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最短的动物排名:“我爸是李刚”自有其新闻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39:32
 

“我爸是李刚”自有其新闻价值

作者:方礼纲 2011-4-4 18:11:10 发表于:博客中国

“我爸是李刚”是一个闻名中外、体现中国官二代跋扈以及国人对特权痛恨的符号性网络名词,3月28日,《河北法制报》一篇报道似乎对这一词汇的“语境”有新的认识,但笔者认为,纵观事情的过程,无论这句话的语境为何,都不妨碍其新闻传播的价值。

首先,最需要厘清的是“我爸是李刚”这句话是真还是假。显然这个已经很清楚,李启铭的爸爸的确是李刚,李刚也的确是保定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而北市区也的确是案发所在地,前来接警的警察也的确是李刚的属下,这说明李启铭没有说假话,网络上的传言也没有造假。

其次,要看这句话是当事人主动说出还是被动说出。按《河北法制报》的报道:接警“一进屋就看到一个年轻男子从学校值班室里间出来,边哭边说他错了,他叫李启铭,他爸是李刚,说话时带着酒气,而且语无伦次。”尽管这句话明显地有修饰的痕迹,把李启铭描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乖乖孩子,而且精神还有点不正常,但毕竞,还是肯定了李启铭首先自报家门:“我爸是李刚”,北市区的警察谁不知道李刚?

第三,李启铭当时说出“我爸是李刚”时到底是怎样一个场景,在什么场合说,只在一个场合说还是在多个场合说,说了一遍还是几遍,他首先是对警察说的还是对别人也说过,这不能光听警察或保安的一面之词,当时应该还有许多在场的群众,特别是首先在“百度贴吧”发贴的那名群众,以及当时围观的群众,怎么不去听听他们的声音,现在只由警察及与警察有利害关系的保安来“还原”现场是不全面的。

第四、当地警方当时不出来解释,为什么现在时间已过去五个多月又回过头来纠结“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的语境?,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件事,这件事涉及的已不是他爸是李刚,而是李刚本人,那就是李刚涉嫌参与逼供的“王朝抢劫案”,《河北法制报》这篇报道的出现当然有为李刚减压的期待,但很可能事与愿违。因为,无论“我爸是李刚”这句话有还是没有,都与李启铭案件的定性以及王朝案的真相没有关系。因为法律在这件事上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第五、作为当事人的李启铭、李刚本人并没有及时站出来辩解、澄清,到现在也没有,而应当保持中立的公权机关没有必要为原告或被告任何一方大包大揽,过度关怀,登报“正名”,如若一定要这样做的话,为何不去采访原告,也去听听原告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听听死者家属对判决是否满意。

事实上,我们从校园撞人案的前因后果中,已看出了“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当初所发生的作用,它客观上为李启铭争取宽松有利的环境、为李刚从中斡旋提供了便利,赢得了时间,我们已见证了李刚的活动能量,见证了李刚当初以极快的速度取得了当事人的谅解,并为儿子的最后判决提供了有利的呈堂证据,尽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无论李启铭当时是“张狂”的还是“心神不宁”,是有意还是无心,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确说出了“我爸是李刚”,而且这句话起了作用。因此,没有自身利益诉求的公众对“我爸是李刚”的追问并无不妥,这既是他们的权利,同时事件本身也很有新闻价值,它向社会传达了一个声音,那就是,特权意识和特权行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仍然存在,但老百姓要对它说不,全社会要引起警觉,法律要与之保持距离,制度要对它亮红灯。从这种意义上说,只要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公众即使问责过头一点也应当宽容,不必上纲上线。因为,消除特权,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