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夔牛位置在哪:中医药研究思维方法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01:29
l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研究拓不开思路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1 资历权威,思想疆化
中医药能延续至今是采取师承传授的,师承传
授还是以世袭传承为主,所以祖传中医成了整个社
会的主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自的中国
处在一个被列强认为的中亚病夫时代,缺医少药成
了整个中国的社会问题。旧社会吸毒、娼妓泛滥,
性病在全国蔓延,野战区除战伤外,疟疾发病率也
不断,虽然西药抗菌素、抗疟疾药疗效好,见效快,
而且方便。但量少不能保证供应,成了当时供需非
常突出的矛盾。中医药在这个时期就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在某些方面
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在防病治病方面疗效稳
定。无反弹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就是中医药几
千年来能得到传承的原因。中医古籍历来是片语
千言,深奥难懂,对中医药能全译的人不多,一知半
解者却大有人在。加上对理化科学又不懂,要与西
医药相比较.对中医药优点又说不清,道不明,要讲
中药的疗效,又没有西药快。要把中医药纳入科学
之列,讲不清科学在什么地方。直到今天还有不少
所谓权威还是在用疗效和不良反应来说明中医药
的作用,不能用理化说明中医药的优越性。由于中
医历来是师承制的传授方式,认为资历越老知识就
越多,经验就越丰富,老中医药人员对西医说的一
些病名有如小字辈学中医药一样,即使有些创新的
想法也不敢提。对中医药的研究又照搬西医药的
方法,对于这种自封自闭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医药
的发掘和发展。例如,现在讲的高血压需长期服药
的说法,按中医的理论评价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从
事中医药研究的人,丢掉中医的审证求因理论不
说,就是用现在生物力学的观点终生服降压药也是
一个错误,又有谁去问责他的正确与否?没有。还
有的人认为这就是权威结论,故中医也跟着喊高血
压要长期服药。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失去了自我,丢
掉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这一基本原理。由于思维
方法上的错误,出不了成果,从来就没有人怀疑方
法上的问题,并且还认为研究是采用西医的方法不
会有错,离开中医药的特殊性去研究中医药的本
质,是造成中医药至今走不出自我认识误区的关键。
1.2知识贫乏,思维局限
医学不论是中医也好,还是西医也好,不应是
个单一学科,而应是一个综合的多学科知识结构。
现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不仅仅是缺乏其它与学科相
关的知识,就是本学科知识都单一得无法形容,研
究生从硕士到博士大多如此。如中南大学的张功
耀先生,作为一大学教授,连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与
科学的关系都搞不清,提出中医不科学的谬论。专
门从事化学专业的方舟子博士,连中药方剂功效的
化合作用都不懂,从方药中进行单味药的成分分
析,得出的结论是无科学可言,但他却不懂中药成
分水解后的化合反应作用。更有甚者,我们的所谓
院士先生也来跟着托盘。从这三个例子来看,说明
了现在有的教授、博士和院士的知识是如此贫乏。
由于知识单一,思维也就无法拓开,这就是我们常
说的井底之蛙之见。由于是这种知识结构,研究者
就局限在从人体研究人体,从药物成分研究药物成
分这个狭小的圈子内。中医早有“天人合一”这一
人与自然的科学论断,西医不懂“天人合一”这一人
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也丢掉“天
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在研究中医药的
过程中去找什么所谓的重复性,标准化的模式方法
论,忘记了人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也忘记了地
域差异和生活习惯。从这些研究中就可以看出,我
们整个中华民族知识的贫乏到了真假难辨,好坏难
分。人家说你科学你就科学,人家说你不科学你也
认为有问题,对中医药从来就无自信和知识自主的
精神,特别是现在数据对比科学的统治,完全违背
了中医药的哲学理论基础,照搬、照抄、照葫画瓢受
入制约的研究学风,这是中医药研究走不出局限性
的又一大误区。
1.3 中西方文化混淆不清,因果关系本末倒置
科学是讲原理的一门学科,不论什么原理,都
是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有
各自的背景,例如汉语与英语在语法上就存在相当
大的差异,英文的主谓倒置是造成一些医学术语因
果关系混淆不清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高血压肾
病与肾性高血压的问题,按中医审证求因和生物力
学的观点,高血压不是一种病,是一个症状,是什么
原因导致血压高,应该是有其原因的。肾脏疾患不
应由血压高引起,而是肾脏疾患导致血压增高,这
才符合中国的文化哲理。现在西医讲的并发症,据
我们临床观察,基本上都是发生一种疾病后用药导
致的药源性疾病。如服降压药导致血糖高,下肢浮
肿,肾功能损害,性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中医对这一现象也视而不见,同样跟着喊高血压肾
病、糖尿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本末倒置,其概念
也模糊不清,从而就出现了理不顺,说不清的病因
病理关系。用中医胸痹去套冠心病,咳嗽去套支气
管炎,消渴去套糖尿病。这种抛开中医药基本理论
去套单个疾病的方法,可以说永远走不出科学与文
化的混淆圈子。物理化学不是西医的发明,是西方
医学借助物理化学发展了它对人体的认识,如分子
细胞学,生物化学等。人体解剖是在我国医学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医学懂得从其它学科中去研
究中医药,如“天人合一”理论,就把自然环境、地
域、气候、哲学、数学、元素等来说明人体生理特点
和病理变化。反而现在的研究走不出实验室这个
小圈子,用对比数据说话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药,失去了中医药固有的因果关系。如用光学仪器
对一个咳嗽病人进行透视或CT检查,它的报告结
果是支气管扩张,肺纹理增粗,肺部可见阴影或肺
气肿。西医用这一检查结果诊断为支气管炎或是
肺炎,肺气肿等,这个结论在中医来讲能说明什么?
中医理论就什么也说明不了。因为中医就没有这
方面的研究和认识,就只能按西医的病理变化来作
支气管炎或是肺炎论治。如果按因果关系来讲,对
于这个诊断结论是不科学的,支气管与肺的异常是
病理变化的果还是疾病产生的因。西医就不清楚,
西医也不讲这个因果关系。但中医就必须讲因果
关系,因为中医的基本理论就是审证求因。支气管
纹理增粗、肺部的阴影或肺气肿是一个病理变化结
果而不是因。如果按照片结果去诊治,一个普通的
咳嗽也要治它个半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按中医
的理论看待咳嗽,就不单纯放在支气管和肺部的照
片上,它会从全方位去查证引起咳嗽的原因。我们
的研究为什么不从科学文化的内涵去看待疾病的
因果关系,放着这一科学理论不用,偏偏要去学与
本研究无关的所谓科学呢?中医药研究必须走自
主科研之路,如中医讲的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就要
采用解剖和生理进行论证性研究,临床医疗的误诊
误治就会大大降低,医学理论也就会跃上一个新的
台阶。由于中西方文化概念混淆不清,模式医学理
论阻碍了医药学的发展。
2方法与建议
针对中医药科研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
从研究方法上下功夫。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为基础,建立病因诊治为基础的中医药自主科研思
路,要从现在本末倒置所谓科学的病理控制思维中
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医药的特殊
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才能对疾病做到见果查因,从
因找果,否则就会出现只重表面现象不重病因诊治
的所谓主导医学。这种方法既给病患者带来经济
负担,更重要的是给病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只
有审证求因,追根究底这个中医药的精髓,才能解
决就医难、看病贵这个矛盾,才能真正体现中医药
的科学价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
2.1 走出资历权威的束缚
对于权威这个问题.在人们认识上又出现了偏
差,大多把老资历作为权威的标准。权威是什么?
权威是在人们没有分争的事实中产生的信任。权
威是真理,真理是没有弯路,没有妄言,在实际工作
中能使他人得心应手,具有永久性的指导作用的指
挥者。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有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的胸怀与气魄。作为研究者要有标新立异的思维,
因循守旧是走不出模式小圈子的。拓不开思路谈
何研究?特别是资历更束缚人的想象力,权威更走
不出模式思维。如按西医的方法去研究中医药,即
使失败了,认为有照可参,有据可查,更不怕他人嘲
笑自己的无知。这种思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中
医药的研究,如腰腿痛,原来想到的是肾虚,现在想
到的是椎间盘的问题,作照片检查发现椎问盘突出
的话,就再也不进行分析,就认为是椎间盘突出所
致,故一个腰腿痛成了赚钱的好病种。按中医审证
求因,辨证论治的理论,就应去查腰腿痛的原因,痛
的部位,痛的性质。椎间盘突出的原因等等,绝不是
凭一张照片就下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结论,椎问盘突
出是一个病理变化,什么原因引椎问盘突出?这是
中医诊病必须履行的一个过程。因为成年入有相
当一部分人都椎间盘突出,并无任何不适症状。我
们从事中医药的人员也同样只看照片结果,不问结
果原因,认为照片就是科学,权威就是真理。如果
走不出所谓科学与权威定论的束缚,中医药研究就
永无出头之日。
2.2要有一批坚信和知识渊博的中医药人才
去从事中医药的研究
研究人员应具备渊博的全方位知识,还应有避
免外界干扰的思想境界。现在有一股怀疑中医药
的无知者在干扰中医药的发掘,而从事中医药工作
的人也跟着喊中医药不科学,中医药不能量化,把
病人感觉的头昏脑闷,无法量化指标来怀疑中医药
的科学性。你说象这样的人能研究好中医药吗?
病人的感觉要量化,不能量化就不科学,试问入的
思想动态能量化吗?如果不能量化就不科学的话,
那么研究人的思想动态的社会科学也成了不科学
的伪科学。中医可从患者的嘴唇青黑,舌体胖大知
晓胃肠患病,为什么就不借用现代的彩照将唇舌异
常拍照,来作为诊断胃肠疾病的证据。量化的指标
到底能说明什么?就血糖高的问题而言,血糖高于
6毫摩耳就认为是异常,但有的人如果低于7毫摩
耳就不能活动,不能说话,如果保持在7—1l毫摩耳
之间.他就能打球、钓鱼,按量化指标来衡量,你说
哪个数据算正常?中医药研究不能用单纯量化指
标来束缚自己,要有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的人
去从事中医药的研究。不能象方舟子一类的研究
人员去从事中医药研究,他们只能从分子数据这个
机械的知识中寻找答案。因此,从事中医药研究的
人员首先自己要对中医药有高度的认识,要有坚信
中医药的科学价值还没被发现,需要我们去发掘她
的这种精神,要有在知识海洋中翱翔的知识素养去
发掘中医药奥秘的信心.而不是怀疑中医药的科学
性的人去研究中医药。
2.3做好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树立吸他人之长
补已之短的学风
中西医结合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也是科学
技术的结合。中西医结合不是现在的中学西,西学
中这种结合,更不是西医诊断,中医处方上的结合,于是要从科学文化的内涵去结合。如中医提出动
物肝补血的问题,用中医药理论就无法说清楚,美
国化学家佐治.迈诺特和威廉.马费根据中医动物
肝补血的理论,他们对动物肝进行分析,发现有一
种可以补血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维生素
B12。维生素B12主要是参与骨髓生成红细胞,这
种解释比单纯用肝补血解释要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从这个事例说明,我们要善于吸他人之长补已之
短,既不能把他人的长处排除在外,也不能全搬他
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要走好做活吸收、消化、借
鉴、创新这盘棋。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要提高对理
化科学的认识,区分物理化学与西医的关系。借助
理化等其它先进学科的知识,推动中医药科研跃上
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