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学研究院好不好:消失的工人村竟然引发无限的感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19:25

昨天一位上海朋友来武汉出差,硬是要陪同去他家当初住的某工人村看看;原来他是在武汉工作,后来全家人调到上海工作;所以很留念自己童年的住处。然而等我们到了这原先的工人村时,却变成了一个商品房小区;已经没有了半点当年工人村的痕迹。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当时的同事而依然还在这个小区住的人,于是就到他家去坐坐。

原来是改革后这个国企效益差,于是改制成为了出路;说是改制,实际就是叫私人老板出钱来安置员工的过程。后来由政府招商,从而使这片工人村成为了商品房开发小区。当然当时达成协议是,工人村的居民应该还建;但自己应该出部分费用。结果这么优厚的条件竟然还是绝大多数人难以享受,于是得到补偿而外搬的成为了主流。再加上这家国企改制成了私人企业,于是原来在这里居住的员工也就更少了。现在这个商品房小区里居住的人不多,因为晚上几乎一半的商品房是黑暗的;但商品房却是全部销售出去了。

首先在这里买商品房的是台湾老板,因为当时这里对台资企业招商;而且当时对这些人买商品房的费用还优惠,于是这里的台湾老板很多。当然这些人买房而居住的不多,因为台资企业全部在城市的另一边;于是这里成为了台湾老板的二奶或情人居住地,因为在这里进出的台湾人的确很少。其次是很多外地人在武汉市经商而发财的人,他们也在这里买商品房;因为当时这里的商品房价格的确不贵,所以很多外地人在这里买了商品房。然而当时交通便利的地段,现在竟然不方便了;因为商业区的转移,使得很多外地在武汉做生意的人在出售这里的住房;因为这里只是一个工业区,而离他们做生意的地方太远了;所以这些生意人即使有住房也很少有人在这里居住。

然而在这片工业区工作的人却买不起这里的商品房,而是在周围城中村那里租房居住。至于那些当初在这工人村居住的老人,他们的后代很少在这工业区打工。因为这里改制后成为民营工业区,而农民工是这些企业的主体。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些老人感慨今天的社会是把问题复杂化;如住在这里的人却不在这里工作,而工作在这里的人却不在这里居住;结果每天都是交通拥挤不堪。所以他们说当时的工人村的确住房条件不好,但大家生活方便;每天上下班很轻松,走路也只要十分钟。可现在的年轻人上班就辛苦,每天四个小时还得靠单位的班车。如果没有班车的更辛苦,因为今天上下班的路上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此外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也不方便,因为小区禁止小商小贩进入;所以大家只能在小区门口这里的超市买生活必需品。他们说以前工人村多方便,不多远的地方就有菜市场;而且单位的卫生室也有多个。现在可好,病了需要坐车去外面看病;来去就需要半天时间。如果再加上到医院排队和看病等时间,一天看个小病都困难。

虽然现在这么多困难,但居民交的钱却多了起来;如物业费就使老人想不开,每月的物业费就超过一个人的工资了;这难道就是我们能承受的吗。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住房成了自己的包袱,如果想走还卖不掉住房;因为价格便宜了自己不愿意,而价格贵了又没有人买;因为买这里的住房究竟是为了什么,大家都糊涂了。为了上班方便,却是在这里上班的人根本买不起这里的住房;是为了生活方便,而居住在这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说好。

正当大家议论热烈时,我的这位朋友也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他说:“当初如果不是单位安排住房,我全家人肯定不会去上海的;现在想起来还是当初好。我全家人离开武汉时就将住房交给单位,而到上海又马上安排住房。现在可没有这样的好事了,所以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住房”。我说:“的确如此,当初结婚单位就安排住房;哪怕条件不好,但也是一个安乐窝呀。现在你在民营企业工作一辈子,它也不会安排你住房。倒是政府机关有这个可能,因为我们现在的政府官员小区比比皆是。所以说当初干部也以权谋私,但老百姓有希望;现在官员还是以权谋私,但老百姓没有希望了;这就是我们的住房改革”。

望着这消失的工人村,我无语了;当初是“乐业”就能“安居”。而现在却是商品房越来越多,老百姓却依然没有房住;现在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多,可老百姓找工作却是那样难;然而即使你找到了工作,住房却还是你终身的痛。为什么我们现在既不“安居”,同时也不“乐业”呢;这难道就是工人村消失带给我们的实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