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球员数据对比:厦漳两地突破地界隔阂 农业错位发展形成共赢态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30:20

  厦门晚报讯 漳州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大的农业创汇基地。漳州市在引导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工业化、品牌化、科技化上下足功夫,现代农业成效日益明显。厦门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在物流、运输方面与漳州农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厦漳两地在农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突破了地界的隔阂,更多地走向了共赢。这一点,在种植业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厦门人在漳州开辟种植基地的现象已越来越多。

  “有了车,厦漳之间就没了距离。”漳州石码的姚苏明种植了10多亩菊花,可是他却加入了集美后溪的花卉合作社,每天卖菊花时他都把采摘的菊花运到集美,包装后统一销售。他每天在厦漳两地穿梭,有时一天两三趟,他说,厦门、漳州之间没有隔阂,在意识中早已没有界限,两地农民合作共赢,比亲兄弟还亲。

  900多亩花卉基地1/3在漳州

  姚苏明10多年前开始种植菊花,自产自销。“当时自己找销路,有的人买5把、10把,即便那样也很不容易,和现在相比辛苦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厦门的一家花卉合作社,10多亩地都种上了菊花,而且收入比以前增加很多。

  “合作社是订单生产不愁销路,虽然采摘之后要运过来,但是有了车就没有距离。”姚苏明说,“运输麻烦一些,但是收入增加很多。”每天他都会从漳州跑到集美后溪的花卉基地。姚苏明打算下半年在后溪租一些土地,方便学习技术,他说还打算在集美购房,落户在集美。

  张勤生是厦门琴鹭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有900多亩的花卉基地,其中三分之一在漳州。“信息互动、产品交流都很方便,漳州土地资源丰富,厦门管理技术先进,两地强强联手能创造更多共赢的机会。”张勤生说,他的花卉合作社每星期都向韩国出口一个货柜,20多万枝菊花。漳州的12户社员每天都会把采摘好的鲜花从长泰、南靖、龙海运到集美后溪,统一包装后出口韩国。

  看重环境更看重淳朴民风

  来自重庆的陈进春在同安经营一家工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种植菊花有利可图,就心动了。

  “这种‘神马’菊花对周围环境要求很高。”他说,“靠近工业区的地方粉尘多,会污染白色的花瓣,白菊花会变成黑菊花。”经过几番考察,他把种植基地选择在了长泰山重,一口气租了60亩地种植菊花。

  陈进春说,选择在长泰县山重村种植菊花,主要是看中环境。令陈进春感到放心的还有山重人的热情。“东西放在这里不会丢,村里民风淳朴,小偷小摸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否则这60亩地,看也看不过来”。

  虽然是第一年种植,但是他的菊花十分畅销,除了出口韩国、日本,还占据了北京八宝山50%的市场份额。陈进春把长泰看作风水宝地,如今他开始筹划着进一步扩大规模,增资扩产。

  两地优惠政策一样也享不到

  每隔两三天,集美后溪镇东宅村的王仲俊就会去一次漳州。去年,他在漳州租下了30多亩土地种植菊花。菊花苗从厦门拉到漳州,如今菊花又回来厦门,在他看来这样拉来拉去确实耗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但是他看重的是漳州辽阔的土地,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在集美已经不容易租到了。

  “除了土地,漳州的劳动力也比较容易找。”王仲俊说,“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厦门工人不好找,但是在漳州基本可以解决用工荒。”王仲俊的工人有很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下班后回家喂猪、种田,上班、顾家两不误。

  王仲俊投资了50多万元在漳州种植菊花,采摘时每天都有一两万枝,这些菊花采摘之后还要运回厦门。他说,虽然交通便捷了,但是在漳州种植菊花和厦门相比还是有差异的,因为他的基地在漳州,所以无法享受厦门的优惠政策,也就领不到相关部门的补贴。同样,由于身份的不同,漳州的优惠政策他也享受不到。

  王仲俊期望厦漳同城化过程中,相关政策也能统一,让农民或者种植户享受更多的实惠。

  声音

  漳州渐成厦门农产品供应基地

  集美区农业局局长李永联:

  目前,集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只有1.8万亩,农业份额逐渐缩小,集美的一些种植业、养殖业开始向漳州转移,有的已经在漳州建立大的基地。农产品产业基地向漳州转移,农产品的供应越来越依靠漳州。厦漳相邻,漳州对厦门来讲最具有地理优势,而且漳州农业有特色,种植业也比较发达,对厦门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漳州逐渐成为厦门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厦漳农业的错位发展与融合,有利于推动厦漳同城化。

  漳州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朱桂源:

  从厦漳两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分析,漳州是厦门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厦门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出口企业,有许多基地选择在漳州。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厦门人甚至台商选择在漳州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产品向厦门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