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win7系统下载:周之良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4:00:20

周之良教授

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呢?我当年是北师大教育系毕业的,都学过教育学。学习科学还没有象样的关注,后来找到了中国老祖宗最早的一本教育学是教纪而不是学纪。教育学是科学,学习学也是科学。可惜这门科学我们研究的比较少,现在还拿不出像样的专著来。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呢?这是时间发展的需要。上世纪后半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有教育家说这是教育的一次革命。过去说太阳围绕着地球转,现在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转。过去学校是围绕教师、教材、考试转,现在倒过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转,你看这像不像革命呢?科技革命的兴起从上世纪后半期已经蓬勃发展了,使知识的无限性与人的学习有限性的矛盾更加突出了。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有人叫知识爆炸等种种说法,爆炸不大好听,因为我不太战争。这是一个比喻,新知识、新技术特别多显示着知识的无限性。而人的学习时间却是有限的,矛盾更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无论怎么样加班加点、加课程、加教材,你也决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课程讲完全。

    所以我们要调整一下思路,我们不那么灌输知识,灌了半天说不定新知识又出来了。我们换个思路教孩子会学习,将来他自己做,这我们不就解放了。教材出版的那一天就落后了,印刷周期也很长还得编、还得审,还要补充新教材。北师大现在晚上有两节课,这是中国孩子最累的。教育改革绝对不能是搞加法,我们换个思路也不简单的就是搞减法。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教育家提出人要终身学习,学校的学习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教育家们提出来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把学会学习提到一个生存的高度,我们就慢慢学吧,也不行。美国有一个学者写了一本书,也翻译成了中文。其中提了一个公式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等于文盲,不但要终身学习你还要有方法,你慢慢的学,变化思路太快,你跟不上等于灭亡。学习要社会化、社会要学习化,文凭还是重要的,但是作用有限。社会即将从学历社会、文明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文凭说不过去很难保你一生,而学习能力却是终生有用的。终身学习理念提出来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新观念都出来了,这里面有很多。

    这首诗是我瞎编的,我觉得新时期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终身学习的启示,乐学是优秀的品质,会学是人的核心能力。人的体制有很多,乐学就是一种优秀的体制,他学习一辈子都会进步。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各种各样的能力,我觉得会学才是最重要的。不怕不懂,会学就比什么都好。各个老师都身经百战,执教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终身学习理念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人人都是,而且始终是学习者。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同,过去我们在学校学习,现在在教师的岗位学习,当了官,当了部长,你在部长的岗位上仍然需要学习。大家一辈子的身份有很多的变化、角色有很多的变化、职务、职称都有很多的变化,祝各位都能升官。但是学习是终身不变的,我们见过很多不太好的官胡说八道乱决策、瞎指挥,他为什么瞎指挥呢?他忘了自己是谁。小时候读了几天古书,老先生我虚幻若无,我找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后来我觉得你始终定位自己是学习者你就可以了,倾一生之力你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了吗?谁都学不到,我们就老老实实的学习。

    我们始终要学习,搜狐让我去做节目,我说一个问题,什么能伴你走完人生的全程呢?其实挺简单也不太好回答,什么能伴你走完人生的全程呢?老师不能教你一辈子,再好的学生三年以后你毕业了,就是学习。对不对?职务有变化、工作岗位有变化、职称有变化,但是只有学习是不会有变化的。你说我的观点新吗?一点也不新,只不过是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学校的教育,我们可以做什么样的规定,有什么样的功能,我觉得其中一个功能应该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要说孩子现在学习,还要考虑孩子的将来,所以我们要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对于教学的再认识,到底什么教学呢?有一个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教书。我觉得教学陶行知先生有一个介绍就是教学习学。我们教学在大辞典上说就是教学生统一,它没说什么意思?我现在觉得陶行知先生说得更好理解,要有教也要有学,不可分割。教什么呢?教学生学。学生成为一个很好的学习者,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所以在八十年代我就大声疾呼重教轻学,在北京一个国际会议上我听到美国教授讲,他说美国也是这样的,重教轻学。关于如何教我们有一大堆书,关于学生如何学有很多文章跟中国的差不多。怎么教呢?一大堆的理论,怎么学也有点不是特别好。最近几年一直有人写文章批评这个观点说不能够老反对重教轻学,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是重学轻教了。其中写这篇文章的是北师大的教授,人家不一定是冲着我来的,让学生自己讨论说三打白骨精也不错,她要吃唐僧肉还要把母亲接来,说明白骨精很有品质,只要标新立异就好胡说八道也行,我们说三打白骨精好吗?

    我的意思是教跟教学,还是教与学的统一,不可偏废。所以我希望大家学点辩证法,掌握点辩证学。科学发展观其实就是一个辩证的、系统的思维。但是我个人认为好像现在重教轻学的倾向还是比较难以扭转的,老师就喜欢满堂灌,我问很多同行说你怎么教,你们班的学生怎么学呢?我的学生好好听。如果你那里已经是大放羊了,老师都不敢讲了,那是重学轻教。

    现在学习既然如此重要,请教各位一个问题,现在有多少学生爱学习呢?爱学习的孩子多吗?有多少呢?我在内蒙听课一位教授坐在后面,我说多少呢?他说是5%,说5%也许是太低点。好像很多学校的校长没有真正的统计,大概是20%以下。不过他也在学习,为什么呢?不学习是不是好事,我不学习家长不干,老师逼你,学生是被动的。所以我们教育界有一个词我觉得应该关注,就是学源性困惑。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如同受罪,他干嘛呢?回家以后妈妈爸爸肯定要责骂他,说慌就不诚信了,小孩为什么不诚信呢?他是因为你非要我90分,我现在考75分,回家不敢说。学源性困惑可能是现在很重要的问题,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但是其中一个问题是我们教师没有注意帮助学生好好学习,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怎么指导学习呢?我们曾经对学生提出过很高的要求,必须好好学,必须如何如何,怎么帮助他学好呢?怎么指导孩子学习呢?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做法,现在还要提倡头悬梁、锥刺骨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还提倡这个吗?当时还真修了一个名胜古迹,说这个山洞就是谁在这里头悬梁、锥刺骨。我没去过,上面写的是安徽的。现在还有提倡这个的吗?困了就拿锥子扎腿,让你睡不着。有人说这也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还要继承吗?我们现在没有头悬梁、锥刺骨,我们教师不能这样做。但是还有变相的体罚,靠惩罚能解决问题吗?不好好学习我就罚你,错一个字写一百遍。

    前天我去北京郊区上课,路上的一个老师跟我说,我叫我儿子错一个字写十个,我说你还行,河南有一个错一个字写四百个字。这个同学遇到困难今天晚上写四百肯定写不完了,咱们帮助他写吧,写完了还不认识这个字。过去通过打手叫戒尺,戒尺这个东西最早是宗教过来的,现在喇嘛教仍然是这样的,你看这么多小喇嘛在这里。不听话、答的不对就打你,现在古玩收藏当中还有明朝的戒尺。我们的古典收藏有戒尺那么长,那是古代的教师错了就打。中国古代的创造性是很强的,后来就不行了。

    怎么指导学习呢?讲的越多越好吗?孩子不爱学习我就多讲,真的讲的越多越好吗?讲的越细越好吗?讲多了、讲明白了等于孩子就学会了吗?那不一定。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就批评过我们的教育是听教育,老师拼命的讲,孩子拼命的听,中国的孩子最发达的五官就是耳朵,就是听。有专家做过调查,有听力偏好的学生比例是最低的。杜威先生讲这话,我觉得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怎么指导学习呢?我们要研究一下学习的机制,学习机制要求三大块:

    第一,学习的生理机制,比如说脑子。

    第二,心理机制,研究认知结构、认知过程。

    第三,思维科学。因为钱学森先生很多年前就倡导要完善思维科学,而且他有一个预言:形象思维可能会有重大的突破。然后后来倡导大智慧学,可惜我们没有把他提出的这些意见落实和具体化。学习是生理问题、心理问题还是思维问题呢?集合这三者,学习心理学也很重要,思维也很重要,它都是建立在生理科学的基础上。“友善用脑”的教不等于学,学习必须通过学生独一无二的大脑来完成。刚才李老师组织翻译的问题,独一无二这个词,也就是通过你自己的脑子来完成。

    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活动包括学习活动要反映自然的规律。中国人对于用脑研究的不多,因为中国有解剖学是近代科学才有的。古人把学习不叫用脑,他叫用心。孟子讲心之管则思,现在科学证明心是管循环的。中国的汉字都用心字旁,愉快、生气、怨、怒。凡是跟思想情感有关的汉字全是心字偏旁。情感是心字旁、爱情心字旁,(繁体字中间是心)。凡是跟思想情感有关的,包括思想也是心字旁,全是心字当底。古人认为这都是归心管,现在科学认为这归脑子管,这都是近百年演变过来的。

    人的脑子重量占体重的2.5%,脑子还真不重。但是血流量占心脏输出量的20%,需氧量占全身的20%到25%,氧气大部分供给脑子,脑子缺氧据说四分钟就会死亡,所以脑子有病得赶快治疗。葡萄糖消耗量占全身的65%,我们身体上的一大部分转化为葡萄糖供给给脑子。我们要认识脑,然后友善的用脑。“友善用脑”要提出建立大脑健康的理念,这个很重要我们要研究什么是大脑健康,什么是有利的因素,什么是不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可以帮助大脑建立起信息通道、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不利因素就是通道组合起来,信息就难以输入、难以处理。有利因素是什么呢?不利因素是什么呢?我在这里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在发的材料中看到。

    “友善用脑”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习潜能,教会学生轻松而自然的学习。按照这个有益于大脑健康的事情来做,然后学习就可能是轻松而自然的。“轻松”这个词,各位赞成吗?咱们能落实吗?有的人特别强调压力是学习的敌人,不轻松给你增加了压力,压力多了以后必须会不利于大脑健康、不利于信息的输入、处理,这是有生理做根据的。我为什么反对变相体罚,还不光是从人道的角度来说,还要从生理规律来讲。孩子一恐惧,大脑输入中断,绝对提供不了信息,孩子错了你怎么办呢?你得讲个故事。你一定给我记住,你今天再写不出来我不给你饭吃,孩子两手冰凉、浑身哆嗦。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得符合自然的运作规律,有的人老强调学会放松,不要施压力,而且要帮助孩子采取若干的方法来学会放松。概括起来就这么几条:

    第一,做脑保健操。我们放近视眼有一套脑保健操,其中包括活动手指头,手指头动绝对有利于脑子的健康。一位美国人跟我说东方人了不起,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中国人吃饭用手、打算盘用手,这个是说笑话。现在我们不打算盘了、也不用筷子了,我们用勺子了,所以现在我们会越来越笨。明天我们到回龙观参观他们有手指操,我很感谢这些老师。

    第二,听节奏舒缓的音乐。音乐归哪个领域呢?大家都觉得是归右脑管吗?错了,音乐在脑子里面一半在左、一半在右。听音乐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所有的大科学家都是音乐家。我们的左右脑很多是有重叠的,特别是音乐这部分。所以有的实验证明音乐对数学的提高是有道路的,千万不要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功课忙听什么音乐呢?功课越忙越听音乐,传说爱因斯坦写《相对论》的时候,写不出来就出去听音乐。

    第三,调整呼吸和姿势。

    第四,喝清水。

    第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调动多种感官,我们过去的听觉效应是单一的,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是五大感官。但是还有第六感官,那就是想象力。我们能不能用多种感官记住一件事呢?我们能不能用多种感官呢?比如说三种以上把这个事记住。能够把信息变成动作吗?能够把某一个信息变成一个形象吗?能够把某一个信息变成一个活动吗?这里面有很多事要做。调动多种感官就可以了,比如说有的老师总结叫动口交流、动手制作、动情表演、联动创新等等,调动了多种感官,效果就大大增加了。由听力的教育变成其他的教育,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都有可能提高。

    从理论上概括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参与程度跟人的接受程度是正相关关系,参与越深接受就越深。不参与,老师讲我听,接受的程度确实很差。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人们能够记住什么吗?你听到了一点只能记住一点,也有的专家说比例数大概是15%左右,这只能是左右很难绝对精确。你看到能记住一些,为什么看比听要记住的多一些呢?因为我可以横着看、侧着看。你做的大部分比如说70%,美国有一个青少年科技馆,前面有三句话就是这样的,你听到的一点,你看到的一些,你做的大部分。有人说听到可以记住15%左右,看到的是25%左右,做过的可以记住75%左右,这仅仅是一个数字仅供参考。

    最大化地设计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哪些是学生可以参与的呢?为什么多感官教学有效果呢?因为它能更有效的激活大脑,把枯燥的东西变成多姿多彩的,形成超强的记忆力。比如说语文课搞的历史剧可以做一点表演,这样可以使记忆力和创造力得到很充分的利用,因为把大脑更充分的激活了。除了调动多种感官之外,还要探索思维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这个问题我讲不清楚。因为中国的思维科学还正在建设过程当中,思维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这里只讲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问题。但是比较起来中国的教育更重视抽象思维,讲理念、讲概念,然后是死记硬背。其实形象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研究思维科学的人说形象思维跟抽象思维比较起来它的历史更久、能力更强、效果更加好,这三个“更”老师赞成吗?

    历史久,我们在远古的时候没有抽象思维,当时还没有文字,但是已经有形象思维了。能力更强,抽象思维很难记的东西,形象思维能记住吗?效果更佳。三个更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因为这个思维科学确实是比较新的东西,我也说不清楚,提出一个信息请各位思考。我们做一个实验看看形象思维是不是那么重要,文字是对形象的概括,学习文字仍从形象开始,文字与形象相互转化。请大家闭上眼睛,我现在说水果,你的脑子里出现什么呢?柚子、苹果、香蕉,一说到水果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字有没有草字头呢?

    我们再实验一个,现在我们说化学你的脑子里面想到什么了呢?我在师大做实验,学生说想到了原子弹,那个是比较厉害的。如果我现在说一个孩子,你肯定想出一大堆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小伙子。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能不能把想法画出来呢?老师讲学生记,记笔记大一二三小一二三,你把记的东西或者是想的出来不一定都写出来,画出来可以吗?这样的话形象思维可以更强、更佳。

    (PPT)思维导图,这是北京远大职高画的一门课叫《插花艺术基础》。还有一个讲插花艺术这门课,这是八个大花盖,是八个部分。西方插花、现代插花、东方现代插花等等。每一个花里面有一个小分支,比如说现代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和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个指的是结构,他们用这种方式记住,可以吗?我不管画的是否好看,只要你觉得有助于你记忆就成功了,因为也不是为了展览。

    (PPT)这是初二的小同学画的数学运算,这边是五个法则,这边是运算的规律,中间是路,那就是混合运算怎么算?这是北京地大附中的孩子画的,数学在他的脑子里面是枯燥的东西,他变成这边是旗子,那边是其他的东西,中间是汽车。这是我们学物理的机械图,有动能,也有自由锥体等等。这个不是展览的,只要你觉得这个有助于你的记忆就可以了。因为你现在说机械能肯定把若干的物理现象记住了。这个思维导图是多种多样的,一棵大树有很多树枝和树叶把这个结构记住了,这个符合大脑的运动规律,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按照英国一位专家的说法,就是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易记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彩色强调它的形象性、易记强调它的思维性。刚才有的图结构比较好,有的图的结构也不算太好。

    思维导图的特点,我个人觉得是两个:

    第一,概括性。这么多的知识,你把关键词、关键的东西概括出来,概括性按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抽象概括能力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思想和记忆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概括最本质的东西,思维是要筛选出来的,概括能力强的人可以发现特点和发现规律。

    第二,有序性。比如说树枝和树叶有一定的规律连接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是放射性的立体结构,脑子里面就是这样的,它喜欢建立连接,所以叫知识树也好把其他的东西连接在一起脑子好记。思维导图也有很多的特点,也有很多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还有一个挑战性的观点,把一堂课、一本书变成一摞薄纸是可能的吗?我看到这句话直打哆嗦,可能吗?要是你真能很好的概括,把它的基本体系树枝、树叶全部都概括的话是有可能的,但是不容易。书并不是越厚越好,读书不是越读越薄吗?过去我们读书是一大堆,现在读越读越简单,为什么呢?就是你把最主要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个学习过程不只是高效率的,而且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思维导图简单说就是路线图。今天我去天安门选择什么样的路线,你画的好看也好,不好看也好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会学习的核心不就是思维呢?思维能力强不就是人长大了吗?知识很重要,知识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更接近智慧,李荐主任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他提出了人脑有异,图不同一。我们介绍思维导图,不是大家都照着这个画,因为人的脑子各有特异,不一样,所以图也不一样。

    “友善用脑”感觉倾向不同类型,有人是视觉型、有人是听觉型、有人是动觉型。很难说哪样的孩子更好,他可能天生就是这样的,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他就是爱听或者说是爱看。思维类型也是不一样的,有人是分析型的,有人是总体把握型的,有人是均衡思维型的等等。我不知道我是什么类型的思维,比如说我这么笨,为什么呢?总体把握不行,还是分析不行呢?我也不知道。

    你是动觉型吗?你是听觉型吗?我看老师老是满堂讲,让学生听,老师不一定听。我宁愿上课不爱听课,听课我打瞌睡,我肯定不是听觉型的。教学要尊重差异,有人研究说我们中国人对差异的看法有三大阶段。最早我们不承认差距,大家都认为我们一样,不一样就说不听话,就是坏学生。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承认差距,再后来第二阶段进入到了尊重差异,差异可以了。最近一步叫利用差异,差异不一定是坏事,帮助你发展你。我们有大一统、一般化、形式主义到能够尊重差异、利用差异这可能是东方人类文化观念已经进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的老师能不能喜欢所有不同类型的孩子呢?小时候我们听孙老师讲故事,我说孙老师你从教这么多年最重要的体会是什么呢?他亲自跟我讲不要偏心眼要爱学生,有的老师喜欢这个孩子,有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你要尊重差异,利用差异,他就是这样,我都喜欢。

    思维导图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吗?可不可以?原来我们都得按老师的方式来学、来写。据说语文老师讲全班的学生写作文都是一个格式,格式错了、模块错了都不可以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吗?有人老讲这么一个观点,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北京的老师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让所有的学生都适应我,还是我来适应所有的学生呢?这是革命,到底是谁围绕谁转,我们长期以教师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现在有可能是因材施教、百花齐放。一个老师教一个班的学生各有特色,这个老师是最高明的。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用形象的说法就等于找到了终身伴侣,找到了一个最佳的伙伴,很不容易。这种方式你自己认为很好,老师认为也好,你可以坚持一辈子。

    最后,我讲讲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角色恐怕有一些调整,这也是一个很老的话题。比如说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什么是导呢?叶老师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最终不待教授之谓也,不用你教了,这就是导,想方设法让他自己找。叶老师还讲过导是更高级的教,为此我们教师要转换角色怎么转呢?由教师变导师。不是说大学带研究生的叫导师,所有的大、中、小学教师从他的功能、作用来讲都应该是导师。

    我看法国的一位教育家说教师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过去我们有些教师很累,他就是当演员,而且是独唱演员,你一唱就唱多少首歌,你能不累吗?由演员变导演。老师们去看过拍电影吗?灯光、场景,你应该怎么演,你应该怎么哭,哭得不好再演,导演就是不出镜,经过很好的锻炼以后开拍,导演不出镜,把千军万马都调动起来,而且让他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个电影拍得很好,这不是降低教师的要求而是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是由教师转为导师。比如说诱导、指导、辅导、引导。指导是给予正确的方法,辅导是学习有困难的辅导答疑,不是你要问我,而是我要问你的时候才要答。最后是引导成长,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到学校讲话都是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所有的领导都不是自封的,这几个“导”做完了、做到了,你自然在学习过程当中起领导作用。教育工作上如此,我看咱们党政工作上也是如此。到底是四导,还是五导,还是六导,网上的人听了我的课变成了十导。

    导跟教不完全一样,是更高级的教,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学生没有这么多的知识动不起来,老师要引导、指导、辅导、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教师要研究掌握教学策略,咱们教师要有专业化、要有教学的知识、策略的知识,这个说法不一定科学。分成三块更强调策略知识的重要性,什么叫策略呢?这是军事学的词,策略就是计策跟谋略的意思。我们领军打仗强调策略,特别是不能够有勇无谋。军事学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非常之多,为什么策略重要呢?策略不对你虽然兵多仍然会打败。我们说李逵有勇无谋就办不了大事等等。我们有的教师是不是也要警惕有知无谋呢?你知识很多结果没有谋略,结果你说很多学生也不知道。昨天开会有一位大师姐跟我说,我们有一位博士上计算机课,下了课学生认不出来,因为他一直低着头对着电脑。过去是照本宣科,现在是照机宣科。提高教学真的是一个艺术,没有计算机怎么办呢?现在并不是说有了计算机就有了一切,有知无谋并不是他不懂,他只是并不能帮你教好。所以各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严谨的谋略。

    古人说学者未必是良师,对吗?学者满腹经纶甚至写了好几本书,他不一定能教好。因为教师既应该有学问,还得懂得教育、懂得谋略。为什么同样的学生,你教的学生们爱听,我教的学生们不爱听呢?于丹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讲课就是好听,你说这点知识别人都没有吗?我看也不一定,很多故事咱们老师也会讲,但是到她嘴里就是好听。而且北师大很多老太太从不关心这个,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

    我们理想的教师是有知识、懂艺术而且要足智多谋,教学是各种各样的。温家宝总理2006年、2007年两次视察北师大,他跟我们同学谈话的时候,温总理讲要用启发式教育。温总理问北师大的学生们,“咱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有启发式的吗?”北师大的学生说正在向这个过程转化当中,温总理特别强调启发式。刚才王司长也讲了帮助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什么是启发式呢?它不是教学方法,是一个笼统的教学策略。我查了查辞典,启发有几个定义,我不太赞成。什么是启发式呢?我们理解是依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开启心智、开发潜能,以教导学,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模式。我们北师大出的《教育大辞典》启发式也不是这么解释的,后来我看别的书也有解释。遇到了解释观点不一样的时候这就是你的机会,顶多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顶多是犯了错误而已。

    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诱导式也好、启发式也好,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对的。有爱就有好的教育吗?我看未必,应该是爱加上理解,你光爱学生,你不能正确的理解学生仍然不能正确施教。现在的孩子一代一代的起来了,我们的理解恐怕还有很多不足。按教育部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是发展的人,一年一个样,他还是一个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我加了第四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谁在学呢?是学生在学,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不好很可能是不利因素太多,所以孩子就学不好。我们要爱生,也要正确的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策略就正确了。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呢?最佳的老师,是懂得帮助学生自己把握和安排学习过程的老师,这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效果最佳的。老师帮助学生让学生积极进取,自己来安排学习,孩子就长大了。鸭子妈妈带着小鸭子,总是让它自己会游泳才行。

    现在我小结一下,我试着画了一个草图,但是我计算机的水平特别差,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画图的工具,我就画了这么一个东西。就像开车:

    第一,得路况好,交通畅通。北京的交通堵塞今天很多老师都迟到了,你们从燕山过来太远了。

    第二,车得有动力,得有油,没有油怎么开呢?要激发它的动力。

    第三,开车毕竟是孩子自己开,还要学会正确的驾驶。

    路况就是我们讲的友善和谐,在这个环境中只能走的是什么。再一个是激发他的动力,教孩子自己驾驶,不能老是说你不会驾驶,我拉着你走,这是不是就是对“友善用脑”的概括,我也不懂,我就是概括。有说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