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司门口离户部巷:《论语》给我们语文教育的启示之天下情怀--董一菲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32:27
   《论语》给我们语文教育的启示之天下情怀

 

教育就是使人告别蒙昧,脱离凡俗,挣脱一己之羁绊,走向天高海阔的境界,拥有天下的情怀。

一、    天下木铎

(仪封人)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人是镇守卫国边邑的小官,这个小官吏却有一双看透凡俗的慧眼。他说,孔子是天下的“木铎”,也就是说孔子是天下的那一声召集百姓的铜铃,天下的警钟。“天不生仲尼,万古将长如夜。”

孔子本来在鲁国做司寇,五十五岁那一年离开鲁国周游天下,五十五岁,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是“知天命”的年龄了。

孔子是否真的听到了“天下”的那声召唤,将自己化作“木铎”,暮鼓晨钟,天地回响。

孔子是木铎,让天下的沉睡的人醒来,仪封人听懂了,就像当年函谷关的关令尹喜看到“紫气东来”一样,尹喜让老子写下《道德经》作通关文牒,为中国的文化留下智慧之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孔子早已穿越世俗一己的功利境界,拥有天地的情怀。如果囿于一己的得失,孔子只能是一介碌碌的官僚而已。

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小乘度己,大乘度人,孔子从此走向生命的“大乘”。

教师的职业是度人的事业,是大乘佛教的境界,是孔子天下的情怀。

教师的天职是育人的,语文教师更应该给孩子们一点高远,一点诗意,一点幻想,一点浪漫,让他们懂得仰望,珍重敬畏,遍施悲悯。

教师就应该是那一声“木铎”,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着的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万丈红尘,时代的河床浮满精神的泡沫,给学生一段痴骨,让他们可以超拔飞升。

孔夫子的木铎是天下最浪漫的木铎,雪月风花,云蒸霞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曾皙之志,更是孔子的理想。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为天下,孔夫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十四年啊!跋山涉水露宿风餐,只为天下苍生可以生活在春天里,人人得以诗意的存在,与青春作伴,浴天雨,沐天风,唱着歌生活,唱着歌赶路。

天下,是如此黑暗,黑暗得令人窒息,这是怎样的大孤独和大寂寞啊!鲁迅的“呐喊”,遥遥呼应的一定是孔子的“木铎”的天音。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在孤独中坚守,我们何尝不是在教育中坚守,做孩子精神家园最深情的守望者。

 

二、    凤游天地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子是一只美丽的凤凰优雅地飞过中国人精神的天宇。留下了梦,留下了美,留下了吉光片羽,留下了弦歌阵阵。

孔子通五经,贯六艺,《诗》《书》《礼》《艺》《春秋》,腹有诗书气自华,“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食肉味,诗意的栖居,就像远古时代丹穴山上的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天地为之久低昂。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孔子是情痴之人,他深深的陶醉,为《周易》增加了更多的神秘的色彩。

贯通“六艺”的孔子,也一定可以笔走龙蛇,可以百步穿杨可以歌哭,可以笑傲。

孔子的车队轰轰隆隆地走过中原大地,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子是凤凰,浴火重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师范院校的校训,也一定缘自于孔子的凤凰传奇。

孔子的杏坛属于春二月,杏树参差,阳光洒了一地。

孔子的教诲娓娓如春风,弟子或立或站,或弹琴铿然。

孔子的月光投向很远很远的天空,那里天张云锦,凤凰于飞。

            

  三、日月孔子

孔子是“日月经天”,是“江河行地”。

照耀和润泽我们心灵的世界,使中国的读书人讲究忠孝节义,讲究礼信廉耻。

在老杜的担当和忧愤里我看见了你。

在文天祥的汗青丹心里我看见了你。

日月孔丘,你使中国的文化有了崇高有了宏阔有了谦谦君子,有了死节之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是“士”的准则,也是“人”的宣言。

于是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产生无数仁人志士。

孔子的精神在庙堂催生“文死谏,武死战”的忠臣,在江湖便有了一诺千金,以生命相赠的侠客义士。

晋商是“儒”商,他们重然诺,重义轻利,八百里水泊英雄好汉揭竿而起,为“聚义”。

孔子正如颜渊所说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他像日光像月华照耀我们每个白昼和黑夜。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子张》)

那些为后世产生最深刻影响的人,不是用武力征伐世界的人,而是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就像我们永远记住孔子、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那样。

想起《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卦,唯一和学习有关的“蒙卦”,“蒙”是“山水蒙”,上艮下坎。是上为山下为水的会意,卦辞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启蒙或教育)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

教育就是唤醒,从蛮荒的山中引出智慧之水来。

教育是一种点燃,是一种濡染,是一种引领。

教师的情怀和境界非常重要,巍巍乎万世之师表的孔子有天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