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浪荡史全文阅 1400:宝带桥出游攻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17:32
宝带桥出游攻略     2008年3月28日我休假,午饭后在同程上看同学的贴,突然想到了自己还从来没有去过宝带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介绍的该怎样去。爱无知不惑子都去过,甚至还发出提示,希望准备前去的同学注意交通。中天觉得最好还要去附近游弋的载客者那里询个价,以免前去的同学无故挨宰。尖兵比较不喜欢那些非法营运的人,所以没有问价,不过我已经将线路里程测出来了,参考同里程出租车的价格应该可以了。

 
1. 选择步行或到附近打车:    只有行走在人民路上的公交1路车能选择,到终点站(公交一路新村)下车,站立点位于枫津路,您需要向南走一点到达石湖东路与枫津路的交汇口(不远的仅200米就能到,别走反方向),此时可以选择打车或者步行。这里到宝带桥的总距离为2公里多一点,2.5公里以内,如果坐到出租车就是一个10元的起步价。步行的话,估计耗时20-30分钟。如果选择步行,一定要将返程体力计算上,因为回来时出租车的路过率几乎为零。您实在需要,可以拨打电话67776777,这是苏州出租车的召唤电话。路线是:沿石湖东路一路东行(如果坐公交车往南走出来的,到路口就选择左拐),看到迎春南路横在面前,穿过它继续前行。过路口记得看路牌,因为对面的石湖东路象是急剧变窄,所以最好辨认一下。继续前行后,在路的右侧可以看到宝带桥警务所,加油,您已经走了一半了。这条路走到头是京航大运河,右手侧是一家不大的造纸厂,这时只有左拐一条路了,此地距终点还有600米。沿着运河边的这条小水泥路一直往北走,再次走到尽头,左手是一家派出所,路尽头是一整面墙,接近运河驳岸开有一个小门,穿过小门您就到了。

 2. 选择自驾    不管对苏州熟不熟悉,人民路这条主干道肯定能找到。到人民路后一路南行,开到团结桥(桥北堍西侧有标志物“好又多超级市场”)继续往南,过桥后路名就变成东吴北路了,再往南到达一座电视塔。绕过这座东吴电视塔再南行,路名变成东吴南路。先过叫长桥的大桥,再往南看到一个交叉路口,横着的一条路就是石湖东路(这个交叉口的标志物:岔口左是兄弟阁酒家以及一个小区,右前方是两幢名叫苏州凯悦的高楼),好了开始左拐上石湖东路。向东直行过迎春南路继续,直接一路到底,见到运河后再左拐到底就到了。此地有开阔地,可以放心停车。从人民路上的人民桥作为起点,到达宝带桥总共7公里左右。



 宝带串月有传说    宝带桥是目前苏州市区25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一员。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在一个月圆的中秋,对我说起过在苏州能够看到串月胜景的两座古桥:位于澹台湖的宝带桥和位于石湖的行春桥。

    奶奶不是经常给我讲故事,但是她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很早很早以前啊,天上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她收养了一条漂亮的金鱼(呵呵,仙女也喜欢宠物的)。这条金鱼经常跟着仙女修行,竟然也有了道行,突然有一天就动了凡心溜入了人间。仙界一天人间十年,仙女发现金鱼没了,掐指一算心中明白了七八分。便在千里眼的帮助下发现了金鱼。原来它落在了人间一等一的繁华地界苏州的澹台湖中,它在欢畅地戏水。可是周围的百姓却遭了泱,原本能顺利摆渡的平静水面变成了无风三尺浪。仙女召唤它回天庭,但是金鱼留恋人间的美景,不想回去,于是仙女取下了玉帝赐的玉带扔了下去,化作了一条长长的宝带桥,玉带上53颗明珠变成了53个桥洞,石桥正巧把金鱼镇在下面,如此一来金鱼可以看到人间百态却无法兴风作浪。但是仙女也会想念这条小金鱼,每年中秋都会到人间看看这条鱼,每当仙女下凡,宝带桥的53个桥洞就都会出现一个月亮,为仙女照亮水面。这就是宝带串月的传说。所以小时候也就非常想仔细看看这座长长的石桥,走一走这座长长的石桥。谁知这个愿望直到二十几年后才得以实现。

 
    一面砖墙挡住了我的视线,一块全国文保的石碑又在告诉我没有走错。不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错,宝带桥就在墙后,就在这小小的门洞后面。站在门口,眼前就是一条笔直的长长的石桥,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就是宝带桥,如果不是看到两侧的水面,差点都要以为这是条青石铺就的小道。

 
飞虹横跨澹台湖    轻轻地踏上这座古桥,生怕自己的脚重踏坏了数百年的沉淀。看着长长的石桥横跨在澹台湖的湖口,与运河平行而立。澹台湖的水面上是迷宫般的水产圈养网,湖岸却有丛丛高高的芦苇,放养着的鸭子在欢畅的戏水,再过段时间,或许这里又该成为白鹭们栖息觅食的好地方了。

 
    小时候常把长辈口中的澹台湖听成“袋袋湖”(吴方言音同),心里还总想,莫不是这个湖长得像个口袋?长大了知道原来并不这样。吴地遍布大小湖泊,不太大的澹台湖没有太湖的浩淼、没有金鸡湖的惊艳,却像是一个未曾开脸的小村姑,不张扬个性,默默在此为民造利。后来隋炀帝为了连接南北的漕运,开掘了京杭大运河,澹台湖边从此有了一条并行的水道,当时为了沟通水流,于是两者之间出现了玳玳河。从小时候站在护城河边看长长的运输船队就能体会当年漕运的繁忙。古代没有机械作为动力,遇到逆风或无风,就需要无数的纤夫来拉船。运河在苏州段两侧有很多的水系,纤夫走哪里?

     唐朝文风颇盛,派驻到苏州的刺史多极副才名,直到有一位文章惊天下的文人王仲舒到了苏州,这情况才得以彻底解决。他一上任就狠抓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改建苏州民居,将原先的茅草顶改成砖瓦顶以避火;第二就是水利和漕运,他通过上报资料,经过实地考察后发现运河与淞江等水系交汇形成开阔水面,漕运时纤夫无法落脚拉纤,于是在公元810年开始修堤。6年后修到澹台湖,发现沟通澹台湖与运河的玳玳河很宽,为了沟通水系,不驻堤改成建桥。

     此时安史之乱平息不久,各地藩镇割据,苏州地方财政同样吃紧。连续几年的消耗,官府已经拿不出什么钱了,要建桥不容易。王仲舒先把自己官袍上的玉带捐出,然后搞了一个募捐会,总算凑齐了款项,于是一条飞虹横架湖上。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为当地做了好事的官员,就将这座桥叫做了宝带桥。四百年风雨后,首代宝带桥轰然倒塌,到了南宋才得以重建,可是好景不长,一场战争后又塌了,仅仅搭建木桥以便通行。后人在元代僧侣诗人善住的诗歌中发现,元代宝带桥又恢复了。而且,从他笔下看,周边景色和现在非常相似(借得它山石,还摒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到了明代,石桥已经定型,有53个桥洞,中央拱起可通大船。其后又有毁坏,林则徐在苏州任地方官时,也主持修缮过此桥。多灾多难的桥到了同治年间被入侵的英军拆毁了26个桥洞,抗战时期日机轰炸又毁了6孔。

     我走向桥边的驳岸,细细观看这座大桥,当年千疮百孔的惨境已不复见,只有一色的金山石,只有那串连着的长长的连拱。说它拱桥,桥面又是平的;说它梁桥,又有53个桥拱。这竟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形式连拱低平桥,据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轻桥的自重、桥身稳固、水流通畅,最重要的当是桥面平坦利于拉纤。不仅如此,这座桥使用的多种建造工艺在中国桥梁史上还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庆幸没有带着顽皮的孩子出来看桥。为了保持明代风貌,整座大桥均无护栏。站在桥上,一边是深深的澹台湖、一边是航运繁忙宽阔的运河,看着涌动的水面,会有一种空旷心虚的感觉。幸而宝带桥的游客少之又少,不然还真指不定出些什么事。桥真的很长,怨不得旧时这桥还被称作长桥,主桥317米,两端的驳引道长66米,总长接近400米,建造这个长度的大桥,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件不平常的事。

     一条笔直的桥身直直通向对岸,桥中部西侧有一座不高的石塔。石塔五层八角,刻满佛像,这座石塔并非拼接,而是用整石雕刻而成。我蹲在桥的一侧,小心翼翼地把手探出拍摄。风很大,引得运河水频繁地拍击着桥身,人也被风吹得一晃一晃的,我不敢再桥面多作停留,生怕失足落水。并非不会水,而是怕相机,况且这天气落水也不是件好玩的事。

     桥的北侧同样有一座石桥,听老人说,宝带桥上的这两座石桥就是苏州城“七塔八幢九馒头”的俗语中“七塔”内的两座(还未考证)。岸上这座石塔的完整程度要远高于桥边临水的那座。石塔边是一座石亭子,石亭内的碑刻是现代的,已被涂满了各种文字。

     看老照片,亭子一侧原先应该是一座关帝庙,可是现在很奇怪变成了一座土地庙再外加一座澹台祠。听门口的老太太说,这庙是村里修的。不过个人感觉这里供奉澹台子不太合适,却是赞同不惑子的建议,应该将这个纪念建筑移到澹台湖公园。毕竟那里才是当年澹台灭明结庐读书的地方啊。同样听说宝带桥会象灭渡桥公园一样规划成一个开放景区,由衷希望也能象灭渡桥保持一下淳朴的风味,另外一定要选准历史年代的定位,不要作出穿中山装打领带一类的可笑之事。走一走宝带桥是曾经多年的心愿,如今却为宝带桥的未来有了牵挂,它会不会再次遭到劫难?它会不会被接踵而至的游客慢慢损坏?是不是每个人参观时都会象我这样故意放轻脚步?以后会不会出现落水事故?或者索性将宝带桥作为一个可看而不可涉足的景观?我将拭目以待。

                       尖兵 2008-4-2

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