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猪种苗多少钱一只: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清真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9:36:40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清真寺


桃江地处湖南中北部,这里依山傍水,物产丰富,溪河纵横,稻香鱼肥,素称为“湘中半岛之鱼米之乡”,素有“美人窝”之称的“桃花江”贯穿其中。在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资水河孕育了异彩纷呈而又灿烂的桃江文化,而伊斯兰教在五百年的传入,又使桃江更具有异域的风采。

(一)

桃江县的回族穆斯林,有北京李氏朝柏公于明朝成化十三年从常德迁来鲊埠车门段定居,而后有南京李氏、黄氏、马氏、刘氏也分别从常德、邵阳等地迁来桃江定居。五百年来,穆民们以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和生活习惯,繁衍生息在这美丽的桃花江畔,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鲊埠回族乡,三堂街镇晚谷回民村、花桥坪回民村,其它各乡镇都有穆斯林居住,全县境内有回族穆斯林万余人。
据《桃江县志》记载:桃江之有清真寺,始于清代康熙初年,建清净古寺于鲊埠车门段之岩桥湾。后因寺狭人稠,不能容纳,旋迁南京湾六房村。寺宇仍小,年久失修,有倾倒之危险,清嘉庆九年(1804年),穆民会商,恢宏旧制,迁移南京湾大房咀(即今址)。建造三进平房一座,正名为“清真寺”。
据嘉庆十八年建筑碑记述:“癸亥三族佥商,大兴土木,革故鼎新。法制不越旧章,规模特从巍奂;相需不下千金,取给无非三姓。丁粮派费而外,殷实另有捐资……积日积月,阅十寒暑,乃告厥成。”由此可知,当时创建的费用,完全由当地穆斯林捐集而成,其主权属全体教民所有。
该寺原为木材结构的四合院建筑群体,四周青砖围墙,高垒坚固,院落雄壮,雕刻古雅。第一宅为麻石门框,平房三间,为“塔卜”放置之所,中宅是经堂,为讲习经典、教义的场所;进而是正堂,为集会大厅,万里雕刻精致,五彩金辉。有楹联匾额,中有一联云:“涤虑洗心求至理,黜华崇实守真传”。第三宅为礼拜大殿,殿前挂着红底黑字的“西域遗风”巨大扁额,两边是古兰经文,殿宽三十余米,长四十余米,可容千余人同时礼拜,大殿全系木板铺成,殿正前方中央处为天房朝觐门,这里经文工整精致,整个寺院,庄严洁净。
寺建成后,添置《古兰经》三部,桌橙-百余套,其他器具什物很多,供三大节日和其他宗教活动之用。寺原有产业,共有水田104亩,是当地穆斯林捐资购置,年收租息,作为阿訇生活和寺内维修,日常之用。清真寺田产后在高级农业社建立时,收归集体所有。“文革”期间,清真寺改作他用,大殿、正堂等场所被毁,一切用具,无形消失。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被毁坏的清真寺归还全体穆斯林,恢复了正常的活动。1986年,本坊穆斯林集会商议,将清真寺按原貌修饰一新。1990年,桃江县伊斯兰教协会成立,设办公室于该寺。1995年,因清真寺礼拜大殿属木材结构,蚁毁虫蛀,年久失修,有倒塌之危。县伊协和寺管会报上级政府同意,并拨专款重修礼拜大殿,在广大穆斯林的积极支持下,耗资15万多元,将礼拜大殿重建。并添置寺内日常用品,基本上满足了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活动。2003年,一场大雪,将清真寺南北横屋(讲堂)的多间房屋房梁压坏,加上木材蚀腐,南北横屋摇摇欲坠,房内有许多地方用木头撑着,非常危险。穆斯林再次会商,决定重建南北讲堂及门楼,在各级政府和广大穆斯林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3月破土动工,历时一年多,于2005年9月修复竣工。如今,一座具有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圪立在桃花江畔,眺望邦克楼和大殿上的绿色宝顶和月牙,凝聚着广大穆斯林团结奋斗的象征。
现在的鲊埠清真寺,是四合院建筑群体,分七下二层,四周由238个绿、白色瓷瓶组成护栏杆,寺内外全部用绿、白、蓝颜色瓷砖进行装饰,壮观清新,古色古香。寺占地面积3亩多,总建筑1850多平方米,礼拜大殿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清真寺门楼由五个拱门组成,中间是大门,上边镶贴着“清真寺”三个大字和一段经文:“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大门两边一幅对联:“清净传经解惑释疑引正道,真诚奉主止恶扬善济苍生。”另外,两边的拱门里各有一个圆形中国石,上边各刻有一段经文,分别是:“真主最喜欢行善的人,真主最喜欢悔罪的人,真主最喜欢虔诚的人,真主最喜欢敬畏的人。”门楼两边各有一座阿拉伯式邦克楼,高18米,寺门里边有二根绿色柱子,礼拜大殿上下各有四根白色柱子,都悬挂阿文楹联。讲经堂和会议厅里有彩色“克尔白”和经文大挂图,在灯光的照耀下,光芒璀璨。
礼拜大殿坐西朝东,高大巍峨,是清真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铺着绿色地毯。殿中央处是“米哈拉布”用绿色阿拉伯经文装饰,内容是:真主是独一的,是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米哈拉布两边有阿文楹联,内容是:“你们当为今世而工作,就像永生不死,你们当为后世而工作,就像明日即亡。”这些经训勉力穆斯林爱国爱教,艰苦奋斗。寺内还设有阿訇办公室,历史文物展览室、电教室、接待室、沐浴室、殡葬室,会议室和餐厅等设施。

(三)

鲊埠清真寺是桃花江穆斯林的文化遗产,他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本坊著名阿訇李五七,是省内外知名大阿訇,也是一位重德爱民的武术师,《桃江县志》较详细地记载了他的为人,品德修养和一些事迹:“五七长于阿文,精通武术,不慕名利,生活俭朴,多行善事,他身材不高,举止从容,武艺高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省内外各地清真寺开学开馆授徒,颇为有名,徒众遍及三湘,远至海外,如曾任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贴身保镖的陈溃基先生,就是五七阿訇的徒孙,在他收藏至今的气功秘决中还有“湖南五七是吾祖,气功高照吾门徒”之语。该寺坊的经堂教育办得很出色,1940年,寺内由马连升先生出资开办了力行力学(后更名清真小学)为桃江培养出相当数量的穆斯林人才。寺内原有碑刻20多块,均系建寺以来对清真寺重修,开办经常教育、举办三大节日的重要记载,是清真寺的重大文化遗产。现存的碑刻有6块,分别是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宣统及民国时期,尢其以清乾隆二十一年“皇清”清净古寺的碑刻最早,另外,清真寺现存有一块“教传真统”的扁额,年代不详。有清代阿文茶杯、阿文“寿”字书画,阿文竹扁、竹香炉、竹笔筒、以及手抄本《古兰经》,大瓷缸等众多伊斯兰历史文物。
清真寺重建后,聘请了驻寺阿訇,并严格实行民主管理,开办各种学习班,培养广大穆斯林爱国爱教。主麻日,桃花江畔的穆斯林从四面八方来寺作聚礼,听阿訇讲“卧尔兹“,三大节日及重大宗教活动,清真寺都要隆重举行庆典,除开展宗教活动外,鲊埠清真寺还积极参与扶贫助教公益事业,多年来,鲊埠清真寺筹措爱心乜贴,对全县的特困户、贫困户及优秀学生进行上门慰问,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另外,还协助当地政府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等方面作了力所能及的工作。2002年起,清真寺连续被市宗教局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县人民政府授予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1997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南省重点寺观教堂、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1998年、2006年被省伊协评为“湖南省重点清真寺”、“湖南模范清真寺”光荣称号。
鲊埠清真寺作为桃江县伊斯兰教的主要活动场所,除了满足广大穆斯林群众的信仰需求外,也成为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窗口,随着桃花江旅游业的开发,桃江民族经济的发展,先后接待了来自沙特、台湾、香港等方面的重要客人和团体。2005年,来自沙特的三位穆斯林客人看到该寺的建筑和文物展览时赞叹不已,备感自豪的说:“这座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筑雄伟,是中国南方农村中最好的清真寺。”该寺阿訇和寺管人员听后,内心充满了喜悦,并表示在以后,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努力培养广大穆斯林讲文明、讲荣辱、讲团结,使清真寺成为桃花江畔穆斯林的圣地,更使清真寺成为社会公民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