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监控 一般多远:《西蒙周专栏》吹出200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39:32
2011年05月09日 14:00 BJT

《西蒙周专栏》吹出200万

发表评论 (9)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关于联合利华,网上有个段子。段子说,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却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空盒子混在其中。于是,联合利华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进行技术攻关,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找了十几个人组成科研小组,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元,成功解决了问题。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也出现了同样问题。老板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给老子把这个问题搞定,不然你就滚蛋!”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买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猛吹,于是空的香皂盒都被吹走了。

涨价之前要多“吹”

对比强烈的这个段子告诉世人,一,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二,能“吹”是多么的重要!大概是受到刺激了,从此后,联合利华吸取教训,高度重视舆论作用,十分注重培养新闻发言人。对媒体采访,联合利华不仅要求发言人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且还要主动爆料,要将工作做到前头。联合利华认为,重视舆论对引导消费的作用,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所以,“吹”的工作千万马虎不得。

在工作实践中,联合利华始终将“吹”事落到实处。今年3月以来,伴随着石化行业上游产品不断涨价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联合利华倍感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考虑到不断涨价会助长CPI指数,那是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不涨价,企业自身又承受不了。万般无奈之中,联合利华决定,涨价虽是早晚的事,但涨价之前一定要向社会打招呼,要向百姓说清楚,以求得谅解和理解。于是,联合利华的有关负责人多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发表了诸多日化产品要涨价的言论,并被广泛传播。

联合利华的“吹”事,从表面看做得很不赖。按照发改委的说法,它发布的为涨价造势的信息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增强了消费者涨价预期。这意味着,联合利华的目的其实是达到了。但是,出乎联合利华意料、却被发改委调查发现的一个事实却是:联合利华发布的这些言论,引发了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个别超市联合利华的产品日销售额超过正常时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联合利华心中纳闷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发改委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联合利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吹”事水平不高,没能和中国国情有效结合,以致弄砸了事情,罚200万元,这是花钱买教训,完全应该。

但联合利华不解的事也很多,一是,上月25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对媒体明确表示,中石化现在每炼一桶原油就要亏损20美元。如果不适当提高油价,民营企业就会停产。综合考虑只能适当调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二是,上月2日,来自食品、饮料、百货商业、家用电器、酿酒、粮食、肉类等17家行业协会、商会的头目,悉数被发改委喊到场。发改委要求他们承诺防止企业“串通涨价、跟风涨价”,但是,这样的约谈会、劝诫会,却没有一个位于产业上游的大型国有企业参加。

联合利华纳闷的是,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说的话,好像和自己说的话是一个性质,都是在散布涨价信息,但怎么人家就没事,怎么自己话一出口就倒霉?产业下游涨价大多是来自产业上游的传导,怎么产业上游就能一再涨价,下游就不能跟风?思来虑去,联合利华终于想明白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啊!于是,联合利华就公开声明了,它作为一家对中国有长远承诺的跨国公司,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尊重国家发改委及上海市物价局的决定。

潜台词至少有两点

一句“充分了解中国国情”,背后的潜台词令人玩味。联合利华花了200万元,才充分了解了中国国情,名利双败,代价惨重。这个国情是什么,联合利华不愿明说,却尽在不言中。弄清了上述事实,自然就会明白这个国情指的是:一,要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混,本着强龙都难敌地头蛇的原理,不服政府管那是万万不行的,即使政府不按市场法则出招,也得服气听话;二,不要和国企央企这样的垄断企业盲目攀比,人家是共和国长子,所以要涨价,人家就能明说,明说之后还就能真涨价,人家这叫“既讲社会责任也讲经济效益”。但是,民企外企就万万不能这样,至于道理,也没啥好说的,就是一句话,“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还别说,花了200万元后,联合利华这回“吹”的,还真有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