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波尔克: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诞生地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4:20:12
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诞生地揭秘

        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是石家庄解放后我党、我军于1948年5月成立的重要机构,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承担着保卫党中央、组织生产、培养干部、管理城市、支援前线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对华北局、华北军区十分重视,刘少奇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薄一波任华北军区政委。在华北局的领导下,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华北人民政府成为新中国的雏形。华北局组织、培训了1.7万名干部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创建华北军政大学,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华北军区牵制傅作义部队,配合辽沈战役;出兵绥远;粉碎傅作义部队偷袭石家庄;发起平津战役……华北局、华北军区在特定的环境下发挥了突出作用,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可以说,它们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然而,这样的重要机构,它的诞生地在哪里?刘少奇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刘少奇传》和《刘少奇年谱》中对此没有记载。聂荣臻、薄一波分别是华北军区首任司令员、政委,在《聂荣臻回忆录》中和薄一波生前所著的有关回忆录中,对此都没有记载。在出版的有关华北野战军的书籍中,对此也无明确阐述。虽然这只是60年前发生的事情。但却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难见其真实面目。华北局、华北军区诞生地没有文字记载,不能不说是历史的缺憾。

  2002年9月,曾任聂荣臻元帅秘书的范济生、聂帅的女儿聂力将军沿着当年聂荣臻司令员战斗的足迹,寻访故地,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笔者从此接触这一历史谜案,并走访范济生和原华北局、华北军区其他工作人员,深入平山县南山坡,烟堡、王子等村庄采访,寻觅旧址、遗址,查阅有关档案资料,逐渐揭开了这一历史谜案。

  聂荣臻熟悉平山县的山山水水

  平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聂荣臻司令员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经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平山物产丰富,聂荣臻曾亲切地称平山是“晋察冀的乌克兰”;平山群众基础好,曾涌现出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和“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平山团。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担任晋察冀司令员时,先后在蛟潭庄、寨北等地居住和指挥战斗。那时,司令员经常只带一两个随员,在根据地许多村庄来往活动,不用过多地担心安全问题。

  1947年,刘少奇等率中央工委到达晋察冀,聂荣臻建议中央工委到平山落脚,因为平山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地形复杂独特,进可直进华北平原,退可人太行山和山西地区。在聂的建议下,通过派人实地考察,中央工委等最终选定封城,后迁到西柏坡居住、工作。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时,聂司令员正在阜乎城南庄居住,为了保卫中央工委的安全,司令员经常关注平山,部署工作。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平山县城周围的村庄给聂荣臻留下了深刻印象。

  平山县城,位于西柏坡通往石家庄(当时称石门)的中心地带,县城北侧是逶迤而下的滹沱河,县城南部4公里处是太行山余脉——东西走向的光禄山,向西北50公里是西柏坡,向东南20公里即是石家庄。平山县城和光禄山地区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扼平山西进之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山县城的东部有一个叫烟堡的村子,人口较多,是一个大村子。县城南是王子村,也是一个大村子。县城东南5华里处是里庄村,是一个中等村。这3个村子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阡陌纵横,从东至西依次是烟堡村、王子村、里庄村。从住房、粮食、饮水等方面都适合大量机关人员居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光禄山北麓依山势坡度自南向北缓缓而下,沟壑丘岭交错,那里地势较高,周围村庄和平山县城尽收眼底。若登上山顶,用望远镜望,则看得更远,西柏坡方向和石家庄方向也看得比较清楚。而从县城向那里看,则见不到人家。其实,在那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黄土沟中住着十六七户贫苦人家,都是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从周围村庄和外地搬迁去的。因为那里的人家都是依丘岭挖窑洞居住,洞口朝西或朝东,居住隐蔽,偶尔也有几处平房;饮水主要是靠挖旱窖(当地人称旱井)储存雨水解决。据原晋察冀四分区的干部讲,那里虽在空间距离上与烟堡村、王子村、里庄村都有三四华里的距离,但是属于3个村子的连接处,十几户人家并不属于一个行政村,而是根据当时住户所居住的土地所属,从东到西分别属于烟堡村、王子村、里庄村。1953年这十几户人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行政村,取名南山坡村。

  南山坡比较独特,光禄山是南山坡村的天然屏障。除了上述的情况外,那里在抗战时期,是躲避日军“扫荡”的好地方,许多人家都挖有地道,地道从家里的窑洞通向另外的沟里,遇有特殊情况转移脱险十分方便。日军“扫荡”期间,为躲避日军,周围村子的一些人有时到那里临时居住。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华北局、华北军区

  革命形势发展很快,1947年11月12日,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石家庄的解放,使原来不相接的我晋察冀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根据地连成一片。为了华北地区的统一支前、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等,1948年3月2日至27日,中央工委召开会议,讨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根据地合并问题和成立华北局机构,以及成立大党校、大军校和大党报问题,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华东局负责人聂荣臻、薄一波、彭真、陈毅和黄敬等参加会议。中央工蚕召开的这次会议延续了将近一个月,会议后期着手研究合并两个解放区的各项具体问题。中央工委认为,两区合并后,“主要机构均需迁石家庄附近,才便利工作。”会议讨论期间,聂荣臻根据所熟悉的情况,建议两解放区合并后的解放区和即将成立的华北局、华北军区的主要机构设在平山县城附近的烟堡、王子。中央工委同意聂荣臻的建议。会后,聂没有立即返阜平,而是当即召集平山当地干部,研究日后不久可能在平山县城附近的村庄进驻大量的军政干部工作问题,指示地方干部早做准备。
  4月中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前委领导翻越太行山,到达阜平。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抵达西柏坡,叶剑英率中央后委人员也同期抵达。中共前委、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分开了整整一年后又会合到了一起。西柏坡成了继延安之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作为晋察冀解放区的负责人,聂荣臻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除加强阜平的安全保卫外,为了西柏坡一带的安全,聂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加强平山县的安全、供应、交通、情报等工作。

  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阜平城南庄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聂荣臻和晋冀鲁豫负责人薄一波等都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正式决定建立华北解放区党政军机构。会后,中共中央于5月9日作出决定,并发各解放区:

  (1)晋察冀及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原隶属晋冀鲁豫解放区之豫皖苏解放区改隶属于中原解放区。原属太岳区沿同蒲路自赵城、洪洞以南直至蒲州以及路西各县,均划归晋绥解放区管辖。原隶属晋绥之太原附近各县,则划归华北解放区管辖。

  (2)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中央局合并为华北局,以刘少奇兼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以刘、薄、聂及董必武、彭真、叶剑英、徐向前、滕代远等17同志为委员。

  (3)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

  (4)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边区政府暂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以董必武为主席,黄敬、杨秀峰为副主席,宋劭文为秘书长。

  中央还委托华北局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和华北大学。

  华北局、华北军区的筹备和成立

  党中央作出建立华北局、华北军区的决定后,华北局、华北军区的成立进入正式筹备阶段。当时聂荣臻司令员正在阜平城南庄负责毛泽东主席的安全保卫问题,不能立即赶往平山参与华北局、华北军区的筹建问题,用电报和电话联系,要求晋察冀解放区的干部积极配合筹建工作。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主要由刘少奇和薄一波负责。薄一波生前回忆,“毛主席、党中央要少奇负责这项工作,并要求同时筹办面向全党全军全国的党校、军校和党报。少奇同志为此召集了一系列会议,从政治、组织、经济等各方面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在筹备期间,薄一波和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滕代远、杨秀峰、黄敬等已先后从邯郸武安一带移居平山,当时薄一波进住王子村,其他同志和机关工作人员住烟堡、孟岭、王子、七亩、高村、寺庄、里庄、孟堡、东冶和冶河西的范西冶、杨西冶等村。在烟堡尖尖山下,工作人员盖起了80多间平房,作为日后华北局、华北军区司令部办公使用。

  华北局、华北军区成立的筹备会议于5月18日在烟堡村召开,刘少奇、聂荣臻、薄一波等参加了筹备会议。考虑到正式成立大会参加人员较多,农户院子较小,且烟堡村子不便于躲避飞机轰炸和其他安全保卫等因素,筹备会议按照原计划,正式决定成立会议在烟堡村西南3华里较为隐蔽、安静的地方召开(即今南山坡村)。

  5月20日,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杨秀峰、滕代远、黄敬等100多人齐集南山坡村李书书家的麦场上,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5月9日关于成立华北局、华北军区的决定,宣布成立华je局、华北军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等。会议首先由刘少奇说明两区合并意义、方针、任务。刘少奇指出:“华北解放区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四面八方都有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对敌人实行攻势,华北是个中心,这一特点决定了华北解放区最巩固,故中央才搬到这里来”;“华北的方针是建设的方针,进行土改,发展生产,训练干部,以便支援前线,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基本方针。我们现在建设的各种制度将来要为全国所取法。我们从陕北出发,落脚华北;今天又从华北出发,走向全国,故华北工作带有全国性意义”。其次,由薄一波传达中央指示:一、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去;二、老区在现有基础上,把工农业生产增长一寸;三、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同时,向与会代表报告合并后的解放区耕地面积、人口、出产等概况。为了把工农业生产增长一寸,必须做到:实行精兵简政;合理使用民力;所有党政民人员应至少拿出六个月时间进行生产;不再增加人民负担。与会同志一致同意所提出的方针、任务,大会于当日闭幕。当晚,召开华北局常委会议,讨论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各部门机构及负责人选问题,作了初步决定,送请中央核示。

  会后。聂荣臻、滕代远赴中央汇报并返回驻地,5月26日,华北局再次在这里召开常委会议,根据中央指示,最后决定:一、华北局机构组成、负责人选;决定华北党校、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大学、《人民日报》负责同志人选;重新划分省区;会议还决定,为加强对石门市委的领导,任命聂荣臻兼任石门市委书记。二、华北军区机构组成、具体各部门负责同志人选。三、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组成机构、具体各部门负责同志人选、两个边区政府合并的步骤。会后,华北局、华北军区驻在烟堡村,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驻在王子村,统一后的华北党政军领导机构开始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华北局、华北军区成立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当时会议地点没有一个正式名称,所以在194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区合并问题的报告》中没有提及会议地点,只汇报了会议情况。更由于事隔久远,聂荣臻、薄一波在生前撰写回忆文章时一带而过(《聂荣臻回忆录》中只有“军区驻地烟堡”字样),没有提及详细的会议地点和会议情况。随着岁月的流逝,会议地点成了令人费解的悬案。
平山县南山坡村村民们的回忆

  据南山坡村靳全贵、贾三喜等回忆,那年(1948年)春天,十分干旱,村民们的自备旱井水勉强够自己家用。5月10日左右,晋察冀四分区的领导和居住在王子、烟堡村的干部来到南山坡,了解了村子情况后,召集南山坡的十多名青壮年,说:这里十分安静,适合“办校搞培训班”,只是饮水困难,请大家到村北4里外的黑水沟用扁担挑泉水。这里的村民十分贫穷,土改都分到了土地,对党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听说党要在这办培训班,热情高涨。靳全贵、贾三喜、贾金山、靳老片等十多名青壮年,来回8里,担了七八天水,把一担担清澈的泉水倒在靳老片家的早井里,四分区给每人挑水工十几斤小米表示致谢。同时按照要求,李兰兰家的儿子李更书、儿媳刘瑞芹搬到别人家临时居住,李兰兰家和北邻靳全贵家的闲置窑洞被打扫得干净干净。随后,分区派人从乡亲们家借桌椅板凳,把床、桌椅板凳和有关生活必需品安置在李兰兰家(两个儿子李更书家、李书书家)和靳全贵家。李书书家的麦场上搭起了遮阳篷,并放了桌椅等。与李书书家一小沟之隔的靳老片家新挖的窑洞,则成了办培训班的临时食堂。
  乡亲们回忆,5月20日那天,小山村突然来了许多穿灰制服的人,他们有的骑马,有的乘车,有的步行,齐集村东南李书书家的麦场,“开会办培训班”。当时的警戒哨放在光禄山顶和离会场3里的烟堡岸和南山坡村北东坡。会议开了很长时间,当晚还开会。过了几天,叉开会议。与会人员集中吃食堂,并集中在李更书、靳全贵、李书书家休息。从那以后,南山坡这个小山村经常来往穿制服的共产党干部。至今,能记起姓名的有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黄敬、宋劭文、邓拓等。

  那次会后,聂荣臻、薄一波长期在烟堡村居住。为工作方便,薄一波的母亲在南山坡村居住,聂荣臻、薄一波则常到僻静的南山坡村,并时常居住。邓拓也在村子里居住,时任华北局研究室主任。开始人家不说,乡亲们也不多问,后来时间长了,接触多了,才慢慢知道,住李更书家的是聂荣臻司令员,住李书书家是薄一波政委。住郄双锄家的是邓拓。山里的农民世代为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很少联系,当然不知道这些共产党干部的背景和名气,只知道他们是共产党的大干部,是为贫苦人打天下的,对他们格外亲热,称他们为聂司令、薄政委、邓主任。聂司令、薄政委、邓主任穿着十分朴素,常常帮乡亲们干农活,和乡亲们拉家常,感情日深,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情谊。

  偶然的机会揭开谜案

  青山不语,大地无声,近60年过去了,淳朴的乡亲们也不知“共产党在村子里开会办培训班”到底是干什么的。时光任苒,南山坡村村里许多老人带着美好的记忆和疑问一个个离开了人世,小山村里亲眼见证这一历史事实的老人也所剩无几了。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培训班”则成了谜案。2002年秋,事隔近60年,当年聂帅秘书范济生和聂帅女儿聂力将军重访烟堡后来到南山坡村,寻访旧址和当年的房东。当了解到当年的十几户人家已单独成为南山坡村,房东儿媳刘瑞芹和郄石北等几个上年纪的乡亲,对当年的峥嵘岁月仍记忆犹新时,不仅感慨万千。

  2003年11月,当南山坡村民代表赴京拜访范济生老人耐,范老忆及当年,十分健谈。范老回忆,1948年5月20日华北局、华北军区在平山县南山坡村召开成立大会。若不是范老身边工作人员担心范老年事已高,不断暗示来访者离去,范老还会回忆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乡亲们这才知道,他们所说的“共产党在村子里开会办培训班”,即是在这里召开的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成立大会。之后的连续开会即是华北局常委会议。他们所说的乘车的、骑马的人中就有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等人。

  当我们将《聂荣臻回忆录》和《七十年奋斗与思考》(薄一波著)请南山坡村刘瑞芹老人看时,老人翻看着书中的照片,当看到一幅3人照的历史照片时,老人浑浊的眼睛顿时发出异样的神采,并毫不犹豫地指认:这一照片是1948年10月聂荣臻、薄一波、滕代远在聂荣臻住处(即李更书、刘瑞芹夫妇家)的伙房前拍摄的。几位领导人面向西拍摄,背后是低矮的伙房和房东种植的洋姜,滕代远背后偏黑处则是窑洞口。村中上了岁数的老人也证实这一照片是在村中聂荣臻住处的伙房前拍摄的。至此,这一重要的历史照片终于有了准确的拍摄地点——平山县南山坡村聂荣臻司令员住处的院子里。

  2007年3月20日,范济生再次回忆,并为我们回信:成立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的干部大会,是在南山坡村召开的。确定在此召开干部大会的原因是,当时华北第一兵团正发起临汾和晋中战役,敌机时常在烟堡村上空飞过,为安全顺利的召开大会,故选定了比较隐蔽、村子目标较小、环境幽静的南山坡村。

  应该准确地说,1948年5月20日华北局、华北军区成立大会在平山县烟堡村西南3里处(今南山坡村)召开。

  颞荣臻、薄一波等在烟堡、南山坡的日子里,华北党政军机关干部进驻了平山县城一带约20个村庄,孟岭、马山、七亩、高村、寺庄、里庄、孟堡、东冶和冶河西的范西冶、杨西冶等村都有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以烟堡、南山坡、王子为核心,形成了华北党政军的办公区域。其中,烟堡是华北局、华北军区所在地,王子是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后为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里庄是《人民日报》社所在地,孟岭是《解放军画报》社所在地,高村为华北局党校所在地,这些均有据可查。这些村庄(华北党政军机关办公区域)与西柏坡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中直机关办公区域)相呼应,使平山县一时成了中国的“红色首都”和华北党政军的中心。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西柏坡运筹帷幄,聂荣臻、薄一波等则在烟堡、南山坡、王子村领导着华北党政军的工作。刘少奇、董必武长期住西柏坡,分别担任着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常来烟堡、南山坡、王子村开会,指导工作。

  烟堡、南山坡、王子等村庄是有幸的,它们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荣,承载了华北军民的渴望和梦想。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等在烟堡、南山坡村、王子工作时期的建树,是他们革命生涯中光辉的一页。

  平山县烟堡村、南山坡村、王子村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他们将永远与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政治风云如何变化,这些村庄都一直为曾拥有的光荣而自豪。

  历史应该铭记:平山县南山坡村是华北局、华北军区诞生地,也是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的诞生地。

  名不见经传的平山县南山坡村,在华北党政军史上应该有其浓墨重彩的一笔,1948年5月20日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在此合并,华北党政军的历史从这里掀开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