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男4所有的插曲:"中国步调"的人口变数:2030年前后或发生巨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12:18
2011年05月09日 14:40:44  来源: 瞭望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4月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
作为新世纪摸清中国人口家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六普”启动之初,便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切。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国情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多国的敏感神经,中国的人口问题俨然也成了一个“国际问题”。
美国有媒体认为,正在加速的老龄化进程会拖累目前活力四射的中国经济,劳动力总量的缩减可能会让未来的中国走向“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反方向,并给薪酬支付带来压力,进一步导致通胀率上涨。
印度一些媒体则从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中,“敏锐”地找到了“赶超中国”的突破口,认为印度拥有更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所以印度未来的发展更有动力。
不过,当代世界国家实力的竞争,早已不是人口数量的比拼,而是以人的素质和人才的竞争为核心。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早已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人口的结构、分布、素质越来越成为深层次矛盾的痛点。
纵观1949~2049年百年人口发展,1949~1999这50年,中国曾经历了人口从5.4亿增加到12.6亿的巨大压力;而从1999~2049这50年,在继续承受人口总量压力的同时,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包括城乡人口结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等,正在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
最新普查结果揭示出中国人口国力的几大变化,如人口总量与人口素质的变化,人口流动增速迅猛、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也都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存在的几大变数。
过去30多年,我国之所以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妥善解决了人口问题,并充分利用人口资源的比较优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
未来10~20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也是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此时,全面地认识人口问题,客观分析人口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好新的人口变动趋势,进一步完善人口与经济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显紧迫和必要。
如果能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新变化,因势利导,再造新的人口资源比较优势,会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相反,如果决策失误或贻误时机,任何一个人口问题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制约现代化进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需要把人口发展战略作为最基础的国家战略,科学谋划相关的人口与经济社会政策。□  (文/杨琳)
“中国步调”的人口变数
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还没到来。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4月28日、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号、二号公报。这次人口普查是在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进行的首次人口普查,对于摸清人口国情,制定相关的规划、政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至关重要。
此前的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了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密切相关。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此次集体学习进行讲解的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学军研究员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从普查数据看,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在劳动力充足、人口有活力、布局有余地的最好时机。
“一方面,我们应抓住用好这一有利的机遇期。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还没到来。”于学军说,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将承受人口总量最大的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凸显、城镇人口超过60%、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走向高龄化等多重人口压力,将成为影响中国从中等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距离上一次“五普”已整整10年。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分析,此次普查数据反映出新世纪10年间中国人口国情的五大变化——人口总量和素质变化、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同时,这也是未来10~20年中国人口国情影响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五大变数。
总量VS质量
根据“六普”数据,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同“五普”相比,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
“人口年均增长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欧洲国家趋近于0‰,发展中国家高达14‰。由于中国实行了有计划的生育政策,人口年均增长率正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件好事”。与于学军一起为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说,目前中国的人口总量仍是世界第一,但预计到2030~2035年左右,印度将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同“五普”相比,中国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每年达到劳动年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大学生生源数量将逐年下降。
“但是,当代世界的国家实力竞争早已与人口总量关系不大,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竞争才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翟振武说。一组数据可以印证这一观点:西方发达国家总共7.7亿劳动人口一年创造36万亿美元的社会财富,而中国9.3亿劳动人口2010年GDP为6万亿美元。“这表明体现人口素质的劳动生产率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要特别注意提高人口的素质”。
同“五普”相比,目前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均有所上升,其中大学文化程度一项人数上升最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较大幅度下降,文盲率由6.72%下降为4.08%。
2010年,中国连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直指教育提质,提出“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比拼人口总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比拼才是国家竞争的实质。中国以上所作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为中国未来10~20年储备‘人口竞争力’”,翟振武说,中国的人口素质如能得到较快提升,将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配合,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人口比较优势。
搜索更多人口红利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