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衣宝:科技部内部报告:今年多晶硅缺口2万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03:36
科技部内部报告:今年多晶硅缺口2万吨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丽 上海报道 2009-12-03 23:07:24

核心提示:此前发改委、工信部指出,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明显过剩。但科技部两份内部调研报告证伪了新能源产业过剩的说法。
新能源部分产业过剩就像两条腿走路,左脚走太快不怨左脚,右脚应该迈快一点。
本报记者获悉,由科技部部长万钢亲自布置的两份内部调研报告已经完成。这两份报告以多晶硅提纯和风机设备设计规划产能与实际产量的比较,多组数据证伪了新能源产业过剩的说法。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行业预计多晶硅产量1万7000吨,将生产3.5GW光伏电池,预计需要消耗3.5万吨多晶硅,扣掉国内产量,还需要进口1万吨。
不仅科技部对工信部关于对多晶硅过剩问题有不同判断,“国家能源局也是不同意过剩这个结论的,发改委内部对过剩问题也有不同看法。”
但9月26日,由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抑制产能过剩的若干意见表示,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
多部委意见中表述的数据显示,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这让刚刚起步的新能源产能陡然陷入过剩风波。
非但不过剩反有万吨缺口?
科技部下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也向记者表示,将向国务院递交材料,反对多晶硅过剩说法(注:太阳能级晶硅以多晶硅为主,单晶硅仅有极少量)。因石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务院参事、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石的报告能直达国务院高层。
“实际上我们的新能源发展刚刚起步,前景非常广阔。我国风电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比重还比较低”, 月28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
“老早万钢部长就在系统内表态了,多晶硅和风机设备并不过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向记者透露。
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研究院)目前承担了科技部对新能源是否过剩的调研。战略研究院报告负责人,该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称,“科技部内部已就过剩问题正在展开深入的讨论。”
不仅反对过剩论,报告坚持,晶硅生产能力不仅没过剩且尚存在缺口。
本报记者获得的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显示,虽然我国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以及市场波动的原因,晶硅产业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2008年,我国多晶硅环节产量为4500吨,多晶硅需求却超过2万吨,这就意味着四分之三左右需求还需依靠进口来满足。
据其测算,如果2009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即使保持在2008年2300兆瓦的水平,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2.8万吨多晶硅。据估计,2009年国内多晶硅产量有可能突破1万吨,这意味着还至少需要进口近2万吨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 一般理解,大型企业希望政府提高准入门槛,倾向于表示产业过剩,但国内一家大型多晶硅企业则站在反对过剩的一方,对记者表示,“多晶硅并没有过剩,但低端产品有在亏本销售。2009年中国多晶硅全部产量才1万多吨,每年还要进口很多吨。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利润都不错”。
刘峰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产能过剩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在高利润驱动下,过热的投资拉着多晶硅产能一路向上,从2001年的80吨,连翻数个跟头,冲到了2008年的4500吨。且目前在建总产能可能在8万吨以上,明显过剩于当前2万吨左右的需求。
常州天合光能运营总监邹西原向记者透露,很多企业设备上了,但并没有完全开工。“大厂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都还蛮热的,小厂的订单都已经接到11月,当时银行贷款都下来了”。
邹西原说,这是短期现象,但是多晶硅产能过剩可能因此进入高层关注视野。
过剩的由来:又是统计口径
“9·26”通知对于行业的影响立竿见影。一位接近法改委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银行听到过剩消息,马上就开紧急会议,对相关企业进行限贷”。
该意见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
这些苛刻的条件对先进入的大企业有利,但也直接抑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准入。这也让多晶硅产业何以国家部委相关部门彼此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备受关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能源协会负责人说,主要因为统计口径和出发点不一样。工信部是按照设备和工业途径,更多看到的是设备产能和规划产能。工信部报告的调研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很多数据都来自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又是按立项来统计。
他举例说,四川一个大型多晶硅项目,设计产能是1万吨多晶硅,经济危机之后,连年产1000吨都开工不了。发改委按照立项来统计,科技部统计的是实际运转的开工的项目。“可研和设计产能转化为设计产能还早着呢。”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则认为现阶段多晶硅并不过剩。王列举的数字是:2008年中国多晶硅需求是25000吨,实际国内只生产了5000吨,还有80%是进口。目前虽然公告已经立项的项目,大概有50多家,但是实际上2009年开工的企业只有26家,真正在2009年出产品的只有14家,今年产量预计在2万吨左右。
“按国际上的经验,多晶硅即便是过剩也是阶段性过剩。2009年到2011年3年间,过剩,但是到2012年以后,又是新一轮的供不应求”,王斯成说,“市场需求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今年到底能生产多少,现在还说不准。而且今年3季度以后,太阳能电池形势已经明显好转。” 争论过剩和不过剩,一些企业并不为所动。国内大型多晶硅企业,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公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只对新建项目有影响,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并没有太多影响。”而该公司近期也在筹备加紧美国上市。
那慢一拍的右脚:电网瓶颈
左脚走太快不怨左脚,右脚应该迈快一点。科技部部长万钢公开表示,电网上网就是新能源发展的那个右脚。
“2008年风电有30%电力没上网,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国外技术上都没有问题的,就在中国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抱怨,作为产业链条的最末端风电上网的阻滞,由此上溯必然让上游环节如多晶硅等面临阶段性过剩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风力发电都能上网,为什么太阳能发电不能上网,主要还是电网没有利益,没有动力在。
财政部积极性也很高,最后自己出了个金太阳,但现在还举步维艰,补贴根本不够。企业做了几个示范项目,有的企业就说,投资放进去了,成本回收不了。
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表示,新能源,或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节拍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走路,当你把左脚迈出去而右脚没跟上时,不能说左脚迈得太远,更重要的是要把右脚跟上去”。“比如最近风能投入比较多,上网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但如果要考虑风能在我们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有的比例数就可以知道它还远远不够”,万钢说。
刘峰认为,晶硅“过剩”,并非“长板”(产能)太长,而是“短板”(国内需求不足和电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太短。
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300兆瓦,国内安装仅为50兆瓦,98%左右出口国外。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打开,导致全产业链的经营状况都遭受重大影响,出现“过剩”。
他解释,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使得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光伏发电很难进入现有的电网体系。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各国主要依靠补贴运行,而我国入网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需求这一瓶颈尚未突破。    过剩的仅是低端产能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将安排294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初步测算工程总投资近200亿元。

  “这项举措将会拉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多晶硅应用。”一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过,我们现在很矛盾,因为关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问题令企业决策者非常挠头。”

  这位负责人道出了该企业正在“十字路口”彷徨的现状。实际上,摇摆不定的不仅是个别多晶硅企业,整个行业都在为“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而大伤脑筋。

  “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多晶硅,这个原本主要用作电子芯片领域的原材料,因为搭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快车,从而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

  短短3年间,多晶硅的价格由最初30美元/公斤,暴涨至2008年的最高400美元/公斤。由于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可以将成本控制在35美元/公斤,并有望在2010年达到25美元/公斤的国际水平,即便现在再跌落至60美元/公斤,其中的利润仍相当可观。这也是各地企业争相上马多晶硅项目的理由。

  “此外,由于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度,产业门槛较低,只要通过地方的环评、工艺等审批手续就可以上马。”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因此,我国目前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光伏产业园,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千亿元级光伏、多晶硅产业园的目标。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达到3万吨/年,另有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能实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一些媒体披露的数据更是惊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立项的多晶硅项目超过50个,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投产后总产能将超过23万吨。这些数据披露后,关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话题,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9月29日将多晶硅列入《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严控产业投资的榜单。

  产能是否真的过剩?

  自从《意见》发布以来,关于多晶硅过热的问题引发了更大的争论。有关部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如果按照规划产能的数字总体计算,整个多晶硅产能过剩确定无疑。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江游分析,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有20多家企业进入,如果按预测明年全球光伏电池需求量为1200万千瓦计算,对应多晶硅供应量为7万-8万吨。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多晶硅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样计算,我国多晶硅总体规划产能会有部分过剩。

  “不过我们不能仅算数字账,而是要看企业实际需要和目前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无锡尚德一位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可以将目前已知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分为企业的实际产量、生产能力、对外公布但一直未能建成的产能,这样才能清晰地了解产能是否过剩。比如,一直号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2007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就宣称将形成1.5万吨多晶硅生产规模,不过直到现在尚未完成。

  “在建项目可能会因为规模、成本等问题停产,计划产能也会因为市场供需关系而变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表示。预计今年国内多晶硅的实际产能只有1.4万吨,还是供小于求。从这个角度看,产能过剩的说法并不准确。明年10万吨产能规划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因为资金问题、市场需求、成本问题而搁浅。

  科技部在近期的一份内部报告中也对新能源产业(包括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说法表示了质疑。知情人士透露,科技部的报告认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科技部调研的结果显示,媒体和官方采信的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目前的状况为“带有产业培育阶段性特征”的过剩。随着产业不断成熟,这种“虚热”的症状会慢慢退去,不宜人为强力“退烧”。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从产能结构方面提出了对产能过剩的看法。“所谓过剩,其实并非是绝对产能过剩,而是低端产能、低效产能、低劣产能的过剩。”无锡尚德总裁助理刘志波说。而高端、优质的多晶硅目前仍然供不应求,工艺先进、质量优异的高端多晶硅产业缺口仍需要企业去填补。

  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4000吨左右,今年有望达到1.5万吨。然而,在自给率从约20%提升至50%的同时,今年多晶硅进口却大幅度攀升。

  以天津海关统计的数据为例,今年1-9月,天津口岸进口多晶硅1955吨,价值1.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8.8%和78.5%。而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省2/3的光伏企业需要依靠外省或从国外进口多晶硅,无锡尚德集团今年上半年多晶硅原料进口占比高达90%。

  世界光伏市场的复苏没有达到50%以上的增速,进口如此多的多晶硅,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则体现了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成本层面与国际厂商的差距。

  调整结构是关键

  “从宏观上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不是过剩,而是企业盲目跟风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分析说。目前全国有近20个省出台了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多晶硅制造企业达50个,规划产能达20多万吨,已经超过专家预计的全球产量。如果不把这些泡沫挤出去,会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表示,我国多晶硅规模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装置的实际生产能力都未达到设计产能,生产工艺成熟度和稳定性差。与此同时,我国在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综合利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国际光伏市场逐渐提升电池组件的准入条件,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已从17.2%提高至18.5%,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我们现在要加大对多晶硅企业的技术提升和技术创新投入,关注提质降耗、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问题,实现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袁桐强调。

  “现在我们的政策在执行中有点走样。”一位企业高管表示,光伏行业为新兴产业,行业初始投资较为浮躁,《意见》明确了产业门槛、技术及环保标准,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本应有保有压的政策,执行起来被有些地方或具体部门搞‘一刀切’,结果多晶硅企业一个多月来都不敢动作,不仅一些企业技术高端、单线5000吨以上的多晶硅项目被搁置,而且利用技术改造提升产能的项目也没被核准。”

  在人们印象中,多晶硅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之所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是因为监管不力造成的。李俊峰认为,要摘掉这顶帽子,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提高转换效率,提高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的回收利用率;引导、支持多晶硅企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多晶硅—电厂—化工联营,支持节能环保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技术开发,降低生产成本。

  11月12日,2009年多晶硅政府与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根据会议传递的信息,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展开对多晶硅行业的第二轮摸底。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有关人士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改委进行新一轮的调研内容,主要看产能是否过剩、如何定义过剩,此次调研的范围更广、涵盖的企业也更多。

  行业内人士预计,第二轮调研所得出的情况,将会成为多晶硅投资列入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的重要依据。调研之后,技术更先进、具有闭环装置、单线产能在5000吨以上的投资项目或会放开。

  据了解,第二轮调研的内容应该会更加细化。地方政府层面,将会细化到筹建工作进度、是否开工及开工进度等内容;下游企业则主要看电池和组件行业对多晶硅是否过剩的态度,摸底他们的用量情况及对市场需求的看法。

    工信部:尽快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记者27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工信部已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基本情况,将尽快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并研究制定《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今年9月下旬,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认为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近期会同发改委,对全国光伏产业进行了联合调查。

  调研组按照光伏产业分布情况,分为三组:西南及中部地区组(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河南)、华东地区组(江苏、浙江、上海)、西北及华北地区组(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青海),分别在成都、南京、呼和浩特三市召开座谈会。

  业内人士介绍说,多晶硅产业中高能耗的工厂继续扩充产能的现象确实存在。目前,部分企业使用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综合电耗达到200-300千瓦时/千克;目前国外领先企业的综合电耗在150千瓦时/千克以下。

  多数企业认为,国家推出淘汰高能耗产能的政策,并在技术、产能等方面抬高了准入门槛,这对我国成长中的多晶硅产业而言,是一种支持和保护,而不是制约。