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伟制袋机视频大全:标准再高不能执行等于没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7:14:07

 

今天人民日报刊登记者富子梅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陈君石的对话:《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吗?》

陈君石回答了公众关心的三个问题:“国际标准更高吗”;“出口标准更严吗”;“国内标准混乱吗”。

读完这篇报道,脑子里一片混乱,按照陈君石的回答我国的食品并不存在标准上的问题,并认为:“只要是按照我国的标准生产的食品本身就都是安全的。”但是又存在两套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或者说多套标准的混乱。于是就有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还涉及“食品的行业标准”。普通消费者搞不懂这三者是什么关系。

很明显,现在出现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生产。

昨天,新华社播发:《质检总局:国家监督抽查发现多种食品的指标不符合标准》,新闻说:“根据近期对酱油、食醋、酱、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等4类产品质量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显示,有多种食品的指标不符合标准。”

我计算一下一共抽查了691种酱油、食醋、酱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有33个,不合格率接近百分之五。

5%不合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好还是不好,新闻并没有说,但是被抽查的产品都是注册产品,也就是通过国家产品认证的企业。在市面流通的大量的小作坊产品酱油、食醋、酱的质量究竟怎样就很难说了。

而陈君石说的多重标准的混乱,实际上是一种利益的混乱。无论国家产品标准、卫生标准,乃至行业的标准都是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维护食品安全。如果这些标准成了一些机构的利益,这种混乱之下必定出现多个管理部门管不好一个产品的现象。

我个人体验陈君石说的“只要是按照我国的标准生产的食品本身就都是安全的”并不可靠。

春节期间我在超市买了一袋东北大米,觉得超市里的东西还会有问题吗?打开一看这一袋米不仅是陈米,而且有变质之嫌。于是又回到超市退货。超市打开其他的一袋米,发现类似的问题。米是退货了,但是超市的说法,一份价格一分货。言下之意,便宜的话就不能保证质量了。

后来孩子送来一袋“金龙鱼”的大米,这大米要划到每斤5元多,结果质量并不像广告所说的那样神奇,也就和3元一斤的大米类似,明显的价格与质量的偏离。

看过小品《换大米》的人一定都会有体会,那时候农民进城换大米,那些大米质量都是一流的。现在许多大米都是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质量却难以保证。

后来邻居带我到大米的批发市场,我恍然大悟,那些“金玉其外”的国内名牌企业生产的大米竟然就在市场里分装的。

食品流通的混乱,质量保证的失控是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

批发市场归市工商部门管理,这里管理主要就是收管理费,管理费到账,你做什么事人家都不管,在批发市场就看到给杂粮染色的事情,这种事情根本没有人管。

这种市场环境,中国的标准再高,如果执行不了,等于和没有标准一样。

再回头议论前面所说的5%不合格究尽是什么样的概念?

我敢这样说,这种国家质量监督局抽查中如果一点私情都没有,抽检的样品都是公正客观的,5%也算不错的成绩。如果抽检之前已经有人通风报信,样品中有的是做了手脚的,那么谁也说不清楚国家质监局发布的这组数据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让我回答记者:“我国的食品安全暴露的问题都是没有执行国家标准。” 陈君石为什么不这样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