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在南海上的博弈:中国美国小学生守则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57:56

中国美国小学生守则差异 网友热议中美学生守则

摘要: 中国教育论坛网友普遍认为,美国小学生守则更贴近小学生实际,而中国小学生守则在表述上比较政治化,学生难理解。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 ...

                               

 

 中国教育论坛网友普遍认为,美国小学生守则更贴近小学生实际,而中国小学生守则在表述上比较政治化,学生难理解。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对此,不少专家指出网友一边倒的看法或存在误读。其实,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学校细则,包含了具体的规定。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1.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空洞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可以发现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口语化的表述及其简单易懂的要求,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版的小学生守则就显得过于抽象空洞、刻板教条,“遵守法律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有网友认为,凭小学生们对言语词汇的“一知半解”,根本难以“参透”守则的“高深内涵”。     甚至有网友还评论说,“美国小学生守则像个聪明的老师引导孩子怎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地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 ”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也在其新浪微博上转发了此图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1700多条转发,557条评论。   网友一边倒的看法存误读   面对网友一边倒的看法,沪上不少校长和老师都表示,相比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的确较为抽象,但家长和网友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除了小学生守则外,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学校细则。在学校细则里包含了具体的规定。 ”瑞金二路小学校长王平表示,准时到校、上课举手发言等诸如此类的内容,不少学校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国家站在宏观的角度制定守则,地方和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具体规定,这其实是并行不悖的。 ”   王校长还指出,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学习准备期,学生们都会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学生守则,加强对其理解;也会学习学校细则,用微观具体要求充实宏观的概念。     “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从内容上看,更像是中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少小学老师读完对比后表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20条,对学生日常行为作了细致的要求。而 《守则》是一个总纲,代表了一个大方向,守则订得太细不现实,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育特色和理念制定校规,这样比较好操作。       家长渴望教育更贴近实际   此外,一些对美国教育文化有所了解的校长还表示,其实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这样不对等的对比,本身就有失偏颇。   “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中国的小学生守则非常宏观,涵盖了学生发展目标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市教科院科研处处长吴增强老师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文化传统与表达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网上对中美学生守则的热议,也说明了家长希望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实际,口号、教条少一点,更具可操作性。      

“中美小学生守则差异”缘何存在误读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得网友一边倒的板砖:中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然而,不少专家却指出,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美国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而我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同样细致。

  在美国这样一个连各个州府都能自定法律的国家,很难想象,小学生行为会有一个全国统一标准,所以“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说法还是可信的。我们在微博上所看到的图表也的确有可能只是某一个学校的行为规范。而在另一方面,我国也制定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中“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等要求也同样具体可行。

  那么,为什么同样存在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而网友们却要一边倒地认为“美国的月亮圆”呢?

  若干年前的“青歌赛”上,评委余秋雨就质疑:为什么所有的选手都是朗诵腔、抒情调,套话、空话像模板一样成了选手们表达的规范。可见,这不是一个两个年轻人的问题。

  回忆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时代的发言,到工作经历的报告,大家所使用的口气几乎一致。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是,某大学校庆上,居然有5位官员的开场都是一模一样:“金秋八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堂……”

  这样的话语体系固然有它历史的原因,但是,时代既然在进步,社会既然在开放,我们的思维就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语境当中,我们应该向这种虚伪的语言方式表达拒绝的态度。“中美小学生守则差异”的热议,算是其中的一次发声。

 

中国教育论坛推荐资讯一一改善教育传播思想一一更多精彩请点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