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自由光国产视频:069用暗示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03:46

    用暗示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们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暗示”可以分:“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消极的暗示: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暗示"的错误。

  
  “暗示”法一:使孩子积极做功课

 


  1. 母亲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 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
  2. 对待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一样, 逐渐地孩子就会变成优等生。
  3. 让孩子具体想象做功课会得到的好处。
  4. 故意让孩子不做功课, 也是一种矫正不想做功课的[ 暗示疗法 ]。
  5. 孩子发劳骚不想做功课时, 故意说:[ 反正你就是这样的小孩 !]
  6. 偶尔说:[ 你去玩玩吧 !]反而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7. 当孩子不想做功课时, 让他整理桌子, 以培养想功课的情绪。
  8. 当孩子做功课的引击尚未发动时, 让孩子先拟定功课的预定表。
  9. 因不擅长的科目而陷入低潮时, 让孩子暂时只做擅长的科目。
  10. 对于不能专心做功课的孩子, 让他抽签选择先做哪一科。
  11. 父母批评学校或老师, 会使孩子讨厌老师与学校, 也讨厌做功课。
  

   “暗示”法二:使孩子听从劝诫

 


  1. 借着第三者传达母亲的担心给孩子知道, 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满。
  2. 和孩子发生对立时, 可利用信函或日记传达你的想法及心情。
  3. 要让情绪激动的孩子坦然接受, 就要用比平常低的声音说话。
  4. 先说父母的失败经验再进入主题, 孩子较能接受父母的劝诫。
  5. 对[ 孩子的诱惑 ]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孩子自然会忘记。
  6. 以提议或商量的语气提出意见, 孩子会感觉是自己所下的决定。
  7. 想给孩子很多注意事项时, 先限定于一个问题。
  8. 对孩子强调[ 你一定可以做到 ], 孩子会有不想辜负你期望的心理。
  9. 纠正孩子时, 不要说[ 别做什么 ], 而要说[ 应该做什么 ]。
  10. 孩子失败时, 不要指责, 只要要求他再做一次, 自然可以减少失败。
  11. 对孩子的细小过错, 要当场劝告, 较大的问题则过一段时间再劝告。
  12. 以[ 现在也不错, 但是还要更好 ]的方法劝诫, 孩子会更乐意接受。
  13. [ 你太邋遢了 ]的指责性词句, 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性暗示。
     
  
     “暗示”法三:导引孩子意愿

 


  1. 为了让孩子向讨厌的科目挑战, 可把喜欢的科目留到最后才做。
  2. 要让孩子做不太喜欢的事情时, 可以说[ 隔壁的小朋友也做…]。
  3. 给孩子太好的环境, 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孩子的意愿。
  4. 在孩子的房间贴上他所喜欢的明星或风景照片, 可提升其向上心。
  5. 对于妄自菲薄的孩子, 要经常使用鼓励的语句。
  6. 如果在孩子面前常说[ 反正…]等话语, 孩子就不会努力。
  7. 有时用[ 你要考虑妈妈的想法 ]等哀求性刺激疗法也很有效。
  8. 当孩子反省时, 父母可以采取出其不意的方式。
  9. 使用报酬诱饵时, 其报酬要有具体形象, 以引导孩子提高意愿。
  10. 有时候, 不妨利用假日, 一家人去爬山或看辽扩的海洋。
  11. 对于孩子提高意愿去做的事情, 都要给予评价。
  12. 赞美孩子时, 必须由衷地表现出和他一样高兴的心情。
  13. 故意责骂过于自信的孩子, 激发他的自尊心, 以促其提高意愿。
  

     “暗示”法四:使孩子自动消除不满情绪

 


  1. 由父母选定选择条件让孩子选择, 使孩子有参与的意识。
  2. 有时候干脆装作接受孩子全部的要求。
  3. 先倾听孩子的不满, 让孩子发泄欲求不满的情绪。
  4. 对细微的不平或不满, 要夸张地重视。
  5. 即使孩子的要求过于无聊, 母亲也要以认真的表情倾听。
  6. 对于孩子不当的要求, 不妨附带提及比他要求还高的条件。
  7. 让孩子自己思考不能的理由, 再冷冷地说:[ 不行就是不行 !]
  8. 要阻止孩子的任性, 不要提善恶, 而只刺激孩子的损益感情。
  9. 对于孩子的不平不满, 不要全面否定, 应先肯定一部份。
  10. 对孩子提出的[ 朋友都有 ]的理论, 以[ 也有人没有 ]对应。
  11. 安排发泄情绪的另一个场所, 孩子的不满就能解除。
  

      “暗示”法五:解除孩子厌烦心理

 


  1. [ 只做三十分钟的功课看看 !]给予几个小目标。
  2. 不要让孩子在做功课时的休息时间发呆, 而让他做一些杂事。
  3. 让孩子拥有每天都必须做的简单事情。
  4. 做功课当中的点心或宵夜, 具有[ 再继续做下去 ]的暗示效果。
  5. 趁孩子还感兴趣时, 利用[ 中断效应 ], 宣布[ 下次再继续做 !]
  6. 当孩子因做功课而感厌烦时, 可利用溜狗等做适度的运动。
  7. 孩子若说[ 做功课真辛苦 ], 不要附和他, 应说[ 那并不痛苦 !]
  8. 孩子开始懒散时, 就下最后通牒:[ 现在不做就来不及了 !]
  9. 如果挑唆孩子可以失败, 孩子就会忘记厌烦, 而想重新再挑战。
  10. 将不同性质的科目组合起来, 让孩子达到调剂情绪的效果。
  11. 当孩子开始感到厌烦时, 可改变做功课的桌子和地点。    
  
    “暗示”法六:解除孩子紧张与不安

 


  1. 对于因犯了错而强烈不安的孩子, 安慰他,人总是会犯错的 。
  2. [ 只不过是考试而已嘛 !]母亲的一句话可以使孩子轻松下来。
  3. 对孩子说:[ 考完试我们一起去吃冰吧 !]以改变孩子的情绪。
  4. 孩子在兴奋状态时, 故意以缓慢的态度对应。
  5. 对因时间而焦躁的孩子, 称一小时为六十分钟, 可减轻其心理负担。
  6. 孩子害怕失败而感到不安时, 尽量加以赞美。
  7. 对害怕陷入低潮的孩子, 先给与简单的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劣势。
  8. 容易紧张的孩子, 让他在纸上涂鸦, 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9. 孩子呈现焦急和战战竞竞状态时, 教他慢慢吐气使之缓和。
  10. 孩子为了考试而紧张时, 母亲可以试着故意说错话。
  11. 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 平常给他带吉祥物。
  12. 孩子太紧张时, 让孩子说出自己紧张的情形。
  13. 给孩子和紧张感完全无关的小小欲望满足, 就能解除其紧张。
  

    暗示”法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

 


  1. 让孩子用非整数的时间, 拟定做功课的时间表。
  2. 将闹钟铃声作为上床时间, 以决定结束做功课的时间。
  3. 孩子精神散漫时, 让他听一会儿时钟的滴答声。
  4. 做功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时, 试着用嘴巴念出内容。
  5. 无法热衷做功课时, 可将预定表加以改变。
  6. 限制[ 只有一次而以 ], 孩子反而会产生自动自发的情形。
  7. 平常就培养让孩子帮忙做家事及所规定的工作习惯。
  8. 对无法认真准备考试的孩子, 不妨积极地劝他猜题。
  9. 做功课之前进行固定的仪式, 就能马上集中注意力。
  10. 担心的事情太多的时候, 不妨先着手做所担心的事。
  11. 对于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 不要以时间而用数量来拟定计划。
  

     

       暗示”法八:使孩子摆脱困惑

 


  1. 为选择甲或乙而困惑时, 针对孩子会选后者的心理加以询问。
  2. 为了升学或就业而困惑时, 应诱导地问:[ 要考私立或公立 ?]
  3. 对到处碰壁的孩子说:[ 假如甲不行, 还有乙和丙 !]
  4. 为了考公立或私立学校而困惑时, 断然地说:[ 你适合考私立 !]
  5. 孩子走头无路时告诉他:[ 这时反而可以发挥二、三倍的实力 !]
  6. 对于孩子更高的欲望, 加以封锁地说:[ 不能再高了 !]
  7. 故意装作没看到, 以消除孩子的迷惑。
  8. 当孩子迷惑时, 早上让孩子打开窗子看看充满生气的外面。
  9. 让孩子看漫画或幽默笑话, 以克服想不开的情形。 
  
 
  “暗示”法九:使孩子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1. 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宣布目标, 可促使孩子向目标挑战。
  2. 让还子学习柔道等运动, 不仅能缎练孩子的身体, 也能振奋精神。
  3. 看到孩子气馁, 就加快生活步调, 以造成积极的态度。
  4. 平常就让孩子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
  5. 对于畏首畏尾的孩子, 偶而让他一到早就去上学。
  6. 对于畏首畏尾的孩子, 尽量让他和积极的孩子交往。
  7. 培养让孩子写舒展且大的字的习惯。
  8. 对于有气无力的孩子, 不要用[ 你不要有气无力 ]的负面性暗示。
  9. 上餐馆时, 让孩子冒险选择他从未吃过的菜肴。
  10. 对不擅长带头做事的孩子, 试着刻意让他帮忙做家事。
  11. 欲使孩子活泼发言, 应常问他不能只回答[ 是 ]或[ 否 ]的问题。
  12. 即使最后需由父母决定的事情, 也要故意询问孩子的意见。
  13. 孩子被赞美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会自我扩大而变得活泼。


  “暗示”法十:使孩子更有自信

 


  1. 偶而刻意给可以做得很好的课提, 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2. 孩子正向困难问题挑战时, 故意忽视错误, 只赞美做得好的部份。
  3. 不要赞美结果, 而赞美过程, 孩子就会产生肯做就会成功的自信。
  4. 为了避免指责成为负面暗示, 所以在指责前先赞美。
  5. 赞美优点比指责缺点, 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6. 告诉孩子[ 只让你考一流学校 ], 使他产生向二流学校挑战的自信。
  7. 父母说出[ 没出息 ]一句话, 会使孩子真的没出息。
  8. 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事物受到毁谤, 孩子会感觉自己也被毁谤。
  9. 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 比直接责骂孩子更伤孩子。
  10. 掌握一些幸运事迹, 告诉孩子[ 你走运了 ], 孩子会增加自信。
  11. 孩子对于前途快丧失自信时, 提醒他以前所获得的成绩。  
  
   
     “暗示”法十一:解除孩子自卑感

 


  1. 常说[ 绝对 ]的语句, 会使孩子的自卑感逐渐淡化。
  2. 对于只获得五十分而沮丧的孩子说:[ 已经五十分啦 !]
  3. 要拒绝时, 应该附带提出[ 因为… 所以不行 ]的限制条件。
  4. 避免孩子只注意[ 做不到的部份 ], 而留意做到的部份。
  5. 将缺点看成优点, 孩子的自卑感会减轻。
  6. 针对孩子的自卑感, 让他阅读伟人传记。
  7. 故意指责成绩好的孩子, 而让丧失自信的孩子解除自卑感。
  8. 不管多么微小的事都无所谓, 让孩子感觉他具有特别的技能。
  9. 孩子失败或做错时, 强调[ 运气 ]也是一种方法。
  


     “
暗示”法十二:矫正孩子缺点

 


  1. 在孩子面前指出其它孩子的缺点, 也能收到控制的效果。
  2. 对于缺点多的孩子, 告诉他他会很有前途, 以鼓励他。
  3. 安排孩子去传达其它孩子的缺点, 孩子会主动矫正自己的缺点。
  4. 孩子为了缺点而烦恼时, 将缺点转为优点。
  5. 不要直接矫正缺点, 而排除藏在缺点背后的欲求、不满。
  6. 如果孩子常常失败的话, 应暗示说:[ 失败也无所谓。]
  7. 惩罚或威喝的暗示, 如果煤有偶尔加以使用, 就会减弱。
  8. 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缺点, 而利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较好。
  9. 对于孩子的反抗, 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加以压制。
  


      “
暗示”法十三:使赞美具真实感

 


  1. 和孩子的父亲、祖父母并肩作战, 使赞美词成为事实。
  2. 藉第三者所说的话, 淡化孩子的疑心。
  3. 先指第三者的缺点, 赞美词才会更有真实感。
  4. 将孩子的优点浓缩成一点加以赞美, 会感觉全部都被赞美。
  5. 赞美孩子时, 至少赞美三个优点的方式非常有效。
  6. 他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 坦然地加以接受。
  7. 孩子做好事时, 刻不容缓的赞美孩子。
  8. 在别人面前赞美孩子时, 孩子被赞美的喜悦会加倍。
  9. 赞美孩子时, 每次的赞美词要有变化。
  由此可见,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从而避免了鼓励和表扬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真实的判断,教育孩子要慎言慎行。
  来源:太平洋亲子网编译.   

返回顶部

一、学会做孩子的律师,千万不可做孩子的“法官”。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对孩子施加影响与教育,不了解其内心世界是无从谈起的。而要了解孩子,第一要诀就是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值得信赖与尊敬的朋友。
  优秀的“律师”总是能从自己的当事人角度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这样才能打好“官司”。所以,要积极影响孩子,就要先当孩子的“律师”。
 1.如何真正尊重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尊重”的含义包括“尊”和“重”两个方面,“尊”是指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的人看待,“重”是指对孩子的一切——思想、情感、愿望、喜好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
  2.如何建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的威信决定家庭教育的效率。
  什么是“威信”?
 “威”指的是对原则的坚持,“信”指的是对承诺的信守。
  有关专家对父母权威的来源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认为只要从“来源”出发,注意自己的言行,即可在孩子的心目中建立威信。

 
二、学会做孩子的“啦啦队”
  千万不可做孩子的“裁判”。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竞争与拼搏的旅程。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
  但是,父母一定能给予孩子一种力量,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种力量就是“啦啦队”的力量。
  我们应将自己的位置摆到看台上,远距离地进行助威,无论孩子是处于优胜者位置上,还是暂时落后,都应当给以积极的掌声,因为孩子要走向成功的终点,不能没有父母的“加油声”。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做出积极的选择。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把“自信心”当作教育的灵魂,或者说,孩子没有自信心,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最有成就的成功教育家刘京海认为:“人是怎么生活的,靠自我概念!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你才会像个好人一样去生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你便会像个坏人一样生活。所以,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能人!这就是自信心,人格的核心也是自信心。10岁左右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自我概念,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1.如何发现并赞美孩子?
       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大加赞扬。
有的父母会说:“我怎么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怎么夸奖他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他还差远了,我怎么表扬他呀,一表扬不就骄傲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当然,并不是说父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定不对,关键问题是您“挑剔”的是什么。如果您“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您传达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信息。如果您“挑出”的是孩子的优点,那么,您自然会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2.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一个自信的人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失败的,而失败恰恰是对人自信心的挑战。一个人是否养成了有毅力的、顽强的习惯,关键是看他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何面对失败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父母亲应当认识到的是,失败究竟是什么?失败就是指预定的目标没有达到或者达不到,或是受到打击或者陷入困境等。一般来说,失败总是先于成功,过不好失败关,就很难实现成功。失败不是一种静止的局面,它还会发生变化。它不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使你一败涂地。如果你的态度正确,就可以反败为胜,态度不正确,那就会受到更严重的第二次打击,失败是会发生连锁反应的。
  其次,父母亲应当和孩子共同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在挫折面前,父母与孩子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锻炼强健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三、学会做孩子的“镜子”
  千万不要做孩子的“训兽师”。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认识自己都是依据他人的反馈而实现的。孩子的自我意识的提升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需要父母的“反馈”作用,也就是镜子的作用。
 1.如何和孩子沟通?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止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另外,在倾听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
  孩子最令人惊异也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全新的,他们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那样新鲜的想法、观念和情绪,这些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了。“停下来”或许孩子将会给你带来另外一种美感。
第二步:等一等。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他说出口的话并不真是他所想的,而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即所谓的“口不择言”。这个时候,父母凭着孩子一两句话是很难得出正确判断的。也有些时候,孩子说出口的话因为没有经过逻辑组织,在父母听起来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急躁。不要听了孩子一两句话就大叫:“什么,你舒舒服服呆着,爸爸妈妈挣钱养活你,你还过不下去了?”也不要指责孩子说话的方式:“你究竟要说什么呀?要说话就好好说,别有一句没一句的!”这样的批评足以让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说话的自信。
  不妨等一等,听孩子把话说完,或者说,听孩子说出全部事实。

第三步:自己来。
  有些时候,我们听孩子诉说了事情经过和他的想法,事情也就完了,但有时,为了解决问题,或者为了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需要再加一笔。这一笔加得到位,那就是画龙点睛,要加错了,那就是画蛇添足。
  一个建议是父母尽量少用自己的嘴巴给孩子提出指导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你依然做一个倾听者,并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做简单的引导。父母说得再多,孩子未必听得进去,而经过他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则会真正成为他自己的经验。
  所以不妨采用“自己来”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父母亲仅仅是倾听者。
2.如何把握惩罚的分寸?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但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1)关键是保持冷静
  明确你惩罚孩子的目的,你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要“教训”他,你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切勿惩罚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很难控制自己的怒火,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放在怎样逃避父母的怒气之上,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为。
 (2)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3)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一是让孩子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想想怎样改正。
  二是让孩子写封信,说明自己做错的事,以及准备做些什么改正。
  三是让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向受害者赔礼道歉,如果需要,陪孩子一起去。
  四是让孩子用零花钱赔偿弄坏的东西,或者将拿走的东西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