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李厚安:张天蔚:县长画像的“非制度性灵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02:14

张天蔚:县长画像的“非制度性灵验”

2011年04月23日 10: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天蔚

字号:T|T
370人参与69条评论打印转发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一则“七旬老人庙内供奉县长画像,跪求帮讨医疗费”的网帖引起围观,并吸引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全面跟进评论。两天之后,事件就有了喜人结果:被“供奉”的光山县县长(现任县委书记)已经“诚挚地向老人致歉”,光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跪拜老人”匡元秀所在的光山县泼陂河镇政府与匡元秀家达成协议,匡元秀女婿王雪涛因与他人冲突致伤,一期手术全部医疗费25946元,由泼陂河镇政府先期垫付,二次手术产生的费用待手术后“凭正规单据,据实结算”。

事件圆满落幕,关心、热议着事件的网友、媒体,也终于放下了为匡元秀老人及家人悬着的心。然而,在为匡元秀一家庆幸的同时,泼陂河镇政府先期垫付王雪涛手术费用的理据却值得推敲,光山县及泼陂河镇两级政府的决策过程,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虽然对于匡元秀一家而言,县长大人及时“显灵”,但其实现过程,却是一次行政权力的“非制度性灵验”。

回溯媒体报道的事件过程,匡元秀老人女婿王雪涛与邻居冲突致伤,是一起普通而简单的民事纠纷,当地县、镇两级政府均无行政责任,当地公安部门的处置亦无明显不妥。王雪涛未能及时获得医疗费用赔偿,与伤人者未满16周岁、不具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及匡家怕麻烦而不愿寻求法律解决有关。此时政府适当介入调解固然也在情理之中,但以“出于民本情怀和对王雪涛情况的同情”而先行垫付,实则可能实际支付王雪涛的医疗费用,却已超出县、镇政府的职权范围。行政权力如此直接介入、摆平一般的民事纠纷,不仅有滥支公帑之嫌,而且极有可能扭曲了普遍的民事关系,打乱包括法律救济在内的民事纠纷调节机制。而政府越俎代庖的示范误导,可能导致各种民事纠纷最终都指向政府拍板解决,不仅政府不堪重负,也极有可能使得错综多样的民事纠纷,进一步失去在制度途径下衡平解决的可能。

唯一可以理解的是,面对网帖激发的汹涌“民意”和传统媒体几乎一面倒的批评,光山县政府为了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带来的被动局面,本着尽快平息事态的原则,以“花钱买平安”的思路,作出了上述决定。鉴于以往各种事例的“教训”,光山县政府的两难选择,也算其情可悯。

接下去的问题,则变成了这样的追问:光山县政府迫于舆论压力而解决了匡元秀一家的实际困难,是否就意味着“民意”的胜利?如果民意总是借由耸动的网帖而汇集、发酵,进而逼迫行政权力作出某种非制度化的妥协、回应,由此解决了当事者的某些实际困难,是否真的有利于类似事件的普遍解决?能否真的带来社会环境的整体进步和改善?

追踪媒体提供的线索,“七旬老人庙内供奉县长画像,跪求帮讨医疗费”的真实性,本来就颇值得怀疑。按照“跪拜老人”匡元秀的说法,她所跪拜的庙位于何处、是谁供奉了县长画像、谁写的求助信,她自己也不清楚,“我只管拜,其他不知道。”如果确乎如此,则匡元秀跪拜县长,就只是意外巧合,媒体评论所感叹的“不拜土地拜县长”本身,也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而更可能的真相,却是整个事件背后,有所谓“高人”的指点。而一位陷入绝望的老人“不拜土地拜县长”的道德冲突,则成了激发、汇集“民意”的有效号角。

不得不承认,即使有人早已在网上提出类似的疑问,但在对制度化解决社会问题不抱信心的普遍情绪下,“救助一个算一个”的无奈心理,让人们宁肯放弃合理的怀疑,而不得不投入他们也将信将疑的“民意”洪流之中。但是,如果“民意”果然被越来越耸动的网帖、事件所引导甚至操弄,则满怀正义与善良愿望的汹涌“民意”所冲决出来的景象,可能恰恰与“民意”所期待的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