还要辩什么呢? 

  严嘉:对方辩友不要一再地引语录了,我们看看事实吧!历史上那么多林林总总的真龙天子们,他们有几个不是后宫嫔妃三千,但为什么自己消费不了,却还要囤积居奇,到最后暴殄天物呢?(笑声、掌声) 

  王信国:那也想请对方辩友看看历史上展示的仁人志士的善行,对方辩友如何来解释呢? 

  姜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底何为善?何为恶? 

  吴淑燕:要谈现实,就来谈现实吧!如果人性本恶,我和对方同学定立契约,对方可千万不能相信哪,因为我可能会占你便宜呀!(笑声) 

  蒋昌建:对方说,有人的话那就是人性善的,拳击场上没有恻隐之心,没有慈让之心,那些观众,那些拳击者就不是人了?请回答。 

  许金龙:拳击场上是比竞技,有竞赛规则,又不是拿刀子来互相砍杀,对方辩友。(笑声)我们看看伊索比亚的难民,谁不会掉泪,谁不会动心忍性呢? 

  季翔:那当然会动心忍性了,因为人都受过教化了嘛。 

  许金龙:对方辩友,如果人都受过教化的话,但本在哪里呢?本为什么移来移去,可以从善变到恶,从恶变到善,本在哪里? 

  严嘉:佛祖释伽牟尼可算是至德至善之人了吧,但他在释伽族作王子的时候,不也曾六根不清静过吗? 

  王信国:所以他最后变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本心,他的根源是善的。(掌声) 

  姜丰:如果我们光说本的话,我们只要说人性恶就行了,你们论证本了吗? 

  许金龙:我们当然论证本了,良心就是本哪!对方辩友,您才没有论证本呢!您说的那是跟动物一样啊!(掌声) 

  蒋昌建:那我就不知道了,哪个人过马路的时候,是捧着这个良心过去的吗?我倒听说过孤胆英雄,却没有听说过“孤心英雄”啊!(笑声、掌声) 

  许金龙:人过马路当然是捧着良心过去的。而且,看到老弱病残的时候,我们还要扶他一下。对方辩友,人是带着良心过去的。 

  严嘉: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交通法则教育呢?这不是后天让他向善吗? 

  王信国:因为有人要变坏,所以要纠正他,纠正他是因为他会变好。 

  季翔:对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既然人性都是本善的,怎么会有人变坏呢? 

  吴淑燕:请对方同学正面回答如何利用教育来把人性恶改过去? 

  姜丰:我方早已回答,倒是请对方正面回答,按照种瓜得瓜的逻辑……(时间到) 

  主席:对不起…… 

  许金龙:对方辩友,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就说回答过。我们来看看对方辩友,对方辩友一辩说人是理性的动物,那么如果说这个社会上人有一个滞胀的,那人就不理性了。(掌声) 

  主席:经过了精彩激烈的自由辩论之后,我们的节目到这里暂时告一个段落,广告过后我们再见。 

  主席: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现场,现在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蒋昌建同学总结陈辞,时间四分钟。(掌声) 

  蒋昌建: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笑声、掌声) 

  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蒋昌建同学,最后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王信国同学总结陈辞,时间也是四分钟。(掌声) 

  王信国:大家好!让我们先回到对方所建构的一个恶的世界来看看这个世界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人性本恶,首先就犯了三大错误。第一大错误就是从经验事实的法则里面归纳出来的错误。对方辩友举出了人世间很多的恶事,告诉我们因此人性本恶,这是错的!为什么呢?对方辩友的立论告诉我们欲望,人是有欲望而来的。但是我们想,我方已经论证过了,欲望是有好有坏,今天我喜欢你,我想要跟你结婚,这是一个不好的欲望吗?所以最终我们知道了,今天对方辩友是看到人世间的恶行,某些恶行,然后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那为什么对方辩友忽略了经验事实上面呈现的善行呢?人世间的很多善行,你一定听过了,有人跌在地上你把他扶起来,你在汽车上让座给老人,或者是,你定也听过无名氏的指教。这些难道不是人世间的善行吗?这是对方辩友犯的第一大错误。第二大错误,对方辩友犯的是倒果为因的错误。对方辩友借用一种经验事实的法则告诉我们说,我们有恶的果,所以导出来恶就是因。如果真的这样说的话,我们发现是什么呢?每一个人都是恶,尤其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要教育,要道德教育,你如何去教育呢?每一个人都是恶,由此来定出真正的法律,而定出的法律就是善法吗?恶人定出来的是恶法。如果你定出了法律,如何去遵循,每一个人都恶,我为什么要信任你,好像大家在这个地方,我为什么要相信你呢?你可能在骗我,于是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戴上面具。大家互相欺骗,互相蒙蔽,这样的世界是对方辩友所建构出来的。他告诉我们由于有欲望就建构出来个恶的世界。对方辩友犯的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们人性的性就是欲望,我们根本就晓得说,我方一开始就论证了,人性就是人的心。孟子告诉我们:“人有四端之心。”这是一个善的种子,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说,人世间没有恶行。你有善苗,不见得你就不会有恶行。为什么呢?我们发现了,因为外在环境,因为资源缺乏,所以我们人在无形之中会做出一些恶的行为来伤害别人,这是不得已的。所以,我们教育跟法律就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按照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是恶行的话,你为什么去纠正它?人性本恶,人纠正的结果还是回到本。我们的人是性本善,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于是你透过道德,透过教育,透过法律,他有可能会转变为好。教育跟法律的功能就是要辅导,辅导他走上善途,于是乎,教育就在这个地方茁壮了。对方辩友举了个例子告诉我们说,原始人如何地烧杀虏掠,原始人如何地生灵涂炭。我们告诉大家的是,原始人民,他一开始那个求生的欲望,这跟本性是要区分的。因为当你如果说有五个人同时是饥饿的状态下,有一块面包在那边,一个人跑过去吃,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人用道德来非难他。因为这个时候生存是立于道德之上的。你没有个人的生命,你没有生存的欲望,你如何来谈道德呢?所以原始人那个状况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掌声)所以,开始对方辩友犯的错误就是告诉我们说,人性是欲望,如果真的是欲望的话,人跟动物怎么分呢?人之异于禽兽者,已心就是一个本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过人有善苗。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都是阳光雨露,没有错!但是有风吹雨打,因为你的风吹雨打,你的外在环境影响,你当然会做出恶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纠正他,让他走向善的世界大同。所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所有善行的发生吧!从历史上,从目前经验事实上面,我们发现,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杀身成仁,等等之类。还有目前,泰丽莎修女等等之类,甚至说,大陆发生了安徽水荒,正严法师的慈济行为,对方辩友如何来解释呢?孟子就告诉我们了:“见孺子,掉落于井”,在这么一刹那之间你都会救他,你不可能把他推下去。为什么?人的本性是善的,你不要告诉我说,原来你救那个小孩子是为了虚名。原来你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你是不得已的,你是虚假的。原来,泰丽莎修女救了你,那是一个骗人的行为。到最后,你会发现,只有浅水湾的鲨鱼才是一个大善人。(时间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恐怖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有善根。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王信国同学。在这一片善恶声中,人性到底是什么呢?还是让评判专家们去伤脑筋吧!接下来我们请评判团退席!我们稍后见。(休息、评判团评决)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欢迎大家回到辩论会现场。在宣布成绩之前,先让我邀请评判团代表杜维明教授给我们分析今晚的赛情。杜教授请! 

  杜维明:主席,评判同仁,台大和复旦的辩论员,各位来宾。作为一个海外华人,并且是关切文化中国发展前景的学术工作者,我谨代表评判团向举办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的新加坡广播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表示恭贺和感激。他们从世界各地,亚洲、澳大利亚、西欧和北美的著名大学邀请到八队三十多位口若悬河的青年才俊,在一周之间,针锋相对,辩论了大众传播、现代化、环保、经济、道德,乃至生老病死,种种既有宏观的全球视野,又有切身的现实意义的课题,充分体现了华语国际化的精神。 

  还值得提出的是,昨天休会,主办单位又通过轻松愉快的旅游,为参赛朋友们提供了交谈和沟通的机会,也让大家对这个在企业竞争上勇猛如狮,而在自然环境方面又艳丽如花的星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了,新加坡建国以来的第一位民选总统王鼎昌先生和今天特别前来颁奖的李显龙副总理都是华校出身的辩才无障的政治领导,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勉励。(掌声) 

  过去六天,台湾大学成功地建构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和“安乐死应该合法化”两个命题;复旦大学也说服了评判员,“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今天呢,从正反两方来辩论人性本善,究竟鹿死谁手哇?今天下午正反两队似乎都直接或间接地采取了在古文章法里的启承转合这种策略。正方一辩站在高屋建瓴的方式引述康德、孟子和佛教,建立了性善为本,恶行为果的基本理论,脱俗不凡,条理简洁。我好像已经被说服了。但是,这个交通规则的比喻不甚恰当。反方一辩呢,有这个排山倒海之势,坚持“人性本恶,其外者伪也”的观点,分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简洁明了,很有震撼力。而且,用词精炼,有条不紊。我好像又被她说服了。(笑声)正方二辩呢,承接了一辩论述,又以西瓜种子为例,很贴切。认为欲望本身不是恶,也有理趣,使观点作了进一步的深入展开,还作了一些实证的补充。反方二辩呢,妙语如珠,既承接了一辩的观点加以发挥又猛攻正方二辩的经验基础,并且旁征博引,荀子,犹太教,黑格尔,甚至《天龙八部》(笑声),使正方好像陷入了防御的态势。那么,正方三辩作了一个转折,很有新意,但是没有充分地发挥。反方三辩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从新的思维角度展示了一些观点,比如说“放下屠刀”,屠刀何来呀,也很恰当地引用了达尔文、弗洛伊德各方面的观点。在资料运用方面,大家都能引经据典,而且也可以说妙语如珠吧。那么,似反方的知识结构比较谨严,也比较全面。在语气方面,正方是严厉质问,恳切坦诚,有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笑声)那么反方呢,有点排山倒海,义正辞严,有时候嘛,轻松活泼,而且引逗幽默。但是,用词显得有点华丽,也许可以向平实方面再努力。自由辩论期间,双方短兵相接,此起彼落,好像双方都从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学到了出奇制胜的新招。(笑声)我们觉得双方似乎是势均力敌,用了先发制人哪,连续发问哪,分而治之、乃至巧设陷阱哪,声东击西等各种策略。那么,反方四辩文字流畅,好像行云流水。在结论这方面可以说是缝隙不留,圆而不滑。正方四辩呢?很有理据,特别是举出原始人的凶残是为了求生欲望,也很有说服力。但是,我提到了情绪有点激动。那么,一般说来,反方颇能显示一种流动的整体意识,整个队伍运用一种整体配合的作 

  战方略,加强了一种整体的攻击力,保证了对重点攻击目标的一种优势。也增强了整个辩论队伍的气势,显得中心课题比较明确,活而不乱,而且呢,错落有致。 

  最后呢,让我发表一点感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都强调体会、体验,体味这种体之于身、身体力行的具体真知。在这个思想导引之下呢,目明耳聪,也就是明察秋毫的视德和从善如流的听德,才是雄辩的基础。能说善道固然很好,巧言令色就背离了仁厚的核心价值了。因此,这次华语的辩论,虽然常有排山倒海,甚至咄咄逼人的气势,但却一再地体现出同情、坦诚的美德,树立了非常良好的风气,值得我们效仿。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杜教授为我们的大决赛所作的分析。在宣布评决之前,先让我邀请我国副总理李显龙准将上台为我们颁发参赛证书。李准将请!(热烈掌声)我们首先颁发参赛证书给剑桥大学的代表(掌声),马来亚大学的代表(掌声),悉尼大学的代表(掌声),香港大学的代表(掌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代表(掌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代表(掌声)。接下来我们看看谁是那位辞锋锐利,反应敏捷的最佳辩论员。从过去的四场初赛,两场半决赛和今天的大决赛当中,评判团一致认为全场最佳辩论员是:复旦大学的蒋昌建(热烈掌声)。现在是大家屏息以待的紧张时刻,究竟是台湾大学或者是复旦大学能够荣登冠军宝座呢?评判团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一致同意:优胜队伍是——反方复旦大学。(经久不息的掌声)。 

  谢谢!谢谢各位!首先我们颁发参赛证书和奖品给亚军队伍,就是台湾大学。请台湾大学领队林火旺教授和辩论代表上台。(掌声)请领队(掌声),亚军队伍,他们获得奖杯一座和五千元的现金。现在我们请冠军队伍复旦大学的领队俞吾金教授和辩论队代表上台领奖。(热烈掌声)冠军队伍获得奖杯一座和现金一万元。我们谢谢李显龙准将、副总理。(掌声) 

  各位来宾,观众朋友,我们的一九九三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在这里圆满结束。谢谢各位! 

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辩题正方:南京大学: 知难行易
反方:辅仁大学: 知易行难 

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夭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声)

  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那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

  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8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易行难。”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

  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3分钟。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用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要知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 (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

  正方: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对方二辩又说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那么既然对方辨友认为知易行难,我们想要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开男性封闭的心灵?怎样才能让男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呢?好,我方认为知难行易。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生命诚可贵”,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爱情价更高“,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略)

  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掌声)

  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

  反方:对方说(实现)“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行”难道不比“知”还要难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17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喝了那么多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还是“行”的功劳吗?(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今天知是一种静态的认同和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中学程度以上的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都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公式制造出来的。那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出原子弹嘛。(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记不记得这句名言呢?法国的蒙田说:“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对方同学说死记硬背就等于完全掌握知识了吗?(掌声)

  反方:那么换句话说,对方辩友,今天如果有一个专治胃溃疡的医生,而他自己又得了胃溃疡,难道你要说他不懂如何去治疗?不懂如何去保养吗?

  正方:这个医生就要去找一个更能精通治疗胃溃疡的医生来治疗他的病啊!对方同学刚才说来说去无非是说,学习也不是求知,苦读也不是求知,只有那一张文凭的结果才是知了,那我们干嘛还从小学读起,干脆直接读大四拿文凭好了。(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我们都知道人都会犯错,按照您的说法,只要犯错就是不知,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您正面回答。第一,如果只要会犯错就是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有谁知道道理?第二,如果按照您所说,一直保持正确的观念才是知的话,那么真知,您的知,要在哪一个世纪——是不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说的好。宋朝的陆九渊就说过:“真知非则必能去,真知过则必能改。”如果他真知道道理的话,怎么不改正错误呢?

  反方: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真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能要等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该改成“吾爱吾师,吾更爱不知”啊!(掌声)

  正方:我们说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一下真知,怎么会说真知要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有呢?那么说你们四位辩友坐在这儿都是“无知”的人吗?(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真知是经由行动的不断检验而发生的,那么难的应当是行动的过程,困难重重,当行动的过程克服了困难之后,真知就自然产生了,这也就是今天的“格物致知”①的真义呀,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说知行中来,所以知易行难。那么我们知道,人也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说做猴子是苦不堪言,难上加难,而做人倒是“轻轻松松过一生”啊!

  反方:对方辩友,请你不要套用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个知的定义了。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木炭必须经过压缩的过程、压力的过程才会变成钻石,那么其实木炭就是钻石,对方辩友可以这样解释吗?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把知行合一的恰恰是对方辩友。我们一再说求知的过程就是知,我们的行就是运用实践这个知,怎么能说我们是知行合一呢?

  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不断检验出错误的时候,得出来才知,按照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的话,那么我不断知行,知行,难道这不叫“知行合一”吗?!

  正方:难道这一个人在不断地由知然后再指导行,然后再由行再得出知,这就是说,知行都是“知说是行,行就是知”吗?那么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坐在这儿到底是来知呢,还是在行呢?你们是知行一体吗?

  反方:对方辩友,这也就是所谓的“致良知”嘛!你所说今天要用一切的努力去把知发现出来,这一切的努力就是行为。今天行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探索真理,一种是实践真理。您怎么能够说实践真理才是行,探索真理就不是行呢?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掌声)

  正方:我们说探求真理当然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了。我要请问对方辩有的是,你们说行难,你们想不想把行难变成行易呢?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辩论的是一种理论的现象,一种真理的所在。(我们在这里讨论)“行难”跟我们要不要去勉励人们去做是两回事。今天就算辩得出行难,我们还可去勉励人做,怕就怕今天您主张知难,是不是在告诉人们说难的东西你先不要去管呢。

  正方:不是说不要去管,而是要化行难为行易。怎么办?就要去解决知的问题呀!对方辩友,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王书礼副教授也说,近年来台湾地区,犯罪问题严重,而要寻找到有效的策略则是难上加难。请问对方辩友,您是不是也深有同感呢?(掌声)

  反方:所以大家都知道不应该有犯罪,不应该有暴力,不应该有坏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层出不断,难道这不是他不去做吗……(哨声终了提示)

  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正是因为对方辩友知道不应该去犯罪,知道不应该去犯错,所以我们看到四位同学是翩翩君子啊!

  主席:请正方继续发言。

  正方:对方辩友说,现在向好人学习都很难,要谈道德也很难,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进行道德反思,知其所以然,请问是不是更难呢?

  正方:“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又说:“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请问对方向学,这是知易吗?

  正方:对方同学刚刚举了很多(关于)辛苦的例子,但是辛苦流汗就是艰难吗?对方同学是认为在操场跑两圈难呢……(哨声终了提示)

  主席:对不起!时间到。(掌声)好,各位观众,刚才这段自由辩论可谓非常的精彩,而各方的第四位辩手所将要作的总结性陈述,往往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先从反方四辩林正疆同学开始,时间4分钟。请。

  反方:大家好!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怎么说?因为中国人能用一个字象征很多种含义。怎么说呢?今天对方辩友所说的“知”,实际上是一种知跟行结合出来的产物。今天所谓的真知是要经过不断地行动做出来的“知”,那个中间“行的过程”,指的是“知的过程”,那不是“行”。然而,各位,让我们来想想看,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样的题目,讨论这样的题目的真谛应该是让大家站在同样一个立足点来比较纯粹的认知跟实际的行动两个哪一个比较难。对方辩友却想要用颠倒的方式告诉我们说,追求真理的过程叫做“知的过程”,不叫做“行的过程。”然而,请问各位,爱迪生发明电灯用了好几种金属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行的实践吗?他目的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不是吗?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任何理论存在的目的都在于它要能够解释世界。然而,我方一开始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知确实是知易行难哪!今天,难道大家能够说去杀人的人那一瞬间他不知道他是不应该杀人吗?不,他知道。只是那一瞬间,他被他的欲望以及冲动给冲昏头了,他忘了不能去杀人。而对方辩友的说法是:“只要你在犯错误,你就不知道喽!只要你做错了,你就不是真知喽!那我们就不晓得了,一个人如果要获得真知恐怕真的是所谓盖棺论定,到他死的那一刹那去检验他的过去历史,哪一件事情是他从来没做过的,他才是真知。这样,是公平的吗?(掌声)再者,我们就科学知识上的知来讨论,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在座各位,谁不知道圆形是什么形状,然而现在给你一支笔,你能够用手画出正圆形吗?(掌声)这就是标准的“知易行难”哪!即便给你的是圆规,也会因为颜料的深浅、线条的粗细不同而画不出科学上的正圆形。这难道不是“知难行易”①的最佳写照吗?诚如我们在刚才的辩论过程中所告诉大家的,如果对方辩友以有没有犯错误来对知不知作为概念的话,那么,今天抽烟的认识不是到死的那一刹那,他真的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的时候,对方辩友才要说“他真的知到了”。(掌声)然而,当他拿到烟盒的时候,看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它其实不知道,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合乎在座各位的经验法则吗?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我们把纯粹心灵上的体验与认知上跟实际上的行动上的难易比较出来后证实了知易行难的命题。然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正因为行比较难,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家一起来实践。如果向对方辩友所说的行易的概念的话,大家其实不必去探讨行的法门,大家只要去蛮干就好了,因为行是那么容易嘛!道理之间应当如何小心谨慎不用去管它了嘛!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第一,对方辩友在知跟行之间没有办法准确的划分。对方辩友还想要告诉大家追求知的过程,那是“知”,那不是“行动”,纵使你拼命去做,那是“知”,那不叫“行动”。第二,用知易行难的方法较能够解释世界,用知难行易的方法就能够给人类较多启示。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的观念出现是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的。谢谢在座各位!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正疆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四辩杨蔚同学为正方作总结性陈述,时间也是4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刚才我们和对方辩友在知与行孰难孰易的哲学命题中探讨了这么久,求知的过程实在是艰难啊!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诚恳的风度确实非常感人,但细细想来,这似乎并没有遮盖住他们立论上的某些偏误。

  第一,对方同学知行不分,把知的功劳都记在行的帐簿上。知行比较应该两个过程的比较,而对方同学把知看作一个静止的结果,把行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请问这二者如何可比呢?第二,概念不清。对方一味说知有两种,一个是“科学之知”,一个是“道德之知”,可对方同学说来说去,都是大谈道德,我们今天就不要科学了吗?道德之知是什么,对方说是良知,那么对方说的良知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吗?人们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了吗?第三,偷换辩题。对方同学举了大量事例都在论证言行关系。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知行关系,言绝不等于知啊!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行先知后。能行未必能知,能知却必定能行,所以知难行易。第二,行动中可能会遇到些障碍,这归根到底是因为知之不足,或者知之甚少,要化阻力为动力,人要依靠智慧的指引,所以知难行易。第三,个人探索求知易历尽艰难,而要众人达成共识则难上加难。我们和对方辩友刚才辩论得如此辛苦,不就是因为我大家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吗?但是只要众人知了,便能众心齐;众心齐了,便能泰山移。所以还是知难行易。今天,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聆听21世纪文明的涛声,我们思考的绝不仅仅是知与行难易问题,而是人类如何继往开来的命运决择。回首往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古训,令我中华步履沉重。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目光只停留在人伦道德的狭小天地,只相信天经地义,天命难违,而科学则被斥责为奇技淫巧。知易行难的传统观念使人轻知怯行;而轻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难怪中山先生激愤他说:“中国近代积弱不振,实为此说之误也。”立足现代,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已经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知难行易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当今中国,科技兴国、发展教育已是基本国策;环顾宇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是蔚然成风。“知识就是力量。”新的科技革命的号角已经奏响,只有知难而上,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展望未来,人类仍须孜孜不倦地求知,我们的未知领域还很多。如何永保和平,让那口衔橄榄枝的白鸽自由飞翔,我们尚无良策;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还知之不足;如何从根本上抑制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让真善美的甘露遍洒心田。我们仍在探求。求知是艰难的伟业,求知更是永恒的挑战。让我们记住阿基米德的名言吧:“给我扛杆和支点,我将撑起地球!”谢谢各位!


97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辩题正方:首都师范大学 真理越辩越明
反方:马来亚大学 真理不会越辩越明

  主席:今天进入大决赛的两支队伍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的辩论精英,他们在过去的7天里,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辩论,终于过关斩将取得了决赛权。相信在今天下午,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家享受一场语言的享宴。

  规范陈词。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对方辩友,大家好。为政论政,在商言商,辩论会自然要涉及到辩。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真理越辩越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所谓辩则是以一定的逻辑基础为规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与不同的观点交流、交锋,而明即清楚明晰。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说真理在与其他思想的论辩中更加清晰明白。人类的历史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传播真理,进而摆脱蒙昧、无知、愚笨的历史。我们热爱真理,敬仰真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然而,认识真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辩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人们为了寻求真理,要同无知辩,同偏见辩,向未知挑战,与荒谬斗争,同强权抗衡。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人们在长期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正是认识到了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当然,我们不否认实践在探索真理和检验真理中的巨大作用。它是必要条件,而我们认为辩是使真理明的充分条件。

  第一,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辩可以使认识由片面到全面,由含混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大千世界万物运行,无数规律隐藏在表象的背后,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检验。然而,人们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正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是,人们用辩来辨明真假,用辩来裁决真理和谬误。在辩的过程中,真理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

  第二,在真理的传播过程中,辩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掌握。真知灼见产生之时,习惯与偏见就早已站在它的面前,它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真理最初只被少数人掌握。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古罗马的李维所言:"真理之火有时会变得暗淡,但它永远不会熄灭。"真理与谬误的争辩终将以真理的胜利而告终,而真理之光必将照亮整个人类。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崔同学,下面我们请反方的第一位代表萧俊仁同学表明立场,他的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一辩:大家中午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人说:"我是为真理而战。"德国人也说:"我是为真理而战。"就连法国人也说:"我是为了真理呀!"大家都各言其说。结果我们发现真理是什么?真理是躺在地上千千万万的尸体呀!培根说:"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那是人最崇高的美德。"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又可分为主观与客观真理,我觉得今天的主席非常英俊,这是主观真理。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只是客观真理。辩只是一种行为,不是规律,它建基在两个或更多的对立观点之上。对方辩友犯的最令我们遗憾的错误就是将辩等同于一定是善的,讲道理、说真话就是辩,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辩是这样子的吗?(掌声)显然不对呀。而我方今天要说的口舌之战,笔墨之战就是辩的表现了。而越辩越明则是指将真理从局部到整体、从相对到绝对的整个不断升华过程。

  真理不会越辩越明。

  一、真正使真理明朗化的要靠经验累积,实践领悟。而辩则是独立于人类寻找真理的整个过程之外。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场合,让共都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思想可以发表出来。但是,辩本身是不具备生产性的。辩所带出的思想并不能实现何者更接近真理,因为们能说获胜的一方更接近真理吗?不。真正是真理更明的要考验就要靠实践。

  二、辩这一行为由于有了人的介入,使得行为有了种种的局限,从人性的不完美到权利的介入,从表达的缺陷道语言的局限,都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如果越多的辩论想来是离真理越来越远吧!

  三、一些真理根本不会越辩越明,许多哲学命题与主观真理无论怎么辩也辩不明,知难行难何者更易?可否统一。请问被辩明了吗?一个圆形不会因为我们的辩论而变成正方形,一加一等于二也不是辩论而来的。像这种不辩自明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便本身并不能将真理的不明之处明朗化,感性之处理性化,主观之处客观化。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萧同学。下面我们请正方的另一位代表王雁宏同学发言。她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对我们说,一加一等于二是不辩自明的,那么请问,在歌德巴赫猜想中,一加一等于二这个例子都辩了好几十年,能说他们没有在辩吗?第二,对方说我们的辩是不以事实为基础,可是我方硕果,我方的辩就是要以事实为基础。如果对方把狡辩,诡辩都叫辩,那么请问,海马难道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痘吗?(笑声,掌声)下面我将从理论的层面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观点。我们说真理之所以越辩越明,这主要是由真理的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客观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构成`,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而人民认识能了经受着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又手着自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影响。所以在认识真理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思想的交锋是必不可少的。而辩则是使真理澄清的充分条件。

  第一,辩是使人民认识真理的动力之一。因为辩好似一种思想的交锋,在这种交锋的过程中,它所产生种种问题往往能够激发人民去进一步的思考以求获得真理。太使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或谈言微中也可以解分。其实历史上的很多发现都是开始与对以往成就的怀疑与争论,例如波粒;二相性的理论不就是在波动说与微粒说的争论中创立的吗!

  第二,辩是使真理发展的动力之一。任何客观科学真理的存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说《文心雕龙》中曾经告诉我们:论如息息贵能破理。这种辩论就给人们集思广益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在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原由知识的疑难和缺陷,从而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问题,更加深入的去探讨问题。使原由的认识逐渐地正确、精深与完善。

  第三,辩是检验真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说检验认识,它其实也是探索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衡量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西方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大师波普尔就提出了猜想反驳的科学观,可见辩是排除错误确认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辩是使真理常新的有力保障,任何真理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一旦条件发生变了化,那么真理也将随之而改变。如果人们不继续去探索真理,那么真理最终也会变成一堆死的教条。而辩则是防止真理僵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4点,我们不难看出,辩在真理明的过程中其实是起了+分重要的工作啊!所以我方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王同学的发言。下面我们请反方的另一位代表林猷荃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各位好。先指出对方的几个错误:

  第一,对方主辩告诉我们把所有的思维活动等同于辩论,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在打麻将的时候也有思维活动,那对方同学在打麻将的时候是四角辩呀还是三角辩呀!

  第二,对方一辩友告诉我们,辩论是寻求真理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这个逻辑概念就是有之必然,也就是说我方只要提出一个反例就能把对方打倒了。那我问对方辩友,对白马黑马的辩论辩出真理了吗?如果辩不出真理的话,那对方的充分条件又如何成立呢?

  第三,对方说一加一是不能够辩出真理的。然而,对方又如何从一加一辩出三来呢?始终不能啊!一加一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呀!

  第四,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狡辩不算是辩,但是请问对方辩友,复制羊不是羊吗?试管婴儿不是(婴)儿吗?(掌声)辩论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是无法与现实生活相隔离的。今天对方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立论建立在一个假想的理想世界之中。然而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在现实世界之中,有权利的介入,有人性的不完满,以及有情绪的障碍。则里能够越辩越明吗?美国国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辩论,通过一个又一个支持以色列的议案,对方说真理越辩越明,岂不是要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欺压巴勒斯坦的暴行也是真理吗?我方4位辩手从不认为IQ比RQ价更高,我方四位辩手也不认为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更重要。然而,今天我方之所以能够站在这里辩论不就引证了真理始终不会越辩越明吗?(笑声,掌声)辩论必然是要运用语言的,而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有局限的,老子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我们在辩论电影明星巩俐还是张曼玉更有气质的问题时,有人说气质就是明眸皓齿,又有人说气质就是谈吐大方。像气质这种概念模糊的字眼在辩论上可谓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辩论又如何通过语言越辩越明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林同学的发言,下面我们请正方的第三位代表王慰卿同学继续阐明正方立场,时间是三分钟。

  正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辩就是不讲道理,不说真话。那么我请问如果大家都不讲道,都不说真话,那还叫辩吗?正是因为有人说真话,有人说假话才要辩,才能辩出真理。对方辩友刚才说我方是认为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叫辩,可是你听清楚我方的话,在不同的思想进行交锋才叫辩。如果打麻将大家都是一个思想,那叫辩吗?(掌声)对方刚才又说鸦片战争中辩论出的结果就是真理,对方是在告诉我们强权就是真理吗?如果不要辩的话,那么当年一纸命令就能侵略中国,这难道也叫真理吗?(掌声)下面我将从事实层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社会的发展需要真理,真理的发展需要辩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对真理的争辩。在科技史上不断的辩论使科学的真理越来越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一出版大主教温博胡就组织辩论大会,企图扼杀进化论思想,但结果呢,进化论反而在辩论中得到了传播和普及。正如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说:"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想攻击它,你的攻击就越加充实和证明了它。"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为了探索定比定率同贝索勒进行了9年的争辩,在这期间贝索勒向普鲁斯特提出了种种质疑,迫使他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定比定率。当人们为普鲁斯特庆功时,他执意要将一半的功劳归于贝索勒,因为他知道,这是贝索勒的质疑和这9年的争辩才使他获得了成功。在思想史上人执着的争辩也使思想放出了璀璨的光芒。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争鸣中形成了各自的学说,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轴心时代,为中国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得基础。魏晋时期的名士会众倾谈,在辩论风云中唤醒了人们的解放,文的自觉。在近代中国的风风雨雨中,从洋务运动的字强振兴,到为新运动的变法图存,从辛亥革命的驱除鞑虏,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又有哪一次进步不是伴随着同守旧思想的激烈论辩呢?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也与辩论密不可分。学子求学离不开对知识理念的论辩,先生治学离不开对学术思想的论辩,国家的治国方率大政方针更是离不开严谨周密的论辩。中国著名的三峡工程,就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激烈论辩,最后终于拿出了一套科学稳妥的方案,使这项跨世纪的工程真正造福于亿万人民。综上所述,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真理越辩越明。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王同学,下面我们请反方的第三位代表周添建同学继续说明反方立场,时间是三分钟。

  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人不是生而知之,这点我方承认。但,我们知道孔子告诉我们要学而知之,可没告诉我们要辩而知之呀!对方辩有告诉我们强权的介入,对呀。正是因为强调强权的介入,才使真理不会越辩越明,这点不是正是论证了我方立场吗?对方辩有提到三峡工程,我到请问对方辩友,三峡工程到底事辩出来的,还是建出来的呀!(掌声)对港辩友告诉我们推翻前任理论也叫辩,那我就奇怪了,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理论,对方辩友是否要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和牛顿也在辩论吗?(掌声)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百家争鸣的历史,对呀,百家争鸣不是大家各说各的话吗?到最后谁是真理呢?到底性山还是性恶,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呀?到今天还没有定论呢!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已从无数的事实获得一一证实。
  第一,千百年来许多的哲学命题经历了无数智慧超群的先哲们的唇枪舌剑,到今天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千多年前,盂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已为我们开设了一个激烈的辩论舞台。4年前,台大和复旦代表还在这舞台之上为这一千古难题而争论不休呀!再看看庄子和惠师为了鱼是否快乐进行了一场古人津津乐道的辩论,可是有了这场辩论之后,对方辩友能告诉我鱼是快乐的吗?
  第二,心灵层次真理要靠觉悟。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冥思,最后悟出人生的真谛。这是辩论所造的吗?如果佛陀热衷于辩论,想必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明心戒性去追求真理了。
  第三,真理的检验要靠实践。邓小平先生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好猫还是坏猫不是由辩论决定的,再不会捉老鼠的猫在辩论中把它称赞得天花乱坠它仍然不是好猫啊!(掌声)
  第四,主观真理不会越辩越明。一朵花是否漂亮,一种食物是否美味,天龙八部与神雕侠侣何者更为精彩,可是见仁见智啊!多几辩论或许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意见,但你能告诉我这会辩出真理吗?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周同学,经过:正反两方前3位代表的陈词之后,接下来又是他们施展辩才的时刻了。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让我提醒双方代表,你们各队有4分钟的发言时间,那么正方须先发言。一方发言之后,另外一方要马上发言,否则时间照计。好,现在我宣布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四辩:请问在定比定率的发现过程中难道不是真理越辩越明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那么推崇辩,那么就请你们以辩来论证地球是以3.5度来绕着太阳转的。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看来你是无法解释我方提出的这段科技史上的佳话,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如何解释波普尔的猜想反驳定理呢?

  反方二辩:对方告诉我们辩论是一种充分条件,对方是不是告诉我们辩论必然带来真理呢?那么请对方以辩来论证地球是以23.5度环绕着太阳运行的。(掌声)

  正方三辩:对方今天错误地理解了我们今大的辩题,我们说充分条件是说既有真理又有辩存在的情况下,真理越辩越明,对方根本排除辩的存在。请问这又如何论证你方的观点的呢?我在一次问对方辩友,在《诸子舆论大全》中说道,朱熹和他的学生往复诘难。其越辩越祥,其艺越精,请问这难道不是越辩越明吗?

  反方三辩:如何必须有其他的条件配合,那么辩论如何还是追求真理的充分条件呢?再请问对方辩友,遗传之父曼德尔他是通过豆苗的实验还是豆苗进行辩论来找到遗传的定律呢?(掌声)

  正方二辩:我不得不提醒对方注意,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辩能不能真理明的问题。可是对方举出了各种实例都没有辩的参与其间,根本就没有辩,如何论证你方观点呢?(掌声)

  反方四辩:谢谢对方辩友,终于退出了一步,我们知道许多的真理根本不用靠辩,就好像曼德尔找出遗传的真谛是没有经过辩这个过程的啊!

  正方四辩:既然对方辩友都不承认有辩,那我们今天的命题你们又怎么论证真理不会越辩越明!

  反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终于承认了辩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因为在许多条件之下辩是不需要存在的。再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星球之间的距离轨道之间的引力是如何通过辩来论证的呢?(掌声)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并没有回答我方刚提出的问题,我想请问,难道所有的真理都不要辩了吗?我们今天打个比方,我方认为人越长越胖,对方说人不会越长越胖,今天你根本说没有人,根本就不会长,那又如何论证今天的命题呢?(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一再逃避我方的问题,那么如何把真理给辩明呢刚才对方辩友还提出维新论法,维新论法是一种规律,它不是一种辩的方法,请你不要混淆了。既然辩友的所谓辩不能在科学方面辩出来,那就请问对方辩友上帝爱世人,如何越辩越明啊!

  正方二辩:对方老说事实是很重要的,难道我们说事实能解决一切吗?要让人相信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是不是要牵来一只猴子把它变成人我们才相信呢?(掌声)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搞错了,今天我们由猿进化到人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要用科学的检验来答之,而不是辩。对方辩友请您论证我方主辩所提的上帝爱世人这个神圣的命题是如何通过您方的辩论辩出来的呢?

  正方四辩:我倒想问对方辩友,你是如何通过科学检验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呢?

  反方四辩:让我们谈谈造神论的命题吧,对方辩友还没有回答刚才我方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存在是不是靠辩出来的呢?(掌声、冷场)

  反方三辩:按照对方辩友说法,真理的相对面就是谬误,说上帝不存在,是否说全世界的基督教徒都在相信一个谬误呢?

  正方一辩:我更知道在宣传圣经的过程中,人们是提倡辩论的,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是怎么样用科学的方法告诉我们猴子是怎么变成人的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搞错了,上帝爱世人这个是不证自明的辩理,难道还要通过辩来答之吗?(笑声)我们再请问对方辩友,佛家讲求顿悟为什么不讲求辩悟呢?

  正方三辩:刚才台下的一片嘘声就说明了对方的观点到底是不是一个真理。(掌声)那么,这个姑且不谈。对方辩友刚才说得好,不证自明,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那么我们现在要谈论在有证情况下如何是明还是不明。对方刚才说国家,我们也来谈国家。敦煌壁画中著名的维摩洁经辩图,讲述的就是文殊菩萨和维摩洁辩论佛法的道理。连佛都在辩呀,对方辩友。(掌声)

  反方一辩:那不是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出家人都不用敲木鱼不用念弥陀了,拿着麦克风搞搞辩论就算了。(掌声)

  正方二辩:对方说真理不会越辩越明,那么我请问我们在学校里要开展师生之间的讨论,难道这讨论来讨论去就是让我们越讨论越糊涂吗?(掌声)

  反方二辩:对方首先就搞错了辩论,把辩论等同于讨论,(这是)对方辩友概念上的错误。真理怎么会越辩越明呢?对方说辩论是一种充分的条件,又告诉我们许多情况下不需要辩论,对方这个逻辑上的矛盾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正方三辩:我方说的是有辩的存在的情况下真理会越辩越明,这就是我方的立论基础。我倒要请问对方假如说真理越辩越不明的话,而对科学史上许许多多真理辩明的例子你们又是如何解释的呢?(掌声)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刚才终于承认了,有辩的情况下真理一定会搞出来,但是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白马黑马也是有辩的情况,真理搞出来没有?

  正方四辩:难道在座的各位有谁相信白马不是马吗?

  反方一辩:所以这就论证了辩论不一定会带来真理,你方的充分条件就已经不能成立了呀!对方辩友不断告诉我们进化论,我只听过达尔文是环绕世界的时候经过经验的累积发现进化论的,可不是辩论辩出来的啊!

  正方一辩:请问达尔文在探索真理过程中,有没有思想的争辩呢?如果没有那可是全盘接受的呀!

  反方三辩:这关键还在于考古学呀。对方辩友刚才提到权力,我们知道权力的介人使真理不会越辩越明。赵高能够指鹿为马,连鹿都可以变成马,真理如何越辩越明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将辩推到了极致,那么有必要我们就要天天辩。那么我举个例子,我们今天人们需要吃饭,难道说我们就要每时每刻都要去吃饭吗?岂不要撑死大家啊!(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这么说的原来把思辨也等同于辩,那么今天我在想,我要吃饭还是吃面,也是你方所谓的辩了!(掌声)

  正方二辩:我们说对方狭隘地把辩仅仅以为是诡辩和狡辩,我们一再说,我方的观点可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请问对方辩友,关于克隆人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难道用事实真的去克隆一个人吗?让我们看看利大还是弊大。我们今天还讨论什么克隆人利大还是弊大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思辨也是辩,那么板桥神经病院里的神经病人时常也跟自己讲话,请问你是说他们自己辩论吗?(掌声)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说诡辩也是一种辩,那么我倒想请问了,你能说《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喋喋不休,纠缠不清也是辩论吗?(掌声)

  反方二辩:对方说为真理而辩就能带来真理,为诡辩就不能带来真理,对方辩友不要忘记你们今天是一个全称性的问题。有时辩会带来真理,有时辩不会带来真理,你方的立场能够成立吗?(掌声)

  正方一辩:我们一再强调,为真理而辩真理越辩越明。医生告诉我们吃水果有利健康。而对方辩友却说了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所以吃水果使身体健康就不对呀!

  反方三辩:对方要来谈水果,我们就来谈水果吧。你要分辨一个苹果是甜的还是酸的,你是要尝一口还是辩一口啊?(笑声、掌声)

  正方三辩:有人说苹果是甜的,也有人说苹果是酸的,要不要辩呀?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只要辩,不辩就不明。那么我要请问对方辩友……(铃声响)

  反方三辩:苹果之甜,苹果之酸,辩了3天3夜苹果都烂了还不知道,还不如吃一口就知道苹果是甜酸了。(掌声)对方辩友在语言表达的极限之下道理怎么会越辩越明呢?

  主席:谢谢,(掌声)非常谢谢正反两方。经过了精彩刺激的自由辩论之后,我们稍微休息一下,稍后再辩。(掌声)欢迎大家再次回到辩论会的现场,现在我们请反方的第四位代表叶纹豪同学总结陈词,他的时间是4分。

  反方四辩:恕我喧宾夺主为对方辩友总结陈词吧!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辩是寻求真理的充分条件。让我们来看看充分条件在逻辑上的地位是什么?如果它是一个充分条件的话,我方只要指出一个例子,一个例子就足够了。一个例子在辩论的过程之中找不到真理,那对方的立论就不攻自破。那我就请问对方辩友,在很多国会议案的通过,在国会之中的辩论,认为法案的通过都是真理吗?如果不是的话,对方辩友的充分条件就不能够成立了。

  对方辩友认为狡辩跟诡辩就不是辩。对方辩友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要告诉我们只有找到真理的才叫做辩,不是找到真理的就不叫辩。对方辩友的这种说法才是叫诡辩呀!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在诡辩的时候是不是在辩论呢?对方辩友只有找到真理的那才叫辩,那不是找到真理的辩论,我们为了利益而辩的时候不是叫辩而是叫什么呢?哥白尼说:"人的天资在于探索真理。"今天我方与对方辩友是志同而道不合,找出探索真理的方法同样是我们的目的,但是我们认为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对方辩友要论证我们的充分条件就要为我方解答以下六大疑问:
  第一辩论必然牵扯人的情感,在缺乏RQ的情况之下,真理又如何越辩越明呢?就是亚圣孟子也情绪化地骂墨子无无君的禽兽,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第二,在个人利益、群众利益交错的辩论中,为了保障个人利益就必谎话连篇,巧言令色,这时候真理又怎么会辩得明呢?
  第三,辩论有赖于语言。在构造语言驾驭能力不同时,或者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抽象的概念时,辩论是在寻找真理还是在浪费时间呢?

  以上三个疑问既驳了对方的立论,又总结了我方第一助辩的立论。那就是现实的社会之中,不像对方所想象的,人人都是圣人,个个都是天使。在利益、语言、情绪的限制下真理是永远藏于九地之下。而另外的三个疑问只是我方第二助辩演讲精粹。真理的揭示不是靠辩论的,也就是说,寻找真理是辩不出头绪的。
  第一,如果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话,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这个命题我们辩了许久,我是越听越不明啊。
  第二,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液体力学浮体定律是阿基米得在浴缸中所悟出的真理,可不是浴缸中辩出的真理呀!
  第三,面对一些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发现的真理,比如说这个电灯泡会不会发亮,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要认为,也要用辩论来寻找呢?辩论是一个不具有生产性的形式上的辩论论点冲击。辩论过后只有更多的意见没有更明的真理,只有生产性的实践和思考才是剥开迷雾的唯一手段。各位,请暂时别相信我方的话,把我方的话放在实践的土壤中让它成长,当你们察觉这是一个真理的时候,不要赞扬我们的辩才,因为那是你方的实践之功。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叶同学,下面我们请:正方的第四位代表李雪霞同发言,她的发言时间也是4分钟。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双方都需要论证一个全称判断。我方已充分证明了,如果有辩的参与,真理就会越辩越明。可对于许多领域中真理确实越辩越明的例子,对方却始终没有给予我们一个圆满的解释。

  请问,你们的立论如何站得住脚呢?而且我们所说的是辩真理,为真理辩,真理越辩越明。这里涉及多到目的和态度的问题,必须要加以澄清,为真理的明晰而辩,就必须要以事实力依据,遵照逻辑规则,辨析论题,分析概念,列举事例,推演论证。为真理而辩目的是确认真理,与不顾事实,巧言今色,简单取巧,驳倒对方的所谓诡辩或狡辩截然不同。对方又说不辩自明的常识不用辩,那么我请问筷子插在水里是弯的,可是实际上是直的,到底是弯是直需不需要辩论呢?当然需要了嘛!(嘘笑声)宇宙浩瀚无边,百万年的历史也不过沧海一粟,但人类就在这沧海一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今天瑰丽的世界,这恰是人们不懈地探寻真理,把握真理,利用真理,传播真理的结果。人类的理性就是要追求真理,追求平等、自由、民主,人类的精神就是要反对垃圾真理,反对禁锢视听,愚民政策,以势压人。为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人们甚至以殉难的精神高扬这样的信念:要为真理而斗争。然而,"宝剑锋从磨硕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真理的发现、发展往往都凝聚着几代人的汗血水,凝聚着传播者为真理而辩的才智和勇气。布鲁诺为真理而辩,面对罗马鲜花广场上燃起的火焰,他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是的,我们了解布鲁诺,我们更崇敬布鲁诺,尽管为真理而辩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先者们光荣的榜样无怨无悔的精神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已使我坚信真理越辩越明。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当今世界,今天的人们为了真理更需要辩。从东西文化之争,到南北之间对话,从多无化的国际政治格局,到经济一体化的多边关贸谈判,辩论无所不在。新问题需要辩,老问题也需要辩,时至今日,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公正仍存在着分歧。而这些只有通过各种思想的交锋,各种观点的碰撞才能寻找到真理之所在。强权不是真理,真金不"怕火炼,真理更不更不怕争辩,让我们记住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的话吧:最好把真理比作碎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散出的光辉就越加灿烂。谢谢各位。(掌声)


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辩词 
(初赛第一场)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欢迎观赏由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本届大赛一共有八所国内外的著名大专学府派代表参赛。他们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吴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悉尼大学,马来亚大学,温莎大学和武汉大学,他们将在四场初赛,两场半决赛和一场大决赛中大展辩才,一争高低,本届大赛的冠军队伍将可获得奖杯一座和现金奖一万元。亚军队伍得奖杯一座,和现金奖5000元。大会也将选出一位全场的最佳辩论员,他可获得现金奖2000元和奖杯一座。

下面让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比赛的规则。比赛分三个部分,首先由正反两方的前三位代表发言,他们各有三分钟的发言时间。然后是进行自由辩论,在自由辩论当中,双方各有四分钟的发言时间,最后由双方的第四位辩手总结陈词,时间各四分钟。那有一点要提醒各位辩手的是当你们的发言时间还剩下一分钟的时候,你们会听到一阵短暂的声响。那么当你们发言时间结束时,你们会听到一阵较长的声响,这表示你们必须马上结束发言。

那现在给各位介绍参加今天初赛第一场的双方辩手。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吴天,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二年级;二辩简安军,生化系二年级;三辩付新,生化系二年级,以及四辩陈小凡,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二年级。而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悉尼大学队的四位女将,他们是一辩郑维,教育研究生一年级。二辩张文博,经济系一年级,三辩吉星,软件设计工程系二年级;还有四辩王青梅,经济系研究生一年级。欢迎你们。

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担任今天评委的三位学者和专家。他们是徐亭方律师,徐律师是本届大会的两位常驻评判之一。周端昌博士,周博士是新加坡科学馆馆长。以及时事评论家钟志邦博士。观众朋友,有关人类和科技的争论似乎是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那我们的辩论赛也就从这个话题开始,今天的辩题,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立场是人类将毁于科技,而反方悉尼大学队将极力向我们证明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

好,现在让我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正方一辩吴天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时间是三分钟。请!

吴天:谢谢主席,评判,对方辩友,在座各位大家晚上好,1984年12月3日,也是晚上,印度波帕尔城突发毒气泄漏,3000多人丧生,20万人中毒,至今波帕尔市医院里,每天还有3000多人因为后遗症而排队候诊,这样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的趋势不仅昨天有,今天也有。人类将毁于科技,正是这种趋势的现实表达,因为将这个字是对未来的判断,是从今天看未来的事实性推断,我们不是未来人,我们看将来只能也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以知识做判断,从今日科技的存在事实,到科技毁灭性力量极具膨胀的趋势,是我方的立论前提,而人类对此还诸多借口,得饶科技处且饶科技的发展态势,更是我方提出人类将毁于科技的趋势性证明。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其它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的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第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达魔克里斯之剑,人类对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奈的地步,除了缺乏审慎研究,急刻将科技转化为实际应用外,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负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是日积月累和不断递增的威力。

第三、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达魔克里斯之剑蠢蠢欲动,科技的好处人类早已是欲罢不能,这就产生了对科技客观上的依赖,使达魔克里斯之剑越磨越利,而人类对科技高度信任而产生的主观依赖更使利剑能够任意施威,一触即发,这第三种趋势直接导致了科技是有毁灭人类的力量,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吴天同学,那正方的第一位代表已经开篇立论了,我们现在来听听反方的一辩郑维同学是如何先声夺人的,时间也是三分钟,请!

郑维:谢谢主席,谢谢评判,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方要指出刚才对方辩友提出的毒气泄漏以及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的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而对方辩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些恶果统统归罪于科技,那如果有人持刀杀了人,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要归罪于这把刀而不是这个杀手呢。第二、对方辩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另外人类解决困难的技术可能滞后一步,但是人类的理性却总是超前一步,对于目前人类无法从技术上控制和解决的科技难题,人类却可以通过理性和伦理加以制约。否则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我们为什么没看到核战争呢?就是因为人类的理性超前了一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第一、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冰箱和空调使用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可后来人们不就发明了无氟冰箱和空调,七十年代,科学家曾经预言,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将使石油、煤炭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到21世纪初就枯竭,因此人类将面临一个能源危机,而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微太阳能源开发,使这种恐慌荡然无存。第二、科技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可以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汽车可能撞死人,但人类却可以通过安全的交通规则和防范的交通网络来避免事故,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基因、纳米所有的科技都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科学防范体系中,沿着造福人类的方向迈进呢?新加坡不正是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繁荣的完美结合吗?如果对方辩友认为,人类将会毁于科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认为,新加坡政府即将实施的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是在加速这种毁灭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维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的第二位辩手简安军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时间三分钟,请

简安军: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说人类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吗?科学家到公海复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对方辩友又说,科技的坏处都是人类的错,照这样的逻辑,科技的好处也应该是人类的好,对方辩友岂不是在厚此薄彼吗?我方认为,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首先,科技的发展趋势是有毁灭人类社会生活的潜在威力,的确人是理性的动物,可人类发展史也告诉我们,真理的产生虽然源自于理性探索,但谬误也常常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科技发展作为理性思维的直接产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同样发展出毁灭人类的可怕威力。其次,科技的毁灭性威力,还表现在他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冲击与毁灭,这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除了人类生理需求,一切都将以网络替代,当这个真实的世界,因科技而走向虚拟时,我们的社会架构将受到摧毁。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感情联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复。再看基因技术,生命科技治疗疾病,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干预自然,制造更完美的人类,这是生命科技的最高目标,就算希特勒的优生学不会因此复活,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一切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只要看一看基因企业的勇往直前,您就会发现,灾难其实就在眼前,传统科技改变了外在自然,从而打破了生态平衡,今天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人类将第一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自然本性,言者春风得意,听者毛骨悚然。科技的毁灭性趋势,岂是几颗原子弹,几条受污染的河流那么简单,他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精神世界。可悲的不是杞人曾经忧天,而是自以为有了科技,就不再忧天,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简安军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二辩张文博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请!

张文博: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刚才对方辩友大大的夸张了科技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等于毁灭,这正是所有人都知道事实,吃肉会导致血糖升高,吃盐会导致血管硬化,但大家不都还在吃吗?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人类干脆连药也别生产了,在药的研制中,施药的死了多少人,但它最终又救活了多少人,相信这种天差地别的比例,对方辩友也十分的清楚。下面我将从历史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去寻找人类不会毁于科技的答案。
首先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密不可分的,人类社会只所以能够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封建社会的“鱼雁传书”,到现在的瞬息千里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更加并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摆脱蒙昧,走向文明。
其次,如果没有科技,人类早就灭亡,在远古时代,科技正处于刚开始萌芽的状态,人类还不懂得利用科技来保护自己,面对着诺大的世界,人类显得非常的脆弱和渺小,一群野兽的袭击或者一场森林大火就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过去由于蝗虫的泛滥,大批粮食的欠收,不计其数的人死于饥荒,疾病的传播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瘟疫、洪水、地震等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可是人类却没有毁灭于当时的灾难,而这正是由于科技的存在,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鉴于科技之中,只有科技的存在,人类的生存才可以得到保障,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文博同学,下来我们来听一下正方的第三位辩手付新同学的陈述,时间是三分钟,请!

付新: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果然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不并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
第二、对方辩友说,人类是有理性的,不错,但是理性也曾经犯过错,它也常常犯错,相信邪教和伪科学的人也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了。有理性不代表不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论证我方命题。
第一、科技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社会趋势,个人对科技生活的追求与依赖并非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社会趋势,科技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
第二、科技的毁灭性趋势突出表现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却被工具化,我们都知道,宇宙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才生生不息,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趋势却是科技一次又一次在自然循环中生硬的切入,新的塑料合成了,却没有人关心它如何分解,有合成没分解的东西为何要投入自然,有合成没分解的科技为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层出不穷。正是科技,让人类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让人类觉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断的把大自然工具化。然而,当自然秩序被打破,请问人类将立于何处。
第三、科技的毁灭性趋势,还表现在知识分子的命运被主流化,而其社会责任却被边缘化,之所以称为知识分子,是因为其自我批判意识,知道自己的利益不能成为其社会责任的指导方向,然而当今社会,知识被商品化,知识分子的命运却被以科技为导向的国家主流意识而同化,而其关注人生目标,关心人类命运的社会责任却被强有力的边缘化了,就连国家意识形态都被科技趋势牵着鼻子走,科技正是人类走向舍本逐末的悲哀。科技那个曾经给人类带来福祗的科技,在今天正把人类推向自然的对立面,推向人性的对立面,造福与造孽,重生与毁灭原本只在一线之间,谢谢!

主持人:谢谢付新同学,下来我们来听听反方的第三位辩手吉星同学,是如何就自己的观点做进一步的阐述,时间是三分钟,请!

吉星:谢谢主席,刚刚对方辩友把一切的错误都归罪于科技,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理解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不是水,人类是可以控制科技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消极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光凭这一点就否认科技,举个例子来说,科技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就像是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多多少少会走一些弯路,犯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发现、认识、改正错误,我方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下面我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我方的观点。第一、高新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华生报》报道,日本科学家探索基因疗法新载体获得成功,中心网消息,机器人首次在中国协助进行微创外科手术,自然杂志,细胞大小的一只纳米牛终于诞生了。以上这种种由科技带给我们的成果,难道对方辩友能说他们在把人类推向生存的边缘吗?不,他正是将把人类推向一个更加繁荣的起点。
第二、以目前的高科技来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无庸置疑的,许多问题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迎刃而解,小到垃圾已不再污染环境,大到能源危机已不再令人担忧,诸如此类的高新科技还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人类由此而获得的利益将是数之不尽的。
第三、让我们由历史和现实来推测未来吧,人类在若干年后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信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想象不到的,就像石器时代正在钻木取火的人类一样,他们不可能想象得到,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了煤气和电吧。再比如几百年前的人们,他们在只知道用马和木头做的车当做交通工具的时候,如何会想到我们现在用来代步是有着发动机和四个轱辘的铁车呢?也就更想不到,他们的重子重孙,会从悉尼横跨太平洋,飞到新加坡这么一个美丽的国家来吧。再让我们试想,我们的重子重孙,他们找到另外的栖身之所已不再是一件难事,并且幸福到宇宙飞船可以成为他们的代步工具,而另一个星球上的房子,就是他们用来做度假的别墅啊,这就是我方所说的科学造福人类,人类不会毁于科技,反之科学只会使人类越来越进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吉星同学,那听过了双方前三位代表的精彩发言,我们暂时休息一下,稍候将要进行的是自由辩论,我们稍候见。
各位观众,欢迎继续收看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从刚才的规范发言我们可以看出,正方是据理力争,而反方也是咄咄逼人的,下来我们将进入短兵相接的自由辩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队的发言时间是四分钟,必须交替发言,也就是说,当一方的发言停止的时候,另一方的计时是马上开始的,所以你们必须把握时间。好,那现在我宣布,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陈小凡:请问对方辩友,今天谈将是不是谈趋势?

王青梅:我们当然是在谈趋势,而我们所说的趋势是基于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找到我们的依据来谈的将来。

简安军:谢谢对方同意我方观点,谈将来当然要看趋势,以现实做基础,以趋势做判断,科技的毁灭性趋势,对方辩友怎么看不到。

吉星:可对方辩友就是忽略了历史,我们要从历史的方面来证明科技不会毁灭人类。

付新: 对方辩友那个叫趋势吗,对方辩友那个叫做看着历史对未来的幻想。

郑维:对方辩友,我方至少还把我方的推断基于历史,而对方辩友却做出凭空猜测,难怪对方辩友会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会得出这个不科学的结论。

吴天:我方明明是立足现实看趋势,对方辩友为什么看不到呢?请问今天的科技都独立发展了,这还不是毁灭趋势吗?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股市的评估,难道你可以不看过去的历史数据吗?

陈小凡:对方辩友,今天不断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好,可是好坏并存难道不可能吗?好坏并存难道不能毁吗?

郑维:我方并不否认好坏并存,但是我方认为的是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

简安军:对方辩友如果真的认为人类可以控制科技,请明确的告诉我们如何控制。

王青梅:人类是有理性的,我们发现新加坡的街道特别干净,难道这不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吗?

付新:但是我方一直也在说,有理性不表示不毁灭呀,那些相信伪科学和邪教的人,也是经过了理性思维的,难道他们都是疯子、傻子吗?

郑维:到目前为止,请问对方辩友,有哪项科学技术被掌握在邪教组织的手中,给人类造成了毁灭的灾难。

吴天:对方辩友以为今天我们谈的是邪教那么简单吗,人类有理性去征服自然,征出了生态破坏,人类有理性去破灭纳粹,却破出了原子弹呀。

王青梅:对方辩友一直在罗列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而且一直还在诉说基因技术的危险,完全忽略了基因技术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说基因技术一无是处,那为什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还要花十年的时间,用转基因技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朵能发光的“胡奇花”,请你做出解释。

陈小凡:我们并没有否认科技带来的好处啊,可是我抱你的同时,我就不能刺你一刀吗?我抱你一下,跟我刺你一刀有矛盾吗?

郑维:对方辩友至今为止,一直在回避我方提出的问题,如果人类将会毁于科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是在加速这种毁灭。

简安军:实施科学计划跟人类将毁于科技并没有矛盾啊,我们今天站在这边,我们就是要了解这个趋势,对方辩友还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为什么要侃谈趋势以后的问题呢?

王青梅:那对方辩友的意见就是说,科技既然一无是处,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停止发展科技呢?

付新:对方辩友的逻辑真奇怪,一方面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又在问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会走就想要跑,真是奇怪啊。

郑维:我方觉得对方辩友更是奇怪,一方面,一边说人类将会毁于科技,一方面又不放弃科技,要继续发展科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吴天:不是我们自相矛盾,是因为人在趋势下,不得不低头啊,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在冲击伦理道德这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您怎么办?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具有科学素养的四位辩手,既然科技将毁灭人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刻苦的学习科技知识呢?

陈小凡:正是因为我方四位辩手都是理工科的学生,所以我们才对这个问题看得更透彻,我们今天才有资格在这里告诉你,人类将毁于科技啊,对方辩友。

王青梅:对方辩友一再提出,人类根本没有意识到,科技对人类的负效应,而我方已经一再阐明科技的负效应已经由人类的理性认识了。

简安军:但是对方辩友有没有看到,基因技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岂是科技其它的物质利益可以取代的。

吉星:这不是毁灭,这只是小小的影响,我方要指出的是,影响并不代表是毁灭。

付新:这不是毁灭吗,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有一天,一个完美婴儿诞生的时候,他究竟是人类的孩子呢,还是人类的产品。

王青梅:对方辩友又在发挥想象,世界上已经有23个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对方辩友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个光怪离奇的故事。

吴天:可是我们看到,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是出台了,可是美国有三个科学家已经宣布,两个月内就要克隆出人来,而且是到公海上去,请问你怎么管。

郑维:请问对方辩友,克隆人出现了,人类就会毁灭吗?

陈小凡:可是克隆人正在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与道德,连人类精神家园都没有了,人类还能称其为人类吗?

郑维: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刽子手呢?

简安军:那我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自然属性都可以由人类自己改变了,这样的人类还称之为人吗?

吉星: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每年全球因为非自然性的疾病死亡,有多少人,如果这些人,都有一份被克隆出来完美的备份的器官的话,难道这也是一种毁灭吗?

付新:我方已经重复过,不知道多少次了,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科技的好处呀,但是水能载舟,并不等于水就不覆舟呀。

王青梅:我方也在此重复了呀,对方辩友所认为的水是不可控制的,而我方认为,科技是可以被人类控制的。

吴天:我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如何看出来的,我只知道,当人类用基因技术改造自己以后,你也许还活着,可是作为人的你却毁了呀。

郑维:如果基因技术真的能够把人类吸收其它动物的基因,使人类改变自己的基因,获得更加完美的基因,这是一种毁灭吗,还是一种飞跃的进展?

陈小凡: 如果把动物的基因放在人的身上,你是叫他人,还是叫他动物呢,还是人兽合一呀。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从哪里找到的根据,要这样去做呢?

简安进:对方辩友,两个月以后,克隆人就要出来了,您难道不知道吗?

王青梅:我正想指出对方辩友犯的一个错误,并不是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而是美国和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他们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但是他们的宗旨是不克隆人,而只是对人体的细胞进行克隆性的分析。

付新:美国的众议院刚刚通过法令,禁止克隆人类,三个科学家立刻就表示,即使出国也是要克隆,一个希特勒就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三个科学家还不够吗?

郑维:对方辩友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克隆并不能克隆人的思维,而只能克隆人的肌体,即使克隆出外貌像希特勒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希特勒。

吴天:对方辩友今天不相信我们两位来自生物化学系同学对克隆人的分析,那我方也无话可说,那我们再看看互联网,他都让虚拟取代真实了,这还不毁灭吗?

王青梅:但是对方辩友是否看到,互联网给全人类带来的信息。

陈小凡:对方辩友一直在告诉我,我可以多温柔,多体贴的抱你一下,可是因此也不能证明我不会刺你一刀呀。

吉星:可是科技是没有主观意识的。

简安军:就是因为科技没有主观意识,独立发展这样的趋势才是毁灭的趋势呀。

付新:虚拟替代现实这还不够可怕吗?《古墓丽影》这部游戏,它的女主人公劳拉被迷恋她的男人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性。我们男生都看……

主持人:对不起,时间到。听过了双方的唇枪舌剑,我们暂时缓和一下气氛。
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的现场,现在我们请双方的第四位辩手进行总结和陈述,这回我们先从反方开始,请反方的四辩王青梅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王青梅:谢谢主席,谢谢大家,在此我要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三个严重的错误。第一、以点概面。片面强调和无限夸大了科技的负面效用,而对科技为人类社会创造的大量物质文明和推动作用视而不见。
第二、断章取义,因为科技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就断言科技将毁灭人类,完全忽略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对科技起到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第三、对方辩友,是在以停滞的眼光看事物,只指出了科技现在存在问题,而我方则是以发展的观点指出了科技具有创新性的本质,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更新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我方观点进行总结。科技的曙光照耀着人类不如了充满希望和生机的21世纪,从人类的远古蒙昧时代到现在的高科技高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无一不源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而这因为科技的核心机制是设计与创新,科技一直是在发展中发先问题,在发展中分析预测和解决问题,在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共同繁荣的今天,科技可能导致的问题正在被人类充分的认识和反省。在此我方还要强调,第一、人类是有理性的,否则就不会有科技的诞生,我们要追求真理,但是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也不可能从针眼里看世界。就如我们不可能因为有一个人吃了变质的食物,我们就断言食物毁灭人类。第二、科技是可控的,在这一点上,我方已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再此要强调的是,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人类的自律和科技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变成可控的,在人类理性和科技发展的双重保险下,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强调科技的中性本质,科技诞生于人类的智慧,服从于人类的支配,决定人类命运的缰绳仍然紧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人类理智的光辉将使科技的发展继续造福人类,造福地球,探知宇宙,美好的前途基于每一个人的努力,对方辩友和我们同样负有这样的一份责任,最后再次提出对方辩友一直回避的问题,难道我们今天刻苦学习科技知识,就是为了将来毁灭人类吗?

主持人:谢谢王青梅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四辩陈小凡同学总结陈述,时间也是四分钟,请!

陈小凡:谢谢主席,大家好,站在这冷气袭人的大厅,您可知道,每发一度电要产生多少二氧化碳,享受着电子通讯,你可知道每发一个电子邮件,相当于燃烧几公斤的煤炭,您可又知道,弥漫在我们周围数不尽的电磁场是有多大的辐射能量,今天本着对科技的崇高敬仰,对方辩友却一再的盲目相信科技,而犯下了三大错误。
首先对方一辩告诉我们,未来的科技有多好,可是今天辩题中的这个将字,就是告诉我们,站在今天看明天,而不是向对方辩友那样,一碰到什么问题就说,杞人那,你忧什么天,未来科技发达了,自然会解决,这分明就是站在明天看明天,逃避现实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大错误。
然后对方二辩又从历史的角度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少多少好处,我方也不否认啊,可是科技有再多的好处也不能掩盖它带来的坏处,今天这场辩论的焦点问题在于科技带来的坏处是会还是不会毁了人类,对方辩友却一再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它,立论偏题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二大错误。
接着对方的三辩和四辩又天真的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是可以受到人类控制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科技正在决定政治、经济乃至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它早已凌驾于一切道德法律理性良知之上,还有什么能控制它呢,过分天真的看问题,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三大错误。
总结我方的观点,首先科技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现在什么人都敢讲科技以人为本,难道为人服务就叫做以人为本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的任务也是科学唯一的任务,在于解答人类是谁这个命题,这才叫以人为本,然而今时今日,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控制不利,对人类又自觉不自觉的予以纵容,这样的趋势又怎能不令人感到毁灭的威胁呢?其次,科技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一切以科技优先,这样的实力在我们的周围世界是比比皆是啊,科技本来只是一种工具,然而当它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时,这样的人类本就是一种毁灭。第三、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技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而反过来主导着人类,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科技只是一种工具它不是上帝,今天我们只有勇于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只有敢于承认这个毁灭性的趋势存在之后,我们才能再对大家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小凡同学,看来双方八位辩手的发言的确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人类是否会毁于科技,我想这个问题呢,在观众朋友当中还是要继续的讨论下去,然而在今天的辩论赛呢,究竟是正方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队还是反方的悉尼大学队的表现更为出色,我们下来请我们的评判团来做出他们的裁决,现在我们请评判团退席,观众朋友,我们稍候见。

各位观众,欢迎回到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的现场,现在呢我们请评判团代表周端昌博士对今天的辩论进行评述。

周端昌:在以整队的默契方面呢,我们评判团觉得,两队都有非常良好而且非常强而有力的反驳能力,其中要指出正方的那个在自由辩论方面发挥的能力比较平均,就是说几乎每一位辩论员都有能力随时随地的站起来反驳对方的论调,这场比赛,我个人觉得节奏实在很快,不过因为节奏很快,开始的时候其实很难分出胜负,可以说甚至到第二甚至到第三代表发言的时候呢,还是胜负难分。最后到了第四位和自由辩论过后之后,还有第四位发言人先后辩论之后,我们才觉得那个形式比较明朗。在于个人的表现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四方的第四位代表,我个人认为,他在辩论方面,非常有人情味,虽然有时论调有点近于强词夺理,不过辩论就是这样的,同时也许他也有跟其他几位辩论员他们在用词方面,有时也是比较强了一点,就是说职责对方的想法或者论调非常天真,不过在自由辩论那种形式下,有时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现在可以宣布,今天晚上最突出的辩论代表是正方的第四位代表。现在就把评决交给主席。

主持人:谢谢周博士的分析,再此也要感谢我们劳苦功高的评委们。那么在宣布今天比赛的结果之前,先允许我来介绍一下第二场初赛的辩题,明天将要进行的第二场初赛,正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那反方的立场则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是由香港大学和武汉大学来对阵。
好,现在我来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的比赛结果。评判团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一致同意,优胜队伍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祝贺你们。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反方悉尼大学队的同学们的全程参与,谢谢你们!
好,各位观众,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到此结束,我们要感谢各位辩手、各位评委以及各位观众的出席,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辩词 
(半决赛第二场)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欢迎观赏由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的优胜队伍将进入大决赛,同中国武汉大学队碰头,争夺冠军宝座。那马上给您介绍今天的参赛双方,首先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解意,电脑科学系三年级;二辩纪宝娟,教育系说是研究所;三辩叶斌,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四辩王筱青,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那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马来亚大学队,他们的四位队员分别是一辩陈锦添,土木工程系二年级,二辩陈勋亮,电器工程系二年级,三辩陈政弘电器工程系三年级,和四辩胡渐彪,中文系四年级。
今天的评判团成员共有五位,我来一一的给你们介绍,他们是徐廷芳律师,徐律师是本届大会的常驻评判之一;教育工作者赵令茂先生,赵先生也是大会的常驻评判,他也曾经是新加坡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论员;时事评论家钟志邦博士;教育及历史学者魏维贤博士,以及专栏作家罗伊菲女士。
各位观众,今天的这场比赛作为正方温莎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而作为反方马来亚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好,现在我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有请正方的一辩解意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

解意: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审,朋友们,大家好!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都会发现,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奋斗以获得利益,社会也因此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恰好证明了我方今天所坚持的观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他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利益有的是低层次的,有的是高层次的。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的实现,而在其它方面忍受一些痛苦,你能断定他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利益吗?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损害群体利益,最终是损害了个人更多的利益,只能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两不全,不过对方辩友,两不全可无法证实你们今天所说的不可以两全啊。综上,我方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下面我倒想洗耳恭听对方辩友如何告诉我们,如果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的话,我们的社会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解意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一辩陈锦添同学表明立场,时间是三分钟。请!

陈锦添:谢谢蔡萦,大家好!对方告诉我们,只要个人不断的奋斗,社会就会进步,那为什么今天苏哈托越是奋斗,印尼却越不进步呢?对方今天又告诉我们,两全并不等于完整无缺。可是根据辞海的解释,全是完美齐备,而郑旋说,全无暇病者,道又说无愧却也,这怎么又不是完美无穷呢?因此对方今天如果要论证两全的话,那就必须告诉我们,两者在追求的过程中,完全不会阻碍和损害到另一者的发展,显然对方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天我们说,个人利益是个人欲望的满足,是个人自我要求的一种享受,个人利益包括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名誉地位,权利财富,小至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等。而群体利益,则是整个群体发展和延续的有利条件,群体利益综合了大多数人的需要和意愿,所以还是相对的客观和一致性的。今天辩题里面的可以,不像对方所说的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可以,今天的可以是一种现实中的能力上的考量,所以对方要说可以的话,就必须向我们可论证,两者的追求如何可以解决它在本质上的矛盾和在实践上的冲突,而不是空说可以就可以了。一、社会的形成提高了个人的回应挑战的能力,可是在同时,它却要求每一个人付出局部的自由和决定权,我方没有说过个人不应该为了整个群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局部的自由权利,可是自然有所牺牲,那还是全的概念吗。今天我们固然能看到很多国家国泰民安,就像今天新加坡一样,可是在我们享受着安居乐业这幸福的当头,千万不要忘了许多人正在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奉献和牺牲,新加坡的安全正是因为很多有为的青年牺牲他们两年的时间去国民服役,而得来的安全啊。而我们知道,今天新加坡能有如此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李光耀先生,牺牲了他几十年的精神,几十年跟家人能够共享天伦的这种时间,如果对方说可以两全的话,是不是说他们的牺牲都是多此一举的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锦添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二辩纪宝娟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时间是三分钟,请!

纪宝娟: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辩友片面的夸大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有意的掩饰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人生而不能无群,这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群体的个人,而离开了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又何从谈起呢?例如我们身处的这个美丽的国家新加坡,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努力的工作,整个国家的综合国立增强了,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对方辩友能够否认,这个例证就是证明了,在群体利益保全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也同时获得了吗?难道您能说,我们新加坡获得了他们的群体利益,从而损害了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吗?同时新加坡的政府尊重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国家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您能说我们的每个公民获得了他们的个人利益,是损害了整个国家的群体利益吗?我们说新加坡国富民强,民富国强,这又一次证明了我方的观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我方一辩已经说明,这里的可以两全并不是说,两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两全的,比如说人可以游泳,但是以我为例,如果说我由于对于水的天生畏惧,到现在还没有享受到在水中嬉戏的乐趣,你就因为我不能游泳这一个特例,而否认人可以游泳这一事实吗?同理,我们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是说两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调和能够达到两全的境界。而我相信,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会给我们举出一些两者不能够两全的特例,但是我要遗憾的指出,特例就是特例,因此它不能够否认我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这一不争的事实,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纪宝娟同学,下面我们来听听反方的二辩陈勋亮同学是如何反驳的,时间是三分钟,请!

陈勋亮:谢谢各位,谢谢主席,其实对方辩友不猜对了,她说我们今天会提很多本质上的矛盾。但是对方辩友最大的错误就是谈可以,他没有谈可以两全。我方刚才一辩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郑旋就说,全是无暇病则也,如果对方辩友只是谈没有矛盾的地方,这是全的概念吗,显然对方辩友有点离题之嫌。第二、对方辩友的一二辩告诉我们,新加坡很多很好的例子,但是我方一辩也同时说了,不要忘记,新加坡有如今经济蓬勃的发展,是因为李光耀做出伟大的牺牲,这不是证明不能两全的概念吗?我方不是悲观,但是要告诉大家,为了群体的利益,个人要作出局部的让步,而对方辩友,二辩其实要阐述我们一点而已,就是个人与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代表是两全的吗,对方辩友显然没有论证,而接下来请让我从宏观的角度,论证出个人与群体利益其实有本质上的矛盾,还有实践上的冲突。从社会的构成而言,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其实总会有利益上的矛盾,因此到个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个人就必须依循于群体大部分人的意愿,而把局部的个人权益给度让出来,这也就是法国哲学家“如说”所说的,国与法的形成,是基于权利的度让,如果是可以两全的话,何必把权利给度让出来呢?如果需要度让的话,那是不是两全就不能依据现实了呢?纵然现实不完全是没有激烈的流血冲突,但是乍看之下的和平,难道就没有结构性和恒常性的矛盾了吗?
第二、从社会的运作而言,社会的运作是需要资源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是给个人的独享还是给群体的共享,这不是出现矛盾了吗?城市要发展,要开辟土地,砍伐森林,那原住民在森林里面可怎么样呢?他们的利益是不是要妥协呢?如果要妥协的话,这还是两全吗?
第三、从社会的发言而言,整个历史的前进总少不了一些烈士作出伟大的牺牲,这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对方没有说是可以两全,是不是说这些为人都是白白给牺牲了呢。那曼德拉,为了废除种族隔离政策,而牺牲了自己。27年的个人自由,对方没有说是可以两全,那是不是说这27年里的牢狱生活,其实是他的个人利益呢,还是对方辩友急需要告诉我,他对个人利益还有群体利益的两全之道的了解,不如对方辩友来得更透彻呢?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陈勋亮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的三辩叶斌同学,对正方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补充,时间是三分钟,请!

叶斌:谢谢,大家好,首先我们这个课题中的个人是指广泛意义上的个人,而不是某一个人,对方一辩却用苏哈托的个例来否认我方的观点,那么是不是我们今天的辩题应该改成苏哈托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呢?请对方不要篡改命题,确实我承认对方辩友的陈词十分的精彩,但是我始终无法理解他们讨论的个人利益,他们所讨论的个人利益是什么,是这个要有,那个也要全,鱼也要吃,熊掌也要要,可以说左手一条鱼,右手一只熊掌,请问这种个人利益如何体现呢,他可以实现吗,我们知道有得有失,有付出才会有所获得,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如果我方现在这场比赛,我个人倒是失去利益了,因为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所以说对方辩友讨论的不是个人利益,他们讨论的是不劳而获。其次,全,我同意对方的观点,全是完美无缺的意思,但我不能同意他的辩题中的意义,如果我们这样讨论的话,我们将首先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一个都不会有,何况是两个呢,还要两全呢?对不对,所以请对方不要擅自篡改这样的命题,对于李光耀先生而言,他可能觉得精神和理想的追求更高于物质的追求,所以说这点恰恰可以证明,我方的观点,当一个人追求更高层次更高的利益之时,也实现了群体的利益,两者是可以两全的。最后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不是永恒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不像水火不能相容,生死不能并存一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群体利益在本质上,就是大多数,个体利益的体现,在现实中,两者可以两全,在逻辑上两者也可以两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叶斌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的三辩陈政弘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请!

陈政弘:谢谢大家,首先要澄清一点,我方说的两全,绝对不是十全十美,或者是不劳而获,我方说的两全,是根据辞海所说的完整保全,对方说一则大,一则可以小,这也叫两全,那苏哈托……科力莎的信念是要造福人群,他自己本身就说到,我不在为自己,我志在救世,请问他信念志在救世说,你告诉他,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这样子做的吗?第三、对方告诉我们,个人利益必定是正面的,必定是正确的,而那些坏的例子他说,这是特例子然后他说我们不看,命名有坏的例子,他不看,然后他说这是两全,这样子毫无现实的逻辑吗,对方观点跟现实本身就不两全了吗?我们说如果说坏的例子不是个人利益的话,那孔老夫子为什么要说,小人予以利,君子予以义呢,为什么我们说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呢,可见小人的利也是个人利益的一种啊。接下来让我从微观的层面向大家论证,个人的自私本性和价值多元,更激化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第一、个人是以利己为主,群体则以共益为重,荀子就说到,人之性生而好利,“把基里根”说到所谓的道德法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人的欲望的。第二、我们现在知道,个人是价值的多元取向,群体却要求意志的价值标准。我们常常说,一种米养百种人,每种人都有自己价值标准和生活模式,当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大部分人不同,甚至相违背的时候,他能说他的个人利益能够保全吗,如果强势了主流文化,真的能够暴露和接纳这些个人利益的话,就请对方告诉我们一些现实的历史吧。请问大家,在回教国的社会中,为什么某些个人非回教徒就得牺牲掉他喝酒和吃猪肉的权利呢?为什么在保守的东方社会中,同性恋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法律上的认同,为什么在一些集权的政治统治国家,个人的权利总是受到无理的限制,包括言论和自由呢?这样多的为什么,对方能够告诉我,这是一个特殊例子不看,就告诉我这是两全的吗?回到现实吧,如果人人都能够是一致的价值标准,人人都能控制欲望,对方才可以说这可以两全了,谢谢!

主持人: 谢谢陈政弘同学,那么听过了双方前三位代表的发言,我们暂时休息一下,稍候回来马上要进行的是自由辩论,我们回头见。
各位观众,欢迎回到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刚刚通过前六位辩手的发言呢我们可以看得出,双方都是有备而来的,那么接下来要进行的自由辩论这个阶段,更是要着重考验辩手们应变的素质,双方都有四分钟的发言时间,必须交替发言,我们先从正方开始,请!

王筱青:我想首先提醒对方辩友,我们今天所谈的利益一定是符合社会功德的利益,那您谈到的小偷和窃贼利益,自然不在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范围之内,那对方同学把李光耀先生和苏哈托同日而语,来证明今天的话题,显然不妥,我想首先请问对方同学,人为什么要群居?

胡渐彪:先回到对方辩友刚才所说的,个人利益必然要是善的,但是刚才对方一辩明明告诉我们,个人利益指的是一种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请问一下,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就必然一定要是善的才行吗?

解意:请对方辩友不要回避我方的问题,人,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群体的保障,我想再请问对方辩友,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我们的人进步了吗,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吗?

陈勋亮:当然进步了,因为我们知道,群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为了群体利益,我们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叶斌:对方一直在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请问这个大我是不是我啊,难道我就不是个人了吗?其次我们知道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群体,而是家庭,你一生下来就归属于这个家庭,那么你和你家庭这个群体利益不两全吗,是你损害了你的家庭还是你的家庭损害了你呢?

陈政弘:如果说大我也是我,小我也是我,究竟对方是如何划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呢?

王筱青:就让我们以家庭为例,当年你们的父母为了送你们今日上大学,节衣缩食,你认为他们昨日的节衣缩食,与你们今天所获得的教育机会相比,是群体利益的丧失还是个人利益的丧失呢?

胡渐彪:刚才小我大我的例子,却没有告诉我们,小我就等同于大我,那我告诉大家,把小我等同于大我,把大我等同于小我,最好的人是谁呢?这个典范叫做苏哈托,苏哈托把群体的国库当做自己的私库,可以两全了。

解意: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你来参加辩论赛,你个人的利益和你辩论队的集体的利益,难道不是两全的吗?

陈政弘:其实对方有所不知,其实我个人利益是最想到四辩这个位置,但是为了群体的考量,我被迫坐在三辩这个位置,你说两全吗?

纪宝娟:我很遗憾对方辩友会有这种感觉,而我方四位辩手都是认为只要为了群体利益,都是大家的配合是最重要的,而我要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们这个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你们每个辩友表现又优秀,你们的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有矛盾吗?

陈政弘:当然了,为了整体的胜利,我被逼做出局部的让步跟妥协,这还是一种不牺牲,不两全的一种情况啊。

叶斌:大我小我的问题,我首先想,大我这种理想的实现,我们讲理想的实现,精神的实现也是一种利益的实现,你可以否认吗,我还认为,大我实现最好的例子,正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他牺牲了自己个人利益,同时实现了自己的精神利益,也实现了整个新加坡共同的利益,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另外一个问题,在新加坡公共场所不可以吸烟,难道你认为这是损害了吸烟者个人的利益吗?

陈锦添:对方刚才一辩就告诉我们,今天个人利益是一种欲望的满足,现在三辩又告诉我们,是理想上的达到,请问理想和欲望是等同的吗?

王筱青:你为什么不回答我方三辩关于吸烟者的问题,让我来告诉你,在我方看来,在新加坡的吸烟者,他由于被禁止吸烟,但实际上是他个人利益的获得,因为他免除了个人受罚款利益的损失,免除了受到法律制裁的个人利益的损失,同时他获得了个人的健康,保持了公众的利益,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从何而谈起呢?

陈勋亮:我想请问各位,如果今天吸烟是一个两全的例子,为什么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准大家吸烟呢,如果一个人吸烟的话,那我们全部人都变成烟民了,所以我们才说为了群体的利益,你得牺牲你吸烟的个人利益啊。

解意:难道吸烟是对你个人最终有利益吗,吸烟损害健康人人都知道啊。另外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那么你觉得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你放弃了低层次的一些东西,请问那不是获得更高的利益吗?

陈政弘:对于烟民来说,健康对他或许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他认为,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这才是他最大的个人利益啊。

纪宝娟:而我方认为,放弃低层次利益,获得高层次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陶渊明早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他放弃一些低层次的物质利益,获得更高的利益难道不是获利吗,我请问对方,人人现在纳税,难道是对个人利益的一种损失吗?

胡渐彪:如果真的是两全的话,那么应该即短期的利益不用损失,理想的利益也不用损失才对啊,为了群体的利益,那我这方面的享受被迫损失,还叫全吗?

叶斌:对方辩友谈到了,说欲望和精神理想是不同的,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以我所予也,这就是欲望,甚至这种欲望比生命的欲望更高,所大于有甚予甚者,故不为苟得也,对方如何解释呢?那么我们知道,放弃暂时的,获得长远的利益,难道不是一种获利吗?

胡渐彪:对方辩友没有看到下一句孟子说,益我所欲也,利我所欲也,下一句是两者不可得兼,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什么叫两者不可得兼呢?

解意:这也就是我方所说的,为了高层次利益去放弃低层次的利益啊,难道对方辩友刚才跟我们说,全一定要十全十美,我想举这么一个例子,如果有两个苹果两个人分, 对方是不是认为,一定要每个人都拿到两个苹果才是两全呢,这可能吗?

陈勋亮:对方辩友还是说高层次的利益,那我就谈马丁路德金吧,马丁路德金也其实为了高层次的利益,他为美国黑人征求群体的利益,那他个人的命运都给断送了,这是两全的概念吗?

叶斌:对方辩友谈到了,放弃底层利益。

主持人:对不起,正方时间到。

张逊亮:我方提了伟人的例子,伟人是为了群体而牺牲小我,我们也提了二人的例子,二人是为了自己而牺牲群体,两者都不是两全。

陈政弘:看来马丁路德金即使知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也不顾一切,为了群体的利益,如此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对方说这是为了个人利益啊。

胡渐彪:如果是个人利益群体利益能够两全的话,黄花岗72烈士何必断头颅,洒热血保护国家呢,头是不用断的,他们智力不够吗?

陈锦添:就回答生活中的例子吧,如果真的不用妥协就能两全的话,在座的各位为什么要关掉你的手提电话呢?

陈勋亮:对了,我方四位辩论员其实非常喜欢吃香口胶,但是来到了新加坡,为了全体新加坡的利益,我们还得放弃个人利益,这显然是不能两全吗?

陈政弘:不但如此,在许多宗教集团的国家,在非回教国,个人利益如果你是非回教徒的话,你也被逼牺牲掉你喝酒和吃猪肉的权利,连吃什么东西都不能够自己控制,你告诉我个人利益得到保全啊。

胡渐彪:对方辩友不爱谈特例,那就谈普遍一点的吧,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土地征用的管理,为了要发展纵使我爱我的家园,也要被迫把它度让出来,什么叫做度让呢?

陈锦添:还不止土地征用呢,我们知道国家发展,不但要建路,还要建水坝,那么建水坝的时候,原著民的利益到底是不是要做出局部的妥协呢?

陈勋亮:对了,而且我们还看到,陈家庚也是毁家兴学,我方就不明白了,到底毁家兴学是个两全的概念吗?

陈政弘:而且我们看到,陈六史在办教育,如果说个人利益在办教育的时候不用受到丝毫牺牲的话,为什么他还要毁家兴学这样子的精神呢?

胡渐彪:如果真的是可以两全,何必毁家兴学,是不是陈家庚,陈六史嫌自己的屋子太多了,要毁一毁呢?

陈锦添:我们谈到价值多元,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说他到底是道德还是不道德,就像同性恋,到底是善还是恶,我们也不晓得。可是价值多元,当我的价值观与主流思想不同的时候,我是否要做出局部的妥协呢?

主持人:好,谢谢,时间到。
好,那么欣赏过了双方辩手的自由辩论,我们暂时来喘口气,思考一下,观众朋友,我们稍候见。
好,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的现场,现在我们首先请反方的四辩胡渐彪同学做总结陈述,时间是四分钟,请!

胡渐彪: 谢谢,先指出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推论的错误之处,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是建立在四个要点之上。第一、他告诉我们今天全并不是一个完美齐备的概念,但是辞海明明就告诉我们,全是指完美齐备,是指没有例外的,为什么对方辩友的全是和辞海是背道而驰呢?就算对方辩友不喜欢辞海,那我们也知道,汉学家郑旋也说,全是指无暇病者,到底对方四辩待会儿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无暇病者呢。对方辩友第二个理论的根据是在于他告诉我们,坏的个人利益那个不叫做个人利益,但是对方一辩又告诉我们,个人利益包括的是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为什么个人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就必然是善的呢,那坏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还算不算是个人利益呢,第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小我其实是可以等同于大我的,如果这时候满足了大我的群体利益,那我个人其实也是满足了小我,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那我告诉大家,今天曼德拉坐牢27年,为了南非,其实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今天德丽莎修女贡献她们,浪费自己一生的青春时光,其实她是自私自利,我们更看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与“七珏别书”,为了国家与爱情分离,其实他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许他是不喜欢他的老婆吧。对方立论的第四个根据点是告诉我们,今天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有重叠性,有重叠性又怎么样,我们姑且承认有重叠性,也不代表两者之间没有矛盾性,如果之间有矛盾性要被迫一者要做出牺牲的话,为什么这个还叫两全呢?对方辩友的整个理论其实只有几个,对方一辩提出来说,人有社会性因此可以两全,人有社会性可人也有恶的本性啊,有恶的本性不也就有时候就伤害了群体利益啊,人也有极度善的本性啊,他们会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那除了社会性之外的这两个性是不是说明了不可以两全呢,对方一辩的第二个理论是告诉我们说,其实一个人作恶,他作了恶之后,最后会给人推倒下来,因此那个不算是个人利益,那我们看看实际例子,苏哈托一开始作恶的时候,垄断了30多年来的国库,这个是个人利益,他作恶了,因此这一方面是个人得利,群体失利。到最后群体把他给推翻了,结果他个人就损失,群体就得利,不就说明了一者进一者退吗,这还叫两全吗。对方二辩告诉我们,今天人们需要群体,人需要群体就代表说可以两全吗,我们很多时候是需要群体,但是因为我们需要群体情形之下,我们牺牲了局部的个人利益,为什么不叫做牺牲呢,对方三辩则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可以两全,只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的理论有什么不对,让我们看看他们举出了什么,他告诉我们说苏哈托只是一个个人,但是苏哈托的个人利益算不算是个人利益呢,他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不是我们的定义,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全,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义我所予也,利亦我予也,两者所予,都是个人利益,这一点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各位雪亮的眼睛相信看得出来。我方之所以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其实我方一辩到三辩的理论是给予我们发觉到历史发展有五个规律,没有办法解决,其一,群体利益的大方向和个人利益的小方向没有办法统一,群体利益的方向与众人的大部分意愿为准,但是如果个人有一些和大部分相违反的怎么办,请对方四辩帮我们解释一下。第二、资源有限,如果资源有限的话,我们分给谁好,集体还是个人呢,土地征用法令,就是要对方四辩解释的。第三、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时候,一些伟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例如说曼德拉这些人,对方辩友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他们是不必要存在的呢?第四、第五则是说明,个人的价值和欲望是多元的,在这一方面,我们没有办法达到统一,又怎么两全呢,今天说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能两全,不是说他们两个极度冲突,而是要告诉大家,考量现实的情况需要我们个人做出度让的时候就做出度让吧,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毕竟是一个崇高的精神,有时候个人利益要得到保障的时候,那社会就承担一点社会的风险吧,这也是我们个人所应得呀,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胡渐彪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四辩王筱青同学做最后的总结陈述,时间是四分钟,请!

王筱青:各位大家好,也谢谢建彪,在开始之前,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样东西,这是我临行前,我的导师送给我的,他是想通过这个卡片告诉我,人生就像这颗五角星,那这五个角就代表我们人生的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包括家庭、朋友、社会,这是集体的,包括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包括我们对教育还有职业的追求,这代表个人的,而在这颗五角星的中心呢,是这五个角相交的那一个点,也是支撑这颗五角星的中心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个中心点就是我们的精神自我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不断的相交,相容,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谈的两全。而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两全的支撑点,我们人生的五角星就会失去平衡。当时我想啊,我们汉语中有两全其美这个词,那教授如今让我做到五全,谈何容易呢?可是当我们看到社会每天都在进步,我们个人在不同的群体中每天都在不断的成长,当你看到这种进步和成长的时候,您还能得出像对方同学那样的结论吗,其实我认为,我们辩论双方只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意见分歧,那就是对利益和两全的理解不同,让我们先来谈利益,对方同学对利益的了解过于狭隘,认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什么也不能丧失,这哪里是在追求利益,这分明是在追求不劳而获嘛。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呢,那只要在过程中,我个人利益有损失,那不论我结果获得什么样的大利或最终利,这就是个人利益的损失,而我方认为,为失而得不是失,而您认为的不失就得,是不劳而获,是唯利是图。另外我还想要提醒对方同学,对方同学把英雄和窃贼相提并论,这是对我们英雄的亵渎,我想提醒对方同学,我们今天对利益的讨论,一定是正当的和合法的,一定要符合社会功德的,所以对方举的大量的事例都过于偏激,没有普遍性,这也代表了对方同学立论的片面。
让我们再来谈两全,对方同学始终通过强调个人和群体利益的矛盾性来证明不可以两全的观点,而对方同学无非谈的是两不全和不两全,而我们认为两全有三个层次,第一、个人和群体利益都得到增加是两全,第二、个人利益不变,群体利益得到增加,也是两全,第三、群体利益不变,不受到损失,个人利益得到增加,这还是两全,只要任何一方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得以保全都叫两全,所以综上是对方同学对定义理解方面所犯的两个基本错误。我们承认个人和集体有矛盾性,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的情况,社会在进步,文明在推进,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心中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稳定,但是有心愿还不够,我们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那这个每个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就是对利益取舍的过程,而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会作出明智的选择,使我们人生的五角星,保持平衡,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筱青同学的陈述,那究竟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否可以两全,我们现在请评判团成员退席,去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观众朋友,我们稍候见。
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您正在收看的是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今天对垒的双方是加拿大温莎大学队和马来亚大学队,那究竟哪一方的辩词比较有说服力呢,我们现在请评判团代表钟志邦博士给我们进行评述,钟博士请。

钟志邦:各位敬爱的朋友,假使今天晚上我这个微小的个人有选择的话,我肯定要选择做新加坡的前总理,而不愿意当印尼的前总统,架设今天晚上他老人家有机会观赏这一场非常精彩的辩论大会的话,他一定感觉到非常欣慰,并且可能还会引用孔老夫子所说的那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因为今天晚上两支辩论队伍都是咱们的客人,谢谢诸位对咱们国家领导这么客气。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个漂亮,并且动人的口号,不断的在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群当中发动了具有魅力的功效,历史以来,的确有不少有志之士,甚至是普通的百姓跟平民,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作出巨大的无私的那种风险,人类的文明,古老的民族,之所以存留到今天,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些有志之士,或者苦劳大众,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做出个人的献身,这个是正面的。但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句非常动人,跟美丽的口号,在很多不同的情况之下,古今之外,也可以成为人民的鸦片,甚至是麻醉药,因此在很多的情况之下,有不少的单纯的,有心智的个人,的确尝试想为群体做出贡献,但是最终并没有完成大我,最终只完成了好几个大的小我,那这些例证太多了,如果讲下去可能在政治上可能太敏感。好多时候,这句话,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被利用了,人民被误导了。上面我讲这几句话,跟我们今天晚上的辩题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可以两全,这是正方的题目,反方的恰巧相反,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不可以两全,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题目好像是很简单,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群体,因此,个人跟群体很简单是对立的,表面上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因为这个题目本身,个人跟群体,就有某一种相关的复杂的关系,比如说群体可能是非常空洞的一个词语,群体可能是非常笼统的,假设没有个人的话,因此这个辩题就形成了复杂性了,因为群体本身是空洞的,所谓群体就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因此这个辩题本身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
现在我们看正反两方在辩论的时候,他们的技巧跟他们的内容是怎么样的,正方的同学一开始的时候就为辩题当中的一些词语做一些解释,比如说他们把可以两全的可以呢,解释说并不等于必然,那就是说,在很多的情况之下,也许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个人的利益跟群体的利益是可以两全的,但是个人利益跟群体利益,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之下绝对没有例外,可以两全的,另外方面,正方的同学在开始的时候,也为利益这两个字做了一些解释,利益他们说有大小之分,也有高低的层次,正方也强调,个人和群体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离开了群体,或者群体的利益,来谈个人或者个人的利益完全是空洞的,因此个人跟群体,包括个人利益跟群体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反方同学,一开始的时候,从辩论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明智的,就把这个全按照辞海也好,或者词源也好,解释成为完全,完善,完美,因此就很容易在辩论当中把群体跟个人两个对立起来,他们一直在强调,在绝大部分的情形之下,按照他们的例子,个人跟群体的利益是不能够两全其美的,就以例子来说,也许是反方在举例的时候对他们有例,他们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说,你看在这种情况之下,个人必须做出牺牲,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大我,或者是群体的利益,他们一直在强调个人跟群体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冲突,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最终第四位胡同学在总结的时候,还是坚持他们所理解的全,是完美,个人表现方面,我们评判认为,好几位同学的表现都非常非常的不错,但是在不错的表现当中,很可惜,我们评判团只能够选一位作为今天晚上最佳辩论员,我还没有宣布这位辩论员是那位同学的时候,让我用几个形容词代表评判的看法,他们说这位同学言论有内容,技巧高明,反应 快,有幽默,潇洒,有大将之风,大家一定很急着要知道这位我们所形容的最佳辩论员是谁,他就是反方的第四位同学胡渐彪,现在我把我们裁决的结果交给今晚主席,向诸位正式宣读。

主持人:谢谢钟博士所做的分析,我们也感谢评判团的所有成员。那么在宣布比赛结果之前,让我给大家预告一下,9月2号大决赛的情况,在大决赛中,今天晚上的优胜队伍将同中国武汉大学队对阵,正方的辩论立场是钱是万恶之源,反方的立场是钱不是万恶之源。好,现在我来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的成绩,评判团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一致同意,优胜队伍为反方马来亚大学队。祝贺你们!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加拿大温莎大学队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谢谢!
好,各位观众,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大决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