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平 哪里人:适应居民消费需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日报-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01:04:53

适应居民消费需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景俊海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28日   13 版)

  消费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个性化需要的直接体现,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和趋势,始终围绕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大幅跃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311.2元增长到2010年的13471元,增长了42.3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116.1元增长到2010年的4382元,增长了36.7倍,年均增长12.0%。“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1.4%,分别比“十五”时期加快了1.4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与发展型消费过渡。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1978年这一系数分别为57.5%和67.7%,2010年则为35.7%和41.1%,标志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城乡居民对物质消费和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已由生存型向享受与发展型消费过渡,需求层次总体逐步提高。

  二是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性消费日趋旺盛。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移动电话等已为居民家庭普遍拥有并不断升级。消费领域不断拓宽,住房、汽车、摩托车、电动车、餐饮等热点消费需求日趋旺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三是消费观念更新,消费行为更加现代化、个性化。社会进步和新一代消费者成长,使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80后”、“90后”步入社会,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他们追求个性、时尚,倾向于超前消费。人们更倾向于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信用消费、网上购物等现代消费方式;更加注重品牌消费,更加讲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消费方式由雷同化向多样化、梯度型转变。

  四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逐步增强,区域间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农村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落实,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消费需求正在释放和扩大,东中西部区域间消费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

  二、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趋势

  实践证明,以物质生产、物质消费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呈现出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数量、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消费需求不再只以物为中心,而是追求以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消费升级,追求人的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步实现。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消费升级加速期。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至10年,我国消费领域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通讯信息消费、交通消费、住房消费以及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均处于快速扩张期,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从发展水平上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开始进入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过渡的时期,城镇居民消费将以享受型和发展型为主要特征;从消费品结构变化趋势看,城镇居民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将快速增加;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以吃穿用为主要内容的实物型消费比例趋于下降,而包括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消费比例则不断上升。

  居民消费结构的这些变化和趋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将促使相关产业巨大的消费潜力转化为实际消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把握消费需求变化规律,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围绕和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着力点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根本着力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始终围绕和积极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增强消费拉动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保持经济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今后要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消费,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建立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二是完善分类指导政策,扩大居民消费规模。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努力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创新分类指导政策,引导东部地区创新商贸流通业的商业模式、业态和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商贸流通业管理技术水平;指导中西部地区扩大家用汽车、住房、教育、旅游等热点消费。通过规划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中西部地区流通网络建设,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装备技术水平,以生产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要发展老年服务、病人看护、家庭医生、家政服务及其他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

  四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优化群众就业结构。要大力引导和促进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创意、出版、影视、网络动漫等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需要就业人员特别是高校、高职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切实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统筹调配城乡劳动资源,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五是积极发展信贷消费,推广现代消费方式。目前,我国以信贷消费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消费方式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发展。要探索建立个人资信评估制度和信用担保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加强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交易规范化管理,确保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

  六是统筹加强市场监管,大力优化消费环境。针对我国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商品质量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居民消费得安全、放心、舒心。要规范政府职能,积极发展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企业联合会等中间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市场运行的规范化水平。要引导企业参与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改善城乡消费品流通环境。

  (作者为陕西省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