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统司司长:中国人的假货之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49:47
        为什么国外厂家给我们的产品是次等货?是因为他们没有好货吗?不是。他们向欧洲、美洲,甚至东南亚其它地区输出的都是质量过硬的产品。是因为我国人民没有维权意识吗?也不是。我国公民也会因进口的商品质量不过关而坚决的投诉他们、跟他们打官司。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其中主要因为是在我国我们接触的假货、山寨版实在太多了。就算是在国外有可能成为残次品或过时的淘汰的产品,到了我国,我们使用之后还是觉得比本土的同类产品质量要好得多,不论从质量还是从售后服务都是如此。而且状告本土厂家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有可能会吃官司,受打击。状告国外厂家的话不管官司赢与不赢至少不至于被诬陷蹲班房,半夜被人砸玻璃、有人打恐吓电话、街上被人围殴。所以,群众们在购买一些商品时,还是会优先考虑进口产品的。
        中国的假货充斥着社会的整个市场,我们早已习惯成自然。不论它是产自私营厂家还是国营大企,都有可能出现以次充好或者完全“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的现象。至于事例就多了,我也不再多说了。我们的人民早已不再把希望寄托在质量监督局、工商局等等这些监督管理机构上,我们已经习惯于受骗上当。至于买来的商品过不过关全靠自己的眼力、经验以及运气。曾几何时,在国外,中国给外国人的第一印象除了人口大国外就是造假大国了,而“MADE  IN CHINA"也成了假劣伪冒的代名词。可以说中国厂商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眼中是毫无诚信的。这是由于普通厂家的错误还是国家管理而产生的问题暂且不管,但这终究是我国国家形象的污点。我举个例子吧。记得十几年前我国的羽绒服在俄罗斯是非常畅销的。很快,在东北华北地区就出现了若干直接向俄罗斯供货的生产厂家。俄方也下了大批订单。可是,在第二年很多商家就开始在羽绒服里面掺杂棉花以取代羽绒欺骗俄国商家,还嘲笑俄罗斯人智商太低“被骗了还不知道”,又过了一年,在所有厂家满怀信心的翘首以待俄国商家再下订单时,俄罗斯商人已经与其他国家的厂家达成协议,不再与中国商人谈判了,即使我国厂家说明将价格降到最低也无济于事。为此,许多厂家提前生产和囤积的大量羽绒服全部被积压在手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从那以后,俄罗斯商人也很少再与中国厂商合作或往来了。中国商人为了赢得短期的有限的经济效益是以自身信誉为代价的。同时也失去了大片大片的俄罗斯市场和俄罗斯人的信任。
        国外厂家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的“入乡随俗”向当地的质监部门上缴“学费”,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个把自己企业生产的残次品当作达标产品以正常价格销售出去的巨大市场。因为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见识到了堪称世界上质量最差的商品和态度最恶劣的中国特色售后服务。国外企业家相信在他们眼中的残次品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质量也绝对可以媲美本土的所谓“省优、部优、国优”或者“免检”产品。而他们的售后服务也必将远远超过中国国内厂家,尤其是那些国营大企的服务质量。在中国市场中占领一定份额并不是难事,只要肯花钱,地方政府自然会在各个方面给与许多优惠政策,并长期为之“保驾护航”。虽然中国在法律方面在对国外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后关于索赔方面有一定要求,但毕竟法律是有人来执行的。只要公检法机构不执行,那么法律也只是一个摆设、一纸空文而已。有时,他们的产品的确在设计、性能或其它方面有致命缺陷时,这些商品会在全球进行召回,但中国也永远是最后被召回的一批。国家政府机构的不作为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对于国外问题商品的索赔成功率,这是某些政府公务员在坑害自己人,出卖国人的利益来赢得个人的福利。 假如测试各个国家人民的“自愚”指数,那么中国一定名列榜首。因为我们宁愿相信只是外国厂商在欺骗我们,虽然心里面早就知道自己只是一些官员谋取私人利益的牺牲品。
        假货的盛行早已不是一时半刻,而监督机构的失职也不是一次两次,我们见惯了,绝望了,想开了,也就不再愤愤不平了。毕竟,国外很多产品相对于国内的同类产品质量还是好多了。就像现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样。
        如果有人问“你会在意日本的核扩散,害怕来自日本的核污染吗?”
        我会回答“并不在意。相对而言,我更为在意的是我吃完这顿中餐后,是否还可以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