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郎眼2016 优酷:网络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43:39
谢幼如
510631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摘要:本文先分析网络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从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提出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详细论述了网络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表格。
关键词:网络    教学设计   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的教学设计。因此,开展网络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的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模块,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当前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100多节各学科网络教学实况录象课例的分析,结合实地听课的情况,关于当前中小学网络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应用形式:强调在线学习;
2、资源类型:以网络课件、软件工具(如金山画王、几何画板等)、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小站)为主;
3、教学类型:强调探索性、研究性、基于问题学习(PBL)等;
4、教学策略:强调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5、教学评价:强调实时、动态或基于作品的评价。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网络教学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从强调以教为主的设计转变为强调教学并重的设计,或者是以学为主的设计。
2、从面向教学结果的设计转变为面向教学过程的设计。
3、从强调教学资源的设计转变为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4、从体现静态的设计转变为体现动态的设计。
5、从面向学生集体、统一步调教学的设计转变为面向学生个体化、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设计。
三、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课堂环境的教学设计。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开展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教学(学习)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3、学习(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4、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
5、学习(教学)成果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二)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
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学习)目标的分析、教学(学习)策略的确定、学习评价的设计等。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3、学习环境的选择;
4、学习情境的创设;
5、学习资源的设计;
6、学习活动的组织;
7、学习评价的设计。
四、网络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等。具体方法详见“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文。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网络教学强调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学生发生联系,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网络教学设计中,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与学习内容的处理、学习方法的运用、网络资源的选择等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格雷戈克的观点,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并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1、具体—序列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来学习,希望学习组织得逻辑有序。
2、具体—随机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法,从探索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
3、抽象—序列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理解以逻辑序列呈现的词语和符号的信息。
4、抽象—随机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此外,他们还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讲风格作出反应。
(三)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教学的环境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这种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Internet等。
(四)学习情境的选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异地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要素。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
1、情境设计的方法
(1)确定情境的类型;
(2)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3)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
2、情境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特征的关系;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五)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用浏览器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网络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实效性、再生性等特点。
1、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
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可分为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案例库、题库、多媒体资源库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学习资源其设计方法、开发过程、应用范围与功能不同,表1是对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教学功能的分析。
表1   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网络学习资源类型
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网络课件
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
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
典型个案分析
题库
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2、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求
对于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1)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2)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3)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4)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3、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策略
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可以从相关度、整合度和扩展度等方面来考虑。
(1)相关度——是指与教学内容(教材、课本)相关的程度;
(2)整合度——是指知识内容综合、加工、处理水平的程度;
(3)扩展度——是指扩大知识面、丰富素材资料、增加学习功能的程度。
(六)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可以分为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三类。
(1)支架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2)抛锚式学习
抛锚式学习是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3)随机进入式学习
随机进入式学习是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在设计自主学习时,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即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外化,即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设计自主学习时应该避免学习目标不明确,只重环境设计而忽略人的设计,以及忽略教师的指导等问题。
2、协作学习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五种。
(1)竞争
竞争是指教师首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
(2)辩论
辩论是指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中立组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是学习者达到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可以是强化原有的观点、改变原来的观点,也可以是对原来的观点有新的认识)。
(3)伙伴
伙伴是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进而促进问题解决。协作学习伙伴可以是学生,但也可以由计算机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
(4)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首先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确定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协作小组的成员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和依据。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是汇报。
(5)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如果学习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由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在设计协作学习是时,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A、要建立起协商群体;
B、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
C、协作学习的过程是可以控制的;
D、讲究学习效率。
设计协作学习应该注意:
A、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B、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C、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模糊或不当之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
D、避免偏离教学内容的讨论或由于纠缠枝节问题而影响学习进度;
E、在讨论末尾,应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3、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1)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A、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由于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教师需要根据学习主题,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担负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的责任。
B、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教师通过交代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具体观察的要求;通过语言和动作指导观察的重点、特征部位等;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组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对观察结果评论。
C、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教师要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根据不同进度设计不同的学习问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设计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边界的提问性问题,引导作更深入的讨论。
D、协作活动的辅导者
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适时地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协作过程,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
(2)教师指导性活动的类型
教师指导性活动包括交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展示教学资源、调控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
在设计教师的指导性活动时应该体现教师的作用与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4、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结构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关于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方法详见“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文。
(七)学习评价的设计
1、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互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3)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4)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5)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主要是对技术水平(安全、稳定、规范、便捷)、教学功能(策略支持、系统工具提供、管理)、资源提供(数量、质量、相关程度)和咨询服务(咨询、培训、保障)的评价。
2、网络教学评价的方法
网络教学评价常常采用评价研究方法。为了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必须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评价目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它包括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
3、网络教学评价的步骤
网络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设计试卷和设计调查量表;
(2)实施阶段:包括进行考试、调查和测验;
(3)处理阶段:主要是数据统计、量表分析和加权处理;
(4)判断阶段:包括比较评等、达标衡量和发展比较等三种判断;
(5)反馈阶段:调整教学目标与任务、修改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资源和改变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中小学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上述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设计成一份工作表格(见附录),供广大中小学教师使用。
附录:
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姓名:                   日期: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2)支架式
(3)随机进入式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2)伙伴
(3)协同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开始、结束
图符说明
判断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网络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